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奠基人皇甫谧

 博书润雅 2015-03-16

针灸溯源

 

针灸,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由于其简便有效,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习用。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这一要求后,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针灸热正在世界各地掀起。

 

针灸在新石器时代已萌芽。当时是用天然或打制的尖细石器,称为砭石。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针灸治病的经验,也发现了经络和穴位。后来,由于冶金业的发展,金属针具逐渐替代了砭石。而对于针灸经验和理论,虽经过《灵枢》的阐发,《难经》的补充,但还远远不能反映针灸经验的全部。这样,对于针灸理论和经验的整理重任,势必要落到一位精通医学,擅长针灸并又博学多识者的人身上。皇甫谧就是这样一位学者。他一生经受了艰难的考验,最终成为一代名学者,并因其所著集晋以前针灸大成的《针灸甲乙经》而成为针灸学的奠基人。

 

曲折痛苦的生活经历

 

公元215年,皇甫谧出生于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一个贫苦的农舍中。初取名静,后改谧,字土安。生后即被过继给他叔父为子,并随叔父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地区)。将近20岁时,他还没上学念书,终日东游西逛,无所事是。但他对叔父母倒很孝顺。一日邻家给了他一些时令瓜果,他舍不得吃,拿回家给叔母任氏享用。任氏赞美他的孝心,流着眼泪对他说,"你已经是20岁的人了,至今目不识丁,《孝经》上说,即使每天用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来奉养父母,但如果不懂治国治家的道理,不修身养性,仍然是一个不孝的人。真不明白是我没有选择有学问的好邻居,还是没有教你信守做人的道理,以至至今还是如此?学习是为你自己学得本领,我又能得到什么呢?"一席话使皇甫褴深自愧疚,激发了他立志好好学习、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的决心。次日,他就拜乡里著名的学者席坦为师,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老师授课时,他如饥似渴,勤读勤问;下田劳动时,带书而去,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不止。从此他不再与人嬉闹,变得沉默寡言、"唯书是务",成了一个与以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数年以后,他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学者。他认为,不求名利才会无损于生命;不追求富贵,才能获得深厚的道行。因此,尽管郡守曾请他出仕,举荐他为孝廉,相国也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绝了。他甘心一生玩味经典册籍,为将知识传播他人而著书立说,为后世立言,著《黄帝部针灸甲乙经》。40岁时,他不幸得了风症,半身麻木,右腿肌肉萎缩,服寒食散又药物中毒,身发热,寒冬时尚须袒露身体服食冰雪,夏天则更烦闷不堪,并伴有咳嗽、喘、浮肿和四肢酸疼,时刻处于病危之中。疾病的折磨考验了他的意志,求生的欲望又促使他研读医学典籍,而针灸治疗风症的效果使他更对针灸学感兴趣,于是他广泛研读针灸文献,终于成了一位针灸大家。

 

当时医学经典著作颇多,但经络胞穴不统一。他把当时风行的《黄帝针经》、《素问》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进行了比较研究"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论其精要",著成《黄帝部针灸甲乙经》10卷。又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约完成于公元259年。南北朝时改为12卷本。原书主论医学理论和针灸之法,故以《针灸甲乙经》命名。《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而较完整的针灸学著作。前部分阐明脏腑、经络、脑穴、诊法病;后部分论述各病症及针灸法。它是我国晋代以前针灸学成就的总结性文献。

《针灸甲乙经》内容

 

首先是他对十四经脑穴作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共记载穴位349个。对每一胸穴的别名、部位、取法、何经所会、何经脉所发、禁刺,禁灸以及误刺或误灸所导致的不良后果、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都作了具体载述,较之《内经》中仅载160余穴。增加了近200个穴位,因此对穴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不计经外奇穴,其后十四正经穴至清代李学川著《针灸逢源》时达361穴,至今为医界所公认。可见皇甫谧已记载了十四正经穴位之绝大多数。其次是古代尽管有《黄帝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以及出土医学帛书,诸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但穴和经脉明显处于分开状态,是皇甫谧将穴位在四肢做手三阴三阳经、足三阴三阳经排列,及头面躯按头、背、面、耳、颈、肩、胸、腹排列,使经脉穴理论初步地结合了起来。后世就是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把头面躯干部按十四经走向排列而形成经脉循环的。再者是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首先记载了交会穴,即有二条以上经脉在该穴上互相交会,如中穴和关元穴是足三阴任脉等4条经脉的交会穴。交会穴的发现对扩大穴位的主治范围有较大指导意义,如大椎穴为三阳经督脉的交会穴,不但可治"督脉经病之脊强反折"等病变,而且能治三阳经的所有疾病。又如"三阴交"一穴,顾名思义,是三条阴经所交会。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三阴交"主治不能久坐、湿不能行、足下热痛等下肢病。而其后之医家徐文伯在交会穴理论指导下,用于治胎死不下。明代《普济方针灸》载其主治范围扩展到许多妇科病及下腹部病、肠胃疾病。因此,交会穴理论充实了胎穴学说,从而对后世针灸学产生影响。皇甫谧共记载交会穴80余个,大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四肢部仅三阴交、臂等几个。后世继续发现的交会穴少,可见皇甫谧对交会穴研究之深。

 

皇甫谧对针灸学研究的面很广,如他对针刺深度做了具规定:一般头面部穴位刺入3分,肢末、背、胸肋部刺入3-4分,肩部57分,腹部810分。这样既便于记忆和掌握,更保证了针刺的安全。因为胸腹腔内均有重要脏器,故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脏器,如针缺盆、云门过深伤肺,会造成胸、呼吸困难等;头部则或为颅腔,或为生命中枢,亦应避免深刺,这也就是某些穴位有禁针之忌的原因。在留针时间方面,《针灸甲乙经》有近200个穴位记述了留针时间。古时用医家的正常呼吸来测算,一般每次留针67呼、亦有少则1呼,多至20呼的。因此对临床医生有指导意义。《针灸甲乙经》几乎有一半篇幅是记述二百多病证的500多个针灸治疗处方的,且是晋以前古医籍所未载的。其处方特点是一病一穴或一症一穴的治疗单方多,如"呕血上,神门主之";且处方中具指明穴位而不像《内经》只说取某经脉,如《针灸甲乙经》,"疟,不渴,间日作,飞扬主之",而《内经》,"间日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