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做个不一样的大姐姐:读《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家教版》

 昵称535749 2015-03-18
时间:2015-03-16 

黄磊家庭篇

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做个不一样的大姐姐

第二季的《爸爸去哪儿》开播后,5个全新的家庭走进了大家的视野,在关注和激动之余,大家也发现本季的家庭中,最大的孩子多多已经8岁,最小的孩子Grace才3岁,而第一季最大的石头6岁,最小的Kimi和王诗龄都是3岁多,一时间,第二季孩子年龄差距大,多多年龄太大不适合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讨论不绝于耳。

坊间有句玩笑话叫做“三岁一代沟”,那么,本季节目的孩子最大年龄差距都达到5岁了,岂不是代沟很宽?事实真是如此吗?

节目情景再现

在《爸爸去哪儿》中,黄多多这个大姐姐俨然是6个萌娃中的队长,出任务时总是带领着大家,遇到矛盾时也总是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几个爸爸也常常嘱咐自己的孩子,“跟着多多姐姐”,事实证明,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多多姐姐,有时候,多多姐姐说的话,比爸爸说的话还要管用!

在孩子们的小团队中,多多也非常自发的形成了自我定位,在家里她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但在弟弟妹妹面前,自己就是大姐姐,有责任有义务关照好每一位伙伴,也常常会主动谦让着弟弟妹妹。在家里的小姑娘,因为成了当仁不让的大姐姐,也学到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要照看好弟弟和妹妹:

在第一站武隆天坑,孩子们的第一次独立任务就是自己去集市上购物,分组时,多多和Grace与Joe兄妹分到了一组。

一到集市,多多就赶紧左手一个右手一个紧紧牵住了Grace和Joe的手,生怕弟弟妹妹走丢了,然后提醒兄妹俩,要先给爸爸买衣服,衣服最重要。于是多多先帮Joe买好了曹格爸爸的衣服后,才去帮自己的爸爸买衣服。多多买好衣服一转头,发现一直跟着自己的曹家兄妹俩不见踪影,一下子紧张起来,焦急地四处去寻找。好在集市不大,多多终于看见了正在买内裤的兄妹俩,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当3个孩子要去买香菇时,有人推荐一个小男孩带路,多多立即警觉地拒绝了,牵着兄妹俩赶紧走开,还严肃认真地告诉Joe和Grace:“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跟那个小弟弟一起走吗?我妈妈说陌生人也许是坏人,他也会让他的孩子带你去一个地方,所以你应该不知道那个人,你不能跟他走”。看来平时多爸多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非常到位。

后来,Joe想买一根大大的火腿肠,可是他没有钱了,多多慷慨地出手相助。多多慷慨解囊,让Joe感动万分,小伙伴们的深厚友情从一开始就建立了。

调解Grace和Joe的矛盾:

依然在天坑的集市中,Grace和Joe因为玩具的事情闹了矛盾,眼看着Joe将Grace推到了地上,兄妹俩的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多多赶紧上前调解,安慰和劝阻Joe:“Joe你怎么能这样”,并赶紧安抚大哭的Grace:“姐姐你最乖了。姐姐我知道,是你哥哥的错。来,我们回家吧。”说着将Grace带到离Joe远一点的地方,边走边安慰说:“爸爸做饭等着我们给他们买的东西。”看着Grace的情绪平静了,她又去安慰Joe:“我们得赶紧回家了,我们的爸爸在等我们去吃饭呢,我们带着东西,要不然他们在家里该等急了。而且他们的衣服万一又在我们不在的时候做了很脏的事情,洗完澡没有衣服穿了。”这时贝儿也过来帮忙安慰Joe,委屈的Joe还是不肯走,要顾全大局,多多只好说:“那我们回家了?我觉得你应该想一下,你能这样推你自己的妹妹吗?你们是一个爸爸,她是你的妹妹,你不能这样对她,而且她也错了,现在她已经跟你承认错误的时候,你现在又不听她的,你就直接把她推倒了。”看到Joe还没反应,多多又说:“那我们就先走了,我们所有人都走了,就你自己在这里呆着。”说完,也只好走到一边,远远的看着Joe,然后和Grace慢慢的往车那边走去。

组织大伙儿排练吧:

第二站新叶古村,孩子们的任务是各自找到搭档,准备晚上的T台秀。出了Feynman以外,其他人都各自找好了搭档,孩子们聚集在一起,不知道要做什么好,多多惦记着晚上的表演,开始提醒大家:“一会8点钟的时候,所有人都来了,看到我们所有人都在这发呆坐着,估计他们说你们有没有排练,然后我们说没有,我们都没有排练,我们就像个包子一样坐在这儿,什么都不干,多丢脸啊。所以想我们现在应该排练了。”

多多说完,大伙儿才恍然大悟的开始讨论,这时Feynman默默的出现了,多多赶紧关切的上前询问道:“Feynman,你找到搭档了吗?”经过Joe和杨阳洋的协调,Feynman的搭档也搞定了,全员都齐了,多多便有模有样的开始安排:“第一个人是Joe和这位”,说着指一指Joe的搭档,“然后呢,第二个人是... ...”话还没讲完,孩子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贝儿赶紧大声说:“别打断多多姐姐的话!”这时状况又出现了,多多的搭档因为年龄太小,开始想妈妈大哭起来,多多安慰半天无果,只好终止排练安排,告诉大家:“你要要带你们的搭档去你自己的家,给他打扮衣服,之后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就回到这个地方表。现在去,散吧!”将T台秀准备事宜妥妥地安排好之后,多多又赶紧带着哭泣的小搭档回去找奶奶,还赶紧去找了一个新的搭档。

听从了多多的安排,其他的孩子们也有了方向,各自回家开始准备衣服,晚上精彩的T台秀也在孩子们的捣鼓下,成功举行了!

