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刀简述

 腌菜养大的男人 2015-03-18

在供人欣赏的这些仿古刀刃中,有一个世界十大名刀排行榜:一、大马士革刀、二、日本武士刀、三、中国唐刀、四、尼泊尔廓尔喀弯刀、五、缅刀、六、哥萨克骑兵刀、七、中国苗刀、八、日本野太刀、九、藏刀、十、中国大砍刀。这里的每一种刀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过不可磨灭的风采。有人曾将马来刀列为第三,但后有武术家将这种奇形怪状的蛇形兵刃和中国大砍刀对砍,几乎无一例外地全被大砍刀砍断,而它之所以出名者,全仗刀身上那见血封喉的奇门毒药,此非刀类正道,故将其淘汰出局!

而我在这里要仔细说说的,就是这颇有争议的第三名——唐刀!唐刀,起初并非名为唐刀,而是后人根据其形态,材料,配饰,铸法,以及历史时期和相关背景将其归类于一种,并命名为唐刀。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历史时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刚直不阿是一种美德,宁折不弯是一种气质,勇往直前是一种精神,开拓进取是一种功绩。而正是唐刀,将这四者以实物的形式尽情地展露出来,为中华民族大书特书了一段佳话。唐刀由隋朝的横刀进化而来,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横刀的特色。今天的名刀日本武士刀,也是脱胎于唐刀。唐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时期分别是唐初时期,唐代中期,和宋初时期。

唐代初期,唐军在武装夺权和武装维权的过程中就已经使用唐刀了。这个大家将在下文中唐刀的风采这一部分里看到。

唐朝的发展十分迅速,而这种迅速的发展历程需要强劲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而火器却是在唐朝后期和宋朝初期才走入战争的舞台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火铳就起源于宋朝。那么唐朝的军事家们就只有靠发展冷兵器来提升自己军队的力量了。而唐刀,就是在当时众多武器中最为出彩的一个角色。

通过改进刀型,精华铸法和加强实用性,唐代的铸刀家们终于创造出了刀型优美,杀伤力强的新制唐刀。在唐朝的多次对外战争中(如对突厥和日本),唐刀所向,挡者披靡,许多兵刃和它一碰即折。

当时,唐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在当时足以和排名第一的阿拉伯大马士革刀齐名。(当时日本还没有进化出排名第二的武士刀)可以说唐刀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

唐代时期,刀主要分为四种: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这四种唐刀,在形制上既有统一性也具有互异性,在大小和作用上更有区别。

好,先来说唐刀的刀型。唐刀刀型的主要特征分别体现在刀环,手柄,刀刃这三个方面。唐刀大部分是没有刀环的,但是仪刀例外。

刀环:障刀,横刀和陌刀是没有刀环的,因为在实战中刀环的存在意义并不大。而刀环却是仪刀最重要的标记。仪刀的刀环主要以龙凤作为主要的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形式和刀体连接,这样的制作非常巧妙,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装饰精美,是由单独的工匠进行操作,刀刃的锻造是专门的锻造匠人锻造,这样两个工序保证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锻造的精良的有效结合,这样的工艺在汉朝的环手刀中也有出现,传承有序可见一般。

手柄:障刀,横刀和陌刀的手柄都是直的,与刀刃连接处没有护手和刀挡,柄端也没有刀环,多为木质外壳包裹金属刀骨和末端包铜(也有其他金属)的形态。而仪刀的手柄则华丽得多,有刀挡,少有护手,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或者是错金或错银的铭文,而其柄末是具有刀环的,其装饰也十分华丽。

刀刃:唐刀的刀身是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面会镶嵌文字,一种是现在日本刀称之为庵栋,也就是刀背有脊线,这样的刀脊在高古藏刀中也有实物。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唐刀的使用讲究迅速和突然,但并不适合大力度的劈砍,以刺、削、挡等招式为主,劈砍辅之。这种使用方式就对刀饿的锋利程度有很高要求,所以当时的许多武器都是与之相碰即折。也成就了一段“唐刀无敌”的神话。

