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中医界治病缺陷浅谈

 johnney908 2015-03-17
    驻足中医药论坛浏览了部分帖子,对临床用药方以及学术思想的讨论予以了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发现了中医界的缺陷。

一、中医界不会根据四时八风节令选用药方

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即温度变化。而不同的温度则放映了不同属性的主导。

立秋至霜降时令,为秋时。此季节属性变化分两部分,一是立秋至秋分,是外部略温,内部收敛。或者说本季节属于膨胀属性的末期。二是秋分至霜降,是里外降温时期。

立冬至大寒时令,为冬时。此季节同样分两部分,一是立冬至冬至,是里外骤变降温。二是冬至至大寒,外部骤急降温,里部缓解而聚温。

立春至谷雨时令,为春时。此季节同样分两部分,一是立春至春分,外降温递减,里部聚温递增。二是春分至谷雨,里外升温。

立夏至大暑时令,为夏时。此季节同样分两部分,一是立夏至夏至,里外骤急升温。二是夏至至大暑,外急升温,内温缓降。

一年四时八变。这八变就是《内径》所指八风。

每一风,具有不同的属性主宰,用药属性切忌克制主导时令。比如:立冬至冬至时令,用药切忌温药属性。温药克制时令属性,克制对等的,宜引起中毒。

中药搭配越多,寒温属性皆具备,在药中可以中和,减少毒性。但由此带来治疗效果减低、服药成本增高等问题。

二、中医界不知道药性存在人体的位置

药性分温和寒两属性。从气味中仅仅归纳了辛、苦、咸、甘、酸五味。但实际应用中还包含淡性、涩性和平性。
中药应该是八性。每一性对应一风。
如:苦温,为冬至至大寒时令风。则在此时令期间,忌讳苦寒药性,也特别忌讳辛温药性。
其余依次类推。

同时,每一种药性等会存在人体相应的位置。即:外表、核心、中等不同的立体空间。

而中医界的人根本不知道人体五脏谁为外、谁为里,谁居于中,谁居于中外之中,谁居于里中之中。由此导致药理搭配大混搭,完全取决于经验治病,即所谓的临床经验。

三、中医界不知道五行运转的真谛

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其是中医理论的构成基础。阴阳五行合并组成了中医理论。掌握这一理论的深度,则领会中医的奥秘,掌握越浅,越向临床经验转变。

五行,其本意是指五道,即五个运行的轨迹。每一个运行的轨迹是一道,这一运行轨迹包含外出和回家两个属性过程。

因此,五行分为10行,即外出5行和回家5行。
外出为膨胀,以温时令体现;
回家为聚合,以寒时令体现。

当今中医界根本不知道如何外出以及如何回家这一周期性的运行轨迹。

综上所述:这三点的应用缺失,导致中医界滑坡和贬值。只有回归到正确的轨道,才会振兴中医!!!!

嘿嘿,寒心的《易理学》广乎、大乎?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在修改《易理学》,著作《医理学》,造福天下万民,岂不乐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