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姓氏大全/陈明远、汪宗虎编 (二)

 文化龙乡 2015-03-18
中国姓氏大全(k) 
 
陈明远、汪宗虎编 
 

 
喀():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卡():罕见姓,现代北方有。《新编千家姓》收。 
 
开():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司马开章,宋代有开赵,明代有尚书开济。此姓为周代卫国公子开方的后代。 
 
凯():罕见姓,南北皆有。 
 
楷():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恺():罕见姓,现代北方有。《左传》记载:“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此姓相传为八恺之后。 
 
看(kān):较罕见姓(不念kàn)。南北皆有。《姓苑》收。 
 
堪():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传说“八元”之一仲堪的后代。 
 
勘():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坎():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代宋国的附庸小国有坎氏,为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以地名为氏。 
 
臽():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衎():历史上的罕见姓。来源:⑴周代卫国衎氏之后;⑵周代宋国乐甫衎的后代。 
 
阚():《百家姓》收。现已罕见。春秋时齐有阚止。三国时吴有阚泽,唐代有阚稜,元代有阚文兴。阚,原为周代齐国大夫邑(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南旺湖),春秋时为鲁昭公所取,成为鲁地。居者以邑为氏。 
 
康():《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南朝宋有康穆,元代有康进之,清代有康有为。来源:⑴周代卫国始祖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代;⑵汉代去西域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卡什湖和咸海之间的使者,留驻康居国者,其后遂以为氏,⑶历史上的突厥族姓氏;⑷宋代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忌讳,匡氏改为康氏;⑸古代康居国人来中国者,有的就以康为姓如汉代有康孟详;⑹唐代康国(在进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人来中国者,有的以康为姓,如康廉。 
 
亢():《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明代有亢良玉,清代有亢树滋。来源:⑴战国时,齐国有地名亢父(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以地名为氏;⑵为佐姓所改。 
 
亢仓():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现代无此姓。 
 
亢桑():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现代无此姓。 
 
伉():罕见姓现代广州有。汉代有伉喜,晋代有伉嘉。为春秋时卫国大夫三伉之后。 
 
抗():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东汉有抗徐(又作抗徐)。 
 
考():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姓苑》收。来源:⑴为考成所改;⑵周考王的后代。 
 
考成():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代考成子的后代;⑵古有考成(在今河南东部),以地名为氏,后简为姓考。 
 
靠():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科():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姓苑》收。 
 
窠():历史上的罕见姓。为契丹窝幹氏的后代。一说通“窝”氏。 
 
柯():《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宋代有柯梦得,元代有柯九思,清代有柯维桢。来源:⑴春秋时吴国公子柯卢的后代;⑵春秋时齐太公的后代;⑶历史上的羌族姓氏;⑷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⑸为北魏柯拔氏所改。 
 
轲():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柯兴。原为历史上羌族姓氏,羌族酋长轲比能的后代。 
 
苛():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可():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谏仪大夫可中正,宋代有可懋。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为阿伏干氏、可地干氏、可地延氏所改。 
 
可达():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出自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后改姓达。 
 
可单():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亦作“渴单”后改姓单(shàn)。 
 
可诋():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现代无此姓。 
 
可地干():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后改姓可。 
 
可地延():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后改姓可。一说改姓延。 
 
可逻():历史上突厥族酋帅姓氏。 
 
可频():北周王维在西魏作官,被赐可频氏,故又称可频雄。现代北方仍有此姓。 
 
可奚():历史上北魏酋帅的姓氏。 
 
可朱浑():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南迁后,北魏孝文帝将其改姓朱。 
 
可足浑():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十六国时前燕有可足浑常,后燕有可足浑建。一说即可朱浑氏。 
 
岢():当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渴():罕见姓,现代北方仍有。《中国姓氏集》和《中华大字典》皆收。 
 
渴单(chan):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亦作“可单”,后改姓单 
 
渴侯():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中国姓氏集》亦作渴俟,后改为缑氏 
 
渴烛():一5渴烛浑氏,省一字为姓。 
 
烛浑氏():一作渴独浑或可足浑。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朱氏。 
 
克():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克耕。 
 
恪():罕见姓,晋代有中朗将恪任。 
 
客():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客孙。 
 
可汗():可汗乃是三世纪时鲜卑族统治者的称号,后成为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因以为氏。 
 
肯():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阬():较罕见姓。《左传》记载,鲁人有阬氏。居于阬者,遂以为氏。 
 
坑():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见《姓苑》)。 
 
铿():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空():分布较广。为空桑、空同、空相等复姓所改。 
 
空桑():历史上的复姓。本为古地名。相传商代初大臣伊尹生于空桑(今河南开封陈留镇南),其子孙亦名空桑。 
 
空同():亦作空桐。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子姓,因居空同山而获姓;⑵相传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空桐遂以国为氏。 
 
空相():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有空相机。来源:⑴传说为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⑵一说为空桐之讹写。 
 
孔():《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东汉末年有孔融,唐代有孔颖达,清代有孔尚任。来源:⑴相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之子,其母简狄吞玄鸟(燕)卵生契,赐姓子氏,商王成汤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遂有孔氏。⑵春秋时宋国上卿正考父嘉(宋湣公五世孙)遭难,其后逃奔鲁国,故孔子生于鲁国;⑶春秋时卫有孔悝,出于姬姓;⑷春秋时陈有孔宁,出于妫姓;⑸晃带使臣孔甲的后代。 
 
孔父():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有司马孔父嘉(微子启的后代),其后遂以为氏。 
 
恐():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涳():罕见姓,《纂文》及《姓氏考略》皆收。(一说读kōng,此从《新编千家姓》注音)。 
 
彄():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鲁国公子彄的后代。 
 
口():罕见姓。明代有口禄。来源:⑴历史上的羌族姓氏;⑵为口引氏所改。 
 
口引():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后改姓口。一说改姓扣、叩、寇。 
 
扣():罕见姓,南北皆有。为口引氏所改。 
 
叩():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通“扣”氏。 
 
寇():《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宋有寇先,宋代有寇准,明代有寇湄。来源:⑴周武王时有司寇苏念生,其后以官为氏;⑵春秋时卫国始祖、周武王弟康叔曾为周朝司寇,支系子孙以官为氏;⑶相传黄帝的后代亦有寇氏;⑷历史上鸟桓族姓氏。,如辽宁北平鸟丸单于寇晏敦;⑸为口引氏所改。 
 
枯():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原为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⑵原为历史上契丹族姓氏,如契丹酋长枯莫离,唐代武则天时被赐姓“李”。 
 
轱():罕见姓(不念gū)。来源:⑴轱,车轮,以业为氏;⑵《山海经》记载有依轱之山,居者以地为氏姓。 
 
苦():较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汉代有会稽太守苦灼 
 
苦成():历史上的复姓。郄犫封于苦成(今宁夏盐池东北),号苦成叔,遂以为氏。一说即库成氏。 
 
库():较罕见姓,分布较广。西汉时有辅义侯库钧。来源:⑴为古代守库大夫的后代,以官为氏;⑵为北魏时库门氏所改。 
 
库成():本车成氏,因方言音变而为库成氏。 
 
库狄():罕见复姓,北齐有库狄伏连,唐代有库狄履温。来源:⑴为历史上鲜卑族慕容氏的后代;⑵北周有库狄峙,原姓段,因避难改姓库狄。 
 
库汗():历史上的复姓。西魏赐武川(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王勇为库汗氏。现代无此姓。 
 
库六斤();历史上的三子姓,后改为斤氏。 
 
库门():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库氏,一说改为门氏。 
 
库莫奚():历史上契丹族姓氏,以部落名为氏,本属宇文部。现代无此姓。 
 
库傉官():历史上代北地区乌桓族姓氏,后改姓库。 
 
库若干():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干。 
 
窟():历史上突厥族、契丹族酋长皆有此姓。 
 
窟贺():历史上高车十二姓之一。后简为姓窟。 
 
酷():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夸():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夸娥():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姱():罕见姓,《字汇》收。现代无此姓。 
 
蒯():《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卫有蒯瞶,三国时吴有蒯越,宋代有蒯鳌,清代有蒯光典。来源;⑴春秋时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⑵汉代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西南有蒯乡,居者以地名为氏。 
 
匮():历史上姓氏。蒯通《韩诗外传》载有匮生。又音kuì,通“篑”氏。 
 
蒉(kuǎi):罕见姓,现代北方有。原于“蒯”通,后分出。春秋时鲁有蒉尚(《现代汉语词典》注音kuì,此姓从《辞海》注音)。 
 
快():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汉代有快钦。 
 
会():罕见姓(不念huì)。汉代有武阳令会栩。传说为古 
 
帝颛顼裔孙陆终之后。一说与郐氏同宗。 
 
会稽():历史上的复姓。夏代帝王少康封幼子于会稽(今浙江省中布),遂以地名为氏。 
 
侩():罕见姓,相传为陆终(相传为地颛顼之后)第四子侩人的后代。一说于郐氏同宗。 
 
郐():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郐士隆。相传为古帝祝融的后代。古都郐(亦作桧、会、侩),妘姓,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今河南省密县东南)后为郑武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桧():罕见姓。《诗经》有“桧风”,古国郐即“桧”。 
 
哙():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燕王。哙的后代。 
 
璯():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宽():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明代有宽辙。 
 
款():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匡():《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有匡裕,汉代有匡衡,清代有匡辅之。周代郑国有匡邑(今河南扶沟西南),卫国亦有匡邑(今河南睢县西)当以邑为氏。 
 
框():罕见姓,现代北方有。《新编千家姓》收。为匡姓分支。 
 
狂():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春秋时宋有狂狡。来源:⑴《黄帝传》载有狂屈坚,为狂姓之始;⑵周代宋国后代有狂氏;⑶《水经注》记载有狂水,以水为氏。 
 
邝():较常见姓,分布很广。明代有邝子辅。古代有邝国,以国为氏。 
 
旷():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清代有旷敏本。来源:⑴春秋时晋国乐官师旷的后代;⑵一说即“邝”,以国为氏。 
 
况():《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元代有况逵,明代有况钟。来源:⑴三国时蜀况长宁的后代;⑵为黄姓所改,如明代况钟即是。 
 
矿():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贶():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新编千家姓》收。 
 
悝(kuī):罕见姓。(不念lǐ)来源:⑴战国时魏文侯相李悝的后代,以其名为氏;⑵周代秦国公子悝的后代。 
 
窥():极罕见姓。唐代有高僧窥基,为佛教慈恩宗创始人(见《中国姓氏集》)。 
 
鮭(kuī):历史上的罕见姓。(不念gīi亦不念xié或wā)。现代仍有此姓。 
 
鮭鱼():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东汉时有少府鮭鱼鸿,一作#阳鸿 
 
逵():现代北京、成都有此姓。历代姓书未载。 
 
奎():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葵():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葵方,明代有葵玉。来源:⑴春秋时齐国有邑名葵丘(在今山东淄博市境内),以邑名为氏。;⑵为周代初年殷民七族终葵氏所改。 
 
葵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大夫食邑于葵丘,以邑为氏。 
 
鄈():极罕见姓。以地名为氏。《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一说通“葵”。 
 
睽():罕见姓,现代沈阳有。以国为氏。 
 
魁():较罕见姓,分布较广。相传为魁傀氏所改。 
 
魁傀():历史上的复姓。相传炎帝神农氏长八尺七寸,牛头人身,故称魁傀氏。后氛围魁氏、傀氏。 
 
夔():《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来源:⑴相传为尧舜时乐正夔之后;⑵周代楚国始祖熊绛的六世孙熊挚自弃于夔之后;(今湖北姊归,一作隗、归),其子孙有功,被楚王命为子国,遂以地名为姓。 
 
隗():亦作归(有音wěi)《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时有隗嚣,十六国时北京有隗仁。来源:⑴相传为黄帝时大隗氏的后代;⑵《左传》记载,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其后有隗氏;⑶春秋时狄族(一作翟国)为隗姓。 
 
傀():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出自魁傀氏。 
 
餽():极罕见姓(见《姓谱》)。 
 
媿():极罕见姓(又音guǐ)。商周时古族鬼方,活动于今陕西一带,亦称媿氏。 
 
匮():罕见姓(亦读kuǎi)。《姓苑》收。 
 
篑():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溃():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昆():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有贤者昆详。相传为夏代诸侯昆吾的后代。 
 
昆连():历史上的复姓。形成外古帝有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的后代,以国为氏。后简为姓昆。 
 
坤():现代姓氏,较罕见,按南北皆有。历代姓书未载。 
 
  ():罕见姓,同“裈”。《新编千家姓》收。 
 
髡():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古代剃发之刑为髡。清代有画家髡残。 
 
阔():罕见姓,南北皆有。 
 
():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为“适”字的异体字。 
 
廓():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中国姓氏大全(l) 
 
陈明远、汪宗虎编 
 

 
拉():现代姓氏,分布较广。但姓书未收。 
 
啦():罕见姓现代北方有。《新编千家姓》收。和《中国姓氏集》皆收。历代姓书未收。 
 
旯():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喇():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蜡():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剌():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剌门():一作勒门。历史上的复姓,居于剌门者以为氏。现代无此姓。 
 
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来();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周代有来章,东汉有来艳,唐代有来俊臣。来源:⑴商代子孙(子姓)采食于郲(即河南荥阳东厘城故址),《春秋》作“时来”,因以邑名为氏;⑵传说是大禹的后代;⑶商朝莱侯的后代(参见“莱”条)。 
 
来纤():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郲():罕见姓,来源:⑴以食邑为氏(参见“来”条;)⑵商朝莱国亦有郲国,其后有郲氏。(参见“莱条”)。 
 
莱():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国有莱驹。来源:⑴商代贤臣莱朱的后代(一说来朱即仲虺);⑵商代王族的后裔封于莱国(今山东黄县东南来子城),子孙以国为氏;⑶商朝莱侯的后代。莱侯曾与太公争夺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遂有莱氏。 
 
徕():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涞():罕见姓。涞水,在今河北省。以地名为氏。《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赖():《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汉代有赖丹,唐代有赖棐,元代有赖禄孙,清代有赖文光。春秋时有赖国(今河南省境内),子孙以国为氏。 
 
赉():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兰():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十六国时前秦有兰殊,唐代有兰宗周,清代有兰第锡。来源:⑴春秋时郑穆公名兰,其支系孙(非嫡子所生)以其祖父名为姓;⑵历史上南匈奴族姓氏之一;⑶为乌落兰氏所改。 
 
蓝():《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楚有大夫蓝尹谈亹(wěi),唐代有蓝采和,明代有蓝英。《竹书纪年》记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楚国大夫蓝尹氏,后简为姓蓝。 
 
岚():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阑():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篮():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览():罕见姓(见《姓苑》)。相传为(古帝颛顼玄孙)的后代。 
 
烂():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郎():《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时有郎宗,唐代有郎士元,清代有郎世宁。来源:⑴出自姬姓,周代鲁懿公之孙费伯居于郎(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一说鲁近郊别有郎,在今山东曲阜附近),子孙以地名为氏;⑵历史上的南匈奴姓氏。 
 
狼():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狼曋汉代有狼莫。来源:⑴周代秦国赢姓各族祖先伯翳(亦作伯益或大费)的后代,周成王封赢姓孟增于皋狼,因以为氏;⑵历史上先零羌和南方少数民族有此姓;⑶为北魏时叱奴氏所改。 
 
琅():较罕见姓,今成都、北京有。春秋时齐有琅过,为此姓之始。 
 
琅琊():历史上的罕见复姓。来源:⑴辽国(契丹人姓氏;⑵长期上齐有古邑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以地名为氏。现代无此姓。 
 
稂();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历史上有朗州(唐代时辖境相当与今湖北桃源以东的元江流域,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居明有以州名为氏者;⑵为朗姓所改。 
 
浪():较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晋代有浪逢。来源⑴以水名为氏;⑵为浪我氏、庄浪氏所改。 
 
浪我():历史上羌族酋长姓氏。 
 
阆():罕见姓,来源:⑴古地名有阆中(在今四川北部),秦置县,以县名为氏;⑵周惠往阆的后代。 
 
牢():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春秋时齐有牢成,汉代有牢梁。来源:⑴春秋时孔子弟子琴牢的后代;⑵古有牢子国,子孙当以国为姓。 
 
劳():《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时有劳丙,宋代有劳湮,明代有劳钺,清末有劳乃宣。来源:⑴此姓之先居于东海劳山,因以为氏;⑵古代有劳民劝相之官者,以职为氏。 
 
老():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楚有老聃、宋有老佐,宋代有老麻。⑴来源:相传为古帝颛顼之子老童的后代;⑵春秋时楚国老聃的后代;⑶春秋时宋国老氏乃宋戴公之孙,以邑名为姓。 
 
老成():较罕见复姓,周代宋有大夫老成方。来源:⑴相传为古贤人老成的后裔;⑵春秋时宋戴公的后代有老成氏,后简为姓老。 
 
老莱():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末年楚有隐士老莱子。一说即老子,其后改姓老。 
 
老龙():历史上的复姓。《庄子记》有老龙吉。现代无此姓。 
 
老男():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现代无此姓。 
 
老商():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列子(列御寇)之师老商子的后代。 
 
老阳():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现代无此姓。 
 
姥():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涝():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烙():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嫪():罕见姓,战国末年秦有嫪毐。 
 
乐():南北皆有,(又音yuè)春秋时宋有乐喜(即司成子罕),唐代有乐颜玮,明代有乐昭凤。来源:⑴周代宋国国君宋戴公子有子名乐父衍,遂以为氏;⑵宋戴公四世孙乐莒(《左传》作乐吕),子孙以乐为姓。 
 
勒():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勒勒思齐,明代有勒志敏,清代有勒方錡。来源:⑴历史上西域疏勒国(在今新疆喀什市附近)国人有以勒微行者;⑵汉代渤海国姓氏。 
 
仂():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雷():《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时有雷义,唐代有雷万春,清代有雷学淇。来源:⑴相传为黄帝的臣子雷公之后;⑵古代有诸侯国方雷,后以国为氏,单姓雷;⑶历史上的羌族姓氏。 
 
累(léi):罕见姓,(同“纍”,不念lèi)。现代武汉有。春秋时晋有七舆大夫累虎。相传黄帝次妃方累所生之子有累姓。又作傫、嫘、雷。 
 
嫘():罕见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嫘氏为西陵氏女缧祖(黄帝正妃)之后。 
 
纍():罕见姓,相传为黄帝之后,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参见“累”条)。 
 
纍和():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垒():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晋代有垒锡。来源:⑴中垒校尉的后代,后以官为氏;⑵为裴姓所改,如十六国后赵有垒澄,原姓裴。 
 
磊():现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类():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史记》记载有类绀犴反(反一作“友”。) 
 
楞():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冷():《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冷寿光,明代有冷谦,清代有冷士嵋。来源:⑴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⑵相传为黄帝时乐官伶伦的后代。“伶”俗作“冷”。 
 
刕(jí):罕见姓,蜀刀逵的后代,音避难改姓刕。 
 
离():罕见姓,现代成都有。十六国时后燕有离班。相传为黄帝时离娄的后代。 
 
离娄():相传彭祖(古帝颛顼的玄孙)有弟子离娄公,为此姓之始。 
 
厘():罕见姓,南北朝时有厘艳。《山海经》记载有大人之国,厘姓。 
 
狸():罕见姓。 
 
梨():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犁():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春秋时齐有犁弥,汉代有犁胡次。 
 
犁比():历史上的姓氏,为古国莒王族的后代。 
 
犁娄():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夏禹有臣子犁娄氏,当为此姓之始。 
 
孋():罕见姓,汉代有孋仲仁。古都孋国,以国为氏。一说“孋”即“骊”,如孋姬又作骊姬。 
 
黎():《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北周有黎景熙,宋代有黎文武,清代有黎简民。来源:⑴古有黎国(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曾为锡伯族(史称“西伯”)平定,其子孙以国为氏;⑵为北魏素黎氏所改。 
 
黎比():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黎伯():历史上的复姓,明代有黎伯滚。 
 
黎丘():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藜():罕见姓,现代成都有。为黎姓所改。 
 
骊():历史上的罕见姓。来源:⑴历史上古国戎国在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后代;⑵釐连氏的后代。 
 
礼():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卫国大夫有礼至,东汉时有礼震。来源:⑴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⑵古代掌管典礼者,以职为氏。 
 
李():《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人数极多。周代楚有李耳,战国时秦有李冰,唐朝皇族姓李,如唐高祖李渊。来源:⑴传说中东邑族首领皋陶(一作咎鲧,偃姓或赢姓)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⑵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⑶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⑷为北魏叱李氏所改;⑸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啊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唐皇族姓李。 
 
李兰():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里():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里克,鲁有里革, 
 
孋():罕见姓,汉代有孋仲仁。古都孋国,以国为氏。一说“孋”即“骊”,如孋姬又作骊姬。 
 
黎():《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北周有黎景熙,宋代有黎文武,清代有黎简民。来源:⑴古有黎国(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曾为锡伯族(史称“西伯”)平定,其子孙以国为氏;⑵为北魏素黎氏所改。 
 
黎比():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黎伯():历史上的复姓,明代有黎伯滚。 
 
黎丘():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藜():罕见姓,现代成都有。为黎姓所改。 
 
骊():历史上的罕见姓。来源:⑴历史上古国戎国在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后代;⑵釐连氏的后代。 
 
礼():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卫国大夫有礼至,东汉时有礼震。来源:⑴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⑵古代掌管典礼者,以职为氏。 
 
李():《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人数极多。周代楚有李耳,战国时秦有李冰,唐朝皇族姓李,如唐高祖李渊。来源:⑴传说中东邑族首领皋陶(一作咎鲧,偃姓或赢姓)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⑵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⑶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⑷为北魏叱李氏所改;⑸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啊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从唐皇族姓李。 
 
李兰():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里():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里克,鲁有里革,郑有里析,楚有里史。皆为理氏所改。 
 
理():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商代有理徵。来源:⑴皋陶为舜的理官,子孙以理为氏。(参见“李”条);⑵明朝末年李鬯(chàng)和不愿与李闯王同姓,上书改姓理;⑶清代初年扬州李嘉兆不愿与李自成(闯王)同姓。改姓理。 
 
理伯():现代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 
 
澧():罕见姓,因居于澧水(今湖南西北部)之滨而获姓。 
 
力():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唐代有力僧护,宋代有力起。相传为黄帝臣子力牧的后代。 
 
立():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立如子,唐代有立述。春秋时鲁国贤人立如子的后代。 
 
立如():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贤人立如子的后代。 
 
立塔思():历史上的三子姓,《中国姓氏集》收。 
 
吏():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东汉时有吏宗。 
 
历():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当为狄例氏的后代。 
 
厉():《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太守历温,宋代有历元吉,清代有历鹗。来源:⑴春秋时齐厉公的后代;⑵古有厉国(在今湖北随县西北部的厉山),子孙以国为氏;⑶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晋)姓厉;⑷唐代皇帝唐玄宗改新兴王晋为厉姓。 
 
利():《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利乾,明代有利本坚。来源:⑴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祖名利贞,其后有利氏;⑵周代楚国公子以利为采邑,因以地名为姓;⑶为北魏叱利氏所改。 
 
利非():即“荔非”、“丽非”氏。 
 
利孙():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周代楚国利孙氏的后代;⑵春秋时晋大夫公孙以利为食邑,遂有利孙氏。 
 
荔():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来源:⑴为荔菲氏所改;⑵历史上大荔族(西戎族的一支)的后代;⑶历史上鲜卑族大夫荔游的后代。 
 
荔非():亦作荔菲、丽非或利非。原为历史上羌族姓氏。唐代有荔非守瑜,随代有荔非雄。现代仍有此姓。 
 
苙():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苙,中草药名,即白芷,当以此获姓。获为笠氏所改。 
 
笠():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新编千家姓》皆收。古有笠泽(一说即今之太湖,获太湖东岸一小湖;一说即今江苏、上海之吴凇江),当因居于笠泽之滨而获姓。或指物(如笠帽)为姓。 
 
朸():历史上的罕见姓。(见《集韵》)。 
 
栎():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中国姓氏集》皆收。 
 
栎阳():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励():极罕见姓,分布较广。清代有励杜讷,原姓厉,皇帝赐姓励,后遂有励氏。 
 
莉():现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新编千家姓》皆收。 
 
丽():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春秋时晋国匠丽氏的后代;⑵姜姓之后;⑶为丽山氏所改。 
 
丽飞():亦作荔菲、利非。历史上西羌族姓氏。 
 
丽山():历史上的复姓。亦作骊山、郦山。《归藏易》记载有丽山氏之子鼓。春秋时的郦山氏即丽山氏。 
 
郦():《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时有郦食其(读yìjī),元代有郦希诚,明代有郦光祖。相传夏禹封黄帝的子孙于郦,其后遂以为氏。 
 
栗():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燕有将领栗腹,明代有栗应宏。古代栗陆氏的后代。 
 
戾():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隶():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隶近之。相传为黄帝作算术的臣子隶首的后代。 
 
俪():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厉阝)():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例():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蠡():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鬲():历史上的姓氏(又音gé)。来源;⑴为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的后代;⑵殷商末年有贤人胶鬲,其后有鬲氏;⑶夏代有诸侯国鬲,以国为氏;⑷夏代遗臣靡,投奔有鬲氏,地近鬲(gé津,古代水名,为古黄河支流之一,故道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附近,东流入海),其后为鬲氏。 
 