不过刀就算再锋利,再漂亮也得依靠优良的钢材和精湛的铸法。从排名第一的大马士革到第十的砍铁刀(大砍刀),用的都是十分精良的刀财。自古以来,兵器对材料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从古期青铜刀剑到现在的高碳钢花纹刚刀具等等,都可以体现出武器铸造对材料的要求。

在前朝各代的深厚基础之上,唐刀终于横空出世,它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折叠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百炼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唐刀。古代没有唐刀的制作说明,制作方法都是从古书和记录中推导而来的所以没那么详尽。下面仅仅是我个人搜集的资料,仅供参考。

折叠钢:打制兵器时折叠锻打的一种传统制法,钢块需要打打烧烧、烧烧打打多至上百次。

局部淬火:基本方法是在刀淬火是只淬刀刃。达到刃硬背韧的效果,但是比起日本刀先进的覆土烧刃技术,还是有所不足。

百炼钢的技术比较复杂,由于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其中包钢和夹钢的手法是比较出色的。

包钢:在对于钢材有深刻研究与认识之后所发明出来的制刀技术,主要方法是在V字形坚硬的高碳钢中夹入较软的低碳钢。

夹钢:在两层低碳钢中间夹上一块高碳钢。这两种技术都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一制作上等刀剑的基本思想,亦使得钢刀拥有了极佳的韧性。

以这种手法做出来的唐刀,轻巧、锋利而灵便,是很适合唐朝人的使用的。大家都知道,唐人以胖为美,你如果说让一群胖子拿着几十斤的大砍刀挥舞着大开大合的招式上阵杀敌的话,我可以很明显地告诉你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轻巧灵便的唐刀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

使用随意,轻巧灵便,这是唐刀使用的最大特点,这使不同的唐刀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中。好,我现在就来根据唐刀的分类来给大家讲讲它们的用途。

我们先来看看仪刀。

《唐六典》记载:仪刀: 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手,有明显呈菱形的刀挡,刀鞘上有比较明显的双吊环挂在腰间,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具体形制如下:

仪刀在向东演化的过程中,高丽在最初的阶段都完全照搬形制式样。从西安市今年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的博物馆的出土环手刀来看,手柄的制作非常接近,巧合的是这两柄大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

日本刀虽然是唐仪刀的传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随着战争的锤炼,姿态和锻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平安时期战乱,刀刃开始变的有弧度,从此日本刀逐渐脱离的中国唐刀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同样作为唐刀的传承的藏刀,由于没有大的对外战争和内部的战争,刀剑的演化和进步基本停止了,所以严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态,对我们如今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活化石的样本。这样精美的环手大刀不仅是大唐的威仪的体现,同样也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冷兵器的发展,这样的环手大刀随着各国使臣的往来,流向四方,深刻受到仪刀的影响的有二个国家和一个民族:高丽,日本,吐蕃。从考古资料来看,高丽出土环手刀,这些环手刀的刀环都是以龙和凤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大量的镶嵌金银,这些环手刀都是仪刀的传承,而吐蕃保留了唐仪刀的造型特点。

由此可见,当时的仪刀是很具风采的,装饰华丽,多用于礼仪场合,抛开外形来说其实和现在的三军仪仗刀差不多。不过仪刀很少用于实战中。而实战刀具就要数障刀、横刀和陌刀了。障刀和横刀的作用其实差不多,我们将它们合在一起来看。

《唐六典》载: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横刀:兵士所佩之刀,名亦起于隋

从史书记载来看,障刀和横刀是侍卫和普通人的佩刀(唐朝人是很喜欢佩刀和佩剑的);从唐长乐公主、 章怀太子墓壁画以及昭陵六骏的“飒露紫”中丘行恭佩刀来看,他们佩戴的横刀无环,手柄比仪刀短,手柄的柄头是一个金属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间收腰,有穿绳孔。

由于缺乏实物和详细的壁画资料,无法准确的还原横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传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横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横刀佩带范围宽,应该是大量生产和制造的兵器,手绳从仪刀的环挪到刀柄中间,是为了防止刀易脱手的工艺,这样的工艺一直流传到明清,佩刀在以后的演化中就成了内卫和普通人防身的随身兵器。

