分享

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的自我救赎之路

 修和 2015-03-15
  心理学应该是除生理学、医学外与个体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哲学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心理学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尽管我们每个人是以独立的个体身份来到这个世界,却都无法割断与外界的联系,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以超越原始本我的自我与超我形态存在于社会。这样一来,没有谁是拥有绝对自由、能够完全依照自我意志行事的。
  人与动物一大重要区别就在于动物的行为完全取决于生物本能和群体意识,人虽然无法彻底摆脱这两者的控制,却在凭借自我意志努力与之抗争,这必然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并且最终内化为我们的心理反应。所以研究心理学是没法不关注外部世界的,我们立足的社会以及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在无形中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社会的束缚——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欲望源,一个致病情境,你,只有远离它,才可能心静。

  当人到三四岁、能明显把自己与外界分开后,便会贪婪的吸收社会的东西,并将其纳入“自我”的范畴。吸纳的这些东西,有些能让人更好地生存,有的则可能是垃圾,恰恰对人的心理结构有害,然而它们都内化成了你“自我”的一部分。

  人的社会属性让我们极易忽略这种内化过程,由于它无处不在、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故我们很难觉知到它的存在。即使有所意识,也少有人会有所改变,因为一旦当支撑、构建“自我”的结构被抽空,便会坠入虚无主义的深渊,除非拥有超于常人的理性和强大心理,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在心理上是难以生存的。

  教育的洗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我。这一过程中,智力结构上的力量是向外的,外部世界是我们认识的客体,我们占主动;心理结构上的力量则是向内的,我们成为被外部世界影响的客体,是被动的。这样看来,智力与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方式并不一致,智力增长的同时,心智的成长完全可能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相信真正好的教育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依靠理性的强大力量、引导人们获取灵魂的自由。只是如今的教育理念中,实用主义导向逐渐成为了主流,其目的不是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活出自己的价值,而是教导我们如何以强者姿态立足于社会。心理强大与否被等同于对稀缺资源占有的多少,人们渴望简单的将外界赋予的强大内化为个人内心的强大。
  完美主义&强迫症——
  世上的强弱、好坏大都是由比较产生的,心理强大与否却难以单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它完全取决于个人内心对外在力量的承受与反应。
  结合自身和周围人的经验看来,我们很容易在心理强大的道路上陷入两种误区:完美主义和强迫症。
  完美主义对于外在力量采取的策略是攻。既然外在力量无比强大,作为个体的我就要比它更为强大,以此减弱其对自身心理的影响。如果能做到毫无瑕疵、无懈可击,那么就能最大程度减少外在力量对我们施加的压力。
  强迫症对于外在力量不是守,而是一种彻底妥协。既然外在力量无比强大,我就借助这种力量逼迫自己不断进步、勇往直前,从而到达旁人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这种状态使人拥有惊人的爆发力,对于达成短期目标效果奇佳,但长期如此,总有一天会崩盘的,因为它完全基于意志力,一味的压制情绪和欲望,身心严重失衡。
  以上两者看似截然相反,实际上都是基于恐惧和逃避的心态。完美主义者渴望通过自身外在表现的强大来逃避旁人的质疑与指责,强迫症患者则消极的认为自己在外部力量面前毫无选择和改变的能力,只能任其摆布,并在这种压制过程中使自己拥有强大外在的假象。这两种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度都远远大于对自身的关注,他们潜意识里坚信人在心理强大的道路上是完全被动的,所以只能通过外在力量来反诸自身。
  救赎之路——
  心理强大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刚强到能抵御任何外在力量的攻击,而是说对于那些我们个人价值体系中并不重要的东西,我们要能够做到不为所动,不让其介入我们的心理结构,不因其影响个人的信念和判断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心理强大之路其实也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除了自己,没有其他人能真正帮助你摆脱心理顽疾、构建强大心理。心理强大并不是目的,而是我们能够妥善协调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关系后的自然结果。做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认识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