连():《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齐有连称,唐代有连肩吾,明代有连继芳。来源:⑴传说陆终(古帝颛顼四世孙)第三子名惠连,其后有连氏;⑵周代楚国有官民能够连尹、连教,以官为氏;⑶为历史上鲜卑族地连氏所改;⑷为古代高车族大连氏所改。 
 
连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屈氏的后代有连2襄老,后代子孙以官为氏。 
 
联():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晋代有辅国将军联谦。 
 
廉():《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赵有廉颇,宋代有廉布,明代有廉仲祥。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之孙秦大廉的后代;⑵元代大臣廉希宪(回族人)出生时,正好是他父亲布鲁海牙担任廉使之职,遂以官为氏。 
 
帘():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莲():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濂():极罕见姓,汉代有濂汝(见《印薮》)。 
 
敛():罕见姓,十六国时后秦有将军敛宪。原为历史上羌族姓氏。 
 
琏():许多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练():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练何,元代有练鲁,清代有练贞吉。 
 
恋():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为筮所改。 
 
   ():罕见姓,汉代有太守秘,当为此姓之始。另,历史上北方有参 君,或以地名为姓。 
 
炼():较罕见姓,分布较广。 
 
凉():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三国时魏有凉茂。来源:⑴周代周惠王凉的后代;⑵古有凉州,或以州名为姓。 
 
良():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春秋时郑有良霄。来源:⑴春秋时郑穆公名去疾,字子良,其孙以祖父字为氏;⑵古有良城(在江苏)、良乡(现属北京房山县),以地名为氏。 
 
良臣():周代楚国国君同族有良臣氏。 
 
梁():《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东汉有梁鸿,唐代有梁令瓒,清代有梁国治。来源:⑴春秋时,秦国国君氢仲有功,周王朝封他的小儿子康于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附近),因以为氏;⑵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遂以为氏;⑶为北魏拔列兰氏所改。 
 
梁可():历史上的复姓,北魏有梁可头,代君有太守梁了浪。 
 
梁其():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鲁国的始祖姬伯禽有儿子名梁其(非嫡子),其后有梁氏。 
 
梁气():《百家姓。收,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春秋时齐有梁丘据,西汉有梁丘贺。古有地名梁丘(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北)以地名为氏。 
 
梁武():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梁由():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梁由靡的后代。 
 
梁馀():一作“梁于”,历史上的复姓。为春秋时晋国下军大夫馀子养的后代。 
 
梁垣(yuán):历史上的复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为古毕国始祖的后代新垣衍)居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之垣(即城池),子孙因以为氏。 
 
量():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志》记载,古代华阳地区(即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贵两省一带)少数民族有孟、爨、量、朴夕五大姓。 
 
两():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一说为“  姓所改。 
 
():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传说是帝鸿(黄帝号帝鸿)的后代;⑵为古代少数民族五谿蛮的后代。 
 
谅():即“亮”氏。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战国时赵有谅毅,东汉有谅辅(参见“亮”条)。 
 
亮():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有老师柏夷亮父,其后以亮为氏;⑵即“谅氏”。 
 
辽():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相传为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 
 
尞():较罕见姓,(见《字汇》)。为随代牛弘祖辈的本姓。 
 
寮():极罕见姓。《周书》记载有寮允。此姓为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 
 
僚():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春秋时鲁有僚祖,晋有僚安。来源:⑴周代有作臣僚者,以职名为姓;⑵春秋时宋国诗人宜僚的后代。 
 
漻():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聊():较罕见姓,南北皆有。西汉有聊苍,明代有聊让。春秋时齐国大夫食采于聊,子孙以邑为氏。 
 
寥():较罕见姓(又音liào),南北皆有。古代寥国(又作飂,音liú),在今河南唐河县)君主叔安的后代。 
 
寥叔():历史上的复姓。古代寥叔安的后代(参见“寥”条)。 
 
了():现代姓氏,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蓼():又作鄝,罕见姓。相传为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庭坚的后代,封于蓼(姬姓国,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子孙以国为氏。 
 
廖():《百家姓》收,东汉有廖扶,唐代有廖忠,明代有廖永安。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代。 
 
列():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战国时有列御寇,晋代有了和。来源:⑴相传为古帝列山氏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同族列宗氏的后代。 
 
列精():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列山():一作历山、连山、列山。历史上的姓氏,古帝列山氏的后代。 
 
列御():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列御寇的后代。 
 
列宗():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芈姓)同族的后代。 
 
烈():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拾遗记》记载有烈山。相传古代炎帝号烈山氏,遂有烈氏。 
 
烈山():一作列山。历史上的复姓,古代炎帝的后代。 
 
劣():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猎():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手。以狩猎为业者姓氏。 
 
裂():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新编千家姓》皆收。相传为炎帝的后代。 
 
冽():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獦():历史上犬戎族姓氏。 
 
邻():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为历史上西羌族姓氏;⑵为纥突邻氏所改。 
 
林():《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鲁有林放,随代末年有林士弘,清代有林则徐,来源:⑴周代周平王二子林开的后代;⑵殷纣王暴虐,将屡次劝谏的叔父比干剖心,比干之子避难于长林之山,因以为氏;⑶为丘林氏所改。 
 
林闾():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林屡翁孺。此姓为莒子之后(莒子氏,赢姓,以国爵为氏,春秋时为楚所灭)。 
 
林丘():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临():罕见姓,现代北京有。东汉有临孝存,随代有临考恭。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高阳氏)八恺之一大临和后代。⑵春秋时晋有邑名临,因以为氏。 
 
遴():历史上的罕见姓。(见《正字通》和《姓苑》)。 
 
麟():罕见姓,现代沈阳、北京有。周代宋国有大夫麟矔(guan)、麟朱。公子麟的后代。 
 
鳞():极罕见姓,春秋时有司徒鳞鱹(guan)。 
 
琳():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潾():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稟():极罕见姓。通“廪”,不念dǐng。周代有稟人之官,后代以官为氏。 
 
稟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大夫稟丘子,其祖先以食邑为氏。 
 
吝()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蔺():《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赵有蔺相如,随代有蔺亮,明代有蔺从善。春秋时有晋国韩厥(姬姓)的玄孙名康,在赵国做官,食采于蔺,因以邑为氏。 
 
赁():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 
 
伶():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汉代有伶元、伶微。古有掌管音乐之官曰伶人,因以为氏。 
 
伶舟():历史上的复姓,(见《中华大字典》)。 
 
泠():罕见姓,现代武汉上海有。周代有大夫泠州鸠,汉代有泠丰。相传为黄帝时典乐(掌音乐之官)泠伦的后代。 
 
泠州();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大夫泠州鸠的后代。 
 
灵():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灵辄,西汉有灵常。来源:⑴古有灵国,以国为氏;⑵周代宋国宋公子围龟,字子灵,其孙不缓任左师之职,以祖父字为姓;⑶姜姓(炎帝后)的后代;⑷晋国(姬姓)灵辄的后代。 
 
灵姑():罕见复姓,春秋时越有灵姑浮,传说是越王余善的后代。 
 
凌():《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三国时吴有灵统,宋代有凌景夏,明代有凌蒙初。周武王之弟、卫国始祖康叔的支子为周代的凌人(周礼天官之属,掌冰之官),子孙以官为氏。 
 
陵():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陵茂。来源:⑴伏羲氏裔孙商代诸侯逢伯陵的后代;⑵传说古帝尧之子丹朱的儿子名陵,其后以为氏。 
 
陵娥():一作娥陵,历史上的复姓。神话传说中女娲氏有臣子陵娥氏。 
 
陵阳():历史上的复姓。《列山传》记载:沛国有陵阳子明,因在陵阳山钓得白鱼,后以山名为氏。 
 
陵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楚国大夫陵尹嘉,陵尹招的后代。 
 
陵终():历史上的复姓。《通志》记载: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有怨。 
 
酃():极罕见姓。周代楚有酃邑(今湖南亦有酃县),以地名为氏。 
 
零():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零混。 
 
领():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原出于南方。又作岭。 
 
令():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令勉,明代有令曦。周代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 
 
令狐():《百家姓》收,南北皆有。汉代有令狐略,躺带有令狐楚、令狐德莱,清代有令狐亦岱。来源:⑴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的曾孙颗,因功封令狐,子孙因以为氏;⑵唐代有的令氏改姓令狐。 
 
令其():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溜():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刘():《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人数极多。汉朝皇族姓刘,如汉高祖刘邦,南朝时有刘克庄,明代有刘伯温。来源:⑴古帝尧(即陶唐氏)的后代封于刘(在今河北省唐县),周宣王时灭国,逃往秦国的子孙便以国名为氏;⑵周匡王封其少子于刘(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子孙以邑为姓;⑶汉高祖赐娄敬、项伯缠为刘氏;⑷汉高祖刘邦曾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冒顿,其后代随母姓刘。 
 
留():较罕见姓,南北皆有。西汉时有留肹,宋代有刘梦炎,明代有留睿。来源:⑴相传古帝尧之子朱丹有庶兄九人,封于刘者,以邑为氏(春秋时宋有留邑,在今江苏沛县东南,当即此地);⑵周代封亲近大夫食于畿内(王都千里以内之地)之留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因以邑为氏;⑶春秋时卫国大夫留封人的后代。 
 
留昆():历史上的复姓。《穆天子传》记载有留昆(古国米),以国为氏。 
 
留吁():历史上的复姓。古族留吁乃赤狄族的一支,分布在今山西长子、屯留附近,称留吁国,公元前598年为晋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流():现代较罕见姓氏,但南北皆有。 
 
摎():罕见姓,汉代有摎广德,三国时魏有河内太守摎尚。 
 
镏():罕见姓,宋代有修职朗镏文谟。来源:⑴与“留”字通,周大夫食采于留,遂以邑为氏(参见“留”秒条);⑵与“刘”字通,春秋时刘康公,亦作镏康公。 
 
疁():历史上的罕见姓。宋代有疁子耕。 
 
飂():历史上的姓氏。古有己姓国飂(在今河南唐河县),国君名叔安,古称飂叔安(飂亦作寥),后代以国为氏。 
 
飂叔():历史上的复姓,飂叔安的后代,(参见“飂”条)。飀():历史上的罕见姓。一说“飂”通“飀”,为飂叔按的后代。 
 
蒥():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旒():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柳():《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鲁国大夫有柳庄,唐代有文学家柳宗元,元代有文学家柳贯。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姓展,名获,字禽)食邑于柳,其后以柳为氏。 
 
柳下():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家种柳树,行惠德之事,因号柳下惠,其后以为氏。 
 
六():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相传为古帝东夷族首领皋陶的后代,分封与于六,(在今安徽六安),子孙以过为氏;⑵明代方孝孺因不肯为成祖起草登基诏书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六,江阴六氏即其后代。 
 
龙():《百家姓。收,分布很广。秦代有龙且,宋代有龙章清代有龙体刚。来源:⑴相传为古帝舜的纳言(官名,职为宣帝命)龙的后代;⑵御龙氏的后代;⑶古牂柯郡(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大姓之一;⑷古西域焉耆(péng )国王、且弥(在今新疆鄯善县)国王皆龙姓。 
 
龙丘():历史上的复姓。东汉有龙丘苌。来源:⑴少昊的后裔;⑵居于龙丘山者,以山为氏。 
 
鸗():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泷():较罕见姓。来源:⑴龙姓加水旁而得姓;⑵以泷水为氏。 
 
栊():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珑():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隆():《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明代有隆光祖。来源:⑴周代鲁国有邑名隆,以邑为姓;⑵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如隆强。 
 
陇():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字汇》收。《宗史》记载有陇,明代有陇政。来源:⑴古有陇连部落,以部落名为氏;⑵历史上四川少数民族姓氏之一。 
 
垄():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 
 
弄():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娄():《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娄寿,唐代有娄师德,明代有娄文换。来源:⑴古代传说中黄帝时代有离娄,能视百步之外,察秋毫之末,其后有娄氏⑵古邾娄国子孙,以娄为氏(邾娄,亦称邾,周代国名,相传为古帝颛顼之后,在今山东邹、黄、滕、济宁、金乡等县);⑶为北魏匹娄氏、伊娄氏、乙那娄氏所改。 
 
楼():较常见姓,分布较广。战国时赵有楼缓(huan),北宋有楼郁,明代有楼连。来源:⑴夏王少康的后,周代被封为东楼公,子孙遂以楼为氏;⑵东汉百白羌族姓氏;⑶为北魏盖楼氏、贺楼氏所改;⑷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如北魏有楼伏连(又作娄伏连)。 
 
楼季():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春秋时晋穆侯之庶子楼季的后代;⑵古代赢姓各族祖柏翳(一作伯益、大费)的后代。 
 
蒌():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偻():极罕见姓,春秋时齐有勇士偻堙。 
 
(巾娄)():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漏():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有。明代有漏瑜。古代掌漏(滴水计水的仪器)之官,以官为氏。 
 
镂():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汉代有镂方县,当以地名为氏。 
 
陋():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卢():《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东汉有卢芳,唐代有卢照邻,明代有卢象升。来源:⑴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食采于卢,子孙以邑名为氏;⑵为北魏伏卢氏、莫卢氏所改(莫卢氏先改为芦氏,后改为卢氏);⑶为卢浦氏所改。 
 
卢门():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答复之后有卢门氏。 
 
卢奴():历史上的复姓。古代有卢奴县(今河北定县),原属中山国,相传城有池,,水黑而不流动。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名“卢奴”。居此者,以地名为氏。 
 
卢浦():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卢浦就魁。 
 
卢伽(qié):历史上西域地区姓氏。 
 
芦():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为北魏莫芦氏所改。 
 
庐():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明代有庐坦。来源:⑴古代有庐子国,子孙以地名为氏;⑵春秋时有庐戎国(今湖北襄阳西南),其后有庐氏。 
 
炉():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周代楚国此姓。一说“炉”即“鑢”(条)。 
 
鲁():《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鲁有鲁班(一说即公输班),三国时吴有鲁肃,元代有鲁明善。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月鲁,始祖为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后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鲁步():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 
 
鲁阳():历史上的复姓,为春秋时楚国将军鲁阳公的后代。 
 
卤():罕见姓。汉代有卤公孺(又作鲁公孺)。春秋时晋国有地名大卤;雁门地区古有卤城。当以地名为姓。 
 
陆():《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陆贾,随代有陆法言,南宋时有陆游。来源:⑴战国时田氏齐国君主齐宣王的小儿子田通,封于炉乡(今山东西北部),遂以封地为氏;⑵春秋时有炉浑国(戎族,在今河南嵩山县东北),子孙以国为氏;⑶为北魏步炉孤氏所改。 
 
陆费():较罕见姓。清代有陆费墀(chí)。本姓费,因养于陆氏之家,后合二为一。类似的有陈方氏、罗曾氏、黄周氏等。 
 
陆终():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帝颛顼的子孙名吴回,吴回之子名陆终,其支系子孙以陆终为氏。 
 
坴():历史上的姓氏,为炉氏、睦氏所改。 
 
甪():极罕见姓。来源;春秋时齐太公的后代;为甪里先生之后(参见“甪里”条)。 
 
甪里():历史上的复姓。汉代初年商山(亦名楚山、商阪或地肺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隐居着四老人,称“商山四皓”,其中一位叫“甪里”(亦作禄里),以所居地名为氏。 
 
录():罕见姓,现代上海、成都有。相传为古帝颛顼的老师录图的后代。 
 
渌():极罕见姓,湖南东部有渌水,为湘江的支流,当以水为姓。 
 
鹿():较常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鹿皮翁,明代有鹿就久征,清代有鹿传霖。来源:⑴周代卫国大夫食采于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以邑名为姓;⑵为北魏啊鹿桓氏所改。 
 
鹿门():历史上的复姓。古代齐国的城门有鹿门,居者以此为氏,诸如桐门、雍门等。 
 
逯():《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逯鲁曾,明代有逯中立。来源:⑴周代楚国王族同族的后代;⑵古代秦国大夫封于逯邑,遂以邑为姓。 
 
禄():《百家姓》收,清代云南有禄氏。来源:⑴殷纣王之子禄父的后代;⑵周官有司禄,子孙以官为氏。 
 
禄失毕():历史上西突厥族五姓之一。 
 
路():《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路温舒,唐代有路泌,明代有路振飞。来源:⑴古代传说中部族首领帝喾(高辛氏)的孙子名玄亢(挚的儿子),有功于唐尧,封为路中侯,其后遂有路氏;⑵传说古帝颛顼的曾孙求言(路终之子)的后代亦有路氏(此为妘姓之路氏);⑶古有潞水,一作潞川(“潞”同“路”,即今陕西浊漳河),居者因以获姓;⑷为北魏没路真氏所改。 
 
路俗():历史上的复姓。“俗”,又作“洛”。古代赢姓祖先赢姓祖先伯益,因养马有功,被尧赐姓为乌浴(相传伯益为大廉之子,而大廉又为颛顼之孙,故赢姓乃古帝颛顼之后)。路俗(路俗、路洛)乃乌浴(即伯益)的后代。 
 
路中():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汉代路中大夫之后;⑵炎帝参卢之后。 
 
潞():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春秋时赤狄族的一支日潞(分布于今山西潞城县东北),子爵之国,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露():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露平。此姓乃姜姓之后。 
 
闾():罕见姓。北魏有闾大肥(茹茹族人),宋代有闾勍(qīng),明代有闾钲,来源:⑴春秋时齐国大夫闾丘婴的后代;⑵周官有闾师,子孙以其字为氏。⑶周代楚国楚平王之子名启,字子闾,后代以其字为氏。 
 
闾公():历史上的复姓,为姜太公吕尚之后。 
 
闾葵():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地名葵丘、闾丘居于两者之间者,以闾葵为氏。 
 
闾丘():《百家姓》收,南北皆有。汉代有闾丘勋,唐代有闾丘均,北宋有闾丘孝终。来源:⑴春秋时齐国大夫闾丘婴的后代;⑵邾国(今山东邹县境内)有地名闾丘,居者以地名为氏。 
 
驴():罕见姓,为元代人狗驴、买驴的后代。 
 
吕():《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周朝初年有吕尚,北宋有大臣吕瑞,明代有吕坤。来源:⑴相传共工氏的从孙伯夷协助唐尧掌管四岳(指尧舜时的四方部族首领),帮助夏禹治水,因封为吕侯,此姓为吕姓之始;⑵从魏氏分出,如春秋时晋国吕錡、吕相;⑶为北魏叱吕氏、后周俟吕陵氏所改;⑷为代北地区比丘氏所改。 
 
吕管():历史上的复姓。《英贤传》记载有巨鹿都尉吕管次祖(中山人)。 
 
吕相():历史上复姓。秦代吕不为相,子孙以其显贵而为氏。又《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有吕相(曾写过绝秦书)。 
 
侣():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偻():历史上的姓氏(见《广韵》)。 
 
旅():罕见姓。西汉有旅罢师。来源:⑴周大夫旅的后代;⑵亚旅,官名,以官为姓;⑶吕侯的后代。 
 
屡():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有。 
 
履():较罕见姓。传说是赢姓秦的后代。 
 
虑():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春秋时有虑癸。 
 
律():较罕见姓。东汉时有律仁。来源:⑴律人,官名,以官为氏;⑵为斛律氏、耶律氏所改。 
 
绿():较罕见姓,南北皆有。绿,亦作渌,以水名为氏(参见“渌”条);⑵传说是古帝颛顼老师绿图的后代。 
 
鑢():历史上的罕见姓。春秋时楚有大夫鑢金。 
 
栾():《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晋国靖侯之子栾宾,食采于栾(今河北赵县西北)以邑为氏;⑵春秋时晋国大夫栾书(即栾武子)的后代;⑶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坚,字子栾,子孙以其字为氏。 
 
栾书():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奕书的后代。 
 
挛鞮():一作虖连鞮氏,又作虚连鞮氏,历史上匈奴单于的姓氏。 
 
銮():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滦():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鸾():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略():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周代诸侯齐国开国君主吕尚(即姜太公)之后;⑵为南北朝时拔略氏(一作拔略)所改。 
 
略阳():历史上的复姓。以陕西西南部略县县名为氏。 
 
掠():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仑():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伦():较罕见姓,分布很广。明代有伦文叙。相传为黄帝时乐师伶伦的后代。 
 
纶():罕见姓(又音guān)。现代成都有。战国时魏有纶直。传说夏代国王少康居于纶,因以为氏。 
 
轮():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古有轮氏城,汉代建轮氏县(今河南中部登封县西南),以地名为姓;⑵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轮扁的后代。 
 
论():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唐代有论弓仁(本为吐蕃族,吐蕃族宰相“论”)。十六国时西秦有将军论叔仁,其后遂有论氏。 
 
罗():《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东汉有罗衍,五代吴越国有罗隐,元末明初有罗贯中。来源:⑴古有罗国(熊姓,在进湖北宜城西),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⑵唐代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入中国,其后人以斛瑟罗为氏,后改姓“罗”;⑶相传古帝祝融(号亦帝,一说为帝喾是的火官,妘姓)的后代亦有罗氏;⑷为北魏破多罗氏、叱罗氏所改;⑸为请爱新觉罗氏所改。 
 
罗多():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古有罗多水(在贵州务川县动十八里),以水名为姓。 
 
罗侯():历史上的复姓,古罗国国君之后,其支系子孙有罗侯氏(参见“罗”条)。 
 
逻():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骡():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虏(luǒ):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洛():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洛下闳之后。《姓氏辨证误》云;洛下闳本姓黄,洛下乃是其隐居之地,非姓。 
 
骆():《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东汉时有骆俊,唐代有骆宾王,明代有骆文盛。来源:⑴春秋时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其子孙以祖父字为氏;⑵商代殷纣臣子恶来革的玄孙名大骆,子孙以其名为氏;⑶为北魏地骆拔氏所改。 
 
骆雪():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落():罕见姓,显得武汉、北京有。来源:⑴出自任姓,古炎帝参卢的后代;⑵为春秋时赤狄族一支皋落氏所改;⑶历史上鲜卑须姓氏。 
 
落姑():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大夫食采于落姑,因以为氏。一说落姑为春秋时齐国地名。 
 
络():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广韵》收。 
 
雒():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雒守一,来源:⑴相传古帝舜的好友名雒陶(一作雄雒),以此姓之始;⑵古有洛水(今河南洛河),以水名为姓(火行忌水,故去水加佳)。 
 
荦():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泺():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古有泺水(在今山东境内),以水为姓。 
 
珞():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中国姓氏大全(m) 
 
陈明远、汪宗虎编 
 

 
麻《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汉代有麻达,十六国时赵有麻秋(原太原胡人),南宋有麻士龙,明代有麻三衡。来源:⑴春秋时齐国大夫麻婴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大夫食采于麻(今湖北麻城),后代以邑为姓。 
 
蔴():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马():《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人数众多。西汉有马适求,元代有马致远,清代有马建忠。来源:⑴春秋时赵国王子屠封为马服君,子孙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马姓;⑵金代人马庆祥,原为西人,入居临兆后,以马为氏;⑶元代月乃和,因祖先为金代马步指挥使,遂改姓马。 
 
马服():罕见复姓。春秋时赵国王子屠封为马服君,子孙以为氏。 
 
马蒙():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马师():罕见复姓。《列山传》记载有马师皇,后人以马师为氏。 
 
马矢():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司司官,原姓马矢,后改姓马。 
 
马适():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马适求、马适育。马氏之适子,别其族为马适氏。 
 
马徐():罕见复姓,现代有电影导演马徐维邦。 
 
玛():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又写作码。 
 
祃():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骂():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傌():罕见姓,现代山东有。 
 
买():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五代时有买叔牛。来源:⑴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⑵太岳之后有买氏;⑶莒子密州,字买朱鉏,其子孙以其字为姓。 
 
迈():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迈文麟。 
 
迈里古():历史上的三字姓,《中国姓氏集》收。 
 
卖():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麦():较罕见姓,分布较广。隋代有麦铁仗,元代有麦文费,明代有麦而炫。来源:⑴春秋时齐国麦丘老人之后;⑵隋代将军麦铁仗之后。 
 
麦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桓公到麦丘时,麦丘有位八十三岁的老人祝齐桓公长寿,齐桓公以麦丘封之,其后因以为氏。 
 
蛮():罕见姓,现代北京有。芈姓荆蛮(楚国人)的后代,本姓蛮,其支系后裔随音变改姓瞒。 
 
   ():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又写为樠(见《新编千家姓》)。 
 
满《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满昌,宋代有满阆,明代有满朝荐。相传为古帝舜的后裔胡公满的后代。 
 
曼():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曼满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时,因少昊的一个儿子有德业,赐予曼氏;⑵相传为商代国王武丁的叔父曼侯的后代姓曼。 
 
曼多():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魏犨字曼多,子孙以其字为氏。 
 
曼丘():历史上的罕见姓。战国时有曼丘不择,秦汉之交有曼丘臣。来源:⑴曼丘,贯丘本一姓,当为贯丘氏所改;⑵春秋时晋国人尸佼所著《尸子》记载有曼丘氏,为曼丘氏之祖。 
 
漫():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 
 
鄤():极罕见姓。《左传》记载有鄤子。古有鄤氏国(今河南伊川县附近,旧称鄤聚),以国为氏。 
 
():历史上的姓氏,《潜夫论·志氏姓》记载有姓邓优。 
 
蔓():罕见姓,现代沈阳、北京有。来源:⑴古蔓国蔓伯的后代,以国为氏;⑵商代国王武丁封叔父于蔓口,称蔓侯,其后有曼氏、蔓氏和鄤氏;⑶春秋时楚国斗成然食采于蔓,其后以邑为氏。 
 
