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再读《围城》时,我想到了什么?

 牧心小憩之 2015-03-15

还记得第一次读《围城》在高中,顶着老师的阅读指标掺杂了无数草草了事的态度,言辞间的那份幽默、围城内外的那些事儿,都只当行云流水匆匆溜过眼球。如今再读,却只记得“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

“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它带着方鸿渐式的悲剧色彩!

买了假文凭留洋回国的方鸿渐事业、感情是两不顺的,若要把他的生活做个比喻,那么一定是封闭城堡里的恶性循环,好的进不来,坏的却日积月累。

从鲍小姐、苏文纨、唐小姐到结为夫妻的孙柔嘉,方从来都是被动的那一方。在船上跟鲍一起是抵御不了肉体的诱惑,下船后于苏来往是碍于不该有的情面,而对于真爱唐则是该坚持不坚持,即使最后与孙走到一起也并非自己真的情深意切。他似乎从来就没有那么一次奋不顾身的坚持到底,总是到了迫不得已时刻才仓促地去做最后的决定~~~

回国后,从前岳父家的银行,到赵辛楣推荐的三闾大学、回上海后的报馆,事事不顺的他却让人怎么也同情不起来。若非出洋的时候成天散漫、学无所成,回国后也不至于如此心有不安;若非回国后自己没花太多心思谋点事,也不至于每次都要跟在朋友屁股后底气全无;若非不是对自己有点要求上进心全无,又怎么会在日后的婚姻生活中面临月供还不如妻子的难堪局面呢!人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实在看不惯方把自己围困在自己设置的围城里面自怨自艾,却又从不去想该如何依靠自己走出这迷雾重重!

“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这个“你”又何尝不是曾经或当下的自己呢?

赵辛楣在旅途中评价方“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于是这句话无形中就染上了方鸿渐式的悲剧色彩。再读《围城》,其实觉得方这个角色是讨厌的,但每每想到自己,就又转念成了——不过是全无用处罢了!

人来人往的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来了又走。还记得毕业那年我们都曾遥想过三年以后的自己,可是三年后我们依然颠沛流离在城市边缘,除了渐长的年龄和脸上的沧桑,剩余其他似乎什么都没变。于是,渐渐地有人开始离开,而不是真正地去做点什么改变现状,但是从A到B的迁徙却从来都不能使我们走出自己的围城。

抛开“你不讨厌,可全无用处”,《围城》里方孙的吵吵和和实在是妙极了!

在整本书的所有章节里,最喜欢最后一章,当然若非前面的铺垫,后面方孙吵嘴时的对话也不可能如此极致精彩。家庭背景、双方父母或亲戚、工作、前恋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成为某场嘴上战争的引爆点。

从不曾想过一对夫妻在吵架时可以如此尖酸刻薄,即便是陌生人也断然说不出的话,他们之间竟然可以信口拈来,或许这就是方所说的结了婚以后你在外面受了气不能跟家人讲又不好意思跟朋友抱怨的时候,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把所有不好的情绪都发在家里的另一个人身上。但是两个人吵架就像抢一条绳子,各拉两头,若是有一个人在绷直欲断的时候松一松倒还好,不然总有崩断的那一刻~~~而方孙之间的那条绳子终究还是断了!

最后,送大家一段《围城》的结尾,当当当的钟声回味无穷……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他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家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可是生活啊,往往都不是世事如人愿,两个人是个体的时候可以相安无事的,但一旦碰撞发生某种碰撞或反应,可就微妙了!

愿我们都不讨厌,并且有点可用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