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凤仪的画作:符号语言过于个人化

 汉青的马甲 2015-03-16

郭凤仪作品

郭凤仪作品

但是,郭凤怡不属于上面的任何一种。她的绘画,她的语符过于个人化,充满着个人精神世界的迷狂,而这种迷狂是不可沟通的,因此她不可能是影响观众的艺术家,除非观众也跟她有过一样的幻觉的。

影响艺术家也不可能,艺术史上疯疯傻傻的艺术家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在一个文化语境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对话。当这种对话没有的被确认的时候,她其实没有多少意义的。

道理很简单,你把一个老鼠关在有键盘的盒子里,它上下蹦达,可能有十万分之一的机率,打出了一句“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但是你不能就断定这只老鼠就是个文学家,或者它受莎士比亚的影响。

你当然可以说关于什么表达的本能,生命的冲动和艺术的本质。从这个角度上,郭凤怡的艺术当然是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很多,你可以去任何一个有绘画治疗的精神病院,那里有很多更直觉的表达

。还有去泰国旅游的时候,看看大象的绘画,不比勃洛克的绘画充满生命的律动少?So what? 还不了解,就去读读丹托吧。

一方面,我们用“郭凤怡刷新了我们知识系统,冲击了我们的艺术体制”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认真对待郭凤仪,一方面,把她的展览安排画廊最淡季的七月,然后炫耀说“郭凤怡是参加双年展和博物馆展览最多的艺术家”。

到底是郭凤怡给了艺术认定体制一个刷新自身系统的契机,还是,艺术机制把郭凤怡当成一个“道具”,“痛哭流涕”地表演了一次刷新自身系统。

我不关注郭凤怡的作品是否当代艺术,我更不在乎是否有个叫“当代艺术”东西存在,所以郭凤怡是否当代艺术就是假问题。那郭凤仪的作品是什么?

郭凤怡作品就是一些画,而且是能买钱的那种。而且她不会再涨价、不会提高分成比例,不会跳槽换画廊。她成为任何画廊都会喜欢的艺术家。

彭德臆测郭凤怡是因为知道自己的作品买出了钱后被气死了,这当然是不负责任的臆测。不管画廊是否信仰郭凤怡,这些年推广郭凤仪的投入当不在少数。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伴随着价格的高涨和郭凤怡在这个高涨前故去的事实,再想想当年的价格几乎忽略不计的事实。我们还是想问这些利润究竟到谁的口袋里去。画廊分了一些是肯定的,但着随着我们的学术机制“臣服”于郭凤仪,肯定有人比发现她的画廊分得更多?

因此我们目标不在争论郭凤怡是否当代艺术,或者画廊从她身上挣了多少,而应该去警惕那些创造出利润并分走利润的制度、机构和人。

不管你如何认为,我不相信郭凤怡。而更让我无法相信的是这个机制真的具有它所乐意表现的自我修复和刷新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