芒():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战国时魏有芒卯,明代有芒文缜。来源:⑴相传伏羲氏的臣子有芒氏,当为此姓之始;⑵商代国王帝芒的后代;⑶据《潜夫论》云:芒氏,齐国田敬仲(即陈历公之子陈完)的后代。 
 
忙():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忙义、忙宗,为元代忙哥撒而的后代。 
 
邙():罕见姓,许多沈阳、北京有。 
 
茫():罕见姓,现代沈阳、成都、北京有。为历史上南方 
 
少数民族茫蛮姓氏。其君号茫,以号为氏。 
 
莽():较罕见姓,南北皆有。西汉有莽何罗,本姓马,因反判被杀。东汉时,马皇后耻与马何罗同宗,改何罗之族为莽氏。 
 
蟒():极罕见姓,唐代武则天改中宗皇后为蟒氏。 
 
猫():罕见姓,现代成都有。历史上巴陵浚四姓之一。巴陵君管辖范围相当于今湖南岳阳及湖北坚利、通城、崇阳县等地。 
 
矛():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毛():《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战国时赵国有毛公,汉代有毛延寿,元代末年有毛贵,清代有毛奇龄。来源:⑴周文王封其第八个儿子叔郑于毛(今陕西歧山、扶风一带),其后以国为氏;⑵历史上氐族酋长姓氏。 
 
毛伯9);历史上的复姓。周大夫毛伯(即周文王之子叔郑)的后代。 
 
茅():《百家姓。收,分布很广。秦代有茅焦,明代有散文家茅坤。周公第三个儿子茅叔封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子孙以国为氏。 
 
茅成():历史上的复姓。大邾娄国的后代(参见“卑徐”条)。 
 
茅地():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子爵国小邾国的后代(参见“卑徐”条) 
 
茅夷():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周代邾国(一作邹国)大夫茅夷鸿(即茅成子)的后代;⑵为墨夷氏、目夷氏音变而来。 
 
茆():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茆志道,清代有茆泮林。周代分封的祭国君主祭公的后代。一说茆氏即茅氏。 
 
髦():较罕见姓,传说出自子姓。 
 
卯():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代楚国君主同族之后。 
 
茂():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茂真。来源:⑴为北魏茂眷氏所改;⑵为宋代如皋冒姓所改。 
 
茂眷():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茂。 
 
冒():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元代有冒致中,清代有冒襄。来源:⑴楚国君王蚡冒的后代;⑵为媢姓所改。 
 
贸():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为鄮市所改(见《姓苑》)。 
 
鄮():极罕见姓。古有鄮县(今浙江鄞[yín]县东),以地名为姓。后改为贸氏。 
 
貌():极罕见姓,春秋时齐有貌辨,为此姓之始。 
 
懋():罕见姓,许多武汉有。明代有懋国辅。 
 
枚():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周代有枚被,汉代有枚乘,明代有枚伦。商代国王之后。以周官衔枚氏而获姓。 
 
眉():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宋代有眉寿,明代有眉州(又作郿州,今四川境内)以州名为氏。 
 
禖():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古代求子的祭祀称之为“禖”,当一此得姓。 
 
梅():《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梅福,北魏有梅光臣,清代有梅文鼎。来源:⑴出自子姓,殷纣王时有贵族梅伯,以国为氏;⑵历史上南蛮姓氏;⑶历史上北狄奚酋长姓氏。 
 
梅伯():历史上的复姓,商代贵族梅捕的后代。 
 
没():罕见姓,原为历史上的鲜卑族和吐蕃族姓氏。 
 
没卢():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后人改姓没。 
 
没陆真():一作没鹿真或末陆真,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陆。 
 
媒():较罕见姓,周代的官有媒氏,子孙以官为氏。 
 
美():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渼():极罕见姓(见《姓苑》。古鄂县(今陕西户县)有渼陂,居其旁者一地名为氏。 
 
每():罕见姓,现代武汉有。汉代有每当时。 
 
门():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北魏有门文爱,明代有门克新。来源:⑴《周礼》公卿之子,入王端门,教以六艺,谓之门子,其后为氏;⑵为南北朝时叱门氏、库门氏所改。 
 
门尹():历史上的复姓。商汤时曾得司御名门尹登桓,门尹氏始此。 
 
樠(měn):较罕见姓(又音mán)。来源:⑴楚有地名樠木,以地名为氏;⑵春秋时有续樠国,以国为氏。 
 
闷():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萌():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五代时蜀有裨萌虑。古苴侯国(在今四川广元一带)苴侯葭萌(蜀王之弟)的后代。 
 
黾():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黾即“”“鄳”,古邑名,以地名为氏。 
 
蒙():《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楚有蒙榖,唐代有南诏王蒙归义,明代有蒙诏。来源:⑴传说高阳氏的后代封蒙双,遂有蒙氏、双氏;⑵为东蒙氏所改。 
 
没():罕见姓,原为历史上的鲜卑族和吐蕃族姓氏。 
 
没卢():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后人改姓没。 
 
没陆真():一作没鹿真或末陆真,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陆。 
 
媒():较罕见姓,周代的官有媒氏,子孙以官为氏。 
 
美():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渼():极罕见姓(见《姓苑》。古鄂县(今陕西户县)有渼陂,居其旁者一地名为氏。 
 
每():罕见姓,现代武汉有。汉代有每当时。 
 
门():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北魏有门文爱,明代有门克新。来源:⑴《周礼》公卿之子,入王端门,教以六艺,谓之门子,其后为氏;⑵为南北朝时叱门氏、库门氏所改。 
 
门尹():历史上的复姓。商汤时曾得司御名门尹登桓,门尹氏始此。 
 
樠(měn):较罕见姓(又音mán)。来源:⑴楚有地名樠木,以地名为氏;⑵春秋时有续樠国,以国为氏。 
 
闷():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萌():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五代时蜀有裨萌虑。古苴侯国(在今四川广元一带)苴侯葭萌(蜀王之弟)的后代。 
 
黾():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黾即“鄳”,古邑名,以地名为氏。 
 
蒙():《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楚有蒙榖,唐代有南诏王蒙归义,明代有蒙诏。来源:⑴传说高阳氏的后代封蒙双,遂有蒙氏、双氏;⑵为东蒙氏所改。 
 
弥姐():历史上西羌族复姓。 
 
弥牟():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大夫弥牟的后代。 
 
祢():极罕见姓。东汉有祢衡。来源:⑴已死父在宗庙中立主称为祢,从父而别姓;⑵历史上百济国(在朝鲜)姓氏。 
 
迷():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有。东汉有迷吾、迷唐父子,原为羌族姓氏。 
 
糜():《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三国时魏有糜信。黍的一个变种称之为“糜子”,当取此物为氏。如麦氏、禾氏、谷氏稷氏等。 
 
縻():较罕见姓,殷纣王有臣子縻元,其后以縻为氏。 
 
麋():三国时蜀有麋竺,宋代有麋铠。 
 
米():《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唐代有米嘉荣,明代有米忘钟。来源:⑴周代楚国的后代;⑵历史上西域康居国分支有米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西南),入中国后,子孙以米为姓。 
 
米禽():历史上的复姓。古党项族(羌族的一支)有米禽氏,以姓氏来区别于其他部落。 
 
芈():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齐有芈婴。相传陆终氏(古帝颛顼的后代)第六个儿子名季连,为芈姓,古楚国即其后代。一说芈姓为祝融氏之后。 
 
芈尹():历史上的复姓。古楚国大夫芈尹申无字的后代。 
 
弭():罕见姓,现代沈阳、北京有。汉代有弭仲叔,宋代有弭德超,明代有弭子立。春秋时郑国有地名弭(今河南密县境内),以地名为氏。 
 
靡():罕见姓,现代成都有。古代有蘼国,为周武王所灭,当以国为氏。 
 
靡父():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靡父乐阳。 
 
洣():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宓():《百家姓》收(又音fú)分布较广。春秋时有宓不齐,孔子的弟子。 
 
泌():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密():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尚书密忠,宋代有密佑,明代有密定。来源:⑴古密国(亦作密须国,姞姓,相传为黄帝之后,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为周文王所灭)之后,以国为氏;⑵出自姬姓,另一密国(在今河南密县东南,封国始君为密康公)之后。以国为氏;⑶古有地名高密、密乡等,当以地名为氏。 
 
密革():历史上的复姓。 
 
密贵():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 
 
密茅():历史上的复姓。 
 
密如():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赢姓禽国的后代。⑵山东费县北有密如亭,以地为氏。 
 
密须():历史上的复姓。古有密须国,其后以国为氏(参见“密”条)。 
 
蜜():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绵():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子孙以邑为氏;为南北朝时尔绵氏所改。 
 
棉():较罕见姓,胆囊南北皆有。 
 
眠():极罕见姓(见《姓苑》)。 
 
免():极罕见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免余,子孙因以为氏。 
 
勉():罕见姓现代沈阳、北京有。汉代有勉昂。此姓为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 
 
娩():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冕():罕见姓,现代北京有。相传为黄帝臣子冕侯的后代。 
 
缅():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新编千家姓》皆收。 
 
面():罕见姓,南方多见此姓。 
 
苗():《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楚国有苗贲皇,唐代有苗发,清代有苗夔。《左传》记载:襄公二十六年,楚国因若敖(即楚王熊#之子熊仪)之乱,楚国大夫伯焚之子贲皇投奔晋国,晋国封于苗(今河南济源县西),子孙遂以苗为姓。 
 
描():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秒():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妙():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原为历史上西羌族姓氏。宋代有妙颐真、妙应方,明代有妙龄。 
 
庙():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缪():《百家姓》收(不念móu),分布较广。三国时魏有缪袭,元代有缪炳泰。周代有秦穆公(即穆公)之后,以谥为氏。 
 
灭():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手。 
 
蔑():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相传古帝少昊封于蔑,遂以为氏;⑵春秋时鲁有附庸国蔑,又称姑蔑(今山东泗水东),居者以蔑为姓。 
 
民():罕见姓,南北皆有。《姓苑》收。 
 
旻():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缗():罕见姓,相传夏代王国帝相的妃子有姓缗者,为古代有仍国(今山东济宁东南)姓氏之一。 
 
闵():《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闵子马,唐代有闵顼,清代有闵怀英。春秋时鲁国大夫闵子马之后。 
 
闽():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越为楚国所灭,越王无疆子孙散居闽地(今福建),因以为氏。 
 
敏():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历史上羌族的一支叫敏珠(居住在今甘肃一带),遂以为姓。 
 
湣():罕见姓,周代鲁国的后代。 
 
名():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名功,明代有名义。周代楚国大夫贫农、彭名的后代。 
 
明():《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南朝梁有明山宾,清代有明耀光。来源:⑴春秋时秦国将领孟明视(百里奚之子)的后代;⑵相传人氏的助手叫明由,后遂有明氏;⑶为北魏壹斗眷氏所改。 
 
冥():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汉代有冥都。来源:⑴《周礼》记载,古有冥氏之官(掌官设弓箭、陷阱和木笼,捕捉猛兽之事),以官为氏;⑵相传为夏禹的后代。以国为氏。 
 
鄍():较罕见姓。来源:⑴春秋时虞国大夫食采于鄍(今山西平陆县东北),以邑为氏。⑵《春秋公子谱》云,鄍氏出自姒姓;⑶《路史》云:鄍氏即冥氏;⑷《姓考》云,古陈国(妫姓)有鄍邑,以邑为姓。 
 
瞑():极罕见姓(见《类篇》)。 
 
鸣():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赵国贤人窦犨,字鸣犊,无罪被杀,子孙以其字为姓。 
 
铭():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茗():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命():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 
 
谬():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谬忌。周代燕国的后代。 
 
摸():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么[麽]():罕见姓。武汉、成都有。 
 
模():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谟():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摩():较罕见姓,分布较广。 
 
磨():较罕见姓,南北皆有。“磨”通(磨阝),古有(磨阝)国,以国为氏。 
 
磨离():历史上吐蕃族首领的姓氏。 
 
磨难():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抹燃():罕见复姓。金代有抹燃尽忠。原为女真族姓氏,现代任有此姓。 
 
万俟():《百家姓》收。现代北京、沈阳有。南北朝时有万俟配奴,宋代有万俟雅言。原为我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以部落为氏。 
 
万纽于():历史上的三字姓,《中国姓氏集》收。 
 
末():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汉代有末振将。来源:⑴本姓秣,因避难去禾为末氏⑵古末禄国姓氏;⑶历史上吐蕃族姓氏。 
 
末那楼():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十六国时后燕有襄成公末那楼雷。 
 
莫():《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北魏有莫含,唐代有莫休符,清代有莫友芝。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造鄚成城,后去邑为莫,以地名为氏;⑵楚国莫敖的后代;⑶为幕氏所改;⑷为北魏邢莫氏、莫那娄氏所改。 
 
莫多娄():十六国时鲜卑族拓拔氏部所建立的代国人姓氏。北齐有莫多娄贷文(狄那人)。 
 
莫弗():历史上的复姓。⑴敕勒族有莫弗库部落,以部落名为氏;⑵莫弗,官名,以官名为氏。 
 
莫贺咄():历史上突厥族姓氏。 
 
莫贺弗():历史上契丹遒帅姓氏。 
 
莫侯():历史上的西羌族和鲜卑族姓氏。十六国时西秦有莫侯悌。 
 
莫侯卢():一作莫蒌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莫胡芦():一作莫胡卢。北周周太祖赐广宁杨纂为莫胡芦氏。 
 
莫卢():历史上的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卢氏,一作莫芦氏后改莫芦。 
 
莫那娄():一作莫耐娄,北魏有中山太守、高邑公莫那娄题。后改为莫氏。 
 
莫耐():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莫且娄():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莫嚣():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莫兴():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莫耶():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吴国大夫莫耶的后代。 
 
莫舆():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舆。 
 
莫允():历史上高车族十二姓之一。 
 
摸折():历史上西羌族姓氏。北魏有莫折念生。 
 
莫者():少数民族姓氏。十六国时西秦有此姓。 
 
秣():历史上的姓氏,后改锌末(见《正字通》)。 
 
鄚():极罕见姓,古有鄚国(今河北任丘被鄚州镇),以国为氏,后去邑改为莫氏。 
 
沫():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陌():罕见姓,现代北京有。(见《正字通》)。 
 
貊():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元代有貊高。貊为古国名,以国为氏。 
 
貊歌息讫():历史上回纥族姓氏。 
 
默():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默思道。 
 
默容():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相传夏禹封炎帝的后代默于怡,因以为姓;⑵古代“默”与“墨”相通,“默怡”即“墨台”(参见“墨台”条)。 
 
墨台():“台”一音“怡”,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成公之子名墨台,其后因以为氏。 
 
默夷():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宋有大夫默夷须、默夷鸿。来源:⑴春秋时宋襄公之子墨夷须的后代;⑵宋国公子目夷的后代(目夷为宋襄公兹父的庶兄)。 
 
(女墨)():即墨氏,因事加女成(女墨)氏。 
 
牟():《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牟卿,明代有牟康民。春秋时有牟国(今山东莱芜县东),相传为古帝祝融的后代,子孙以国为氏。 
 
牟孙():历史上的复姓。小邾国君主之后(参见“卑徐条)。 
 
侔():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谋():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周代卿士(王朝执政官掌握国家政事,一作“卿事”)祭公谋父的后代。 
 
谋落():历史上的复姓。葛逻禄族姓氏之一,以部落为氏。 
 
母():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又毋姓而来。 
 
牡丘():历史上的复姓。宋代有臣鹿太守牡丘胜(见《姓苑》),其先食邑于牡丘,以邑为氏。 
 
姥(mǔ)():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木():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木仁,西晋有木华,明代有木公恕。来源:⑴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后代,因避仇改姓木;⑵周代宋国贵族孔金父,字子木,其后以木为氏;⑶古代朝鲜百济国姓氏之一。 
 
木骨闾():历史上蠕蠕族旧姓,后改为郁久闾。 
 
木门():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周代宋国公子居食采于木门,以邑为氏;⑵周代卫国卫缚的后代的支系后裔卫子鲜逃奔于晋,托于木门,因以为氏。 
 
木易():北魏多兰部率姓氏。 
 
目():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周代宋国公子目夷的后代,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为氏。 
 
目夷():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目夷,相传为商代祖先契分封的小国,以国为氏;⑵周代宋国公子目夷的后代。 
 
沐():较罕见姓,分布极广。汉代有沐宠,三国时有沐并,明代有沐天波。来源:⑴孔子弟子端木赐的后代,因避难改为沐氏;⑵古有沐永,以水名为氏。 
 
沐兰():或作沐简。历史上的复姓。 
 
牧():《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牧仲,明代有牧相。来源:⑴相传为黄帝的臣子力牧的后代;⑵康叔的后代。 
 
牧犊():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牧犊子。来源:⑴牧犊子的后代;⑵以放牧小牛犊的职业为氏,如苑羊,趣马,皆属此类。 
 
幕():罕见姓,现代沉溺高度有。来源:⑴传说舜的祖先名幕,其后以幕为姓;⑵以地名为姓。 
 
睦():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北齐有睦豫,元代有睦大用。来源:⑴古栗陆氏的后代;⑵古代西域姓氏之一。 
 
慕():《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元代有慕完,清代有慕天颜。此姓为慕容氏之后。(见“慕容”条)。 
 
慕护():历史上的复姓。莫护拔之后,以慕护为氏。 
 
慕利():历史上的复姓。吐谷浑王有慕利延,与慕容氏同宗。 
 
慕容():《百家姓》收,南北皆有。十六国时燕国皇族姓慕容,如慕容垂等来源:⑴传说高辛氏的小儿子居东北夷,后迁移至辽西,号鲜卑,到涉归做鲜卑单于,自云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因以慕容为氏;⑵汉桓帝时,鲜卑檀石槐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中部的首领叫柯最阕,居慕容寺,故曰慕容氏;⑶又一说,慕容廆大案的祖先,时代居住于北夷,北魏初,莫护拔氏帅部落入居辽西,当时燕州、代州一带的人多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各部落称之为步摇。后因读音错误,成为慕容。 
 
慕舆():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鲜卑族慕容氏音讹为慕舆氏;⑵鲜卑族的一个支系部落。 
 
墓():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募():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穆():《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北魏有穆子容,唐代有穆元休,明代有穆相。来源:⑴宋穆公的后代,支系子孙以谥为氏;⑵炎帝之后;⑶楚子、重子辛,几人皆出于穆王,谓之二穆,故楚有穆姓;⑷为北魏丘穆陵氏所改。 
 
暮():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中国姓氏大全(N) 
 
陈明远、汪宗虎编 
 

 
那《百家姓》收,(又念nuó)分布较广。明代云南有那鉴。来:⑴楚武王灭权国(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权国人迁至那处(今湖北荆门),因以那为氏;⑵汉代朝那县(今宁夏固源东南)有那氏(少数民族姓氏);⑶为古西域大宛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破落那氏所改;⑷古代羌族的一支烧当羌族姓氏。 
 
那娄():北纬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娄氏。 
 
那色波():古代康国(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而尔罕一带)九姓之一。 
 
挐():极罕见姓,(一写作絮,又音rú)。战国时有挐薄,汉代有挐舜。 
 
拿():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来源:⑴莒国贵族的后代;⑵金乌迺姓拿氏。 
 
哪():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纳():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姓苑》记载:临湘有纳户,本属纳氏。 
 
纳合():原为女真族姓氏,现代仍有此姓。金国有纳合椿年。 
 
纳兰():历史上的女真族姓氏。金国有纳兰绰赤,清代有纳兰性德。 
 
纳智():历史上的复姓。元代有纳智睦丁。 
 
  ():极罕见姓,战国时有季载。周代有 国,(在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居者以国为姓。 
 
娜():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乃():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一说同“迺” 
 
迺():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有。元代有迺穆泰,明代有迺安。 
 
奈():较罕见姓,分布极广。明代有户部侍郎奈亨。 
 
能():古同“耐”。唐代有能延寿,宋代有能迪。古楚国熊挚的后代,避难改为能氏。 
 
耐():罕见姓,《新编千家姓》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难():历史上乌桓族姓氏。如汉灵帝时乌桓首领难楼。 
 
男():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明代有男斌。相传此姓为夏禹的后代。一说“男”与“南”通。 
 
南():《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南蒯,唐代有南霁云,清代有南天章。来源:⑴相传为夏禹之后;⑵商代国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子名南赤龙,曾孙名南仲,为周朝大夫,南姓出此;⑶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以南为姓;⑷周代楚国有子南氏,亦称南氏;⑸春秋时晋有高士,隐于南乡,因改姓南。 
 
南伯():较罕见姓,现代上海有为周文王弟虢仲的后代。 
 
南公():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国贵族的后代。 
 
南宫():《百家姓》收,南北皆有。周代有南宫适(适,音kuò),春秋时宋有南宫长万,宋代有南宫靖一。来源:⑴周文王八士之一南宫氏的后代;⑵春秋时鲁有南宫阅,居于南宫,因以为氏。 
 
南郭():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南郭偃、南郭旦于。此姓为周文王弟虢叔的后代。 
 
南门():《百家姓》收,南北皆有。商代国王汤有七个辅佐果,其一叫南门蠕。来源:⑴居于南门者替南门为氏;⑵负责看守南门的官,后代以国为氏。 
 
南丘():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南史():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齐有南史氏,后以为氏。 
 
南乡():历史上的复姓。南国高士全隐居于南乡,因以为氏。 
 
南荣():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战国时有南荣寿。《庄子》记载有庚桑楚的弟子南荣#(读chu) . 
 