这两种刀很少在大型战争中使用,因为其形制大小有限,不适合大型征战,尤其是对骑兵的战事。在大型的战事中就需要更大,更锋利的长刀来增强士兵的攻击能力,而这种刀就是陌刀。传言当时的陌刀可以将骑兵连人带马劈成两半,这种能力是很惊人的。

陌刀《唐六典》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刀。

唐刀中的陌刀是作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其传承应为汉之长剑(汉:称一种长剑为“断马剑”亦称“斩马剑”,应该是一种双手使用的长剑) ,汉长剑出土的有长达140余厘米,可推测经过盛唐的发展,变成一个双手所持并加长手柄的两刃长刀, 至今考古资料未曾出土实物。

陌刀也主要为步军所用,个别主要将领使用陌刀作为主战兵器。每当战斗展开时候,敌人在一百五十步时候,弩兵开始射击;敌人在六十步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敌人攻入二十步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即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步兵稍败后,奇兵、马军、跳荡不准轻举妄动,如果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 步兵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敌军退却,马军不得轻易追击,必须确认敌人真正溃败后,才能掩杀。

唐代中期的步军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 从武德到天宝,唐在立国战争及与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的使用不能说不构成了主要原因之一。

陌刀的出现与推广使用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关涉到唐马政及整个军事形势,也可以说,陌刀使用、推广的历史就是唐立国及对外战争、开天武功历史的一个方面。唐代刀虽分为四种,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

陌刀军的参战,在任何可查询的战例中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陌刀军做为战斗序列中单独的作战力量在唐中期为唐军的争战立下汗马功劳,陌刀是汉民族与善骑射的游牧族战争中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步兵多优势的关键兵器,战争兵器的演化实际是随着战争形式的发展而演化,随着国力的强盛与衰落而变化。

欣赏古刃无非就是从其形制,材料,铸法,用途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去进行。说了那么多,还是来看看唐刀在当时的历史风采吧。

片断一

《旧唐书》卷五九丘和子行恭传略云:初,从讨王世充,会战于邙山之上,太宗欲知其虚实强弱,乃与数十骑冲之,直出其后,众皆披靡……既而限以长堤,与诸骑相矢,惟(丘)行恭独从。寻有劲骑数人追及太宗,矢中御马,行恭乃回骑射之,发无不中,余贼不敢复前,然后下马拔箭,以其所乘马进太宗。行恭于御马前步执长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

片断二

《新唐书》列传六十三: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进四镇、伊西、北庭行军兵马使。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进收东都,嗣业战多。乃与张镐、鲁炅、来瑱、嗣吴王祗、李奂略定诸州。兼卫尉卿,封虢国公,实封户二百。兼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

片断三

《旧唐书》卷五六辅公祏传云:

公祏简甲士千人,皆使执长刀,仍令千余人随后,令之曰:有却者斩。公祏自领余众,复居其后。俄而(李)子通方阵而前,公祏所遣千余人皆殊死决战,公祏乃纵左右翼攻之,子通大溃,降其众数千人。辅公祏从杜伏威征战,伏威军中多用陌刀,所以这次战李子通时,先锋步兵所持的长刀可能就是陌刀。同卷所附阚稜传云:善用,名为拍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及伏威据有江淮之地,稜数有战功,署为左将军。伏威步兵皆出自群贼,类多放纵,有相侵夺者,稜必杀之。

由此推测阚稜善用的两刃长刀可能就是陌刀,因为从其传看, 阚稜统领的是杜伏威步兵,“拍刃”,《新唐书》卷九二作“拍刀”,杜伏威的步兵皆善使这种长刀,阚稜为其中最优秀者。

