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建造: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

 昵称22408906 2015-03-17

1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建造

国家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提出了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也被列为未来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击最大潜在内需之源,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将成为促进我国建筑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明了建筑业发展方向。它要求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必须改变,新型城镇化呼唤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产品,生产这样的产品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的走智慧建造之路。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要求之下,建筑业如何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建造进行探讨。


1.1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要求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


因此,新型城镇化应大力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发展方式,在具体的生态方法和技术应包括如下方面:生态集约,包括生态资源、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集约。特别是土地、水、生物资源的集约规划、集约建设和集约管理。要发展紧凑型城市,推进适度规模的城镇化。城市人口密度要控制在每公顷100人左右。在城市发展中,特别需要将传统技术方法和聪明才智融入规划、建设与管理中。低碳循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生态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有机替代,以及资源循环再生等等。绿韵红脉融合,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1.2 智慧建造的内涵和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经过30年的高速度发展。作为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建筑面积20亿m2,约占全世界新建建筑面积总量的一半。相应的建筑用水约占可饮用水资源的80%,建筑及附属设施的水泥消耗量约占全球消耗量的40%,成品钢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2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垃圾每年高达数亿吨,建筑业相关能耗比例超过40%。建筑运营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建筑活动造成的噪声、灰尘、光污染,以及室内环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建筑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我国虽然是建筑大国,然而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建筑用材消耗过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突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大规模推进,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要,更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在国家政策倡导下,积极探索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已成大势所趋。


新型城镇化要求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的城市。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城市”乃至美丽中国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建筑业“十二五”规划也提出了要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些都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呼唤智能、绿色和宜居的建筑产品,并保证能有一个高效、集约、绿色和智慧的建筑过程来支撑,这是智慧建造。


1新型城镇化要求绿色的建筑产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首先,绿色建筑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1%。随着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产业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应该是“新型”二字,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第二,绿色建筑是我国发展节能型社会的需求。我国目前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三分之一,建筑垃圾每年高达数亿吨。建筑运营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发展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减排,降低建筑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三,绿色建筑是民生改善的要求。我国城镇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建筑活动造成的噪声、灰尘、光污染,以及室内环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我国居民过于强调个性化装修,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此外,城镇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处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交通等突出问题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任务。


2)新型城镇化要求智能的建筑产品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首先,智慧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


第二,智能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相关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


第三,智能建筑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需求。智慧城市是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建设处于我国“五化”交集,将直接而深入地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之间的融合,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3新型城镇化要求舒适宜居的建筑产品

宜居的建筑是指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等功能健全, 能满足节能、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舒适性需求的时代型建筑。他是城市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载体。


首先,舒适宜居的建筑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也是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追求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全球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大气温室效应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等问题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在要求自身居住品质提高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维护生态。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满足了宜居建筑所要求的健康舒适、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其次,舒适宜居的建筑是我国发展“宜居城市”的要求。“十二五”提出我国城市发展思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以降低能耗为基础,以和谐、生态环保、宜居等为原则。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经历着发达国家已经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正在面临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转变,正在急切地探索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节约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在这场浪潮中,大量城市在把城市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把城市做好,普遍开始重视“宜居城市”的建设。


最后,舒适宜居的建筑对建筑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宜居理念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开展建筑人体工程学、建筑节能与生态建筑领域的技术研究。建筑人体工程学主要为健康舒适性提供人体生理指标的技术依据,而建筑节能和生态建筑技术则为实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目标提供相关技术体系支撑。同时应积极研究三者的协调应用。例如建筑节能技术中,对窗墙比、体形系数、建筑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进行控制,在能耗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的同时,不能让建筑本应具有的健康舒适性受到某些消极影响。


4新型城镇化需要智慧建造

为保证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建造过程来支撑。它是从规划开始,它是从一个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一直到运维,一个完整建筑物建造生命周期的过程。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的一栋建筑物,其实这是物理上的一个建筑物,其实和这个物理建筑物同时存在的,应该有一个数字建筑物,那么这个数字建筑物就是我们智慧建筑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