南野():历史上的复姓。古有南野县,以所居地名为姓。 
 
楠():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湳():历史上的羌族姓氏(见《文选》晋潘岳《关中诗》注)。湳水出西河美稷县,强组人因水为姓。 
 
赧():较罕见姓,为周代周赧王的后代。 
 
囊():极罕见姓,春秋时楚有令尹囊带。楚庄王公子贞,只子囊,其孙子常,以祖父的字为姓。 
 
曩():罕见姓,现代上海有。《急救篇》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孬():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铙():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 
 
峱():罕见姓,现代沈阳有。山东淄博市东有峱山,当以所居地为氏。 
 
恼():极罕见姓。《玉篇》写作#,《姓苑》写作#,《海篇》写作#。 
 
闹():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淖():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战国时楚有淖齿。来源:⑴《山海经》记载有淖子,淖氏当出此;⑵楚国国君的同族有淖氏,以国为氏。为楚淖姓之始。 
 
讷():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注音nà,《新编千家姓》按《现代汉语词典》注音nè。 
 
内():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为内史氏所改。 
 
内史():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内史叔兴、内史过。内史为周代官名(掌管著作简册,策命诸侯卿大夫,以及爵位、俸禄的废置等事宜),以官为氏。 
 
能():《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参见“能Nài”条)。 
 
妮():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尼():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尼养德。来源:⑴山东南部有尼山,以山名为姓;⑵少数民族姓氏。 
 
尼庞古():一作尼忙窗或尼玛哈,历史上女真族姓氏,以部落名为氏。 
 
兒(nì):较罕见姓(不念ér,,亦不可写作“儿”)。战国时有兒良,汉代有兒宽,元代有兒念四。来源:⑴古代小邾国武公封二儿子于郳(今山东滕县东南),国灭后,郳黎来的后代因避仇改为兒氏;⑵为北魏贺兒氏所改。 
 
倪():《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汉代有倪萌,元代有倪瓒,清代有倪用宾。即郳氏,因避仇改姓倪。 
 
倪犁():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郳():历史上的姓氏。周代有郳国(在今山东滕县东,一说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北)子孙以国为氏。 
 
泥();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周代宋国大夫泥车的后代。 
 
泥丘():又作匿丘,历史上的复姓。以所居住地为氏。 
 
呢():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霓():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祢():又音mí(见“祢”条)。 
 
():历史上的罕见姓。(见《字汇》)。 
 
溺():极罕见姓,《姓苑》收,为集溺的后代。 
 
弇():极罕见姓,古代有弇冈。《中国姓氏集》收。 
 
年():《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明代有年富,清代有年羹尧。来源:⑴春秋时齐太公之后;⑵严姓音讹为年姓。 
 
辇():罕见姓,现代北方有。汉代有辇郎之官,以官为氏。 
 
念():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北周有念贤,宋代有念金锁。来源:⑴金城枹罕之姓;⑵吐谷浑族姓氏。 
 
娘():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鸟():罕见姓,相传为古帝伏羲氏的臣子鸟明的后代。 
 
鸟俗: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大费(又称伯翳)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名大廉,人面鸟身(当为其所在部落的图腾),故称鸟俗氏。 
 
捏():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姓氏寻源》云:捏、掜本一姓。明代有捏大伦。 
 
乜():《中华大词典》注音miè,误。《百家姓》收,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来源:⑴原少数民族姓氏;⑵为也姓所改。 
 
涅():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古有涅阳县,因位于涅水(在今河南邓县东北,成赵河)北岸而得名,居者以地名为氏。 
 
聂():《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韩有聂政,唐代有诗人聂夷中,清代有聂世成。来源:⑴春秋时卫国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因以地名为氏;⑵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在今山东茌平西),邢国灭亡后属齐国,居者亦以地名为氏。 
 
臬():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手。 
 
孽():历史上的罕见姓。本姓薛,因避仇而改姓孽。 
 
蘖():历史上的罕见姓(见《集韵》)。 
 
啮():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相传为许由老师啮缺的后代;⑵春秋时魏国大夫食采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邑为氏。 
 
宁():《百家姓》收(旧读níng),南北皆有。春秋时韩有宁戚,宋代有宁涛,明清之际有宁完我。来源:⑴为卫国史君、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至卫成公时,其子食采于宁邑(在今河南修武县),以艺名为氏;⑵秦穆公曾孙谥宁公,支系子孙以谥为氏。 
 
牛《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战国时赵有牛畜,唐代有牛僧儒,明代有牛金明。来源:⑴周代宋国始君微子启的后代有司寇牛父,其孙以祖父字为姓;⑵为尞氏所改,隋代牛弘,其父尞允,在味做官时赐姓牛。 
 
纽():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隋代有纽回,元代有纽潾。 
 
钮():《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晋有钮#,北周有钮因,东晋有钮滔。 
 
农():《百家姓。收,现代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此姓相传为神农氏的后代。 
 
侬():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唐代有侬年6意,宋代有侬奭(读shì)。原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吴人称我为侬,因以为氏。 
 
浓():现代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弄():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姓氏。汉代有弄栋。 
 
獳()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獳羊():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耨():一作耨。极罕见姓。其先本姓陆,因避仇改姓耨。 
 
耨盌温敦():历史上的女真族姓氏。金代有耨盌温敦·思忠。 
 
奴():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湖广都司奴官。此姓为卢奴氏之后(参见“卢”条)。 
 
努():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怒():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 
 
女奚烈():历史上女真族姓氏。 
 
女徐():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中国姓氏大全(o、p) 
 
陈明远、汪宗虎编 
 

 
区():较常见的姓,分布较广。西汉时有区博,唐代有区寄,明代有区大相。此姓为欧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相传曾为越王铸湛卢、局阕、胜邪、鱼畅、纯钧五口宝剑;又与干将合作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口宝剑)的后代,后转为区氏。 
 
欧():《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有欧冶子,东汉有欧宝,明代有欧善堂。春秋时越王无疆的二儿子封于乌程欧馀山之阳,因以为氏。    
 
欧侯():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越王无疆的后代。 
 
欧羊():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欧阳():《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时有欧阳地馀,北宋有欧阳修,清代有欧阳利见。春秋时越王勾践封其支系子孙于乌程欧阳亭,因以为氏。 
 
讴():罕见姓,春秋时越有大夫讴阳,为越王无疆的后代。 
 
瓯():罕见姓,春秋时越王无疆的后代。 
 
偶():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偶桓。为耦氏所改。 
 
耦():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耦嘉。春秋时宋卿华耦的后代。 
 
藕():罕见姓,指物为氏,《中国姓氏集》收。 
 
沤():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葩():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杷():罕见姓,汉代末年有巴康,因避董卓之乱,改姓杷。 
 
爬():罕见姓,西魏有刺史爬秀。原为杞国开国君主东耧公的后代,因避难改姓爬。 
 
爬利():一作把利。历史上当羌族姓氏。 
 
怕():罕见姓,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篯(jiǎn)。原为南方少数民族姓氏。 
 
帕():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排():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 
 
牌():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派():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潘():《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楚有潘尪(wǎng),西晋有潘岳,明代有潘士达。来源:⑴周代毕公子之子季孙食采于潘,遂以邑为氏;⑵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⑶为北魏破多罗氏所改。 
 
盘():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盘铭。相传为盘瓠(hu)氏的后代。 
 
盘古():历史上的复姓,以神话中开天辟地之族盘古为姓。 
 
盤():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泮():较罕见姓,分布较广。 
 
叛():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畔():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盼():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庞():《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战国时魏有庞涓,三国蜀有庞同,明代有庞嵩。周文王子毕公高的后代封于庞,以地名为氏。 
 
逄():《百家姓》收,南北皆有。周代有 逄同,汉代有逄安。冲逢氏中分出(参见“逢”条)。 
 
逄门():历史上的复姓。一作逢门。汉代有逢门子豹。 
 
逄孙():历史上的复姓,一作逢孙。 
 
旁():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来源:⑴古代赢姓秦国的后代;⑵秦末陈涉称王时相国旁君的后代;⑶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 
 
厖():历史上的姓氏,相传为高辛氏(即帝喾)八才子之一厖降的后代。,子孙以字为姓。 
 
胖():现代姓氏,《中国姓氏集》、《新编千家姓》皆收。 
 
庖():极罕见姓,传说太昊之后有庖国,姒姓,后以国为氏。 
 
袍():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匏():罕见姓。汉代有山阳县令匏敏。 
 
泡():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从庖姓中分出。 
 
#():极罕见姓,(见《字汇补》。 
 
胚():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俳(péi)历史上的姓氏,为非氏所改。 
 
培():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裴():《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晋有裴秀,唐代有裴度,明代有之孙鍼于周川裴中,号裴君,其后代以裴为姓。 
 
裴满()裴日英。来源:⑴古代赢姓各族首领伯益的后代,其支系子孙封于 péi乡(今山西闻喜县东),因姓,至六世孙陵,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君,故去“邑”加“衣”为“裴”氏;⑵春秋时晋平公封古帝颛顼: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金代有裴满达。 
 
崩阝():《穆天子传》记载有此姓。为伯崩阝的后代。一说崩阝即傰。 
 
():历史上的姓氏,出自赢姓(见“裴”条)。 
 
沛():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商代子姓国有沛市。 
 
鄁():罕见姓,周代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鄁其后以国为氏。 
 
喷():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盆():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战国时盆成括的儿子因避难,将盆成氏改姓盆。 
 
盆成():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有盆成括,其子因避难,改姓盆,一说改姓成。 
 
泙()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现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朋():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朋九万、朋水。春秋时齐国大夫隰朋的后代。 
 
彭():《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战国时有彭更,宋代有彭天益,清代有彭孙贻。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有曾孙吴回(祝融之弟),其子陆终氏封于大彭,因以为氏;⑵历史上西羌族姓氏;⑶彭祖的后代。 
 
彭戏():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彭祖():历史上的姓氏,相传为大彭的支系孙,古帝颛顼的玄孙,以号为氏。 
 
傰()罕见姓,西汉有傰宗。《穆天子传》有傰伯絜,姓傰名絜,为伯爵,以地名为氏。 
 
蓬():《百家姓》收,汉代有蓬球,指草为姓。 
 
澎():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捧():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丕():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春秋时晋有大夫丕郑又作正(官名),封于邳(在今江苏邳县,春秋时为薛国地),因以邑名为氏。 
 
伓():极罕见姓。相传为仲虺之后。 
 
皮():《百家姓》手收,分布很广。汉代有皮容,北魏有皮豹子,唐代有皮日休。来源:⑴周代卿士樊仲皮的后代;⑵春秋时郑国大夫皮的后代。 
 
郫():罕见姓。郫,又称郫邵、邵亭,春秋时晋国邑名(在急河南济源县西)晋大夫食采于郫,以邑名为姓。 
 
裨():罕见姓,春秋时郑有裨谌,西晋有裨惠。 
 
毗():极罕见姓。周代鲁国有毗邑,后人以邑为氏。 
 
毗沙():历史上百济国(在今朝鲜)人姓氏。又唐代阗国有毗沙俯(今新疆和田西南),或以俯名为姓。 
 
藩(pí):又念fān,为二姓,汉代有蕃乡。 
 
匹():罕见姓,现代武汉有。原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匹娄():历史上的夷族姓氏,后改姓娄。 
 
辟历辰():北魏代北地区姓氏。 
 
辟闾():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来源:⑴春秋时卫文公的曾孙楚丘,经营辟闾里,后代因以为氏;⑵古有剑名辟闾,善铸剑者以次为姓。 
 
偏():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偏吕。来源:⑴相传为古帝弟喾(即高辛氏)之子弃(周的祖先)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军队中统帅偏师(军队的一部分)的人,因以为氏。 
 
篇():罕见姓,现代北京有。为周代大夫史篇的后代。 
 
骈():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齐有骈邑,以邑名为姓。 
 
便():罕见姓,(不念biàn),但分布较广。汉代有便乐成。 
 
漂():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飘():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明代有飘雄,正德年间任长阳县尉。 
 
朴():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元朝有朴不花,明代有朴素。朝鲜族姓氏。 
 
票():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频():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汉代有酒泉太守频畅。周代秦有频阳邑,以邑名为氏。 
 
贫():现代姓氏,《新编千家姓》收。 
 
品():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品喦(岩的异体字)。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周代有品伯之彝,品姓出此。 
 
牝():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聘():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辟历辰():北魏代北地区姓氏。 
 
辟闾():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来源:⑴春秋时卫文公的曾孙楚丘,经营辟闾里,后代因以为氏;⑵古有剑名辟闾,善铸剑者以次为姓。 
 
偏():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偏吕。来源:⑴相传为古帝弟喾(即高辛氏)之子弃(周的祖先)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军队中统帅偏师(军队的一部分)的人,因以为氏。 
 
篇():罕见姓,现代北京有。为周代大夫史篇的后代。 
 
骈():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齐有骈邑,以邑名为姓。 
 
便():罕见姓,(不念biàn),但分布较广。汉代有便乐成。 
 
漂():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飘():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明代有飘雄,正德年间任长阳县尉。 
 
朴():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元朝有朴不花,明代有朴素。朝鲜族姓氏。 
 
票():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频():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汉代有酒泉太守频畅。周代秦有频阳邑,以邑名为氏。 
 
贫():现代姓氏,《新编千家姓》收。 
 
品():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品喦(岩的异体字)。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周代有品伯之彝,品姓出此。 
 
牝():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聘():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平():《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平当。来源:⑴战国时韩哀侯的小儿子婼食采于平,后代以邑为氏;⑵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字平仲,后代以其字为姓。 
 
平林():历史上的复姓。《史记》记载有平林老。平林,地名在今湖北隋县东北,以地名为姓。 
 
平陵():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平宁():历史上的复姓。 
 
平州():历史上的复姓。《周书·史记篇》记载有平州氏。平州,地名,以地名为氏。 
 
评():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 
 
屏():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采邑名屏,大夫赵衰子(即赵括)食采于屏,称屏括,又号屏季。后代以屏为氏者。 
 
洴():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传说是周朝齐太公的后代。 
 
苹():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郱():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为纪侯的后代。 
 
凭():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唐代有凭祥兴。来源:⑴古#国(一说隗、归,在今湖北姊归县)贵族的后代;⑵为夫蒙氏所改;⑶一说与“冯”氏通。 
 
萍();较罕见姓,分布较广。 
 
瓶():罕见姓。西汉时有瓶守,东汉时有瓶巽。 
 
坡():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颇();罕见姓。明代有颇延相。为周代吴国王族的后代。 
 
颇超():历史上拓拔族八姓之一。唐代亦有颇超氏,原为 
 
党羌族部落,以姓区别于其他部落。 
 
泼():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鄱(pó):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鄱阳湖,在江西,以水名为姓。 
 
繁():罕见姓(不念fán)。现代成都、北京有。东汉有繁仲夏,三国魏有繁钦。原为殷商七姓之一。 
 
婆():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婆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唐书》记载:读利之母,婆施氏也。 
 
婆衍():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迫():罕见姓,现代沈阳、北京有。 
 
破():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破丑():历史上的党羌族姓氏之一。 
 
破多罗():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潘,一说改姓罗。 
 
破六韩():历史上蒙古族单于的后裔,最初称为厨泉貌,入汉朝,为魏武帝所留,派他叔父去卑管理国家。魏氏(即拓拔氏)兴起后,率兵向南转移,去卑派其弟潘六奚为姓,后读讹为破六韩。 
 
破六汗():即破六韩氏。 
 
破落那():历史上西域大宛国(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姓氏。 
 
破野头():隋代宇文述本姓破野有,当为鲜卑族姓氏。 
 
剖():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裒():极罕见姓,汉代有裒滕,为裒姓之始,又,北魏达勃氏改姓裒氏。 
 
掊():历史上的姓氏(见《史记》)。 
 
棓():罕见姓,秦代末年有贤士棓塑。 
 
扑():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历史上为外族姓氏(夷族)。 
 
仆():较罕见姓,分布较广。西汉有仆朋(词海作仆明),宋代有仆斗南,明代有仆准。来源:⑴《周礼》仆人的后代;⑵春秋时楚国仆析父的后代;⑶春秋时郑国仆震的后代;⑷为仆兰氏所改。 
 
仆固():一作仆骨。罕见复姓,现代上海有。唐代有仆固怀思。原为历史上的铁勒族姓氏,以部落为姓。 
 
仆敬():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仆兰():历史上的复姓。北魏迁入内陆的外族姓氏之一,后改为仆氏。 
 
仆散():罕见复姓,历史上的女真族姓氏,现代仍有此姓。金代有仆散浑坦。 
 
濮():《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宋代有濮万年,明代有濮英,清代有濮仲谦。来源:⑴春秋时卫国大夫食邑于濮,以邑为氏;⑵濮,殷商和周代分散于长江、汉水以南的楚族(熊姓)散居部落,又称百濮,因以部落为氏;⑶相传为舜帝子散封者。 
 
濮阳():《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今河南东北濮阳县)为姓。 
 
莆():罕见姓,现代成都、上海有。原为古城国(亦称占婆,故地在今越南中部)人姓氏,有入中国者以莆为氏(见《宋史》)。 
 
蒲():《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俗写或作葡。三国蜀有蒲元,宋代有蒲国宝,清代有浦松龄。来源:⑴相传为有扈氏的后代,世代为西羌族的酋长,因家池中生浦草,长五丈,节如竹形,为时人所异,称之为蒲家,故以蒲为氏;⑵传说夏代封古帝虞舜的后代于蒲州,因以蒲为姓。 
 
蒲察():原为女真族姓氏,现代仍有。金代有蒲察阿里 ,元代有蒲察必达。 
 
蒲成():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晋国有大夫蒲成南。 
 
蒲城():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晋国有大夫蒲成步阳之子,名鹊居,因食采于蒲城(今属陕西),故以邑名为姓。 
 
蒲姑():一作博姑、亳姑,历史上的复姓。蒲姑原为殷商和西周之间的诸侯国(在今山东博兴东南)。以国名为姓。 
 
蒲侯():历史上的复姓,以邑名为姓。一说为少昊的后裔。 
 
蒲卢():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蒲卢胥。相传为炎帝之后,姜姓。 
 
蒲圃():历史上的复姓,以所居地为氏(见《姓苑》)。 
 
蒲且():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蒲如():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代有侯国蒲,以国名为氏;⑵从蒲姑氏中分出(参见“蒲姑”条)。 
 
蒲鲜():历史上的女真族姓氏。 
 
蒲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苻():又音fú,晋有苻洪,其祖先姓蒲。 
 
菩():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璞():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知县璞俊。 
 
璞阳():罕见复姓。汉代有长沙太守璞阳逸。 
 
浦():《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三国魏有浦仁裕,明代有浦南金,清代有浦起龙。传说此姓为周太公之后。 
 
普():〈百家姓〉收,现代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元代有普元理,明代有普曰仁。北魏献文帝的次兄为普氏,为此姓之始。 
 
普六茹():南北朝时,皇帝赐的姓。西魏恭帝赐弘农人杨忠为普六茹氏,文帝赐弘农人杨尚希为普六茹氏。一说即普陋茹氏。 
 
普陋茹():北魏鲜卑族姓氏。后改姓茹。 
 
普毛():罕见姓,《辞源》认为应作“普屯”。 
 
普屯():北周赐陇西人辛威为普屯氏。 
 
圃():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据说为历史人物石圃的后代。 
 
溥():《百家姓》收,现代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中国姓氏大全(q) 
 

 
七():较罕见姓,南方稍多,明代有七希贤。 
 
戚():《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汉代有戚鳃,唐代有戚逍遥,明代有戚继光。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县北),其支系子孙以邑为氏。 
 
傶():历史上的罕见姓,(见《玉篇》)。 
 
栖():一作倚,罕见姓。《潜夫论》云:“栖”猗姓。 
 
栖疏():历史上的罕见姓。《路史》云:“夏世侯伯”。 
 
郪():罕见姓,以地名为姓。 
 
柒():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或与“七”市通。 
 
娸():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中华大字典》皆收。《说文》:娸,丑也。 
 
期():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周代楚国期思公复遂的后代,为“期思”氏所改。 
 
期思():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大夫居于期思邑(在今河南淮宾县),因以为氏。 
 
漆():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元代有漆希范,明代有漆文昌。来源:⑴古族鄋瞒(春秋时为长狄族的一支,即防风氏)的后代;⑵孔子弟子漆雕开的后代为复姓所改;⑶古有漆水(在今陕西彬县,即今水帘河),或以水名为姓;⑷周代鲁国有漆沈,为鲁相,其后为漆氏。 
 
漆雕():《百家姓》收,现代沈阳有。春秋时鲁有漆雕徒父。来源:⑴为周代吴国的后代;⑵周代鲁国亦有漆雕氏,如孔子弟子漆雕开。 
 
槭():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倛():极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倛,亦作魌,古时驱逐鬼怪和病疫的面具,或指物为氏。 
 
欺():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亓():《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唐代有亓志邵,宋代有亓赟,明代有亓斗南。亓为“其”古字。 
 
亓官():较罕见姓。古有掌笄之官(负责女子出嫁之事),子孙以官为氏。 
 
歧():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晋有歧盛,唐代有歧灵岳,元代有歧裕斋。相传为黄帝的臣子歧伯(一说为黄帝师)的后代。 
 
齐():《百家姓》手,分布极广。战国时有齐明,唐代有齐子若,明代有齐德成。来源:⑴姜太公吕尚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⑵周代卫国大夫齐子。子孙以其字为姓;⑶历史上的武都氏族姓氏,如齐万年。 
 
齐季():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齐国公子季投奔于楚国,遂为齐季氏。 
 
齐貌():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示(qí):历史上的姓氏,晋代有示脒明(一说即《左传》中的提弥明,此从《世纪》)。 
 
祁():《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晋有大夫祁奚,明代有御史祁彪佳,清代有祁韵士。来源:⑴相传为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之一姓祁;⑵相传古帝尧姓伊祁,其后或有祁氏。 
 
祁成():历史上的复姓。一作祁射氏。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夜的后代。 
 
奇():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来源:⑴周代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即兮伯吉父)的儿子伯奇的后代;⑵周代鲁国公子奇的后代;⑶为北魏奇斤氏所改。 
 
奇斤():历史上蠕蠕族别布姓氏,后改姓奇。 
 
奇渥温():元代蒙古族姓氏,清代改为郤特氏。 
 
祈():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晋代有祈嘉,元代有祈志成。相传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中有十四个姓,其中有祈氏,乃小、此姓之始。 
 
祈夜():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其():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阿阳侯其石,宋代有 
 
其德,明代有其福。来源:⑴周代齐国始君姜太公吕尚之后;⑵以地名为氏。 
 
期思():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有期思革子。 
 
淇():极罕见姓,古有淇水,(在今河南北部),以水名为姓。 
 
骐():历史上的姓氏,周代有骐期,当为此姓之始。春秋时楚有大将骐瘠夫,汉代有骐殷。汉代有骐侯国,或以地名为氏。 
 
琦():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琦,美玉也。当指物为姓。 
 
骑():罕见姓。春秋时掌握坐骑的官,子孙以官为氏。 
 
崎丘():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錡():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錡华。此姓祖先为殷商七姓之一。 
 
旗():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九江太守旗光。周代齐惠公灶的儿子栾施,字子旗,其孙以祖父字为氏。 
 
耆():极罕见姓。为伊耆氏的后代,后改姓耆。 
 
耆门():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畦():极罕见姓。居于町畦者以为氏。 
 
洼():又音wā,见“洼wā条”。 
 
():历史上的姓氏,极为罕见(见《说文解字》)。现代我国南北均无此姓。 
 
綦():较常见姓,南北皆有。后汉代有綦#,宋代有綦崇礼,元代有綦公直。此姓一说为北魏綦连氏所改,但东汉末年以有此姓,而晋带义兴浚(今江苏宜兴、溧阳一带)早有此姓,故此姓不独自綦连氏。 
 
綦连():北齐有綦连猛。历史上代北有綦连部,相传其祖先乃出姬姓,后因避难出塞外,居于祁连山一带,遂以山为姓,后因读音讹变为綦连。 
 
綦毋():春秋时晋有綦毋俊,唐代有綦毋潜。来源:⑴春秋大夫綦毋氏的后代;⑵历史上匈奴族姓氏。 
 
蕲():罕见姓,汉代有弘农太守蕲良。古有蕲春(今湖北蕲春县),居者以国为姓。 
 
麒():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麒麟童,一作七龄童,艺名,后以麒为姓。 
 
乞():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五代有乞力,明代有乞贤。来源:⑴历史上氐羌族姓氏,商代末年孤竹君长子伯夷的后代;⑵唐明皇赐奚王副使竭失讫宜为乞氏。 
 
乞佛():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北魏有幵(jiān)州刺史乞佛成龙。 
 
乞伏():历史上陇西鲜卑族姓氏。西秦有欺伏国仁。一作乞佛、乞扶(见《中国姓氏集》)。 
 
乞活():历史上的复姓,以部落为氏。 
 
乞力():历史上吐蕃族酋长帅姓氏。 
 
乞连():出自连氏(参见“连”条)。又作乞怜(见《中国姓氏集》)。 
 
乞乞():历史上渤海国姓氏。 
 
乞特():历史上的姓氏,为慕容氏别部。 
 
乞悉():历史上吐蕃族姓氏。 
 
乞袁():历史上的高车族十二姓之一。 
 
乞藏():历史上的吐蕃族青海大酋姓氏。 
 
企():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宕昌种人梁企定的后代。 
 
启():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启和、启倧。夏代国王启的后代。周代楚国国君同族亦有启姓。 
 
杞():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齐有杞梁,明代有杞元庆。周代封夏禹的后代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遂以国为氏。 
 
起():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姓苑》。 
 
绮():罕见姓,为绮里氏所改。 
 
绮里():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绮里季,绮里,地名,以所居地为氏,后改为绮氏。 
 
岂():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弃():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 
 
弃疾():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国君楚平王初名弃疾(即位后改名熊居),子孙以为氏。 
 
气():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器():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据青铜器铭文,商代有器筮尊。 
 
契():历史上的姓氏。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 
 
契芘():历史上匈奴族姓氏,以部落名为氏。回鹘匈奴族的后裔有契芘部落。 
 
契和():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泣伏利():历史上的高车族十二姓之一。 
 
卡():罕见姓,现代成都有。《中国姓氏集》收。 
 
佮():历史上的姓氏。原为合氏,后加人成佮氏(见《姓苑》。) 
 
洽():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恰():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千():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千献。古代氏族首领杨千万入蜀(今四川),其后有千氏(今四川此姓最多)。 
 
千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有邑名千乘(在今山东高青县高苑镇北),其后人以邑为氏。 
 
阡():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唐代有阡能。古代氐族首领杨千万的后代,千姓加邑旁为氏。 
 
芊():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仟():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幵():历史上的姓氏,宋代有幵度。 
 
幵官():一说幵作丌(jī),(参看“丌官”条)。 
 
牵():罕见姓,南北皆有。三国魏有牵昭,东汉有牵颢,来源:⑴周代齐国贵族的后代;⑵春秋时卫国有地名牵,以地名为姓。 
 
佥():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铅():极罕见姓,为铅陵氏所改。 
 
铅陵():历史上的复姓,《吕氏春秋》有铅陵卓子。以地名为氏,后改姓铅。 
 
谦():罕见姓,十六国时西秦有谦屯,宋代有谦开善。 
 
骞():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骞包,唐代有骞味道。为春秋时鲁国闵损子骞的后代,其孙以祖父字为姓。 
 
搴():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搴扬。 
 
钳():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来源:⑴相传古有钳旦,善于驾车,为此姓之始;⑵为钳耳氏所改。 
 
钳耳():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又作#耳氏。南朝梁有钳耳期陵,隋代有钳耳文彻。来源:⑴原为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本姓王,后改为钳耳氏;⑵周代季历第四子名虔仁,居于湟水,西羌族以内读音讹变为钳耳氏。 
 
前():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虔();罕见姓,现代成都有。相传为黄帝的后代。 
 
虔仁():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的子孙叫虔仁,其后以虔仁为氏;⑵周太王少子季历的第四子叫虔仁,其后遂有虔仁氏。 
 
钱():《百家姓》收。分布极广。唐代有钱起,五代时有吴越国王钱摅俶,清代有钱大昕,相传为古帝颛顼玄孙彭祖(即籛铿)的后代,彭祖之孙孚为周代的钱俯上士(官名),遂以官名为姓。 
 
乾():较常见姓,(不念gan),分布较广。唐代有乾彦思,相传为昌意之子昌荒的后代。昌意,为黄帝之子;乾荒,一作韩流。 
 
黔():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春秋时齐有黔敖(从《广韵》),《汉书·古今人表》作禽敖),战国时有黔夫。此姓为周代卫国始君、周武王弟康叔的后代。 
 
黔娄():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有隐士黔娄先生的后代。 
 
鍼():罕见姓,春秋时秦有鍼虎,来源:⑴周武王之弟康叔的后代;⑵周代陈国(妫姓)君主陈僖公的孙子鍼子,以食邑为姓。 
 
潜():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宋代有安抚使潜说友,明代有潜玉。古代有潜国(在楚国地界内),以地名为姓。 
 
