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最早书迹发现 赵之谦题跋
赵之谦、王闿运、杨岘等诸名家题《云林先生授经图》册页简考 迟庵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金紫胡氏子孙十分注重诗书礼仪,到了清代,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许多善治经学的大师级学者。比如金紫胡氏在清朝的三位名人胡匡衷、胡承珙、胡培翚(见章炳麟《訄书》及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被称为“礼学三胡”,其学传于戴震,是为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册由赵之谦等名家题跋的《云林先生授经图》便与这个累世传经的诗礼之家颇有渊源,盖“云林先生”即金紫胡氏家族之胡秉元,是一位颇有名望的经学学者,大儒胡培翚之族叔也。此册精彩纷呈、含义宏深,现仅就其数端,列而论之。
Lot1423 陈豪(1839-1910) 云林先生授经图 纸本册页 1869年作 备注:朱右曾、赵之谦、杨岘等题跋。 作者简介: 陈豪(1839-1910),字蓝洲,号迈庵、墨翁、怡园居士,晚号止庵、止庵老人,浙江杭州人。同治九年优贡生,光绪三年知房县。历官湖北房县、汉川等知县,有惠政。诗、书、画皆工。子光第、汉第、叔通。 35×45 cm×31约1.4平尺(每幅) (一)赵之谦传世最早之书迹
作为艺术家的赵之谦广被推崇,而作为学者的赵之谦则罕有人知,其实赵氏于经学颇有造诣,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手稿便是赵氏列论嘉庆以来儒学大师的专著。在此书中,不难窥见赵氏之学与金紫胡氏的深刻渊源,其在《汉学师承续记·胡云林先生》中曰: 之谦与培系同受业先师溧阳缪君之门,求其先世行谊至悉,时方驰意禅说,好谈清虚,自识培系,得聆绪论,管穴之窥,实启此日,忽忽二十余年,精神遐漂,摩研编削,迄无阐绎,然于先生窃有私淑艾之志焉。在论及胡秉元殁后的情形时,赵氏又曰:及门请业及远方学者,自闻其殁,皆相向哭,悲老成之徂谢,卬景行而末由。 天不憖遗,著述未竟,教思无穷,奋乎百世。在昔仲弓至德,桂树生于泰山;林宗甄藻,百川归之巨海。虽遭际有殊,衡斯忌谊,何多让焉! 由此可见赵之谦对于胡氏家学的推崇企慕。他将胡秉元视之为“私淑”之老师,尊称其号而不称其名。而赵之谦和秉元之子胡培系更有同窗之谊,据邹涛编著的《赵之谦年谱》记载,赵之谦有致胡培系信数十通存世,称二人为“十余年至交”,可知其交情亲厚。 赵之谦题跋局部三 赵之谦题跋局部四 此册中赵之谦为“子廉”题云林先生授经图册,集陶渊明诗句成篇,无年款。但是咸丰三年(1853)赵之谦写的一通信函却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篇题词的具体书写时间,其文曰: “《授经图》题就,奉呈乞正之。忧中不作韵语,集古或无嫌也。……弟近为先人卜兆,日居乡间。虽得数处,均价昂中止,伤哉贫也!子路亦云。噫!数日不晤,想道诣日增,此惟著安。晚学弟制赵之谦叩上。(见《赵之谦年谱》)”此信内容与赵之谦题词正相印合,“兆”指墓地,咸丰三年赵之谦父松筠卒,“卜兆”即寻墓地也。赵之谦因父亲之丧,无心绪作诗,所以集陶诗题《云林先生授经图》,则此书当作于咸丰三年即1853年赵之谦二十五岁时无疑也。“子廉”为胡秉元之子,具体身份无可稽考,或亦胡培系之别字耶?赵之谦此册题词洋洋数百字,规模颜鲁公,端严中不失俊秀,集诗也体现出青年赵之谦深厚的学养和才华,在目前所见公私所藏赵之谦手迹中,除上文所引信札外,尚有广东省博物馆所藏《行书茶经补注》六屏为明确题为癸丑年所作,则与此册题词均为赵之谦传世最早的书迹。 |
|
来自: 东方竹马 > 《书法国画篆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