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彼岸美国有一位名叫希顿的父亲,某天,他六岁的女儿埃米莉睁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问:我能不能成为公主?希顿一口答应。但话音刚落,他就后悔了。希顿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就连维吉尼亚州第九选区的议员都没能选上,这辈子基本上没有成为国王的可能,女儿的愿望难比登天。 为了实现诺言,希顿上网查全世界的无主土地,他用拉丁文“terra nullius”搜寻,意思是“不属于任何人的土地”,结果找到了一个叫比尔泰维勒的地方。这片面积2060平方公里的沙漠因为太贫瘠,埃及和苏丹都未宣称享有主权。希顿忐忑地写信给埃及政府,表明了自己想要在此“建国”的请求,并幸运获得埃及政府的批准。 埃米莉7岁生日那天,希顿在这块土地上宣布:北苏丹王国正式建国,自封“国王”,埃米莉如愿成为“公主”。 给孩子最好的。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 我的儿子尚未出生时,作为准爸爸的我便会时不时地去网店里的各种母婴用品区看看。经过母婴用品店时,我的双脚也似灌铅般难以前行。我与妻子早有约定,儿子的东西不论品牌,不计价钱,合适就好。但当我们真正站在柜台前时,双手却会不由自主地伸向价钱高的货架。我清楚地知道,这些东西的质量相差无几,完全用不着花这个冤枉钱,但父母的理性在面对新生命的一刻,注定是不堪一击的。在这样的心境下,我们的爱常常被一些无良的商家们利用。其结果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倾尽所有,换来的却并非想要的结果。 记得儿子刚刚出生时,妻子尚在医院休养,我去医院对面的母婴店里购买一些必需品。面对我这个一脸茫然的新爸爸,导购员们几乎是两眼放光,热情非常。那一刻,我就如同一个待宰的羔羊,任人摆布。最终,我花光了身上几乎所有的现金,买回一大堆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我清楚地记得,母婴导购拿起一包贴着“新生儿专用”标签的葡萄糖告诉我:这玩意儿可以防止黄疸,还添加了多种益生菌。东西买回去后,因为各种琐事,没有来得及给儿子吃。第二天早晨,新生儿科的医生过来查房,一眼就看见了柜子上的葡萄糖。我至今也感谢那位负责任的医生:她首先告诉我那东西不能给孩子吃,之后耐心地解释了不能吃的原因。黄疸是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人为干预,90%以上的孩子都在安全范围内,两天后会自动消失。不合理使用葡萄糖非但不能预防黄疸,还会导致孩子的肠道菌落失调,引起拉肚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听闻此言,我立刻将东西收了起来,那包葡萄糖至今还在我家扔着,无人问津。但我们隔壁病床的那位母亲却不以为然,她与自己的家人一致认为医生在危言耸听,查房结束后,孩子的奶奶立即冲调好了葡萄糖。当天中午开始,孩子就拉起了肚子,下午两点左右开始哭闹不止,最后不得不去求助医生。 仔细想想,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名叫“四维彩超”的胎儿摄影开始风靡,在一些私立妇产医院,贵族医院,甚至儿童摄影机构里,“四维彩超仪”成为标准配置。按照他们的说法,四维彩超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份“影像资料”,美其名曰“零岁相册”。在祖国大地上,东至济南、西至喀什、南到三亚、北到抚顺,几乎所有城市都有开展四维彩超业务的机构,伟大首都北京甚至有人搬着便携式彩超仪“上门服务”。 也许你非常理性,对“零岁相册”根本不感冒,畸形怕不怕?怕,那就乖乖买单吧!四维彩超可是预防胎儿畸形的神兵天将。 在亲情牌和科学外衣的双重蛊惑下,没有谁能经得起这样的诱惑。虽然这项检查并不在国家五次孕检的建议范围内,虽然这项检查花费不菲,是医院普通B超费用的四五倍,但准妈妈们依旧趋之若鹜。我的朋友圈里就有很多同学、同事将孩子的四维彩超视频、照片贴出来,配上“宝宝的第一张照片,大家看看长得像谁?”或言“今天照四维了,小家伙很健康,好开心!”底下一片点赞。 真相是—— 那个在中国被广而告之的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那个为了多看看自己孩子,专门购买一台四维彩超仪放在家里的家伙,其实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反面典型。宣称没有辐射的四维彩超,它的辐射量其实是普通超声检查的数十倍。 四维彩超真实的画面清晰度并不高,几乎没有太大的医学诊断价值。我们看到的所谓“彩色照片”,其实是技术修饰的结果。 在初为父母的人生阶段,这样的例子我们遇到的太多太多,比如婴儿游泳,好处很多,坏处却是致命的。 再比如…… 商家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不要留下遗憾,他们的噱头很多,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掏空年轻父母们的钱包。 孩子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爱,去珍惜。难道缺憾不是一种美?我们儿时那些粗陋的玩具,如今想来不也是满眼幸福么?如果让这样的物质给予占据了爱的本身,那恐怕才是最令人悲伤的。 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新技术、新理念太多太多,我们倾尽所有也永远无法全部给予,这不是遗憾,而是成长的一部分。那些爱的假面是如此地逼真,我们无法一一识破,但却可以多一份谨慎。 这不是应该,而是必须。 这不是吝啬,而是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