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总有一天》:影评

 华1975 2015-03-16

 

 《见,总有一天》:情到深处人憔悴       1975年的曼谷,世界笼罩在醉人的金色之中。已有婚约的东垣内丰因为工作原因暂别未婚妻光子来到曼谷,神秘而富于魅力的女人沓子如玫瑰一样绽放在雄心勃勃的丰面前,于是在主人公意料之外和在观众意料之中,故事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爱情的本质应该是忠贞,但是奇怪的是这个萌发于不忠和非道德基础之上的爱情竟然也同样美丽。       美丽的女人不少,但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其实并不多,而沓子就是后者,肆无忌惮地妖娆和不知疲倦地深情,正是大多数男人都无法抗拒的那种女人。当人们站在道德高度去打压这种爱情时,它的动人力量亦足以让手中的鞭子垂下。道德有高下,爱情无先后,有很多爱情即使冲破了道德藩篱造成遍体鳞伤的惨痛结果,你也只能说这是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的美丽错误,其中固然有盲目冲动的成分,但你也只能为当事人自身命运的悲剧而唏嘘,“罪孽”二字无法加之于他们身上。       沓子热情大胆,在情欲之中跳动着放荡的舞蹈,背负婚约的丰亦身不由己的随之起舞,进退两难的爱情就此开始。对于在风月场中浮沉已久看惯了对女人如蚁附膻的男人的沓子而言,刻板内敛的丰或许恰恰是最具吸引力的,所以她如飞蛾向火如蛇豸缠身地向丰进攻。而沓子的万种风情正是文静保守的未婚妻光子所不具备的,一心想做“好青年”的丰根本无法抵抗那种瞬间绽放的妖娆和美丽,当男性荷尔蒙被彻底激荡起来的时候,道德、良心以及忠贞立刻显现出它的脆弱。如果说男人的这种特性是女人的悲哀,倒不如说这是人性的悲哀,在上帝创造人的那一刻起,这种悲剧已经注定,在人类尚未从树上下来之前,先天的基因已经将后世的无数恩怨预演。       《再见,总有一天》有一个并不值得同情的故事开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丰的未婚妻贤淑美丽,是做妻子的不二选择。因此,当沓子勾引丰时而丰亦不能守节时,这个故事并不值得同情。但是当聪明隐忍的光子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将沓子的风情万种变成痛苦和狼狈时,这个故事开始进入令人唏嘘不已的时刻。这种关于不忠爱情的电影往往被很多导演处理成悲情加斗狠的效果,但是本片则自始至终都侃侃而谈,保持着一种优雅和浪漫,即使是知道了内情的光子也保持着睿智和风度,正是这种有别于其他爱情纠葛电影中乖戾和矫情的含蓄,让人对影片中的人物产生了最大限度的同情,而影片刻意营造的诗意般亮丽的画面也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感性色彩。       丰在机场送别沓子迎来光子,他眼中流淌的泪水是对这短暂但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祭奠,他最终选择了既定的婚姻,不能说他不爱光子,但是这其中责任必定大于爱情。和光子的生活或许平淡,但收获的是细水长流的安稳,和沓子的爱情炽烈似火如昙花般短暂,可那却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激情荡漾。何去何处,黯然销魂,影片中二人乘坐的奔驰敞篷汽车走过的那条叉路已经预示了这样的无奈结局。只是这样一个故事还要用二十五年的时间来使其最终尘埃落定,命运对人的残忍和眷顾都杂糅在这漫长时间里的思念和等待中。       “不管如何被爱,绝不能相信幸福,不管如何爱人,绝不能爱得过头”,这样的台词堪称警世恒言,但是当爱情袭来时又有几人能做到收放自如和举重若轻?无数痴男怨女竞相倒在销魂刻骨的情路之上。隐忍了二十五年之后,面对着生命不再的沓子,丰终于说出了他当年没有说出的那三个字,然而耗尽半生才最终完全释放的感情究竟是对还是错,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这部电影唯一的缺憾就是有些太长,这似乎也是日本电影的一大特征,在最后时刻来临的时候,每当以为影片要结束时,突然又来了转折,几乎有些刻意煽情的嫌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臣服于这种安排的,因为无论是爱人还是被爱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就像影片的最后时刻一样,虽然结果注定,但过程却一波三折,必将有爱的花朵在情爱缠绵中憔悴地凋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