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为宜春人,你知道宜春各个县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5-03-16

老实说,下面有些传说或史实的说法,小编还真是不知道,看完对家乡的了解又更进一步了。


宜春



(关于宜春,有一道填空题,全国人民都会做:宜春,一座 ______ 的城市。)


相传,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灌婴攻打江南一带。灌婴占领现在的宜春一地后,就想着给这里取个名吧。他感到这地方确实好,就吟诗:“山青兮,山叠山层挨层,满目春色;水秀兮,水连水泉靠泉,气候宜人。”于是就取名“春宜”。


一百多年后,汉武帝封刘成来这里做官。刘成觉得这里一年四季如春,不如把“春宜”改为“宜春”,意思是“四季都是宜人的春天。”宜春终于成为宜春。


宜春名字的来源,另有说法是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樟树




(有首歌,是专门颂扬药都樟树的:药,药,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来,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打拍子。开玩笑啦。)


樟树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吴国大将聂友奉命率兵攻打儋耳(海南岛),但是海面波浪滔天,寻常战船无法通过。聂友听说,家乡赣江边的樟树林中一只修炼成精的白鹿有驭水之法。白鹿嗜酒,于是聂友命人在它经常出没的樟树林里放了一坛上等的四特酒。


一天晚上,白鹿被酒香所诱,来到了酒坛边。聂友刚想上前询问造船之事,谁知白鹿见人后受惊,拔腿便跑。聂友追赶,眼看白鹿就要消失不见,情急之下,他张弓搭箭朝白鹿射去。白鹿带箭奔逃,聂友追上前去,却不见了白鹿的踪迹。


聂友命士兵继续搜索,发现射出的箭正插在一棵巨大的樟树之上,箭口处还有汩汩鲜血流出。聂友知有神异,便在樟树前摆上等美酒设坛,祭树三日,然后伐之造船。用这棵大樟树所造的船踏波逐浪如履平地,为聂友后来平定儋耳诸岛立下赫赫战功。


丰城



传说是这样的:莫邪为了丈夫干将能顺利把剑造成而投身熔炉。干将为了纪念妻子留下莫邪剑,但这一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派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


历史是这么记载的:晋太康元年(280年),因原治“城郭未竣,人口未集”,移治丰水西(今荣塘墟),改名丰城县。其实,丰城的名字变过很多次,有富城、丰城、广丰、吴皋、富州等,但以“丰城”命名时间最长。因为丰城是剑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别名剑邑、剑城。


高安




(高安腐竹很有名,不过现在上面这位已经成为高安的新代表了。截至2014年底,高安营运货车保有量位居全国各县之首。)


历史上,高安最早取名建成。唐朝武德五年,为避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位哥哥)名讳,改建成为高安。


上高





晚报君没找见上高的传说,史料只是记载:唐中和年间(公元881年)初置上高镇,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废上高镇改置上高场,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场为县,始名上高县,沿用至今。


万载



(万载在宜春城区的曝光度很高,特别是火车站附近,有句名言是这样的:万载,万载,就走……)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上蔡县(吴国管辖)划出一部分地区设置阳乐县,县治设罗城,这是万载单独列为县级行政单位的开始。杨吴顺义元年(921年),从高安分出进城、康乐、高侯、万载四乡置万载县,取万载乡的“万载”二字为县名。


奉新


奉新于公元前154年开始命名为海昏县,是江西省最早设立县治管理的十八县之一,公元185年(汉灵帝中平二年)改名新吴。公元943年(南唐保大元年),改名奉新,表示“弃旧迎新”之意。


靖安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始建靖安县,取安定之意。靖安别名双溪,因北潦河的南北两条溪水近似平行横贯县境而得名。


铜鼓


铜鼓县城所在地永宁镇,永宁河缓缓流过,河旁有一石,色如铜,型似鼓,水击之,闻有鼓声,故名铜鼓。


宜丰


小编只知道宜丰首次建县是在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其他的没看到史料。哪位来给大家科普下?在文下评论留言就好。


你知道的家乡名字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