潜龙: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浅():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谴():历史上的姓氏。(见《广韵》和《姓苑》)。古代有罪过称之为谴,因得谴获姓。 
 
倩():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茜():罕见姓(见《姓苑》)。 
 
蒨():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沈阳有。一作茜。 
 
枪():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汉代有枪传。 
 
羌():较常见姓,分布较广。战国时有羌瘣(huī),晋代有羌迪。来源:⑴《路史》云,泰岳生先龙,先龙生玄氐,玄氐乞姓,其别为青、白、蝄(读wǎng)之三氐,后有羌氏;⑵宋代有姓匡者,避讳改姓羌(见《氏族略》)。 
 
羌丘():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羌戎():历史上的复姓,玄氏之后(参见“玄”条)。 
 
羌师():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国统治者同族中有羌师氏。 
 
羌宪():历史上的复姓。卫公族羌的孙子宪为羌宪氏。 
 
强():《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郑国大夫强鉏,唐代有强循,清代有强行健。来源:⑴春秋时郑国大夫强鉏的后代;⑵十六国时前秦统治者苻坚的后代。 
 
强梁():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统治者郑共叔的后代。 
 
彊():现代“彊”简写作“强”,古代强、彊曾分为二姓。来源:⑴禺彊之后;⑵姜姓之后;⑶三国蜀彊端的后代。 
 
墙():罕见姓,现代成都、上海、北京有,墙,周代王朝所属的地名,居者以地名为氏。 
 
蔷():历史上姓氏,相传为古帝唐尧的后代。 
 
硗():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鄡():罕见姓。春秋时有孔子弟子鄡单。长期上赵国大夫食采于鄡邑,后人遂以地名为姓。 
 
乔():《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南朝宋有乔顺,元代有乔吉,清代有乔腾凤。来源:⑴出自姬姓,为桥氏所改;⑵历史上的匈奴族贵族姓氏。 
 
侨():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成都有。《正字通》收。来源:⑴相传为黄帝孙子侨极的后代;⑵春秋时郑国贵族国侨的后代。 
 
硚():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荞():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桥():较常见姓,分布颇广。周代鲁国有桥庇(又作矫疵),东汉有桥玄。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臣子有收其坟墓不愿离去的人,后以桥为氏。一说桥氏出自黄帝子姬氏之后。 
 
谯():《百家姓》收,现不多见。但南北皆有。三国蜀有谯周,西汉有谯隆,宋代有谯仲午,明代有谯谟。周代统治者周昭公奭的儿子盛封为谯侯,子孙因以为氏。 
 
樵():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瞧():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巧():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原为历史上天竺国(即今印度)姓氏(见《梦溪笔谈》) 
 
切():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癿():罕见姓,宋代有癿遇。原为蕃姓。 
 
伽():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茄():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茄丰的后代。 
 
茄罗():历史上的姓氏,(见《姓苑》)。古西夏国有此姓。 
 
且():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宋代有且谨修,明代有且简。 
 
且末():历史上的复姓。汉代西域有且末国(在今新疆,后论为沙漠),今新疆有且末县。此姓当以国为氏。 
 
切于():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郄(qiě):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新编千家姓》作qiě, 
 
《辞海》作xì。汉代有郄虑。以地名为氏。 
 
怯():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妾():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惬():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挈():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亲():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代末年有亲弗,齐国人,曾为秦国相,此姓为亲姓之始。 
 
钦():《百家姓》收,分布极广。宋代有钦德载,清代有钦善。 
 
侵():罕见姓,现代广州、北京有,汉代有侵恭。 
 
芹():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芩():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秦()《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鲁有秦非,宋代有秦九韶,明代有秦良玉。来源:⑴相传古帝舜有七个朋友,其一为秦不虚,其后有秦氏;⑵秦国传到秦始皇孙子婴时灭亡,其支系子孙遂以秦为氏;⑶周代鲁国始祖伯禽(亦称禽父)受封于鲁,其裔孙为大夫者,食采于秦,遂以邑名为姓;⑷中国古代史书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大秦人来中国后,有的人便以秦为姓,如三国时的秦论即是。 
 
琴():《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卫有琴牢,战国时有孔子弟子琴张,明代有琴彭。周代制琴或弹琴者,以职业为姓。 
 
覃():较罕见姓,(又音tān或xún)。南北皆有。唐代有覃季,宋代有覃应允。来源:⑴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南朝梁的覃元先;⑵本为谭氏,因避难改姓覃。 
 
勤():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勤曾。春秋时鲁国大夫勤成的后代。 
 
勤宿():历史上的复姓,极罕见。《中国姓氏集》收。 
 
懃():宋代有懃会。为勤氏所改。 
 
禽():罕见姓。战国时有禽滑釐汉代有禽坚。来源:⑴春秋时鲁国大夫禽政的后代(禽郑,齐国名相管仲之孙,在鲁国做官,别为禽姓);⑵春秋时秦国禽息的后代;⑶春秋时陈国、吴国、曹国统治者的后代皆有禽氏。 
 
溱():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以水名为姓。 
 
寝():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沁():现代罕见姓,为北魏古沁氏所改。 
 
青():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青文胜。来源:⑴春秋时齐太公的后代;⑵相传黄帝的儿子少昊,号青阳氏,其后遂有青氏;⑶西夏国姓氏。 
 
青牛():历史上的复姓,以地名为氏。 
 
青萍():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战国间晋国豫让之友为青萍氏,此姓当出此。 
 
青史():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太史董湖之子受封于青史,因以为氏。 
 
青唐():历史上的党项羌族姓氏,以部落名为姓。 
 
青乌():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青乌子,据《神仙传》记载,古帝颛顼玄孙彭祖有徒弟青乌公,当为此姓之始。 
 
青阳():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青阳精。黄帝后裔帝喾号青阳氏,其子姓青阳。 
 
清():较常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晋有大夫清沸#,宋代有清贤。来源:⑴晋国大夫食采于清(今山西稷山县东南,又名清原),至清沸#时,遂以邑名为姓;⑵古有清国,为少昊之后,子孙以国为氏。 
 
清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大夫清尹弗忌的后代。 
 
卿():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东汉有卿仲辽,清代有卿祖培。来源:⑴战国时赵国相虞卿的后代;⑵楚汉相争时项羽有大将宋义,号卿子冠军,其后遂以卿为姓。 
 
情():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黥():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此姓为汉代初年诸侯王英布的后代。黥,古代肉刑的一种,又称墨刑,古又名黥布,其后因以为氏。 
 
倾():极罕见姓,见《中国姓氏集》。 
 
庆():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春秋时齐有庆克,东汉有庆鸿。来源:⑴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国公子无亏之子庆克的后代;⑵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庆郑的后代;⑶出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公五世孙亦为庆氏。 
 
庆父():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大夫、鲁庄公弟庆父的后代。庆父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了两个国君。“庆父不死,鲁南未已”一语即出此。 
 
庆忌():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吴国公子庆忌的后代。 
 
庆师():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吴国贵族的后代。 
 
邛():现代罕见姓,《列仙传》记载,周代有邛疏。《姓氏考略》云,邛为周代大夫邛叔的食邑,因以为氏。古代邛州、古县邛都,古湖邛海(或邛池)和邛崃山以及少数民族邛都夷,皆在今四川境内。《路史》云,蜀浚多此姓。 
 
邛叔():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为周朝大夫邛叔的后代。 
 
穷():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上海有。来源:⑴相传黄帝后裔少昊处于穷桑氏,其后因以为氏;⑵相传为少昊之子穷奇的后代。 
 
穷桑():历史上的复姓。相传黄帝后裔少昊,赢姓(或己姓),号穷桑氏,后以其号为姓。 
 
琼():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但历代姓书未见此姓故当出于近代。 
 
蛩():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丘():常见姓,分布颇广。唐代有诗人丘为,清代有画家丘园。来源:⑴周代齐国齐太公吕尚建都于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其支系子孙遂以地名为氏;⑵历史上的乌桓族姓氏;⑶为北魏丘敦氏和丘林氏所改。 
 
丘敦():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一作丘敦,后改姓丘。 
 
丘林();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 
 
丘目陵():南北朝时北周赐阴嵩为丘目陵氏,一作丘穆陵,后改姓穆氏。 
 
邱():《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明代有邱濬(浚)。原为丘氏,因避孔丘讳改姓邱,历史上与“丘”通(参见“丘”条)。 
 
邱林():历史上鲜卑族姓氏,《中国姓氏集》收。 
 
丘吾():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秋():《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秋胡,近代有秋瑾。来源:⑴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⑵秋胡的后代。 
 
秋伯():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 
 
仇():《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宋有大夫仇牧,汉代有仇景,元代有仇远,清代有仇兆鳌。来源:⑴春秋时宋国大夫仇牧的后代;⑵北魏仇洛齐本姓侯,后改姓仇。 
 
仇尼():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十六国时后燕有荣州刺史仇尼#。 
 
仇吾():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仇由():一作“仇鲧”。历史上的姓氏。仇由,周代末年的小国,为智伯所灭,后人以国为氏。 
 
求():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求仲。来源:⑴本姓仇,因避难改姓求;⑵为裘氏所改;⑶相传为路终(古帝颛顼的后代)第四个儿子求言的后代。 
 
虬():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遒():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裘():《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宋代有裘万倾,元代有裘延举,清代有裘日修。来源:⑴春秋时卫国大夫食采于裘邑,其后以地名为氏;⑵《周礼》记载周官有裘氏,以官为氏;⑶本姓仇。因避难改为裘氏。 
 
盚():历史上的姓氏,极罕见。《直音》和《中国姓氏集》收。 
 
璆():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糗():罕见姓,汉代有糗宗。古代炒熟的米、麦等谷物,制成干粮,称为“糗”。主管糗粮的官,以官为氏。 
 
佉():历史上的姓氏(见《集韵》)。 
 
曲():常见姓,分布很广。战国时有曲宫,唐代有曲环,明代有曲廉。来源:⑴商代纣王有曲逆,为此姓之始;⑵唐代奚丹酋领的姓氏。 
 
曲阜():历史上的复姓。形成外大庭氏(古帝神农氏)居于曲阜(今山东南部),其后遂有曲阜氏。 
 
曲沃():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魏有曲沃负。春秋时晋穆公封其小儿子成师于曲沃(今陕西闻喜县东北),其后遂以地名为姓。 
 
屈():《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战国时楚有屈原,清代有文学家屈复。来源:⑴夏代有屈骜,曾被夏王启讨伐,当为屈氏之始;⑵周代楚国楚武王之子瑕,食采于屈,遂以地名为氏,屈原即其后代;⑶《淮南子》记载,屈商曾将周文王拘留于姜里,屈商之后当亦有屈氏;⑷为北魏屈突氏所改,如屈尊(参见“屈突”条)。 
 
屈侯():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魏有贤人屈侯鲋,汉代有屈侯豫。 
 
屈卢():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又《淮南子》记载有屈卢之剑,当以地名为姓。 
 
屈门():历史上的复姓。(见《古今姓氏校勘记》)。 
 
屈男():历史上西羌族姓氏,以部落名为姓;一说即屈南氏,为屈原的后代。 
 
屈南();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为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后代。屈原的裔孙在魏国做官,味王恢复其屈姓,因自南方来。故加南成屈氏。 
 
屈同():历史上的复姓(见《古今姓氏校勘记》)。 
 
屈突():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唐代有屈突通。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屈,现代仍有此姓。 
 
屈引():历史上的复姓(见《古今姓氏校勘记》)。 
 
诎():罕见姓,汉代有诎强。 
 
   ():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麯():历史上的姓氏,晋带有曲冲崇裕。 
 
麴():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唐代有曲信陵,明代有曲祥,三国时魏有曲英。来源:⑴春秋时鲁国贵族的后代;⑵汉代曲谭,其子閟因避难改姓麴 
 
劬():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絇():罕见姓,宋代有絇纺,开封人,本姓句,因避南宋皇帝赵构的忌讳,加系改姓絇。 
 
朐():历史上的姓氏,罕见姓。汉代有朐邴。传说为伏羲氏之后,以地名为氏。故朐城在今浙江建德县寿昌西北。 
 
渠():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周代有渠伯纠,稀罕有渠复#,明代有渠仲宁。为周代卫国始祖康叔的后代。 
 
渠复():历史上匈奴所属酋长姓氏。 
 
渠丘():较罕见姓,现代仍有。春秋时莒国有渠丘公以邑名为氏。故地在山东莒县‘ 
 
璩():《百家姓》收。(又音jù)。分布较广。汉代有璩光岳,明代亦有璩光岳(见《姓氏考略》)。“璩”与“鐻”通,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当一此物为姓。 
 
瞿():《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瞿君武,元代有瞿信,清代有瞿元镜。《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器皿中有瞿父鼎,一封邑地名为氏。 
 
瞿鹊():历史上的复姓,《庄子》记载有瞿鹊子(《广韵》作“瞿鹊”),以鸟名为姓。 
 
瞿昙():历史上西域罽(jī)宾国(在今克什米尔、阿富汗一带)人氏。唐代有瞿昙悉达、瞿昙罗(原为天苎人)。 
 
蘧():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春秋时卫有大夫蘧伯玉、蘧瑗。以邑名为姓。 
 
   ():历史上的姓氏(见《海篇》)。 
 
衢():历史上的姓氏(见《姓苑》),以州名为姓。衢州辖境相当于今浙江衢县、常山、江山、开化四个县。 
 
取():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武汉有。宋代有取希作。取虑氏之后(《姓氏考略》“取”音zōu)。 
 
取虑():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徐戎族姓氏。徐偃王的儿子食采于取虑,因以为氏。 
 
(女取)():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媰():历史上的姓氏。(见《集韵》)。 
 
去():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去疾的后代;⑵东汉时匈奴族右贤王名去卑,其后代或以去为姓。 
 
去疾():历史上的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国郑穆公之子去疾的后代。 
 
去斤():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艾。 
 
趣():罕见姓,现代沈阳有。为趣马氏所改。 
 
趣马():历史上的复姓。东汉时有趣马恩,官南阳功曹此姓为周代趣马蹶父的后代。以官为氏。 
 
   ():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丘(见《集韵》)。 
 
权()《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十六国时前秦有权翼,唐代有权德舆,明代有权衡。来源:⑴楚武王派斗缗做权(古代小国,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南,后被楚武王夺取)的长官,其后遂以为氏;⑵商代国王武丁的裔孙封于权,后代以地为姓。 
 
权尹():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全():《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三国时有大司马琮,元代有全谦孙,清代有全祖望。来源:⑴以地名为姓;⑵出自泉氏;⑶元代人阿鲁浑萨里之父字往年全,遂以全为氏;⑷清爱新觉罗氏郑亲王后人有改姓全者。 
 
卷():罕见姓(不读juàn)。现代北京有。来源:⑴出自姬姓,周代卫国贵族之后;⑵本姓圈,因避难改姓卷(见《陈刘风俗传》)。 
 
卷子():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卫文公的后裔卷子,其子州以卷子为姓。 
 
荃():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泉():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唐代有泉男生,北周有泉企。来源:⑴出自任姓;⑵周官有泉俯(“泉”与“钱”通),泉俯为地官的属官,掌管收购市场滞销物资和借贷、收息等事宜,当以官为氏;⑶历史上高丽(今朝鲜)人姓氏,如唐代与薛仁贵作战的盖苏文即姓泉;⑷三国吴大司马全琮之孙晖投降曹魏后被封于南阳,食采于白水,遂改姓泉。 
 
铨():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汉代有铨征,官捕羌校尉。 
 
拳():罕见姓,春秋时卫国有大夫拳弥,以地名为姓。 
 
劝():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缺():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阙():《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荆州刺史阙翊,宋代有阙礼,明代有阙士骑。来源:⑴春秋时孔子的住地称为阙里,又名阙党(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风俗通》云,此姓为阙党童子之后(为成年的人的称之为童子)。⑵《左传》记载有地名阙巩,以地名为氏。 
 
阙啜():历史上西城人姓氏。如乌质勒的将领中有阙啜氏。 
 
阙门():历史上的复姓。西汉有阙门庆忌,居于阙门者因以为氏。 
 
却():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 
 
雀():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鹊():罕见姓,原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现代仍有。 
 
裙():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手收。 
 
群():现代姓氏,分布较广。 
 


中国姓氏大全(r) 
 
陈明远、汪宗虎编 
 

 
然():罕见姓。战国时滕国有然铀,楚国有然丹、郑国有然明,东汉有然温。来源:⑴相传夏禹的臣子然子堪为然氏之祖;⑵春秋时郑穆公子然之后有子然氏、然氏。 
 
燃():历史上的罕见姓。(又音nián)。苍梧有燃氏(见《说文》、《姓苑》)。 
 
燃():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冉():《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鲁有冉季(字子产),十六国时冉魏开国之君为冉闵,清代有冉天元。来源:⑴周文王的儿子封于冉;,遂以地名为氏;⑵春秋时楚国大夫叔山冉的后代,以名为姓;⑶相传为黄帝后裔高辛氏帝喾的后代;⑷历史上的古族冉駹(máng)夷(分布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姓氏。 
 
冉相():相传古代圣王有冉相氏(见《庄子》)。 
 
   ():罕见姓。《新编千家姓》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染():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晋带有染闵,五代时有染于。来源:⑴即冉氏,春秋时晋国叔带甘的先世姓冉,后代改姓染;⑵历史上突厥族染干的后代。 
 
染女():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穰():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来源:⑴齐国有将领穰苴因食采于穰邑,遂以邑名为姓;⑵楚国亦有穰邑(在今河南邓县),以邑为姓。 
 
壤():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来源:⑴相传为古帝尧时壤父的后代;⑵孔子有弟子壤驷赤(亦作穰驷赤),当为此姓之始。 
 
攘():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一说即穰氏。 
 
让():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饶():《百家姓》收,分布较广。稀罕有饶戚,宋代有饶应龙,明代有饶天明。战国时齐国大夫食采于饶(在进河北饶阳县北),子孙以邑为姓。 
 
扰():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扰龙():罕见复姓。东汉有扰龙宗。相传陶唐氏(即古帝尧)的后代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赐于扰龙氏。 
 
绕():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春秋时秦有绕朝。古有绕霤(溜)(孤址约在今陕西商县境内)。以地名为氏。 
 
惹():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热():罕见姓,南北皆有北宋有画家热焕。 
 
人():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人杰。 
 
壬():罕见姓,宋代有壬午宝。相传为春秋时齐国始祖齐太公吕尚的后代。 
 
仁():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五代时有仁裕。来源:⑴为周太王之后虔仁氏所改(参见“虔仁”条);⑵历史上回鹘族氏,如仁美、仁裕。 
 
任():《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齐有任不齐,东汉有任仁发,清代有画家任熊。来源:⑴相传黄帝的小儿子禺阳受封于任,以国为姓;⑵出自风姓,相传太皓大案后代封于任国(在今山东济宁),以国为氏;⑶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姓氏;⑷元代王信之子宣,因避难改姓任。 
 
忍():罕见姓,《字汇》收。《后汉书·四羌传》记载,西羌族有此姓。 
 
纫():罕见姓,《姓氏考略》收。 
 
韧():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扔():历史上的姓氏,《汉书·古今人表》记载,有仍君。 
 
仍():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夏代侯国(在今山东济宁县)有仍氏,其后以国为姓。 
 
日():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古代天子有日官,诸侯日御,都是执掌推算岁时节序的官;又,古代卜筮占侯时日都称之为日者,后人以此为姓。 
 
日律():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日中():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戎():《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有戎律,汉代有戎赐,明代有戎简。来源:⑴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⑵历史上的乌桓族姓氏,亦称戎朱廆。 
 
戎胥():历史上的复姓。《路史》记载,商代仲衍的后代戎胥娶骊山氏女为妻,其后有戎胥氏。 
 
戎州():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戎子():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古帝参卢的后代。 
 
肜():历史上的姓氏,本姓彤,为周代卿士彤伯的后代,彤孙因避难改姓肜。 
 
肜城():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肜鱼():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荣():《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楚有荣黄,隋代有荣建绪,明代有荣华。来源:⑴相传黄帝曾命荣援铸十二口钟,荣援当为荣氏之祖;⑵周代成王的卿士荣伯的后代,以邑名为姓(故邑在今陕西户县西)。 
 
荣伯():历史上的复姓,当为周成王卿士荣伯之后。 
 
荣公():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荣锜():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地名有荣锜,食采于此邑者以地名为姓。 
 
荣叔():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大夫荣叔的后代。 
 
茸():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容():《百家姓》收。分布很广。金代有容苴,明代有容悌与。来源:⑴相传为高阳氏时八恺之一仲容氏的后代;⑵《穆天子传》记载,古代有容氏国,以国为氏;⑶《周礼》礼乐之官称为容,以官为氏。 
 
容成():历史上的复姓,东汉有容成公,太岳之后。 
 
容城():古代有容城(在今河北中部),以地名为姓。(参见《中国姓氏集》)。 
 
茙():南北朝时,南方有此姓,为茙眷市所改。 
 
茙眷():南北朝时南方有此姓。(见《后汉书·官氏志》) 
 
():历史上的戎族姓氏,(《集韵》和《玉篇》)。 
 
融():《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为传说中古帝祝融氏的后代。 
 
融夷():古代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绒():罕见姓,现代成都、上海、北京有。 
 
颂():《姓氏考略》读róng(参见颂sòng条)。 
 
柔():罕见姓,现代武汉、北京有。相传远古有柔仆之国,以国为氏(见《山海经》)。 
 
肉():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如():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韩国有如耳,三国魏有如淳。来源:⑴春秋时郑国公子班,字子如,其孙以祖父字为姓;⑵为如罗氏所改。 
 
如罗():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茹():孝林,清代有茹敦和。来源:⑴为普六茹氏所改;⑵历史上的蠕蠕族入中国后改姓如茹,如南齐的茹法亮。 
 
茹连():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茹茹():历史上的复姓。隋代有茹茹天保。历史上的蠕蠕族被突厥族打败后,入中国姓茹茹,后改为姓茹。 
 
挐():罕见姓,战国时魏有挐薄《新编千家姓》收。儒():罕见姓,现代武汉、上海、北京有。汉代有儒光。来源:⑴左儒之后;⑵尹儒之后。 
 
濡():历史上的复姓,(见《姓苑》)。 
 
孺():罕见姓现代成都有。相传为古帝颛顼长子孺帝的后代。《正字通》收。 
 
女(rǔ):罕见姓。春秋时晋有大夫女叔宽,汉代有女敦,相传天皇封弟#于水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其后有女氏。 
 
女叔():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女叔宽的后代。《中国姓氏集》收。 
 
汝():《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汝郁,明清有汝可起,来源:周代平王的小儿子有汝水(在今河南南部),以水名为氏。 
 
汝斤():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辱():罕见姓(见《姓苑》)。来源:⑴少昊之裔孙台骀的后代;⑵战国时齐太公田和之后;⑶历史上奚契丹首领辱讫主,当以官为氏。 
 
鄏()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蓐():罕见姓,《古今姓氏书校勘记》收。来源:⑴春秋时沈、姒、蓐、黄四国,相传为古帝少昊(即今天氏)裔孙台骀的后代(见《左传》);⑵古代称主金之官为“蓐收”,相传少昊的儿子该曾为金官,故称蓐收,《风俗通》称蓐氏乃蓐收之后;⑶古蓐国在今汾水流域,以国为氏。 
 
褥():罕见姓,现代武汉有。与氏通。 
 
  ():亦作褥,来源:⑴战国时齐太公田和之后;⑵本姓陆,因避难改姓 。 
 
阮():《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阮肇,晋代有阮咸,清代有阮元。来源:⑴殷商时有阮国(偃姓,在今甘肃泾川县),后为周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⑵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氏(咎鲧,偃姓)的后代;⑶为石氏所改。 
 
软():罕见姓,现代沈阳有北京有。 
 
蕊():较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芮():《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周代有芮良夫,元代有芮世通,明代有芮道材。来源:⑴出自姬姓,周代卿势芮伯的后代;⑵古有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建立于周文王时代,后为秦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芮伯():历史上的复姓。周文王时芮国(姬姓)君主芮伯的后代。 
 
锐():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晋穆帝时有御史中丞锐管(鲜卑族人)。来源:⑴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⑵春秋时齐有锐司徒,掌管精锐之兵,其后以官为氏。 
 
瑞():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古有辑瑞之官,负责收藏作为信物用的瑞玉等物,子孙以官为氏。 
 
闰():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北京有。古代为王的人,其后代取王者居于门中之义为氏。 
 
润():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北京有。 
 
若():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北京有。汉代有若章。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的后代;⑵历史上四川西南布少数民族姓氏。 
 
若敖():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有若敖越椒。周代楚王熊咢生子熊仪,为若敖氏。 
 
若干():罕见复姓。北周有若干惠。来源:⑴北魏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若;⑵以国为氏,北周若干惠的祖先即为若干国之主。 
 
若久():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 
 
若口尹():北魏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寇。 
 
若罗():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 
 
偌():历史上罕见姓(家《玉篇》)。 
 
鄀():罕见姓,春秋时有鄀国,允姓,分上鄀、下鄀。上鄀又作若,在今湖北宣城东南,后为楚所灭;下鄀在今河南内乡和陕西商县之间,后为晋所灭。子孙皆以国为姓。 
 
婼():历史上的罕见姓。来源:战国时韩国君主韩哀侯的小儿子名婼,其子孙有以婼为姓者。 
 
弱():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 
 


中国姓氏大全(s) 
 