片断四

天宝六年(747)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待一切准备就绪,便率部从安西出发,一路西行,经十五日至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又经十余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再经十余日疏勒(今新疆喀什),随后挥军南下,踏上葱岭,开始了异常艰苦的行军。葱岭即今天的帕米尔(塔吉克语,意为世界屋脊)高原,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高原海拔4000—7700米,拥有许多高峰。帕米尔高原分东、中、西三部分,东帕米尔以中山为主,是帕米尔高原海拔最高的部分,海拔平均6100米或更高,山峰相对高度1100—1800米,山体浑圆,山间谷地宽而平坦,海拔3690—4200米。唐军行军路线不但要经过东帕米尔,而且还要经过海拔7564米青岭(慕士塔格山),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时唐军士兵皆有私马相随,后勤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得到保障;加上唐军选择从平坦宽阔的山间谷地行军,这才使行军的困难降至最低。经过二十余日的 艰苦行军,唐军到达了葱岭守捉(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然后再次向西,沿兴都库什山北簏西行,又经二十余日到达播密水(今阿富汗瓦汉附近)。唐军继续前行,再经二十余日到达特勒满川(今瓦罕河)。至此,唐军经过百余日的跋山涉水,于同年六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军。

随后,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的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3000骑兵从北谷向吐蕃连云堡;一路由拨换守捉使贾崇瓘统领,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率主力从护密国南下。三路兵马约定于七月十三日辰时在连云堡下会合。

三路兵按时出发,如期抵达。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堡中吐蕃守军仅有千人,又在城南15里处因山为栅,有兵八九千人,遥相声援。当唐军进至婆勒川时,河水暴涨,无法渡河。高仙芝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唐军必须尽快渡过婆勒川,否则吐蕃守军一但发现唐军,势必做好准备,那样一来将大大增加唐军攻占连云堡的困难。于是他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准备次日清晨渡过。将士都不敢相信高仙芝会下这样的命令,“皆以为狂”。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缓,唐军迅速渡过了婆勒川,以至“人不湿旗,马不湿鞯,已济而成列矣”。高仙芝见此情景,兴奋不已,对边令诚说:“向吾半渡贼来,吾属败矣,今既济成列,是天以此贼赐我也”。随后高仙芝指挥唐军攻城。吐蕃守军未料到唐军能突然至此,大为惊骇,慌乱中只能依山拒战,滚木擂石如雨而下,不可攀登。高仙芝任命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下令说:“不及日中,决须破虏!”李嗣业手持一旗,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奋力杀去,自辰时至巳时,大败吐蕃,斩首5000级,俘虏千余人,余皆逃入山谷。唐军缴获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

这些片段大部分都是讲陌刀的,由于近期还没有搜集到更多的关于仪刀、障刀和横刀的资料,所以这次先只能写这么多了。

当时的四种唐刀还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尤其是陌刀在军事领域的意义,它在战场上能够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红颜易逝,英雄易老。可惜,当时名冠天下的唐刀也是如此。

到了宋朝初期,中国的武器有了新的进展。统一后,大量长矛、长刀、斧钺、神臂弩等新式武器发展得很快,并迅速地被运用于军队。后来,辽、金成为宋朝最主要的敌人,为了对付他们,上述兵器成为了宋军最主要的兵器。由《武经总要》和宋石雕造像可以看出,斧钺的制作和使用技艺比较简单,但是对付骑兵同样有效,岳家军用麻扎刀”“捉刀”“长柯斧大破金军连环马,有效而不昂贵的兵器永远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兵器,而唐朝工艺复杂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并且消失的极其彻底。

后来宋朝实行了新的武器管理制度,禁止民间锻造武器。(这种制度和现在的管制刀具的相关管理很类似)当时颇具杀伤力的唐刀很自然地被禁止锻造,再加上唐刀制作工艺复杂 ,劳动成本高等原因,民间的唐刀(横刀和陌刀)便很快地陨殁了。而中原大地随着朝代的更替,战争的蹂躏,唐仪刀也消失和湮灭了。

唐刀的消亡导致中国刀文化落后很多!

今天,不少人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恢复唐刀昔日的风采,然而效果却总是不理想。现在的仿唐刀都只具其形,不具其神。而且运用了日本后期发展的覆土烧刃的手法。

现在做的唐刀,大多以花纹钢、高碳钢为主材,以花梨木包铜装饰,刀型正直,颜色鲜艳。

不得不说,唐刀的消亡是中国冷兵器的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