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贝壳中聆听大海

 汉青的马甲 2015-03-17

贝壳象征重生

贝壳,从海底出现,首先象征带来生命的水。它不仅令人想起普遍的生命诞生,同时由于具有难以摧毁的外形,即便它庇护的生物消失很久,它还是会保持不变,这也引发对于生命的联想。因此,它既是生命开始的图像,又是生命持久的证据,而其过程在不断更新。所以,从史前时代开始,它就与丧葬仪式相关,以它作为祭品,表示对来生的希望。基督教图像常常脱胎于古代符号,贝壳在前者中指示洗礼仪式和基督的复活:一方面,是在净化的水中完成心灵的“诞生”;另一方面,是对死亡命运的胜利。因此,施洗者圣约翰的出现,常被表现为用贝壳给基督洗礼,从中往下倒水。而空贝壳令人想起基督复活之后留下的空墓。这就解释了教堂中的圣水池为何是贝壳形状。

象征婚姻与爱情

在最常见的传说里,维纳斯诞生于风和海的泡沫中,在贝壳上到达塞浦路斯,贝壳将她送上海岸。还有更多古代故事,说起活珍珠一般的美神如何从贝壳中诞生。贝壳的形状如同女性性器官,在所有文化中都是爱情和婚姻的象征。据说,蜗牛和生蚝,都有春药功效,可以辅助生育,属于同一个象征体系,因此出现在众多神圣或是世俗绘画中,传达说教信息。至于珍珠,很多早期基督作家将其视为“象征天主难以言表的圣光”。

珊瑚

奥维德讲到:当帕修斯砍下美杜莎的头,她的血溅到海草上:“刚从海里捞出来的海藻还是活的,毛孔很多,吸进了妖怪头颅的精气就变硬了,枝干也都僵死了。海仙又取了些海藻来试验,也变为僵硬,她们很是高兴,就把这些枝干洒在海里,好让它们繁殖。因此直到今天珊瑚还保有这种性能:当它在海里的时候,它的枝干是柔软的,一着风就会硬化,变得象石头一样。”【译注】珊瑚从这次战胜海怪的胜利中诞生,因此必然被视为吉祥之物。在罗马,人们用它来作为护身符,基督徒用其保护自己,免受身体或灵魂的伤害。佩戴珊瑚项链或手镯的古代习惯,在描绘幼年基督时再次出现,其中的象征意义更为强大,因为增加了基督之血的比喻。大众的信念因此与神学理论融合,以此预示:对于这个世界的罪孽,只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才是唯一而真正的“补救之道”。

译注:此处原文怀疑有误,在《变形记》中,引文发生在珀尔修斯杀死海怪之后,而不是杀死美杜莎之后。《变形记》译文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杨周翰译本。

在贝壳中聆听大海

聆听贝壳中波涛的声音,这等于反转了自然法则,容纳者(大海)成为内容,一个微观世界变成了庇护所和宇宙之源。这种象征让人想起15世纪出现的一个传说,故事与圣奥古斯丁(354-430)有关。有一天,圣人走在海边,看到一个小孩子,他想用一片贝壳,把大海掏空,放到一个沙洞中。圣人说这种努力完全是无用功,孩子回答他:要想解释清楚三位一体的神秘之处,同样不可能。拿着贝壳的孩子,常被视为天使,或是耶稣自己。

用这种方式理解,某人听海的图像,就可以视为比喻童年,或是灵性的本真,而且准备好接受世界不可分割的全部,同时又不必考虑人类理解能力的局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