陈明远、汪宗虎编 
 

 
 
 
洒():现代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撒():罕见姓,但分布较广。金代有大将撒离喝,明代有撒仲千。来源:⑴历史上的女真族姓氏;⑵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姓氏;⑶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如十六国时夏有顺州辞史撒逋渴。 
 
撒刺():历史上少数民族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卅():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萨():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元代有萨都刺,明代有萨琪,近代有萨镇冰。来源:⑴出自历史上代北地区萨孤氏;⑵历史上西域地区的姓氏,后迁移至,如萨镇冰是福建人。 
 
萨孤():一作薛孤,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萨姓萨。 
 
塞():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有。《汉书·西域记》记载:有塞种,为此姓之始。 
 
赛():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元代有赛天香,明代有上塞赛从俭。为金代女真族塞刺之后。 
 
三():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明代有三 成志。 
 
三饭():历史上的复姓。三饭缭之后。 
 
三川():历史上的复姓,以三川为姓。 
 
三亢():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 
 
三闾():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楚国屈原官为三闾大夫,其子孙有以此官名为氏者。 
 
三苗():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帝颛顼的后代;⑵古族有三苗,亦称苗民、有苗,相传为炎帝之后,曾住在今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一带,舜时迁至今甘肃敦煌一带,为侯国,因以为氏。 
 
三邱():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三乌():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三乌群。来源:⑴古代有三乌大夫,子孙以官为氏;⑵三乌为邑名,以邑名为氏;⑶三乌为侯国,相传为炎帝之后,遂以国为氏(见《世本》)。 
 
三饶():亦作三苗,侯国,以国为氏(参见“三苗”条)。现代无此姓。 
 
三州():历史上的复姓。《孝子传》记载有三州昏,以地名为氏。一说为三州孝子(即三州昏)之后, 
 
伞():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散():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北京有。西周时有散宜生,为此姓之始。 
 
三宜():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帝尧娶散宜生之女为妻, 
 
丧():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周代楚有大夫丧左,为此姓之始。 
 
桑():《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有桑弘羊,宋代有桑世昌,清代有桑调元。来源:⑴相传黄帝裔孙少昊,号穷桑氏。其子孙以桑为姓。⑵春秋时秦有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祖父字为姓;⑶形成外神农氏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为妻,其后有桑氏。 
 
桑扈():历史上的复姓,古有九扈之官,桑扈以官为氏。 
 
桑丘():历史上的复姓。十六国时有桑丘子,相传少昊号穷桑氏,亦称桑氏,其后因以为氏。 
 
桑邱():历史上的复姓,即汉代有守丧邱公(参见·汉书)。桑水():历史上的复姓。即承桑氏(参见“桑”条)。 
 
骚():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臊():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扫():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色():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 
 
啬():罕见姓,来源:⑴周代桓王之后;⑵古代有啬夫之官,周代为司空的属官,秦汉时为乡官,执掌诉讼和赋税,子孙以官为氏。 
 
蔷():历史上的罕见姓,相传为古帝唐尧之后。 
 
森():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僧():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上海有。明代有僧可朋。 
 
沙():《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宋代有沙世坚。来源:⑴周代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代;⑵相传为神农氏时夙沙氏之后;⑶历史上的百济国(在今朝鲜)姓氏。 
 
沙体罗():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沙毛():历史上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沙陀():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姓氏,示作沙陁。唐代有沙吒义、沙吒利。 
 
纱():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粆():陕西有此姓。 
 
杀():古马韩国(在今朝鲜南部)有杀奚之官,后人以官为氏。(见《姓苑》)。 
 
刹():罕见姓,现代成都、武汉有。 
 
傻():极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历史上的姓氏,河南新郑县杨村有此姓(见《姓氏考略》)。 
 
厦():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 
 
   ():历史上的姓氏(见《何承天纂文要》)。 
 
筛():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晒():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山():《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晋有山祁,北魏有山伟,明代有山青。来源:⑴相传为列山氏(古代炎帝的号)之后;⑵周代有山务之官,掌山林,后代以官为氏;⑶为吐难氏所改。 
 
邖():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苫():极罕见姓。春秋时鲁国季氏有家臣苫夷,当为此姓之始。 
 
钐():历史上的姓氏。晋时有沙楼国帅钐加,明代有钐资。 
 
删():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闪():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闪继迪。来源:⑴为陕姓所改;⑵历史上云南南部少数民族姓氏。 
 
陕():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为氏所改。(参见 条) 
 
():历史上的西羌族彡姐氏,后合二字为 姓。明代有茂,今湖北公安人,天顺年间的进士,明英宗朱祁镇不认识他的姓,询问李贤,贤回答说:读音于陕同。英宗皇帝将 改为陕。 
 
   ():历史上的罕见姓。(见《姓觿》) 
 
单():《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单右车,隋末唐初有雄信,明代有单仲友。来源⑴:周成王的小而子臻封于单邑,因以为氏。⑵为可单氏、阿单氏和渴单氏所改。 
 
单父():历史上的复姓。一作亶父。西汉有单父圣(《汉书》作单父左车,此姓从《史记》)。单父,相传为虞舜老师单卷所居,春秋时为鲁邑(在今山东单县),以邑名为姓。 
 
剡():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善():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五代时有善友,宋代有善辰,明代有善养。来源:⑴周代楚国同族有善氏;⑵《吕氏春秋》记载,相传尧的老师名善卷,当为此姓之始。 
 
鄯():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以国为氏。 
 
鄯善():历史上的复姓。古西域有鄯善国(在今新疆),以国为氏。 
 
膳():罕见姓,来源:⑴古有膳夫仲允(亦作仲述),膳氏为仲允之后;⑵古有膳馐之官,其后当以官为氏。 
 
扇():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伤():罕见姓。春秋时宋有伤省,为此姓之始。 
 
商():《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鲁有商泽,宋代有商飞卿,清代有商盘。来源:⑴相传黄帝的重孙,以地名获姓;⑵商纣王的贤臣商容之后;⑶商朝被周武王灭后,商代子孙以国为氏;⑷春秋时秦国卫鞅封于商于(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子孙以邑为姓。 
 
商陵():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商陵牧子,以地名为姓。 
 
商密():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大夫食采于商密,遂以地名为姓。 
 
商丘():罕见复姓,汉代有商丘子晋、商丘成。春秋时宋国大夫食采于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因以为氏。 
 
商瞿():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孔子弟子商瞿的后代。 
 
赏():《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赏庆。来源:⑴因受赏而获姓;⑵历史上西夏国姓氏。 
 
上():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汉代有上雄,明代有上观。清代有上睿。春秋时齐国上文登的后代。 
 
上成():亦作卜成。历史上的复姓。东汉有上成公。周代楚有成氏。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土,上成郁林,”上成氏当始于此。 
 
上官():《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汉有上官桀,唐代有上官仪,清代有上官周。。周代楚庄王之子兰为上官大夫,后代以官为氏。 
 
上郡():历史上的姓氏。周代秦国有上郡(今陕西榆林东)。以郡名为姓。 
 
上阳():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周匡王小儿子刘康公的后代;⑵西周时北魏虢都城名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以邑名为氏;⑶西周)时西虢开国君主、周文王弟虢叔的后代。 
 
上衡():历史上的复姓(见《周书·史记篇》。 
 
尚():《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东汉有尚子平,唐代有尚献甫,清代有尚兆山。来源:⑴周代太师尚父的后代;⑵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如唐代尚可孤即是。 
 
尚方():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尚方禁。古代典司进御之物皆称为尚,汉代官制有尚食、尚医、尚方。以官为氏。 
 
偿(shàng):较罕见姓(见《姓苑》)。 
 
梢():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稍():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烧():《新编千家姓》收。 
 
勺():罕见姓。来源:⑴春秋时鲁有勺地,以地名为姓;⑵为长勺、尾勺氏所改。 
 
韶():较罕见姓,《百家姓》收。现代武汉、北京有。汉代有少年雄。来源:⑴相传为少典之后;⑵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氏的后代;⑶为少正、少施等氏所改。 
 
少典():历史上的复姓。为少典氏之后。相传黄帝、炎帝时有少典氏。 
 
少师():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少师为古代乐官,以官为氏;⑵殷商时少师阳、少师疆的后代。 
 
少施():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鲁惠公子之子施叔和后代。 
 
少室():历史上的复姓。居于少屋者以为氏。 
 
少叔():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中华大字典》皆收。 
 
少西():历史上的复姓。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公子夏的后代,别为少西氏。 
 
少正():历史上的复姓,汉复姓之一。 
 
春秋时鲁有少正卯。少正,官名,为主官事物的“正”的副职。以官为氏。 
 
召():罕见姓(不念shāo),现代上海、北京有。周代有召虎,汉代有召平。周成王的太保奭食采于召(在今陕西歧山县西南),世称召公夷、邵公、召康公、召公或召伯,其支系子孙以邑为氏。 
 
召伯():历史上的复姓,周文王庶子召公奭的后代(参见“召”条)。 
 
邵():《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三国魏有邵登,北宋有邵雍,清代有诗人邵长蘅,来源:⑴周代召公奭的后代,召、邵本一姓,后分为二(参见“召”条);⑵周文王的儿子季载的后代。 
 
邵皓():历史上的复姓。晋有平阳从事邵皓宣邪。邵姓有皓首者以为氏(皓首,白头,指老年)。 
 
绍();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传说是周代齐国开锅君主齐太公吕尚的后代。 
 
奢():罕见姓。明代有奢进,来源:⑴相传黄帝有七个辅国的臣子,其一曰奢比,为此姓之始;⑵《国名记》记载有奢比国,或以国为氏;⑶苗族姓氏,明代奢崇明即是;⑷彝族姓氏,明代贵州水西女土司奢香即是。 
 
舌();罕见姓。春秋时越有大夫舌庸。来源:⑴古代的翻译官称之为“舌人”,以官为氏;⑵春秋越国贵族之后。 
 
佘():《百家姓。收。现不多见,但南北皆有。宋代有佘起, 
 
清代有佘锡纯。此姓为余氏转化而来。 
 
佘丘():亦作蛇丘,余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贵族的后代,以公族采地为姓。 
 
折():较罕见姓(不念zhe)。南北皆有。东汉有折象),其祖先封为折侯,因以为氏。五代后周有折从阮。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佘太君,实姓折,山西省保德县折窝村有折太君墓。又,历史上匈奴有折兰王,其支子孙以折为姓。 
 
折逋():历史上的羌族姓氏。 
 
折掘():历史上的西羌族姓氏。 
 
折兰():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汉代鲜卑族兰氏即为其后。 
 
折娄():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蛇():罕见姓,十六国时后秦有蛇元。来源:⑴为蛇丘氏所改(参见“蛇丘”条);⑵后秦建立者姚苌的后代,为羌族姓氏。 
 
蛇丘():历史上的复姓,以地名为氏。汉代建立蛇丘县(今山东省肥城县南),受封者以为氏,后改为蛇氏。 
 
捨():历史上的罕见姓。明代有捨敬,官税课大使。 
 
厍():《百家姓》收,但很少见。现代北京有。东汉有厍傉(ruò)官氏所改。 
 
厍傉(ruò)官():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前燕有厍傉(ruò)官泥生津,后燕有傉(ruò)官骥。后改为厍。 
 
社():罕见姓,元代有社佑。 
 
社北():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齐国有居社北者,因以为氏。 
 
社南():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齐国人迁居社南,因以为氏。 
 
设():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历史上突厥族有设臣,掌管军队,因以官为氏。 
 
舍():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周代宋国开国国主微子启的后代。 
 
舍利():历史上北方酋帅姓氏,以部落为氏。 
 
射():罕见姓,来源:⑴古代掌射之官;⑵春秋时楚国大夫观射父的后代;⑶为谢氏所改,如舍咸。 
 
射姑():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涉():罕见姓。春秋时晋有大夫涉佗,西晋有涉正。晋大夫涉佗食采于涉,以邑为姓。 
 
涉其():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赦():罕见姓,春秋时晋有赦厥,为此姓之始。因有罪而获赦免,遂以为氏。 
 
   ():极罕见姓(见《字汇补》)。 
 
摄():罕见姓。来源:⑴春秋时邢国有地名聂北,邢国灭亡后并入齐国,称为摄(在今山东茌chi平西),居者以地名为姓;⑵周代楚国摄叔之后。 
 
申():《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楚有申鸣、申包胥,战国时韩有申不害。出自姜姓。古申国(在今陕西、山西之间)相传为伯夷之后。周宣王时一部分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文王所灭,字孙以国为姓。 
 
申都():即申徒氏,又作信都。 
 
申公():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有申公氏斗克,字子仪,称为申公子仪。遂以为氏。 
 
申裴():罕见复姓。《新编千家姓》收。 
 
申叔():春秋时楚有申叔豫。楚大夫申叔时食采于申,后以为氏。 
 
申徒():罕见复姓,商代有申徒狄(又名司徒狄)。来源:⑴原为申屠氏,因音近,讹为申徒;⑵周代楚有官申徒,遂以官为性。 
 
申屠():《百家姓》收甲罕见。现代沈阳、北京有。西汉有大臣申屠嘉,新莽末年有申屠建。为周代申伯之后,支子居于安定的屠原,因以为氏。 
 
申鲜():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申章():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楚国皆有此姓。汉代有申章昌。 
 
身():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宋代有身相。来源:⑴相传为古帝舜的朋友续身的后代;⑵历史上身毒国(古印度别称)来华者的姓氏,以国为氏;⑶古西域龟兹国姓氏。 
 
侁():即“莘”氏。古莘国又称侁(参见“莘条”) 
 
莘():较罕见姓(又音xin),但南北皆有。宋代有莘融。来源:⑴相传为古帝祝融之后;⑵古有莘国,亦称有辛、有莘、有侁(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商汤娶有习氏之女,其后当以国为氏;⑶与“辛氏”同。 
 
   ():历史上的罕见姓(见《集韵》)。 
 
深():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应侯(即战国时魏国人范雎)曾为秦相)之后有深氏。 
 
甡():罕见姓,传说是夏代国王启的后代。 
 
  ():即“莘”氏,有 ,国名,又称辛、有莘、有侁(参见“莘”条)。 
 
参():传说是古帝祝融之后(参见参cān条)。 
 
姺():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神():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汉代有神英,传说神农氏之后。神农氏的后裔榆罔失去帝位后,子孙遂以神为氏。 
 
沈():《百家姓》收。分布极广。东汉有沈戎,北宋有沈括,清代有沈德潜。来源:⑴周文王之子聃季(季载)封于沈(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子孙以国为氏(《左传》注:沈、姒、蓐、黄四国皆为古帝少昊裔孙台骀的后代);⑵周代楚国公族沈鹿,因以获姓,沈尹成、沈诸梁即是。 
 
沈纤():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有此姓。《姓氏考略》音chen xian,写作沉纤。 
 
沈尹():历史上的复姓。古代有官名“尹”,沈氏为尹官者,因以为氏。 
 
沈犹():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国羊贩子有姓沈犹,当以地名为姓。《广韵》作chen you 。 
 
邥():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审():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武汉有稀罕有审食其,唐代有审邽。来源:⑴周代楚国贵族的后代;⑵历史上蜀(四川)郫(pi)县少数民族姓氏。 
 
曋():历史上武落钟山(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一带少数民族姓氏之一。现代仍有此姓。 
 
昚():历史上的罕见姓(见《直音》)。一说与“慎”同。 
 
諶():读音因地而异(见“谌chen”条)。 
 
慎():《百家姓》收。现不多见。但南北皆有。战国时赵有大夫慎到,宋代有慎东美,明代有慎蒙。春秋时楚有慎邑,后代以地名为氏。 
 
慎溃():春秋时鲁国的姓氏,慎公#之后。 
 
渗():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升():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南朝宋有生元(见《姓氏考略》)。 
 
生():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汉代有生公,明代有生用和。来源:⑴春秋时蔡国大夫归生的后代;⑵春秋时晋国大夫吕甥(即瑕吕)饴生,其后有生氏。 
 
声():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昇():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与“升”同。宋代有昇元中。 
 
陞():罕见姓,(见《字汇》)。 
 
笙():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甥():罕见姓,春秋时晋国大夫吕甥的后代。 
 
渑():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古有渑水(在今山东),以水名为姓。 
 
绳():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省():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春秋时宋有大夫省臧,为此姓之始。 
 
渻():历史上的姓氏。来源:⑴春秋时齐国大夫渻灶的后代;⑵水出山之前,称为渻丘,居于渻丘者因以为氏 
 
圣():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来源:⑴形成外女娲有臣子圣氏,制斑管,圣姓始此;⑵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五圣的后代;⑶周代宋国始君微子启的后代。 
 
胜():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周公时有胜书。相传为古帝舜之后裔胜屠氏的后代。 
 
胜奔():一作胜濆,又作胜坟。历史上的复姓。形成外古帝高阳氏颛顼的妃子有胜奔氏。 
 
胜屠():亦作申屠、申徒。希罕时有胜屠公。相传为古帝舜的后代。 
 
盛():《百家姓》收。分布极广。西汉时有盛览,宋代有盛度,清代有盛乐,来源:⑴周穆王时盛国始君盛柏的后代;⑵东汉北海太守盛苞,原姓奭,因避汉元帝刘奭的忌讳,改姓盛。 
 
剩():罕见姓,现代武汉有。春秋时郑国贵族的后代。 
 
蕂():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尸():罕见姓,战国时有尸佼,其先封于尸乡(即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因以为氏。 
 
尸突():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该姓屈。 
 
尸逐():历史上的罕见姓。南匈奴#落尸逐鞮单于裔孙投降汉朝,以尸逐为姓。 
 
诗():罕见姓。南方较多。东汉有诗索。春秋时有诗国,后人以国为氏。一说作邿(参见“邿”条) 
 
师():《百家姓》收,南北皆有。春秋时晋有师服,宋代有师维藩,清代有师帝宾。来源:⑴周代师尹的后代;⑵古代掌乐之官称谓师,当以官为氏。 
 
师祁():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有此姓。 
 
师延():历史上的复姓,商代纣王乐工师延的后代。 
 
师宜():历史上的复姓。东汉有师宜官。周代宋国师延宜的后代,其子孙去“延”为师宜氏。师尹():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太师、太傅、他保称之为三公,太师后人以官为氏。 
 
邿():罕见姓,春秋时有邿国,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邿”同“诗”。 
 
施():《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鲁有施之常,元明之交有施耐奄,近代有施洋。来源:⑴夏代有施国,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⑵春秋鲁惠公之子尾,字施父,后人以其字为氏。 
 
施玉():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施屠浑都,为燕王卢绾(wan)的御史大夫。 
 
蒒():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湿():罕见姓,古印度(天竺)附庸小国#宾有此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什():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历史上鲜卑族拓拔氏什翼犍的后代;⑵什五为军之行列,掌管者以此为氏。 
 
石():《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郑国有石甲父,北宋有石延年,清代太平天国有石达开。来源;⑴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que)的后代;⑵隋唐时石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人来中国,有人以石为姓;⑶历史上羯族人姓氏,如十六国时后赵统治者石勒、石虎即是;⑷为北魏乌石兰氏所改;⑸为十六国时张氏、冉氏所改,如#督改为石会,冉闵改为石闵;⑹为娄姓所改。 
 
石伯():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贵族之后。 
 
石骀(dài):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大夫石骀仲(与石碏)同族的后代。 
 
石弟():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石弟之后。 
 
石户():历史上的复姓。居于石户者因以为氏。 
 
石抹():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金代有石末六 ,石末元毅。 
 
石牛():历史上的复姓(见《姓苑》)。 
 
石盏():历史上女真族姓氏。 
 
石真():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石治():即石骀氏一说为石作氏所改。 
 
石作():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有孔子弟子石作蜀。古代石匠,以职业为氏。 
 
时():《百家姓》收。现不多见,南方稍多。东汉时有时苗,金代时有时立爱,明代时有时大彬。来源:⑴出自子姓,殷商贵族之后;⑵周代楚国大夫申叔时的后代。 
 
实():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相传为帝喾(高辛氏)之子实沈的后代。 
 
拾():罕见姓,《姓苑》收。 
 
寔():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史():《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战国时魏有史起,南宋有史达祖明代有史可法。来源:⑴周代大夫史佚的后代;⑵周代晋有史黯,秦有史颗,卫有史狗、史鰌,其后并称史氏;⑶相传为黄帝史官仓颉的后代;⑷隋代古康国的支系有史国,遂以为姓;⑸为唐代阿史那氏所改;⑹历史上的突厥族姓氏,如唐代的史思明;⑺古代史国(在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的南方)人来中国,有以史为姓者,如北齐有史丑多。 
 
史朝():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卫国史朝的后代。 
 
史龟():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史华():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夏后筮乘龙而登天,到史华陶处占卜(见《博物志》)。传说史华氏即史华陶之后。 
 
史桑():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史乐():罕见姓,汉代史乐成(亦作使乐成)之后。 
 
矢():罕见姓,现代武汉有 
 
使():汉代有使乐成(亦作史乐成、便欹》乐成)。 
 
始():罕见姓,现代武汉有。苍林,姬姓,生始均,居被敖,为始氏。 
 
豕韦():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豕韦为夏的同盟部落(彭姓,在今河南滑县东南),相传为古帝祝融的后代;⑵相传为古帝尧裔孙刘国始君刘累的后代,承其国为豕韦氏。 
 
驶():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士():较罕见姓,南方稍多。春秋时有士庆,三国吴士微,明代有士明善。周宣王时杜伯之之子隰权(相传为古帝窑的后裔)逃奔晋国,为士师,后人以官为氏。 
 
士成():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有士成绮。《庄子》记载有士成子,为此姓之始。 
 
士丐():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丐之后。 
 
士吉():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士蒍之后有士吉射,别为士吉氏。 
 
士季():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士蒍之后有士弥牟,别为士季氏。 
 
士敬():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士强():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贵族有此姓。 
 
士弱():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士庄之子弱为狱官,晋人谓之士弱氏。 
 
士恩():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士孙():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西汉有士孙张,东汉有士孙瑞。 
 
士蒍():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隰叔为士氏之祖,其孙士蒍,为晋国士官,其后因以为氏。 
 
士尹():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有士尹池。士庆为楚庄王的令尹,子孙以官为氏。 
 
士贞():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康公支子士贞之后。 
 
世():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北京有。周代陈国有世硕,秦国有大夫世钧。来源:⑴相传黄帝有臣子大封,其玄孙世吾为司马。其后以为氏;⑵古代天子、诸侯的嫡系长子称世子,《家语·姓解》云,宋父周生世子胜,气候或以为氏;⑶世叔氏之后,去叔为世姓。 
 
世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郑国贵族太叔游吉,卫国贵族太叔仪,皆称世叔,后遂以为氏。 
 
氏():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三国时吴有氏仪,后改为是仪,为春秋时齐国大夫氏子之后。 
 
氏叔():历史上的复姓。五代时后梁有氏叔权踪。古代兄弟排行中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为叔,老四或最小者称为季。氏姓之叔(老三),以氏叔为氏。 
 
仕():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三辅录》言关中有此姓。 
 
示():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市():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在。周代有地官司市,其后以国为氏。 
 
市南():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楚国有熊宜僚,居云南,后裔以所居地为姓。 
 
式():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成都有。《姓谱》收。 
 
识(shì):不念shí,《姓纂》收。 
 
试():罕见姓,《姓苑》收。 
 
侍():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为侍其氏所改。 
 
侍其():罕见复姓,现代上海有宋代有侍其良器。 
 
视():罕见姓,现代武汉、上海有(亦见《姓苑》)。十六国时有视连、视罢父子,鲜卑族吐谷浑人。相传伏羲氏有六个辅佐之士,其一名视墨(亦作视默),为此姓之始。 
 
适():罕见姓,现代武汉有。《辞海》注音kuò,今多俗读为shì。 
 
():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是():罕见姓,三国时吴有是仪,唐代有是光。清代有是镜。来源:⑴春秋时齐国氏姓大夫之后改姓是;⑵为北魏是云氏所改。 
 
是贲():历史上的复姓,后改姓封。 
 
是兰():历史上的氏、羌族姓氏。 
 
是连():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以部落名姓氏。后改为连氏。 
 
是娄():历史上的复姓。后改姓娄,一说为是楼氏。后改姓高。 
 
是云:罕见复姓。现代北京有。北周有是云宝。原为鲜卑族姓姓氏,其中有的改姓是,有的烟至今。 
 
事父():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始君微子启之后。 
 
逝():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室():罕见姓。宋代有室种。古代西域沙门室利房聘秦(见《帝王世纪》)。 
 
室孙():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有贤人室孙氏。来源:⑴王室之孙,因以为氏;⑵一说即宫孙氏。 
 
室中():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室中同、室中周。以居室中为氏姓。 
 
筮():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释():较罕见姓。南北皆有。相传佛教之祖为释迦牟尼,此姓之祖先,为信佛者。 
 
莳():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奭():罕见姓,汉代有奭伟(因避汉元帝刘奭忌讳,后改姓盛)。 
 
饰():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势():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收():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守():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宋代有守恭,为苏轼在惠州时的诗友。 
 
