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如何读书的| 藤小曼

 青米央 2015-03-15

应学员要求,前两天贴出了我去年阅读的88本书的书单。看评论大多在问效率和时间。于是写下我是怎么读书的吧。


先有个说明:

1、因为工作的关系,身边有很多培训师和培训经理的朋友。他们会不定期的给我一份书单,是他们已阅读过进而推荐的。另外出版业的友人也会常常推荐上架新书和质量上乘的作品。

2、我只看纸质书。


好了,正式开始。


一、豆瓣评分。


拿到书单之后,我会线上豆瓣读书去搜索到该书的页面,看下评分。如若是7.0以上就可以阅读了。如果到7.5就是很值得阅读,考虑入手。如若是8.0-8.5的书,基本就是可以多读几遍的了。


二、豆瓣目录和书评。


如若是不熟悉的作者,可以在豆瓣上粗略扫过内容简介和作者简介,看看作者相关作品有没有熟知的,或者,精品的。再重点浏览下目录和书评。


三、思维导图。


到网路上找到该书的思维导图(什么是思维导图请自行百度)。浏览该书的框架和大致信息。尽可能找到思维导图是因为大多你会有兴趣读一本书是因为题目吸引,对该书的内容会有一定预估。那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在购买前先甄别该书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除了对内容、框架有一定的把控之外(例如《餐巾纸的背面》,看题目是不知道它说什么的吧?思维导图可以帮到你哦~),作者的写作思路,叙述方式是否符合你的阅读习惯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尤其是外文引进翻译后的书。像我是个十分注重阅读体验的人,翻译生涩别扭,影响理解,产生“有读没有懂”的感受时,就真心抓狂啊。另外,书籍本身的节奏感,也是我考量的地方。好的作品,无论音乐,抑或,电影,良好的节奏感的把控真的会产生愉悦进而提升效率的哦~


四、豆瓣读书笔记。


看过该书思维导图后可以参阅豆瓣读书笔记看试读看看,验证是否真有如上第三点的问题。


五、荧光签。


确认符合自己的需求了,就在豆瓣页面右边的链接下单吧。如果暂时不想购买呢,就点击页面左上方书籍封面下的“想读”mark下就好了(不那么着急入的书,我就会这样攒着,等京东、亚马逊、当当大促时点到豆瓣页面“想读”分区里挨着下单了,哈哈~)


正式开始阅读前我会准备荧光签(如图1所示)。这样的贴纸比传统贴纸的好处是透明的,贴上会不会覆盖字迹,也可在上面书写。看到书中重点或者需要标记的内容时,我就会用荧光贴标记。这么做是便于之后思维导图的绘制、复读书籍和信息查找的便利。


六、每章小结。


在阅读书籍时,读完一个章节,我会合上书本对其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在白纸上写下该章节的重点内容和概念,并标记页数。理由同上。


书写顺序是按书本页数进行排序。为了区分其重要性,我用的是“彩虹法”:就是依据彩虹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用荧光笔在原有字迹上标记涂色。对了,荧光贴选用的颜色也是依据彩虹法。


七、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


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我会依据每章小结画出该书的思维导图。关于思维导图,我是手绘的推崇者。画完,拍照,也可便于传播、分享。当然,你亦可以按喜好用软件来绘制思维导图,比如mindmaneger和i-mindmap。后者有ipad版本了,内置的share可以直接点对点的分享到个人。如若是在公司内,做会议记录,或者,头脑风暴时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软件的分享功能真心很赞(上次到企鹅家HR姐姐推荐给我的~)


提示:1、如若是手绘思维导图,可以适当留空白曲线,便于修订和复读笔记。2、手绘版的照片和软件绘升成的图片都可进入“印象笔记”(EVER NOTE)进行整理、归类和分享。

绘制思维导图时,依然用彩虹法来做重点排序分类。


八、写书评。


一部电影、一曲音乐,抑或,一本书真到了打动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写评论。记录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其他。


九、分享。


有好东东一定要分享出来。自己绘的思维导图呢我会传到互联网上,供其他朋友参考。在线下朋友聚会时也会谈及最近看过的好东东。如若看书时是吸收信息,画思维导图则是第一遍的内化信息,再加上写书评是第二遍内化,和朋友谈及、讨论,则是第三遍内化。


我个人的经验是,外显知识做内化最好的办法就是show it!因为只有真的读懂了才能讲,只有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才是读懂。更别提还可能被朋友提问或者质疑,这时候头脑风暴的产生延展性、深广度,和与之前知识信息的融会贯通(不仅限于该本书,而是个人所有的整体)会产生让人惊讶的有趣东东。


所以,如若你觉得一个人读书很难坚持或者无聊,找个最近的读书会加入吧。


十、复读。


书本读一遍依照刚才的顺序就完成了。但有些书(比如豆瓣得分8.5以上)的,在不同的时间读来体会和感悟会不一样。有些经典不妨多读几遍。复读时,依据需要可参照原本的思维导图,选择精读重点篇章或者通读。


十一、最后的小贴士。


读书是分场合和地点的。在评论里有朋友提到他的习惯是在交通工具上阅读,每天一小时。在北京这样交通成本很高的地方,这确实是高效利用时间的好办法。需要提示的是,区别对待书籍。


比如:经济管理类的杂志(我常年阅读的CBN WEEKLY等)公车、地铁上看看就可以啦。小篇章,信息量大,主题多,不需要太费力。而大段的、整块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较深的作品,因为它需要高度专注和思维连贯。这类书籍在家,或者图书馆,咖啡厅不被打扰的阅读,效果会很好。


我今年预备考ISAR,这样需要纸笔画草稿帮助理解的书也需要稳定的地点阅读,并且,不能太吵。太理智的书,如果环境嘈杂很容易心烦意乱。


心理类、沟通互动、两性、佛学的书我一般是放到睡前阅读。因为在夜晚感受和感知都会更明显些,体会和感悟相应更容易,也更多。白天用脑,晚上用心。


另外,入睡前你往大脑里输入什么,肢体休息的时候大脑其实也是在工作的。有一段时间工作实在太多,那整晚我满脑子都是各种数据、模型、方法论……我有过很棒的体验,睡前阅读的书不太明白,或者没特别深的感悟。在梦里反而很容易理解和消化。早上醒来睁眼的霎那有了“哦~原来是这样~”的释然。


如若你是“早起团”的朋友呢,晨间阅读也是好时段哦。夜猫猫的蟹蟹我呢,还是晚上读书囖~

~

文/藤小曼 天赋才能培训师 | 主讲自我认知、思维导图、职场技能、求职面试

微信公众号:藤小曼

微信号:xiaomanjiazu

简介:小曼的家族属地。职场技能、天赋才能、思维导图信息分享交互平台。

本文经藤小曼授权黑天鹅图书发布,转载请联系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