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艺探微】龙彼德:灵 听

 高山仙人掌 2015-03-17

灵 听


龙彼德


台湾诗人罗门认为:“任何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诗人与艺术家,都必须不断扩展一己特殊性的灵视,去向时空与生命做深入探索,以便把个人具卓越性与独异性的‘看见’提示出来,让全世界以惊赞的眼光来注视它。”而昌耀的散文诗《划过欲海的夜鸟》,带给我们的不是“看见”,而是“听见”,我们似可将这一技巧称为“灵听”。


我被憨厚的一声鸟鸣唤醒。这是高远的夜天中一只独飞的夜乌。我为这发现喜悦之极。


这是作品的开头,因鸟鸣而醒,而喜,至于这是一只什么鸟,它有什么颜色、什么形态,均未交待。交待的只是它的声音:“‘嚯尔——,嚯尔——,’有一种低音铜管乐器发出的亮丽。”交待的只是地上的“狗吠”:“在听到的每一声啼鸣之后”,总有“两声朝天的狗吠附丽,像是从善如流的对答”。但这“鸟兽的歌吟”却因城市的“重新启动”,早班车的“碾压”而“噤声”、“哑然”。诗人从睡到醒,再到沉睡(且是“雷霆大作”),完成了一个周期。

“灵听”,与“灵视”都属于“灵觉”,乃是智性与悟性的合一,带有直接知性思考即“诗想”的特征,并通过直觉、想象达到瞬间顿悟。鸟鸣,在诗人的耳中属于“纯然的天籁”,“在听腻了歇斯底里的人声喧嚣之后,这样充溢着天趣的音响,让人产生一种认同感。”所谓“认同”,也就是主客交融、天人合一,摒除欲望的诱惑,寻求心灵的平静,达到精神的升华。而这,在物化全面、价值失衡的社会是很不容易的,也是稍纵即逝的。随着“凌飞于这片欲海之上的大鸟”远去(在“远去”之前加了个“小心地”状语,表明“欲海”之烈、之狂),诗人写道:


我闭拢双眼,追思划过欲海的夜鸟如此神异通灵好生奇怪。复又感觉到袭来的倦意并意识到自己雷霆大作大作的鼾声,最终也未明白自己是否有过昏睡中的短暂苏醒。


“神意通灵”是指夜鸟因人声寂然而来,又因人声乍起而去。“倦意”对应前文的“喜悦”,“鼾声”反衬“鸟鸣”,“昏睡”对比“苏醒”。这“夜鸟”有如灵光一现,照见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也唤醒了人们的良知良心。


划过欲海的夜鸟

耀

我被憨厚的一声鸟鸣唤醒。这是高远的夜天中一只独飞的夜鸟。我为这发现喜悦之极。如果描摹那声息,似可写作“嚯尔——,嚯尔——,”有一种低音铜管乐器发出的亮丽。同时,让我不无感觉滑稽的是在听到的每一声啼鸣之后,必有地面某处棚户煞有介事地两声朝天的狗吠附丽,像是从善如流的对答。我品味着这鸟兽的歌吟。说实话,我一向敏于捕捉这纯然的天籁。在听腻了歇斯底里的人声喧嚣之后,这样充溢着天趣的音响,让人产生一种认同感。但是,我已隐隐感觉到凌晨早班车的胶轮正碾压过附近的街市,城市的局部正在重新启动。我同时惊异地发现凌飞于这片欲海之上的大鸟已正确感受到这种信息,悄然噤声,小心地远去了。而那狗吠也随之哑然。我闭拢双眼,追思划过欲海的夜鸟如此神异通灵好生奇怪。复又感受到袭来的倦意并意识到自己雷霆大作的鼾声,最终也未明白自己是否有过昏睡中的短暂苏醒。

【作者简介】

龙彼德 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秘书长、浙江省文联文艺研究室主任、《东海》文学月刊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现为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著有诗集《魔船》《与鹰对视》《坐六》(长诗)等,另有学术专著、长篇小说、传记、散文集等。先后两次获得浙江省优秀作品奖,中国文联首届评论奖,第一、三届龙文化金奖等。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