首():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成都有。明代有首德仁。来源:⑴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曾隐居于此,不食周粟而死;⑵春秋时卫国有地名首止(在今河南瞿县东南),传说首姓出此。⑶首,头也,以首为氏,如腹氏、肝氏皆如此。 
 
受():罕见姓,现代上海、成都有。来源:⑴今甘肃静宁、庄蒗县附近有受家山,《姓苑》记载甘肃受氏此姓,以地为氏;⑵为受酋氏所改。 
 
受酋():历史上的复姓。 
 
授():罕见姓,现代成都有。东汉有授异众。此姓为汉朝奋武将军沮授之后。 
 
寿():《百家姓》收,南北皆有。西汉时有寿光侯,晋代有寿冲,南朝宋有寿寂之。来源:⑴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后代;⑵相传为彭祖的后代,因彭祖长寿,生于夏代,至殷商末年已近八百岁,故后人以寿为姓。 
 
寿丘():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寿西():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寿西长。寿氏有居于西者,因以为氏。 
 
瘦():现代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书():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历史上尚书之官,以官为氏。 
 
殳():《百家姓》收,现代罕见,人数不多。南朝宋有殳季真,明代有殳邦清。来源:⑴相传古帝虞舜有臣子斨(音qiāng),其后以殳为;⑵殳。古代一种用竹竿制成的兵器,一端有梭,使用者以此物为姓。 
 
叔():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汉代有叔寿。来源:⑴传说颛顼之孙名叔歜(音chù),其后以为氏;⑵ 春秋时鲁文公小儿子叔肸(音xī), 因鲁宣公篡夺王位而不满,故别族为叔氏。 
 
叔敖():历史上的复姓,出自芈姓。周代楚国蚡冒(若敖之孙)的后代蒍艾猎为令尹,字叔敖,后人以其字为姓。 
 
叔达():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颛顼时代八恺之一叔达的后代。 
 
叔代():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古代赢姓各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⑵春秋时晋国将领赵夙,字叔代,其后以字为氏。 
 
叔服():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内史叔服的后代。 
 
叔梁():历史上的复姓。孔子父亲叫叔梁纥。《姓解》:鲁有叔梁氏。 
 
叔山():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有叔山冉,鲁有叔山无趾,其后皆为叔山氏。 
 
叔夙():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职之子名叔夙,其后以为氏。 
 
叔孙():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鲁有叔孙得臣。来源:⑴春秋时鲁桓公第三子叔牙,谥僖叔,立其后为叔孙氏;⑵北魏拓拔邻叔父之胤为乙旃(zhan)氏,后改为叔孙氏。 
 
叔夜():历史上的复姓。周八士叔夜的后代。 
 
叔先():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东汉有叔先雄,其父叔先泥和。 
 
叔向():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肸,字典书法想必,其后以字为氏。 
 
叔鱼():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贵族羊舌鲋,字叔鱼,其后以字为氏。 
 
叔仲():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春秋时鲁有叔仲会,叔仲小。鲁桓公子叔牙之后为叔孙氏,叔牙之孙叔仲惠伯,别为书仲氏(参见“叔孙”条。) 
 
舒():《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舒邵,唐代有舒元舆,清代有舒位。来源:⑴出自任氏,相传为黄帝之后;⑵周代有舒国(故地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为楚灭后,子孙以国为氏。 
 
舒鲍():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有大夫舒鲍无终。舒鲍,春秋时偃姓小国,后人以国为氏。 
 
舒龚():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舒坚():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有大夫属坚文叔。为楚国贵族之后。 
 
舒鸠():历史上的系,舒鸠,春秋时国名,偃姓,相传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之后,后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舒蓼(liǎo):历史上的复姓。舒蓼,春秋时偃姓小国,相传皋陶之后,以国为氏。 
 
舒庸():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舒子():历史上的复姓。舒子,周代任姓小国,国灭后,子孙有以舒子为氏者(参见“舒”条)。 
 
枢():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殊():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成都有。 
 
菽():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淑():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十六国时前燕有淑虞,相传为高阳氏颛顼之子淑士的后代。 
 
疎():原与“疏”同,分为二姓。东汉有疎耽(见“疏条”)。 
 
疏():较罕见姓,南北皆有。西汉有疏广。出自棲疏氏。 
 
鄃():极罕见姓。古有两个鄃县(一个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另一个在今山东夏津县),以地名为氏(见《姓苑》)。 
 
输():历史上的罕见姓。《淮南子》记载有输子阳。古西域匈奴布亦有此姓,如输僰(亦作输焚)。 
 
儵():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历史上的罕见姓。《集韵》收。 
 
赎():历史上的姓氏(见《广韵》)。 
 
#():历史上的罕见姓。南朝梁有四公子##(音tuān)为辞行之始。 
 
#():即“#”氏。一作##(见《奇姓通》)。 
 
蜀():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相传帝喾(高阳氏)支子封蜀为蜀侯,遂有蜀氏。 
 
蜀山():历史上的复姓。相传远古蜀国始自三皇之一的人皇,号蜀山氏,因有此姓。 
 
暑():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古有御姓国暑,以国名为氏。 
 
鼠():历史上的罕见姓,现代仍有。 
 
属():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曙():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术():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古帝尧的臣子。共工有子术器,为此姓之始。 
 
述():罕见姓,现代成都有来源:⑴为春秋时鲁国大夫仲孙述(一说即仲遂)的后代;⑵古代契丹族姓氏。 
 
述律():历史上的契丹族和蒙古族姓氏。 
 
戍():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束():《百家姓》收,分布较广。西晋有束皙,明代有束清。本西汉疏广的后代,其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难,遂改姓束。 
 
竖():罕见姓,春秋时郑有竖椨,齐有竖刁。相传为夏禹臣子竖亥的后代。 
 
尌():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郑有大夫尌拊。 
 
庶():罕见姓。春秋时卫国贵族有此姓。《姓氏急救篇注》: 
 
邾庶其奔鲁,其后有庶氏。 
 
庶长():历史上的复姓。庶长,春秋时秦国掌管军政的官爵名,其后以官为氏。 
 
庶其():历史上的复姓。邾庶之后,以其名为姓。 
 
澍():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树():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明代有树国赈。来源:⑴为北魏树洛干氏所改;⑵历史上的犬戎族姓氏,周穆王时树敦即是。 
 
树洛干():一作树若干氏。历史上吐浑谷族之后。后改姓树。 
 
恕():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耍():罕见姓,《现代汉语词典》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衰():极罕见姓。春秋时晋国大夫赵衰之后(见《姓谱》)。帅():《百家姓》收,分布较广。宋代有帅子连,清代有帅念祖。晋代尚书郎师呙,为避晋景帝司马师忌讳,改姓帅。 
 
帅灵():出自苗族帅灵干氏。现代仍有此姓。 
 
率():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率庆。来源:⑴周代匡王小儿子刘康公的后代;⑵本姓师,因避司马师之讳,改姓帅。“帅”与“率”通(参见“帅”条)。 
 
栓():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拴():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双():《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双福,南朝宋有双泰贞,北宋有双溅。来源:⑴相传古帝颛顼之后封于双蒙城,因以双为氏;⑵历史上的  少数民族姓氏,如唐代的双舍。 
 
霜():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春秋时楚国贵族熊严之子伯霜的后代;⑵历史上西羌族酋帅贵霜王,其后有以霜为氏者。 
 
爽():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来源:⑴相传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时有官名爽鸠(爽鸠、鹰类,以鸟作官名),掌管刑狱之官,遂以官为氏;⑵春秋时齐有地名爽鸠,原为爽鸠氏之国,后人遂以爽为姓;⑶周代宋国大夫甫爽的后代,以名为氏;⑷历史上的大理国(宋代以“白蛮”为主体的封建领主政权,辖境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和四川南部等地)姓氏。 
 
谁():罕见姓,四川稍多,武汉、北京亦有。明代有谁龙。古代有官名大谁长,子孙以官为氏。 
 
水():《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但人数很少。明代有水#民。浙江鄞县多此姓。 
 
水丘();一作水邱。历史上的复姓。五代时吴越有水丘昭券,汉代有水丘崇氏(《姓氏考略》作水丘岑)。居于水之丘者,因以为姓。 
 
税():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四川较多。宋代有税挺、税与权。《路史》记载:“蜀王见禀君兵强,结好饮宴,以税氏五千人遗禀君。” 
 
娷():极罕见姓(见《集韵》)。 
 
#():又音tuó(见《广韵》)。 
 
顺():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明代有顺境。 
 
舜():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春秋时晋有舜华,明代有舜用禹。相传古帝虞舜支系子孙以舜为姓。 
 
舜华():罕见复姓,为春秋晋国贤人舜华之后。 
 
说():罕见姓,现代成都有。 
 
朔():罕见姓,现代成都、北京有。来源:⑴仲衍之后;⑵春秋时宋国乐朔之后。 
 
妁():罕见姓(见《字汇》)。 
 
硕():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原为历史上武都郡(今甘肃、武都和陕西凤县一带)氏族姓氏,沿至今。 
 
司():《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但人数不多。春秋时郑有司臣,宋代有司超,元代有司居敬。来源:⑴相传神农氏时有司怪,为此姓之始;⑵为司马、司徒、司寇、司城等复姓所改。 
 
司城():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有司城贞子、司城子罕。春秋宋国国君宋武公名司空,司空有是西周掌管工程的官名,故宋国将司空改为司城。宋公子荡为司城,其后代遂改姓司城。 
 
司铎()历史上的复姓。周代鲁大夫司铎射。司铎,古官名。以国为氏。 
 
司工():历史上的复姓。周宣王时有司工錡,司工即“司空”,掌管工程,以官为氏。 
 
司功():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有司功,因以为氏。 
 
司国():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司国吉。 
 
司褐():历史上的复姓。周代有司褐拘、司褐扶。 
 
司鸿():历史上的复姓。古有司鸿苟。来源:⑴古代司鸿祀(掌管大祭祀)者,其后以为氏;⑵古代司射鸿(负责打鸟)者,以其职为姓。 
 
司空():《百家姓》收,罕见姓。现代上海、沈阳有,春秋时宋有司空舜宾,司空宗韩,唐代有司空图。来源:⑴相传禹曾为虞舜的司空(掌管工程之官),其支系子孙因以为氏;⑵春秋时隰叔(相传为尧的后裔)之孙士蒍担任晋国司空,因以为氏。 
 
司寇():《百家姓》收,较罕见,现代北京、上海、沈阳有。春秋时鲁有大夫司寇惠子。来源:⑴古苏国国君苏岔生曾任周武王司寇(古代官名,职掌刑狱、纠察等事),其后因以为姓⑵春秋时卫国公子郢(魏灵公之子)的子孙为卫国司寇,遂以官为氏。 
 
司马():《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宋有司马耕,汉代有司马迁,晋朝皇族姓司马氏。来源:⑴周代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为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攻克了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的古族徐戎(亦称徐方、徐夷),赐以司马氏;⑵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冒姓司马;⑶为许氏、郝氏所改,如许穆之、郝惔之即是。 
 
司士():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有司士贲,以官为氏。司士,即“司徒”,古代执掌土地和人民的官。 
 
司徒():《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卫有司徒瞒成,宋有司徒边卬,唐代有司徒映,五代有司徒诩。相传虞舜曾为尧的司徒,支系子孙遂以官为氏。 
 
司星():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司甄():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私():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汉代有私匡。来源:⑴《后汉书·百官志》:中官私俯令一人,后以官名为姓;⑵历史上的西域姓氏。 
 
思():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明代有思任发。来源:⑴以谥为氏;⑵历史上的突厥族姓氏;⑶历史上云南土司有此姓。 
 
思结():历史上回纥族姓氏。 
 
思力():历史上突厥族首领姓氏。隋代有思力俟斤。 
 
丝():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斯():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姓氏。分布较广,但人数较少。三国时吴有斯敦。 
 
斯引():历史上的复姓。十六国时西秦有此姓。 
 
巳():罕见姓,《中国姓氏集》。 
 
伺():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四():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江南稍多。宋代有四象。相传为子姓后裔。 
 
四饭():历史上的复姓。 
 
四娄():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寺():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春秋时越有寺区。 
 
寺人():历史上的复姓。古代寺人之后(参见“寺”条)。 
 
似():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来源:⑴为历史上高丽族似先氏所改;⑵为北魏姒姓所改。 
 
似和():西域姓氏。唐代开元年间有似和舒,官左威卫大将军。 
 
似先():历史上的高丽族(今朝鲜族)姓氏,后改姓似。唐代有似先英问,官右骁卫大将军。 
 
佀():罕见姓,明代有佀锺。现石家庄有此姓。 
 
祀():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姒():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周幽王宠妃褒姒姓姒,汉代有姒丰,元代有姒庸道。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 
 
兕先():即“似先”氏。 
 
俟():极罕见姓。来源:⑴《汉书·艺文治》有俟子一篇,俟氏当为俟子之后;⑵为北魏俟奴氏所改。 
 
俟豆():一作俟豆。历史上的姓氏,为俟汾氏之后。 
 
俟分():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一说即“俟汾”氏。 
 
俟汾():为宇文氏之先。相传神农氏子孙至北方为鲜卑人。俗称草为“俟汾”,其后代因读音讹变,成为“宇文”。历史上的高车族亦有此姓。 
 
俟伏():历史上的复姓。南北朝上时,侯植隋北魏孝武帝西迁,被赐姓俟伏氏。 
 
俟伏侯():历史上的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俟。《周书》作俟伏侯,《北史》作俟伏。 
 
俟伏斤():历史上的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伏氏。 
 
俟亥():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俟畿():即“俟几”氏。 
 
俟几():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几。通鉴作“俟几” ,此书从《魏书·官氏志》。 
 
俟斤():历史上突厥姓氏。突厥大臣称为俟斤,世代为大臣者,因以为氏。后改为艾。 
 
俟力伐():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鲍。 
 
俟利():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北魏匹狐之后,其官为俟利,遂以为氏。 
 
俟吕陵():又作俟吕、侯吕陵。北周统治者赐韩褒姓俟吕陵氏后改姓吕。 
 
俟奴():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俟。 
 
驷():罕见姓。春秋时郑有驷偃,东汉有驷勋。来源:⑴春秋时郑国公子騑,字子驷,其孙乞,以祖父的字为姓;⑵春秋时鲁国驷赤之后。 
 
食(sì):罕见姓,(不念shí)汉代有博士食于公。 
 
食我():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公子食我之后。 
 
肆():罕见姓,现代沈阳有《何氏姓苑》记载有肆敏,官渔阳太守。此姓为春秋时宋国大夫肆臣之后。 
 
嗣():罕见姓,现代北京有。汉代有嗣光审。来源:⑴春秋时卫嗣军之后;⑵宋代胤氏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的忌讳,改姓嗣。 
 
嗣汾():历史上的复姓。即俟汾氏。相传为神农氏之后。 
 
松():《百家姓》收,分布较广。隋代有松贇。相传秦始皇曾避雨松树下,封为五大夫,当地人以松为姓。 
 
娀():历史上的姓氏。古有诸侯国有娀,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因以为氏。 
 
娀陵():历史上的姓氏。相传女娲有臣子娀陵氏。当为此姓之始。 
 
   ():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嵩():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西汉有嵩真。相传帝喾次妃有娀氏之后有嵩氏。又作崧。 
 
宋():《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战国时有宋玉,唐代有宋璟,明代有宋应星。来源:⑴周武王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国,建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子孙以国为氏;⑵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姓氏,如五代的宋邺即是。 
 
颂():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 
 
廋():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鄋满():历史上的复姓。一作鄋瞒,但称鄋。春秋时长狄族的一支,后为齐国所灭,其后因以为氏。 
 
嗽():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苏():《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周时司寇苏岔生,汉代有苏武,北宋有苏轼。来源:⑴夏朝的同盟部落,昆吾的后代分封于苏(在今河南济原西北),遂有苏氏;⑵历史上辽东乌桓族姓氏。 
 
苏拔():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苏农():历史上西羌族姓氏。 
 
苏毗():隋朝时位于葱岭以南,以女子为首的女国姓氏。 
 
玊():罕见姓,东汉有玊况,官大司徒。攻玉之石为玊。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取此为姓。 
 
夙():罕见姓,(又音xù)。现代上海有。明代有夙道暹。来源:⑴复姓夙沙氏之后;⑵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夙的后代。 
 
夙沙():一作宿沙,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春秋时齐有夙沙卫。相传为炎帝夙沙国的后代,以国为氏。 
 
涑():《中国姓氏集》收。涑水,在山西省。以水名为氏。 
 
诉():罕见姓,(见《新字注》)。 
 
肃():罕见姓,南方稍多。汉代有肃祥。来源:⑴相传高辛氏帝喾时八元之一仲堪,死后諡肃,后世以其谥为氏;⑵周代卿士成公肃的后代,以谥为姓;⑶商周时长白山,黑龙江一带有古族肃慎,其后有肃氏。翻跟斗 
 
 
 
廋():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鄋满():历史上的复姓。一作鄋瞒,但称鄋。春秋时长狄族的一支,后为齐国所灭,其后因以为氏。 
 
嗽():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苏():《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周时司寇苏岔生,汉代有苏武,北宋有苏轼。来源:⑴夏朝的同盟部落,昆吾的后代分封于苏(在今河南济原西北),遂有苏氏;⑵历史上辽东乌桓族姓氏。 
 
苏拔():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苏农():历史上西羌族姓氏。 
 
苏毗():隋朝时位于葱岭以南,以女子为首的女国姓氏。 
 
玊():罕见姓,东汉有玊况,官大司徒。攻玉之石为玊。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人取此为姓。 
 
夙():罕见姓,(又音xù)。现代上海有。明代有夙道暹。来源:⑴复姓夙沙氏之后;⑵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夙的后代。 
 
夙沙():一作宿沙,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春秋时齐有夙沙卫。相传为炎帝夙沙国的后代,以国为氏。 
 
涑():《中国姓氏集》收。涑水,在山西省。以水名为氏。 
 
诉():罕见姓,(见《新字注》)。 
 
肃():罕见姓,南方稍多。汉代有肃祥。来源:⑴相传高辛氏帝喾时八元之一仲堪,死后諡肃,后世以其谥为氏;⑵周代卿士成公肃的后代,以谥为姓;⑶商周时长白山,黑龙江一带有古族肃慎,其后有肃氏。翻跟斗 
 
速():较罕见姓,但分布颇广,江南稍多。宋代有速希觉,元代有速文焕。 
 
素():较罕见姓。北魏有素延。来源:⑴《穆天子传》:盛姬殡禋祀,除丧始乐,素服而归,是曰素氏,为此姓之始;⑵为素和氏所改。 
 
素和():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相传唐尧时重黎之子和仲居春宫,其孙宗处,称为素和,后代因以为氏;⑵古有素和国,以国为氏。 
 
素黎():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黎。 
 
素利():历史上鲜卑族姓氏。 
 
宿():《百家姓》收。北魏有宿沓干,西汉有宿仓静,明代有宿进。来源:⑴相传伏羲氏风姓的后代有宿国(故地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子孙以国为氏;⑵北魏赐刘子文为宿氏;⑶古蜀国(今四川)宿族的后代。 
 
宿六斤():北魏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宿氏。 
 
宿勤():历史上羌族姓氏。隋代有宿勤武。 
 
宿沙():即夙沙氏。又作质沙。 
 
粟():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东汉有粟举,北宋有粟大用。秦代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收入,为九卿之一,其后以官为氏。 
 
#():《字汇补》有此姓。 
 
潚():历史上的姓氏。汉代有潚河。 
 
璛():极罕见姓。《姓苑》和《中国姓氏集》皆收。 
 
蔌():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虽():罕见姓,现代北京有。传说古代姞姓中分出的一支。 
 
眭():较罕见姓,(不念guī)但南北皆有。西汉有眭弘,北魏有眭夸,明代有眭石。春秋时赵国大夫食采于眭邑,因以为氏。 
 
睢():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春秋时齐庄公有睢休相,宋代有睢世雄,明代有睢稼。来源:⑴河南商丘县南有睢阳,以地名为氏;⑵春秋时赵国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为氏。 
 
葰():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隋():《百家姓》收,分布较广。东汉有隋昱,元代有隋世昌,明代有隋良辅。来源:⑴本姓随,隋文帝时去辶作隋,遂分隋、随二姓;⑵为明代云南南部怕、刀、剁三姓中剁姓所改。 
 
随():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汉代有博士随何。来源:⑴相传为女娲氏的臣子随的后代;⑵西周初分封的诸侯有随国(在今湖北随县),子孙以国为姓;⑶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亦称范武子)食采于随(今山西介休县东南),遂以随为姓。 
 
随巢():历史上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绥():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古有绥州,以州名为氏。 
 
岁():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为艾岁氏所改。 
 
遂(suì):较罕见姓(不念suí),但南北皆有。周代有遂国(在今山东肥城县南,)公元前681年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穗():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邃():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郑国贵族之后。 
 
孙():《百家姓》收,分布极广。春秋时齐有孙武,三国时吴有孙权,清代有孙星衍。来源:⑴周代有卫武公曾孙孙仲,其后有孙氏;⑵春秋时齐国陈子占,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吴国军事家孙武,即其后代);⑶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之后(如汉代的孙根);⑷汉代荀姓为避汉宣武帝刘珣大案忌讳改姓孙荀卿亦改叫孙卿;⑸汉代夏侯婴的曾孙遂外家姓,号孙公主,故夏侯氏的后人又为孙氏。 
 
孙伯():历史上的复姓。 
 
孙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楚国有孙叔敖。 
 
孙阳():历史上的复姓。汉代有御史孙阳放。为周代秦穆公时孙阳伯乐的后代。 
 
荪():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笋():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 
 
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姓氏。元代有金将唆娥。 
 
莎():罕见姓,(不念shā)。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 
 
缩():罕见姓,战国时有缩高。一说为缩姓分支,音sù。 
 
所():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西汉有所忠,官谏议大夫。来源:⑴周代所侠之后;⑵春秋时宋国大夫华所事的后代。 
 
所夫():历史上高丽族姓氏。 
 
索():《百家姓》收,分布颇广。春秋时有索闻礼,明代有索邵。来源:⑴商代遗民索氏之后;⑵历史上的胡人(古代我国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姓氏,如唐代索文礼即是。 
 
索卢():一作索罗,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有索卢参。来源:⑴以地名为姓;⑵为北魏奚斗氏所改。 
 
索阳():历史上的复姓(见《姓苑》)。居于索水(在今河南荥阳县)之阳者,以荥阳为姓。 
 
琐():罕见姓,现代成都有。唐代有琐高。来源:⑴古有索国,以国为氏;⑵唐代奚族姓氏。 
 
锁():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宋代有锁政(《正字通》作琐政,此从《姓氏考略》)。锁氏与琐氏同源(参见“琐”条)。 
 


中国姓氏大全(t) 
 
陈明远、汪宗虎编 
 

 
它():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战国时有它器。为春秋时楚平王之孙它成的后代。 
 
他():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他骆拔():北魏三字复姓,后改为骆姓 
 
她():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禢():罕见姓,明代有褟明德。 
 
塔():罕见姓,南北皆有。元代有塔海(《正字通》作塔河,此从《姓氏考略》)。 
 
沓():北魏有沓龙超。来源:⑴为沓卢适所改;⑵秦汉时期生活在湖南、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賨(读cóng)人的姓氏。 
 
沓卢():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沓。 
 
榻():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塌():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踏():历史上回纥族姓氏。 
 
踏实力():唐代突厥族的一支葛逻禄,居于今新疆准噶而盆地,有谋略、炽俟、踏实力三个部落。因以部落名为氏。 
 
蹋():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来源:⑴突厥族姓氏:⑵鲜卑族辽西乌桓首领蹋顿之后。 
 
臺():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东汉有臺佟,五代时吴有臺蒙,宋代有臺号。相传为少昊(今天氏)裔孙臺邰的后代。 
 
台():罕见姓,明代有台元。台、臺为二姓,县臺字简化为台。来源:⑴相传后稷之母姜源为有台氏之女,台氏出此;⑵出自墨台氏;⑶为骀氏所改。 
 
邰():《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明代有邰茂质。来源:⑴相传周族始祖后稷曾为唐尧的大司农,因有功封于邰邑(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支系子孙以邰为氏;⑵为大利稽氏所改。 
 
骀():罕见姓,相传为少昊氏裔孙臺骀之后。 
 
太():较常见姓,分布较广。相传为周文王四友之一太颠之后。 
 
太伯():历史上的复姓。周太王(即古公)长子、吴国始君太伯之后。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为王,长子与弟子仲雍逃避江南,为周太伯(当地的君长),遂以太伯为姓。 
 
太傅():历史上的复姓。西汉时太子太傅疏广的曾孙彦则,避王莽之乱于太原,因以太傅为氏。 
 
太公():历史上的罕见复姓。现代仍有。周代齐国始君姜太公吕尚的后代。 
 
太山():历史上的复姓。相传黄帝相有太山稽,后以为氏。 
 
太师():历史上的复姓。商代有太师挚,周代有太师疵。其后以官为姓。 
 
太史():罕见复姓,现代北京、沈阳有。战国时有太史敫,三国时有太史慈。来源:⑴周代齐国太史子馀的后代;⑵周武王侄蔡仲的后代有太史。 
 
太室():历史上的复姓。古有太室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境),当地居民有以山为氏者。 
 
太叔():《百家姓》收,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有。汉代有尚书太叔雄。来源:⑴春秋时卫文公之子太叔仪的后代;⑵春秋时郑庄公之弟段,封于京,谓之京城太叔,其后因以为氏。 
 
