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银河未必真的懂自己

 逍遥书屋123 2015-03-15

唐映红  2014年12月20日

 
著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因个人博客的一篇文章而成为舆论的热点。李老师的这篇博客文章对近日在网络流传一篇名为《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作了回应,公开否认自己是同性恋,并大方地公开了与一名易性者同居17年的事实。

其实李老师完全不必高调回应,与易性者相爱或同居本来就是个人的正当权利,正如与任何另一名成年人相爱或同居一样。尽管如此,李老师的博文仍然引发了更多人的不解和疑惑。当人们逐渐理解和接受同性恋现象之后,他们很难理解李银河公开与易性者的爱情却又同时坚称自己是异性恋。

李银河说,“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Transsexual也就是通常用来表达性少数派的缩写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易性者)中的T,但实际上T与其它三者除了都属于性少数派之外,其实分属于不同的范畴。LGB反映的是人类的不同的性取向,也就是他们自然而然地对什么样性别的对象产生性唤起;而T反映的是人类区别于男性和女性之外的性别取向,也就是他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同与自己与身俱来的生物性别相反或相冲突。

(著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因个人博客的一篇文章而成为舆论的热点。李老师的这篇博客公开否认自己是同性恋,并大方地公开了与一名易性者同居17年的事实。)

事实上,中文里所说的“性别”一词,在英文里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词,其中一个是人类个体的生物性别(sex);另一个是人类个体的心理性别(gender)。生物性别比较好理解,也就是由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别,通常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虽然少数人可能携带多一条的X染色体,但由Y染色体来区分人类个体生物性别也十分简洁明了。像在奥运会这样重要的运动竞技场合,为了避免生物性别为男性的运动员冒充女性参赛,就通过检测性染色体来确定运动员的性别。

但人们的心理性别就没那么简洁明了。如果一个生物性别为男性的个体,他心理对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为女性,那么他就是一个易性者(Transgender);反之亦然。Transgengder与Transsexual含义不完全一样,前者指的是自我认同的性别意识;后者实际上是变性者,即通过医学措施改变了自己的生理和解剖特征的人。李银河与她的爱人相爱时,对方还只是一个Transgender,后来经过手术才成为Transsexual。

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易性者有着生理上的特异性,他们的大脑某些结构与大多数人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在出生时不仅获得与身俱来的某种生物性别,同时还与身俱来地获得对自己生物性别的不认同倾向。他们对自己生物性别的不认同倾向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风格来看,变性者通过医学措施来改变自己的性别特征;而更多的易性者未必愿意或希望接受类似的手术,他们完全可以只表现为心理上对自己生物性别的排斥。如果要进一步地细分,易性者还可以根据性别认同的不同程度和方式而划分出不同的性别取向来。例如,就以天生的女性但认同为男性的性别取向来划分,有些女变男是持续而彻底的,完全排斥出生性别;有些认为自己应该是男性却也接受出生性别也是自己性别身份一部分;还有些不排斥出生性别,但更认同男性身份;以及那些随着不同的情境而对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有所不同的人群;等等。这些更细致划分的性别取向,与典型的易性者其实都有着细微但却迥异的感受、意识和行为反应。

正是因为人们的性别取向与性取向一样不是自己主观选择的结果,而来自与身俱来的特质,所以当许多社会在为性取向中的少数派的权利平等而努力的同时,同时也在为性别取向中的少数派而争取权利。

例如,2011年美国纽约的两名易性者将纽约市诉至法院,要求政府放宽对修改出生性别的限制。当时纽约的法律规定只对经过手术改造的变性者才允许修改出生性别。易性者认为,决定性别的是思想和灵魂层面的东西,而非裆下之物。因此,他们诉请法院放宽修改出生性别的限制条件,即无须经过生理上的改变而允许修改出生性别。

到现在为止,美国联邦政府和许多州,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接受了易性者修改出生性别不必接受变性手术的要求。美国国务院2010年颁发的指导方针,如果易性者是新移民,只需接受“适当的临床治疗”就可以获得新护照和出生证明。英国更是早在2004年颁发的《性别认可法案》中规定,未做过变性手术的易性者也可获得官方的性别变更认可。

加拿大卑诗省对易性者的尊重已经纳入到公共教育的指导手册里面。卑诗省教师联合会(British Columbia Teacher Federation)授权教师使用一本名为《性别谱系——教育者须知》(Gender Spectrum-What Educators Need To Know)的手册中,认为一个人的核心身份(core identity)或自我感受(sense of self)来源于三个要素:性别身份、行为风格以及性取向,而不是以生理结构来界定一个人的性别。性别是思想的产物,除了男和女之外性别是一个广泛的谱系;而且从出生到死亡,人的性别都是变化的。因此,教师不应该用简单的男性或女性来界定学生的性别,而应该用更加多元的选择来帮助学生,即在典型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一条连续的谱系上帮学生界定性别选择。换言之,对一个易性的学生,他愿意使用哪个洗手间,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

(人类的自我性别认同多种多样,并不是男女二元所能完全概括的。)

正如李银河老师的博客文章一时间惹来舆论哗然,卑诗省的这本教师手册也惹来不少争议,特别是许多华裔移民家庭都明确表示反对。我的朋友圈里几个移民到卑诗省的同学或朋友不止一次抱怨和吐槽过这个在他们看来完全不可理喻的教育政策。

人类在性别取向上的多元化实际上超出了大多数人狭隘的经验和想象,所以他们表现出激烈的反对和困惑都不足为奇;这也导致易性者在社会中遭遇到的歧视和排斥往往比同性恋者更甚。像我执教的学校,前几天有两名同性恋女生在校园高调示爱表白,并激情拥吻,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祝福;但能够理解同性恋女生爱情的学生,有一些却怎么也想不明白李银河老师怎么“出柜”了还否认自己是同性恋。有个女同学留言:“虽然说这是李银河的自由,但是我还是觉得忽然不喜欢李银河了,没有了当时看《我曾爱你如生命》的美好感,说直白点,就是一种初恋被强奸了的感觉。”

在我看来,人们完全不必试图用自己狭隘的经验或偏见去“理解”易性者和他们的爱人,只需尊重他们,无论你感到多么诧异和困惑。李银河试图向读者解释自己其实是一个“异性恋”,这里面多少也隐含了对同性恋的偏见。不仅粉丝和读者难以“理解”,李银河自己恐怕也未必真的就“理解”自己的性取向。

人类的性取向也不是简单地分为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三大范畴,而是在典型的同性恋与典型的异性恋之间是一个连续的谱系。当一名女性对另一名女性产生了性唤起的爱情,无论对方是酷儿,还是易性者,不大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心理性别特征激发爱情,更可能是由对方的生物性别特征所激发。

最后,读者可以猜一猜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网站Facebook在英文版的注册页面上,为新注册用户提供了多少个性别选项?56种!是的,恰好与我国的民族数相同,56种性别56朵花。

(原标题:《56种性别56朵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