智慧建造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充分利用以4MCBIM(建筑信息模型)、PM(项目管理)、DM(数据管理与服务)、Mobile(移动应用与物联网技术)、Cloud(云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企业集约化经营和项目精益化管理为手段,实现低碳、高效、低排放、高品质、可持续的建造过程。以“智慧、互联、协同”的建筑来满足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和智慧运行。


首先,智慧建造以项目管理、BIM、数据服务(DM)、移动技术和云计算为代表的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智慧、互联、协同的建筑来满足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智慧运行。其中BIM技术逐渐成为支撑智慧建造的核心应用技术之一。BIM实际上就是我们建筑行业或者对建筑信息模型的一个延伸,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这么一个模型,这是建筑方面所独有的一个,或者说影响一个建筑特征的三维技术。大家都清楚,我们整个建筑物的能耗,基本上占整个社会上能耗的40%,如何让每栋建筑物能够实现低碳、高效、低排放,这也是为我们建设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和挑战。这些都是智慧建造要去解决或者重点突破的方向。


其次,智慧建造需要通过企业集约经营和项目精益管理的管理手段来推动。智慧的建造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来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来提升管理效益的问题。建筑业企业正面临由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将不可持续。企业必须修炼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并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的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在实行集约化的同时,要强化项目精益化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业务,即是利润来源,也是成本中心。要通过规范项目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实现精益施工,减少浪费。


最后,具体到可以支撑到智慧建造的技术,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感知层,智慧建造所依据的感知层也就是基于物联网所支撑的一系列的传感器应用,这也包括移动终端的应用,例如手机、读卡器等,电子标签、测量器、传感器、摄像头、RFID、红外感应器等。


第二层就是网络层。从感知层所收集到的一系列信息或数据,如何传递到后台的实际应用,这就是网络层的主要职责,网络层是指通讯网、互联网和广电网,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网合一的部分。


第三层就是应用层,以BIM应用为核心,以云计算为支撑手段构成了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应用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规划设计的阶段,实现智慧设计;第二,可以应用智慧施工的阶段;第三,可以应用到智慧运维,智慧运维微观上就是支撑我们的每一栋楼,每一个物业实现智慧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宏观上来讲就是城市运维,它可以运用到相关的政府部门,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一直到运维,整个的监管过程,实现智慧的监管。


综上所述,智慧建造的特征主要包括:

首先,从范围上来讲,它包含了一个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包含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以及整个建筑拆除阶段。


其次,从技术上来讲,它是以BIM、物联网和云计算为基础和手段。还有,从内容上来讲,利用传感器感知所有物体和环境的状态,并收集数据,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来传递数据,利用BIMGIS、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建筑和建造过程实现智能控制。


最后,从目标上来讲,它的目标就是实现一个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以及建成以后形成智慧的、互联的、协同的这么一个建造的过程。


2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造

一个建筑项目建设生命周期主要可以划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设施运维三个大的阶段。规划设计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施工建造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设施运维解决的是”怎么用“的问题。实现智慧建造就需要科学的、合理的和智慧的去解决三个阶段的主要问题,以BIM为载体结合物联网和云计算成为支撑智慧建造的主要模式。


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它能够有效整合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在建造不同阶段的BIM模型结合物联网及云等技术,会产生很多实际应用,下面针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一些热点应用做一阐述。


2.1规划设计阶段

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利用BIM的可视化、高效协同、虚拟模拟、设计优化和三维出图等技术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


第一,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充分利用BIM技术平台集成GIS及相关物联网技术,结合相应分析软件对设计条件进行判断、整理、分析,保证在设计最初就能够充分考虑现场环境等条件下,进行各种面积分析、地形分析、场地通风条件及潜力分析、体形系数分析、收益分析、可视度分析和日照轨迹分析及设计条件整合管理等。