太士():罕见复姓。古代狱官称为太士,因以为氏。 
 
太阳():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太宰():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吴国太宰(喜否)的后代。 
 
太征():历史上的复姓,(见《姓苑》)。 
 
太祝():历史上的复姓。太祝,古代掌管祭祀祈祷的官,以官为姓。 
 
泰():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相传为周文王四友之一泰颠(亦作太颠)的后代。 
 
泰伯():即太伯氏,祥见“太伯”条。 
 
泰豆():亦作太豆。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黄帝时人邑夷的后裔。 
 
谈():《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汉代有谈巴,唐代有谈寅,元代有谈文理,清代有谈迁。来源:⑴殷商国王帝乙的长子微子启,被周武王封于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谈为氏;⑵周代大夫籍谈之后,后因避讳为谭氏。 
 
郯():罕见姓,元代有郯邵。相传古帝少昊之后封于郯姓。 
 
昙():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宋有昙迁。此姓为瞿谙氏所改。 
 
覃():又音qín。四川读xún。罕见姓,现代沈阳有。祥见“覃qín”条。 
 
谭():《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谭贤,宋代有谭申,清代有谭嗣同。来源:⑴周代有谭国(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公元前684年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⑵盘瓠(盘古氏)之后。 
 
潭():罕见姓,现代上海、北京、武汉有。明代有潭玉瑞。原为历史上武陵郡一带少数民族姓氏。 
 
镡():罕见姓(又音zhán),现代上海、沈阳有祥见“zhán”条。 
 
():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檀():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战国时鲁有檀弓,南朝宋有檀道济,明代有骀良翰,来源:⑴商朝檀伯达为此姓之始;⑵春秋时齐国公族食采于瑕丘檀城,因以为氏;⑶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如东汉时有鲜卑族首领檀石槐。 
 
澹():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北方稍多。来源:⑴为澹台氏所改;⑵唐代啖鳞为唐武宗李炎的忌讳,改姓为澹。  
 
澹台():《百家姓》收但较罕见。春秋时澹台灭明,东汉时有澹台敬伯。以地名为姓。 
 
坛():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成都有。 
 
坦():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宋代有坦中庸。 
 
菼():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炭():历史上的罕见姓。汉代有炭虯(虬)。又,西域车师国有炭遮。 
 
叹():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汤():《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宋代有汤德威,明代有汤显祖。此姓为商朝始祖成汤的后代。 
 
汤滂():唐代武德年间葱岭南女国国王姓氏。 
 
堂():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春秋时有堂衣若。周代楚国大夫伍尚封于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其后以邑为氏。 
 
堂谿():罕见复姓。西汉有堂谿惠。周代吴王夫#奔楚,楚国将堂谿(在今河南西平西)封于#,遂有堂谿氏,亦作堂溪氏。 
 
堂阳():历史上的复姓。商朝太丁封母弟才于堂阳,为堂阳氏。 
 
堂邑():历史上的复姓。西汉时有堂邑父。以地名为氏,故地在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唐():《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郑有唐苟,宋代有唐慎微,明代有唐顺之。来源:⑴相传陶唐氏尧的后代封于唐即古唐国(在今山西翼城西),后为周成王所灭,封于成王弟叔虞,其后皆有唐氏,此晋地止躺姓;⑵尧的后代燮父(姓伊祁)封于唐(在今湖北隋县西北唐县镇),后为楚地之唐姓;⑶澹台():《百家姓》收但较罕见。春秋时澹台灭明,东汉时有澹台敬伯。以地名为姓。 
 
坛():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成都有。 
 
坦():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宋代有坦中庸。 
 
菼():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炭():历史上的罕见姓。汉代有炭虯(虬)。又,西域车师国有炭遮。 
 
叹():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汤():《百家姓》收,分布很广。宋代有汤德威,明代有汤显祖。此姓为商朝始祖成汤的后代。 
 
汤滂():唐代武德年间葱岭南女国国王姓氏。 
 
堂():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春秋时有堂衣若。周代楚国大夫伍尚封于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其后以邑为氏。 
 
堂谿():罕见复姓。西汉有堂谿惠。周代吴王夫#奔楚,楚国将堂谿(在今河南西平西)封于#,遂有堂谿氏,亦作堂溪氏。 
 
堂阳():历史上的复姓。商朝太丁封母弟才于堂阳,为堂阳氏。 
 
堂邑():历史上的复姓。西汉时有堂邑父。以地名为氏,故地在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唐():《百家姓》收,分布很广。春秋时郑有唐苟,宋代有唐慎微,明代有唐顺之。来源:⑴相传陶唐氏尧的后代封于唐即古唐国(在今山西翼城西),后为周成王所灭,封于成王弟叔虞,其后皆有唐氏,此晋地止躺姓;⑵尧的后代燮父(姓伊祁)封于唐(在今湖北隋县西北唐县镇),后为楚地之唐姓;⑶历史上的陇西羌族姓氏;⑷历史上少数民族白狼王姓氏。 
 
唐杜():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古帝尧的后代。 
 
唐括():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金代有唐括安礼。 
 
唐山():历史上的复姓。汉高祖有姬唐山夫人。为春秋时宋国司马唐山之后。 
 
唐孙():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古帝唐尧之后。子孙在晋国作官,自称唐孙氏。 
 
棠():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春秋时齐国有大夫棠无咎。来源:⑴周代齐桓公的后代食邑于棠(在今山东鱼台县东),称为棠公,后以为氏;⑵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尚封于棠(又称堂邑),号棠公,其后以为姓。参见“堂”条。 
 
   ():古有国,因以为姓一说紧唐。 
 
倘():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韬():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叨():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饕餮():南朝梁武王肖纪举兵反对梁国朝廷,兵败后,梁元帝肖绛令其改姓饕餮。取“贪娈凶恶之人”的意思。 
 
桃():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战国时有桃应,西晋有桃叶。来源:⑴春秋时鲁有桃邑,以邑为氏;⑵古代高士左伯桃后代。 
 
桃叔():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陶()《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陶谦,东晋时有陶潜,明代有陶宗仪。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陶唐氏(唐尧)的后代;⑵ 
 
历史上的陇西羌族姓氏;⑷历史上少数民族白狼王姓氏。 
 
唐杜():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古帝尧的后代。 
 
唐括():历史上女真族姓氏。金代有唐括安礼。 
 
唐山():历史上的复姓。汉高祖有姬唐山夫人。为春秋时宋国司马唐山之后。 
 
唐孙():历史上的复姓。相传为古帝唐尧之后。子孙在晋国作官,自称唐孙氏。 
 
棠():罕见姓,现代武汉、成都有。春秋时齐国有大夫棠无咎。来源:⑴周代齐桓公的后代食邑于棠(在今山东鱼台县东),称为棠公,后以为氏;⑵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尚封于棠(又称堂邑),号棠公,其后以为姓。参见“堂”条。 
 
   ():古有国,因以为姓一说紧唐。 
 
倘():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韬():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叨():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饕餮():南朝梁武王肖纪举兵反对梁国朝廷,兵败后,梁元帝肖绛令其改姓饕餮。取“贪娈凶恶之人”的意思。 
 
桃():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战国时有桃应,西晋有桃叶。来源:⑴春秋时鲁有桃邑,以邑为氏;⑵古代高士左伯桃后代。 
 
桃叔():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陶()《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陶谦,东晋时有陶潜,明代有陶宗仪。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陶唐氏(唐尧)的后代;⑵ 
 
虞阏父为周朝的陶正(官名),其后以官为姓。 
 
陶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大夫陶秋德,东汉有陶哦丘洪。陶正,一名釜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以地名为姓。 
 
陶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有陶叔真,汉代有陶书叔卷。周代司徒陶叔的后代。 
 
逃():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梼():极罕见姓。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八恺之一梼#的后代;⑵为公梼氏所改。 
 
讨():历史上契丹族酋帅姓氏。 
 
套():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忒():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特():较罕见姓,江南较多。春秋时晋有大夫特官,为此姓之始。 
 
特勒():历史上突厥族姓氏。突厥酋长称为特勒,遂以为氏。 
 
腾():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原为滕氏,因避难改姓腾。 
 
滕():《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有滕更,唐代有滕昌佑,明代有滕宗智。来源:⑴相传黄帝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有滕氏,为此姓之始;⑵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于滕(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子孙以地名为姓。 
 
滕濆():一作滕#、胜奔,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帝颛顼娶滕濆氏女为妻虞阏父为周朝的陶正(官名),其后以官为姓。 
 
陶丘():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国有大夫陶秋德,东汉有陶哦丘洪。陶正,一名釜丘,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以地名为姓。 
 
陶叔():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有陶叔真,汉代有陶书叔卷。周代司徒陶叔的后代。 
 
逃():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梼():极罕见姓。来源:⑴相传为古帝颛顼八恺之一梼#的后代;⑵为公梼氏所改。 
 
讨():历史上契丹族酋帅姓氏。 
 
套():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忒():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特():较罕见姓,江南较多。春秋时晋有大夫特官,为此姓之始。 
 
特勒():历史上突厥族姓氏。突厥酋长称为特勒,遂以为氏。 
 
腾():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原为滕氏,因避难改姓腾。 
 
滕():《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有滕更,唐代有滕昌佑,明代有滕宗智。来源:⑴相传黄帝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有滕氏,为此姓之始;⑵西周时周文王之子错叔绣于滕(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子孙以地名为姓。 
 
滕濆():一作滕#、胜奔,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古帝颛顼娶滕濆氏女为妻 
 
滕叔():历史上的复姓。西周时分封的滕侯错叔的后代。 
 
縢():历史上的姓氏。西周分封的诸侯縢国之后别为滕、縢二氏。 
 
藤():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籐():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成都有。 
 
誊():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梯():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遆():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原为铜鞮氏,因事而改姓遆。 
 
提():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春秋时晋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提弥明,原为晋国相赵盾的卫士,有功升为大夫,为提氏之祖。 
 
提弥():为春秋大夫提弥明之后。 
 
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蹄():极罕见姓,此姓出于铜鞮氏。 
 
题():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相传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⑵西汉时题侯张富昌的后代。以爵为氏;⑶以地名为氏姓。 
 
鞮():历史上的姓氏,为春秋时晋国铜鞮氏之后。 
 
体():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亦见《礼记》。 
 
替():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剃():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惕():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 
 
天():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商代有臣子天根,汉代有天高。相传为黄帝之臣天老的后代。 
 
滕叔():历史上的复姓。西周时分封的滕侯错叔的后代。 
 
縢():历史上的姓氏。西周分封的诸侯縢国之后别为滕、縢二氏。 
 
藤():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籐():罕见姓,现代北京、沈阳、成都有。 
 
誊():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梯():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遆():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原为铜鞮氏,因事而改姓遆。 
 
提():较罕见姓,但分布很广。春秋时晋有提弥明,清代有提桥。提弥明,原为晋国相赵盾的卫士,有功升为大夫,为提氏之祖。 
 
提弥():为春秋大夫提弥明之后。 
 
隄():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蹄():极罕见姓,此姓出于铜鞮氏。 
 
题():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来源:⑴相传为夏代少康时东楼公之后;⑵西汉时题侯张富昌的后代。以爵为氏;⑶以地名为氏姓。 
 
鞮():历史上的姓氏,为春秋时晋国铜鞮氏之后。 
 
体():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亦见《礼记》。 
 
替():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剃():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惕():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有。 
 
天():罕见姓,但分布较广。商代有臣子天根,汉代有天高。相传为黄帝之臣天老的后代。 
 
添():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宋代有添颖。 
 
田():《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魏有田子方,汉代有田千秋,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天汝成。来源:⑴周惠王五年,陈国公子御寇被怀疑谋反,为陈宣公所杀,公子完因避祸,逃往齐国,齐桓公遂封于田,自乃田氏之祖;⑵明代惠帝时太常寺卿黄子澄之子改姓田,名经。 
 
田俅():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田章():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恬():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佻():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挑():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条():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十六国时后赵有条枚,北魏时有武威太守条茂。来源:⑴殷商七姓之一,⑵西汉时有条侯,其后以爵为氏。 
 
苕():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调():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跳():许多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粜():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晋有大夫粜茷。 
 
帖():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明代有帖晏,官龙川知县。 
 
贴():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铁():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铁南仲,明代有铁铉。春秋时卫有古丘名铁(在今河南濮阳北),居者以地名为姓。 
 
铁伐():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十六国时夏国赫连勃勃将其支系子孙改赫连氏为铁伐氏。 
 
铁弗():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北魏有铁弗刘虎。匈奴人 
 
添():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宋代有添颖。 
 
田():《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战国时魏有田子方,汉代有田千秋,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天汝成。来源:⑴周惠王五年,陈国公子御寇被怀疑谋反,为陈宣公所杀,公子完因避祸,逃往齐国,齐桓公遂封于田,自乃田氏之祖;⑵明代惠帝时太常寺卿黄子澄之子改姓田,名经。 
 
田俅():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田章():历史上的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恬():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和《新编千家姓》皆收。 
 
佻():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挑():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条():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十六国时后赵有条枚,北魏时有武威太守条茂。来源:⑴殷商七姓之一,⑵西汉时有条侯,其后以爵为氏。 
 
苕():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调():罕见姓,现代北京有。 
 
跳():许多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粜():历史上的姓氏。春秋时晋有大夫粜茷。 
 
帖():较罕见姓,但分布较广。明代有帖晏,官龙川知县。 
 
贴():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铁():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宋代有铁南仲,明代有铁铉。春秋时卫有古丘名铁(在今河南濮阳北),居者以地名为姓。 
 
铁伐():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十六国时夏国赫连勃勃将其支系子孙改赫连氏为铁伐氏。 
 
铁弗():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北魏有铁弗刘虎。匈奴人称父亲为“鲜卑”,称母亲为铁“弗”,古有以铁弗为姓者,如南匈奴单于的后裔铁弗刘武即是。刘武的曾孙勃勃为夏王时,耻姓铁弗,便改姓赫连氏。 
 
铁力():历史上的复姓。明代有铁力必失。 
 
铁木():历史上的复姓。元代铁木真的后代。 
 
厅():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 
 
听():罕见姓,现代北京有。亦见《姓苑》。 
 
庭():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周代楚国大夫廷臣的后代。 
 
亭():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来源:⑴周代封为亭侯者,其后以为氏;⑵从战国开始,各国边界设有亭,亭长,以官为氏。 
 
庭():较罕见姓,南北皆有。最早见于《姓苑》。 
 
通():《百家姓》收,现较罕见,但南北皆有。 
 
仝():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元代有仝文瑞,明代有仝寅。原为同氏,俗写为仝,因以为氏。清代河南郏县多此姓。 
 
同():较常见姓,分布较广。唐代有同谷,元代有同继先,明代有同寅(一作仝寅)。来源:⑴商代王族的支系子孙封于国(即历史上的同州郡,辖境相当于陕西大荔一带),后人以国为氏;⑵周代史官典同的后代。 
 
同官():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同官即是同僚,取此义为姓;⑵以同官县地名为姓。 
 
同归():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同罗():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同罗乃铁勒族之别部,以部落名为氏。 
 
同蹄():罕见复姓,现代北京有。唐代有同蹄智寿。来源:⑴原为历史上的羌族复姓,沿至今;⑵出于铜鞮氏,又写作同提。 
 
佟():《百家姓》收,北方较多。清代有佟世南。来源:⑴传说夏朝太史终古归顺商朝,其后有捅氏;⑵历史上满族姓氏,其先世居满州佟佳,以地名为氏,称佟佳氏,后改为佟氏,清代佟国纲,佟养正即是;⑶历史上女贞族姓氏,如明代的佟仓(亦作童仓),即明初建州女真族首领猛可帖木儿的次子。 
 
彤():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周代有彤伯,为周成王的支子彤城氏的后裔。 
 
彤城():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夏禹的后人分封于彤城,以地名为姓。 
 
彤鱼():历史上的复姓。相传黄帝的第三个妃子即为彤鱼氏之女。 
 
垌():极罕见姓。宋代有垌夫。垌冢,在今湖北境内,以地名为姓。 
 
桐():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南朝有桐君(见《姓苑》)。来源:⑴春秋时有桐国,为楚国附庸(在今安徽桐城北),子孙以国名为氏;⑵相传为黄帝时桐君的后代。 
 
桐里():罕见复姓。西汉时有桐里斤生。来源:⑴所居之里有桐树,因以为氏;⑵为相里氏之讹写。 
 
桐门():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北门名桐门,乐大心为右师,居于桐门,后以为姓。 
 
铜():罕见姓,现代上海、武汉有。来源:⑴为铜鞮氏所改;⑵历史上的匈奴族姓氏。 
 
铜鞮():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赤食采于铜鞮(在今山西沁县南),称为铜鞮伯华,其后遂以为姓。 
 
童():《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东汉有童仲玉,宋代有童贯,清代有童叶庚。相传古帝颛顼之子号老童,为童氏之祖。 
 
僮(tóng):罕见姓(不念zhuàng),但南北皆有。汉代有僮尹,官交址刺史。此姓为童氏分支,加人旁别于其族。 
 
    ():罕见姓,为童氏分支,《中国姓氏集》收。 
 
统():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有。元代有统古兴。 
 
统稽():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嵇。 
 
统万():一作吐万。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万。 
 
统奚():亦作纥奚。东胡宇文之部落。以族名为姓。 
 
筒():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痛():罕见姓,出自姬姓。周穆王宠爱盛姬,痛其早死,遂改其族为痛氏。 
 
鍮():极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投():罕见姓,现代武汉有。汉代有投调。来源:⑴周王伐郑,郇伯投先驱以策,其后因以为氏;⑵春秋时晋国逝敖的后代。 
 
投壶():历史上的复姓。投壶为我国古代宴会的礼制,是一种游戏。晋国主其事者因以为氏。 
 
投胶():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头():罕见姓,现代北京、武汉、成都有。 
 
钭():罕见姓,宋代有钭滔,官处州刺史。 
 
透():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秃():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来源:⑴相传古帝祝融的后代有八姓,秃氏为其一;⑵为秃发氏所改。 
 
秃发():罕见复姓。原为历史上的鲜卑族姓氏。南北朝时有秃发乌孤,建南凉国。其祖先拓拔匹孤之妻胡掖氏生子寿阗于被中。鲜卑语称被子为秃发,因以为氏。后来,秃发傉(nǜ)檀之子贺归顺北魏,改姓为源。 
 
突地():历史上的北狄族姓氏。 
 
突黎人():历史上的西域人姓氏。 
 
突骑施():历史上的西突厥姓氏。唐代有突骑施·婆葛。以部落名为姓。 
 
图():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途():罕见姓,沈阳、武汉、成都有。 
 
涂():《百家姓》收。分布很广,人数不多。晋代有涂钦,宋代有涂大经,清代有涂天相。此姓以水为氏。古涂水即今滁河,发源于安徽滁县,流经江苏六合县入长江。 
 
徒():较罕见姓,南北皆有。为复姓司徒、徒人、徒河氏所改。 
 
徒单():罕见复姓。原为历史上的女贞族姓氏。金代有徒单克宁,元代有徒单政。 
 
徒父():历史上的复姓。战国时赵有徒父祺。此姓为鲁国大夫漆雕凭(字徒父)之后,其孙以祖父字为姓。 
 
徒河():历史上的复姓。来源:⑴历史上的辽西鲜卑族姓氏,古代徒河城(在今辽宁锦州市),以地名为姓;⑵五代时后周赐柱国太尉李弼姓徒河氏,亦作徒河。 
 
徒人():历史上的复姓。春秋时齐有徒人贵。徒人为官职名 
 
称,周朝贵族以其职为氏。 
 
荼():罕见姓,现代北京有。形成外原为殷商旧姓,为屠氏所改。 
 
屠():《百家姓》收,分布较广。春秋时晋有屠蒯,元代有屠性,清代有屠仁守。来源:⑴相传轩辕氏(黄帝)打败蚩尤后,将其部族分为邹、屠二姓(参见“邹屠”条);⑵殷商旧族姓氏,与“荼”同;⑶历史上的氐族姓氏。 
 
屠岸():罕见复姓。秦代有屠门高,汉代有屠门少。以所居地为姓。 
 
屠三():历史上的复姓。周代宋国始祖微祖启的后代。 
 
屠羊():历史上的复姓。出自芈姓,楚国公子屠羊的后代。 
 
涂():罕见姓,现代沈阳、成都、武汉有。西汉时有涂恽,唐代有涂定辞,明代有涂时相。此姓为涂山氏所改。 
 
涂山():历史上的复姓。相传夏禹娶涂山氏为妻,其后有涂山氏。 
 
土():罕见姓,现代北京、上海、成都有。宋代有土皋,明代有土进良,清代有土国宝。来源:⑴形成外黄帝有妻土敬氏,土氏为土敬氏之后;⑵古字“土、杜”相通,本为一姓。 
 
土难():一作吐难。历史上的姓氏,后改姓山。 
 
吐():较罕见姓,南北皆有。隋代有将军吐万绪。 
 
吐缶():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祝氏。 
 
吐伏卢():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卢氏。 
 
吐贺():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北魏有吐贺真。 
 
吐火():为吐火罗氏之简写,见下条。 
 
吐火罗():历史上西突厥突骑施酋长有吐火罗氏,以国为姓。 
 
吐门():一作叱门。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门氏。吐难():一作土难。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为山氏。 
 
吐突():历史上的复姓。以部落为氏。唐代有吐突承璀。吐万():隋代有吐万绪。来源:⑴历史上鲜卑族姓氏;⑵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万。 
 
吐奚():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古氏。 
 
吐谷浑():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十六国时,辽东鲜卑族慕容廆之同父亦母兄字吐谷浑。公元四世纪初,吐谷浑率其部迁居青海,传至孙叶延时,以其父的字为姓,建立吐谷浑国,遂有此姓。 
 
菟():极罕见姓,最初见于《陆史》。 
 
菟和():历史上的复姓,以地名为氏,《左传》:楚司马军于菟和。 
 
菟赖();历史上代北地区姓氏,后改姓就 
 
菟裘():历史上的复姓。《史记》云:赢姓之后。春秋时鲁有地名菟裘(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娄德镇),以地名为姓。 
 
湍():现代罕见姓,《新编千家姓》。 
 
团():较罕见姓,但南北皆有。 
 
疃():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推():现代罕见姓,北京、成都有。 
 
隤():历史上的姓氏。相传为古帝颛顼的后代。 
 
颓():罕见姓,东周时有大夫颓叔,为此姓之始。 
 
退():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吞():现代罕见姓,北京、沈阳、成都有 
 
屯(tún):罕见姓,(又音zhūn)。现代北京、成都有。三国时蜀有屯度。相传为浑沌氏之后。 
 
豚():极罕见姓,春秋时楚有扬豚尹(官名),其后以豚为氏。 
 
托():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原为历史上南诏国(在今云南境内)姓氏。南诏有官乞托、禄托和巨托(分别主管马、牛和仓廪之事),以官为氏。 
 
拖():现代罕见姓。北京、成都有。 
 
脱():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元代有脱因纳,明代有脱纲。 
 
脱脱():历史上蒙古族姓氏。元代有脱脱尼,明代有脱脱卜花。 
 
驮():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佗():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汉代有佗羽,明代有佗满。来源:⑴春秋时晋国大夫公佗世卿的后代;⑵春秋时卫国庚公之佗的后代。 
 
陀():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陀满():历史上鲜卑族姓氏。金代有陀满·斜烈。 
 
驼():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坨():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 
 
妥():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庹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庹五常。一说为度氏所改。 
 
隤():历史上的姓氏。相传为古帝颛顼的后代。 
 
颓():罕见姓,东周时有大夫颓叔,为此姓之始。 
 
退():罕见姓,《中国姓氏集》收。 
 
吞():现代罕见姓,北京、沈阳、成都有 
 
屯(tún):罕见姓,(又音zhūn)。现代北京、成都有。三国时蜀有屯度。相传为浑沌氏之后。 
 
豚():极罕见姓,春秋时楚有扬豚尹(官名),其后以豚为氏。 
 
托():较罕见姓,南北皆有。原为历史上南诏国(在今云南境内)姓氏。南诏有官乞托、禄托和巨托(分别主管马、牛和仓廪之事),以官为氏。 
 
拖():现代罕见姓。北京、成都有。 
 
脱():较罕见姓,分布较广。元代有脱因纳,明代有脱纲。 
 
脱脱():历史上蒙古族姓氏。元代有脱脱尼,明代有脱脱卜花。 
 
驮():罕见姓,《新编千家姓》收。 
 
佗():罕见姓,现代沈阳有。汉代有佗羽,明代有佗满。来源:⑴春秋时晋国大夫公佗世卿的后代;⑵春秋时卫国庚公之佗的后代。 
 
陀():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陀满():历史上鲜卑族姓氏。金代有陀满·斜烈。 
 
驼():较罕见姓,南北皆有。 
 
坨():罕见姓,现代北京、成都有。 
 
妥():罕见姓,现代上海有。 
 
庹较罕见姓,分布较广。明代有庹五常。一说为度氏所改。 
 
拓():罕见姓,分布较广。 
 
拓跋():《百家姓》收,亦作托跋。现代北京、上海、沈阳有。原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北魏皇族姓拓跋(北魏孝文帝太和20年改姓元氏)。 
 
拓至():罕见复姓,《中国姓氏集》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