第二,在方案设计阶段。充分利用BIM技术实现方案的设计优化、方案对比和方案可行性分析等。BIM模型集成了建筑物完整的几何、物理和性能等信息,通过软件自动提取各种分析、模拟和优化所需要的数据进行计算,BIM软件平台可以实现建筑物性能分析、能耗分析、采光分析、日照分析和、通风模拟和疏散分析等,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物的宜居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将BIM模型应如何设计之后,BIM模型作为一个信息平台能够将和专业设计的数据进行统筹管理,实现各种建筑构件被实时调用、统计分析、管理和共享。BIM模型应用主要包括建模和计算,规范校核、三维可视化辅助设计、工程造价信息统计、施工图文档、其他相关信息管理等。


第四,在设备专业设计中的应用。建筑机电设备专业属于交叉 学科,在设计中既要考虑管线设备的安装顺序,还要保证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及设备和管线的维修和更换要求。传统的二维设计很难解决管线综合问题,引入BIM模型进行设计,有效地解决了空间管线综合及碰撞问题,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BIM模型的参数化特征,进行管线路径自动创建和自动计算,具有很高的智能型。


2.2施工建造阶段

施工阶段是实现智慧建造最重要的阶段,也是BIM应用范围最广、人员最多、阶段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包括:

第一,在施工方案阶段实现虚拟施工、方案优化。运用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控制、成本控制的施工模型,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建造,验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行性,并按时间进度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模拟和优化。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不断优化方案,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提前可以分析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风险点。


第二,在施工设计中进行碰撞检查、减少返工。在传统施工中建筑工程建筑专业、结构专业、设备及水暖电专业等各个专业分开设计,导致图纸中平立剖之间、建筑图和结构图之间、安装与土建之间及安装与安装之间的冲突问题数不胜数,随着建筑越来越复杂这些问题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通过三维模型,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在施工前快速、全面、准确的检查出设计图纸中的错误、遗漏及各专业间的碰撞等问题,减少由此产生的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从而减少施工中的返工,提高建筑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风险。


第三,在施工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实现精确算量、成本控制。工程量统计结合4D的进度控制,即所谓BIM在施工中的5D应用。施工中的预算超支现象十分普遍,缺乏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是造成超支的重要原因。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砼算量和钢筋算量。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成本测算、在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经济指标分析,不同设计方案工程造价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预算和施工过程中的结算。


第四,在施工二次加工过程实现数字化加工、工厂化生产。建筑工业化是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建造方式,这将是未来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BIM结合数字化制造能够提高承包工程行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加工,可以准确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这样一种综合项目交付(IPD)方式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造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并体现先进的施工管理。对于没有建模条件的建筑部位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原始建筑物或构件模型信息。


第五,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现场管控能力。目前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艺流程复杂,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事故发生,一直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焦点。在工程施工现场条件下,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施工现场管理、物资管理、地下空间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针对建筑的重点部位和施工关键工序、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现对工程施工各阶段、各部位的安全、质量的实施监控和施工现场能耗、人员、设备、材料的有效监控。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效融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监控能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水平提高。


第六,利用移动技术实现工程移动检查。施工企业的分散性、人员的移动性、项目的临时性等特点,对信息化的应用造成了很多障碍。尤其是工地现场的环境非常复杂,项目管理人员多是在现场作业和管理,抱着笔记本电脑下工地也是不方便的。通过PAD或手机终端设备,结合BIM技术手段,在PAD上进行建筑模型和图纸浏览,进行变更洽商、设计交底、施工指导、质量检查、虚拟施工、沟通管理非常高效。


2.3设施运维阶段

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也是项目经历了策划、设计、施工阶段之后,在项目竣工时信息积累最多的时刻。基于BIM模型的运维管理使得不同阶段的建筑信息被重复利用,避免了信息丢失等问题。在运维阶段,基于三维模型实现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运维管理,信息管理等。运维阶段应用主要包括:


第一,多手段建模应用。经过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数据可以被应用于运维阶段管理,它可以作为整个建筑物的运维阶段的模型基础。同时,对于一些既有的建筑物来讲,完全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激光扫描仪,对建筑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模型、建模,然后形成数字建筑。


第二,模型支持可视化管线管理,也可以应用到设备管理。管线管理是将物联网的RFID埋入管线,并在BIM模型上进行定位。以管理复杂的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以及相关管井。在建筑改扩建或二次装修的时候可以避开现有管网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


第三,设备资产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系统集成了对设备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通过BIM模型可视化模型进行设备追踪,可以查阅所有设备信息,如供应商、使用期限、联系电话、维护情况、所在位置等;该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比如对寿命即将到期的设备及时预警和更换配件,防止事故发生;通过在管理界面中搜索设备名称,或者描述字段,可以查询所有相应设备在虚拟建筑中的准确定位;管理人员或者领导可以随时利用四维BIM模型,进行建筑设备实时浏览。设备运行和控制是结合BIM与物联网技术,可以让运维管理更加智能化,在设备上安装了RFID和传感器后,则能更加智能的对温度、压力、运行等情况进行监控。所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在BIM模型上直观显示。有异常情况时候,通过传感器连接的系统进行预警。


第四,设备的运行控制管理。可以更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这些都通过物联网进行感知,通过BIM模型进行集成。对管线进行检查和维修时,可以通过对电子标签的扫描,在BIM模型上迅速定位,并查询出管线的历史维修记录和相关信息。


第五,建筑物能耗管理。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已经是建筑行业的发展必然趋势。建筑能耗关系国计民生,量大面广,节约建筑用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筑在运维使用阶段,首先,结合物联网技术,在各楼层设置能源监控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并集成进入系统,与模型进行关联,及时查看个楼层的用电、用水、用气的情况;其次,实现重点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通过可视化展示,对能源指标进行预警设置,对于进入不同预警区间的楼层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可以直接了解有哪些楼层能源超标,并点击进行追溯,查看具体的数据。最后,通过安装于特殊房间的传感器,将房间的温度、湿度、空气含量等信息展示在系统中。并标以不同颜色进行警示。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3 智慧建造的关键价值

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的城市是智慧化的,智慧城市是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智慧城市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智慧建筑,就像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细胞一样。


每个建筑物都是一个物理上的建筑物,通过我们智慧建造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数字的建筑物,这个数字建筑物然后嫁接到城市的具体平台上,就会为我们整个智慧城市铺垫很重要的基础。因此,智慧建造有三个受益主体和服务对象,那就是政府、企业和民众。


1)对于政府的价值

对于政府来讲,智慧建造提供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要推进城市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和优化。智慧建造为政府的监管提供了协同高效的基础性平台,数字化的建筑使得单独的建筑物纳入城市综合管理平台更加快捷方便,让建筑乃至城市的建造过程都能够协同、节能、高效,实现智慧化。


可以帮助政府能够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高效协同各个单元、各个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同时可以最终,可以形成一个节能的、绿色的、环保的建筑物,从而为整个城市的高效,为整个城市的绿色环保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和和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智慧建造是BIM、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先进科学技术被充分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产业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大量的实际的应用,必将使得物联网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等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地方经济朝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转型。


2)对于企业的价值

第一,对于建造过程的各参与方来讲,智慧建造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让企业各方受益,实现绿色、集约、精益的管理。让工程质量提升,大幅减少资源损耗和降低碳排放,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减少返工、提高进度。


第二,智慧建造有助于促使企业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产值和数量扩张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三,有助于改变我国建筑行业浪费严重的问题,有效实现绿色建筑。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智慧建造有助于企业应当更加密切关注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努力掌握绿色建筑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自有技术体系和施工标准。


3)对于公众的价值

智慧建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建筑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智慧建造可以实现智慧建筑、智慧家居、智慧小区等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为民众提供一个绿色、智能和宜居的建筑,提高民众幸福指数。

第一,智慧建造提供一个绿色的建筑产品。智慧建造使得建造过程和建筑产品更加绿色、环保和低碳。智慧建造降低了建筑活动造成的噪声、灰尘、光污染,以及室内环境污染等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改善人居环境。


第二,智慧建造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建筑产品。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第三,智慧建造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建筑产品。宜居的建筑是指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等功能健全,能满足节能、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舒适性需求的时代型建筑。它是城市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提升居住品质的重要载体。


总而言之,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实现建筑业向集约化、精益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我们每一位行业中人,都责任、有义务推进建筑行业智慧建造时代的到来。(编辑:智慧城市圈子 作者: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