对不起是句神奇的话:

在第四站丛林时,爸爸和孩子休息的地方是一整间大屋子,大伙儿搭了通铺,相亲相爱的睡在一起。将屋子打扫干净后,为了保持室内整洁,多多还特地贴了一张提示“No shoes!不能穿鞋”在门上提醒大家。结果杨阳洋却莽撞的没脱鞋往里冲,一旁的Joe赶紧提醒他要脱鞋,但不知为何杨阳洋的情绪却突然爆发,把门上写着“不准穿鞋”的纸全部撕了下来。

撕下纸条后,杨阳洋知道了纸条的来由,觉得自己犯了错,但碍于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好,爸爸杨威得知后,也和杨阳洋进行了一番交流。交流完毕,杨阳洋回到屋子里,知道了事情始末的多多赶紧关切的去找杨阳洋,问道:“杨阳洋,就是刚才你爸爸是不是说你了?”面对多多姐姐的询问,杨阳洋立马低气压的不做声,多多赶紧接着说:“这个没关系,杨阳洋,以后你要学会,当你错的时候,你要跟你爸爸说对不起。”

感觉到多多姐姐说得有道理,杨阳洋很认真地聆听。

“在你说对不起的时候,那句话很神,在你犯错的时候,你说对不起,所有事情都会好了。但是呢,杨阳洋,要是你一直不说对不起,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大。那你要不要现在,等你好了,你去和你爸爸说对不起?”

听了多多的话,杨阳洋不停地眨着眼睛,若有所思。

开始吃晚饭了,孩子们比爸爸们先吃,叽叽喳喳,兴高采烈。这时,刚忙完的杨威回到了房间。

“杨阳洋!你爸爸来了,你记得你要说什么?”一见到杨爸爸,多多就提醒杨阳洋。千万别忘记,可是说好的啊。

杨阳洋停下吃饭,眼睛转了转。

“过来,杨阳洋!多多姐姐让你跟我说什么呀?”杨爸爸抱起了儿子,也想跟儿子好好交流一下。

“爸爸,对不起!”有了多多的开导,憋了很久的愧疚,一下子释放,泪水在杨阳洋的眼眶里打转。小男子汉成长了。

家庭亲子宝典——混龄的团队中,孩子们总能学到更多

混龄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的典型方式,蒙特梭利的幼儿园基本不会像普通幼儿园那样分成小班、中班、大班。而是幼儿园适龄的孩子,无论大小,都在一个班级里。

《爸爸去哪儿》中,6个孩子的年龄从3岁跨到8岁,恰恰是和蒙特梭利的混龄教育理念相匹配,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个小团队中,孩子们之间没有丝毫的“代沟”,大家其乐融融,如同亲兄弟姐妹一样。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有了多多这个大姐姐做榜样,许多事情不需要爸爸介入也做的有模有样;年龄最大的多多在这个团队中,因为自发的要做好一个大姐姐,要照顾弟弟妹妹,也体会学习到了许多在家里无法经历的东西。对所有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团队组合无疑是非常完美的。

为什么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会提倡混龄教育,混龄教育又有什么好处?

蒙特梭利博士认为,社会生活最有意义的地方是我们可以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如果把同龄儿童分在一个班级里,这是既残酷又不科学的事。

这是一种隔绝儿童与社会关联的做法,造成的后果是彼此之间无法学习、进步。

尤其是在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的社会现实下,幼儿会有一些不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偏差,如: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怕苦怕难、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缺乏创新和接受挑战的意识、心理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挫折等。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大带小的活动方式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由哥哥姐姐引导弟弟妹妹,避免了单一呆板的说教形式。

蒙特梭利博士也观察到,在蒙特梭利的儿童之家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相处得很好,经常相互帮忙。一般的,年龄小的儿童会多观察年龄大一点的儿童的行为,遇到不明白的事也会找他们来解释。

年龄大的儿童在给年龄小的儿童讲解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试想一下,5岁儿童的思维是不是比成人更接近3岁儿童的思维呢?5岁儿童的讲解更容易让3岁的儿童理解。

但有的人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让5岁的儿童给3岁的儿童讲解问题这合适吗?如果他讲解的错误的怎么办啊?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一般的,年龄小的儿童不会一直缠着年龄大的儿童问问题,大家都需要自由,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做。

同时,年龄大的儿童在讲解问题之前,会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在讲解过程中自己对学习过的知识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之间的沟通会很和谐,不会出现成人担忧的问题。

除了问题的讲解之外,在混龄教育中,孩子们更容易学会谦让和互相照顾,因为在混龄团队中,大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怀有崇拜心理,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一起收玩具等。如果不服从就不让参加活动,这是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让不同龄年龄的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可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在孩子的群体中,有时大孩子的话比家长的话更管用。例如在《爸爸去哪儿》中,杨阳洋的情绪最后也是在多多的开导下完全释放,杨阳洋也听了多多的话,主动去跟爸爸说了对不起,这就是典型的大孩子的“权威性”,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大孩子的劝导。多多好的表现也更容易成为其他孩子的榜样,如在新西兰时,不会骑单车的贝儿看到多多会骑,这时多多就成了她好好学骑单车的动力。

处在混龄团队中,给多多也带来了更多收获:去集市时时刻关注Joe和Grace,担心他们走丢,告诉他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这其实主要是成人的工作,但是当只有他们3个孩子的时候,多多主动承担了照看的作用;主动去调解吵架中的Joe和Grace的矛盾,而且很聪明的一个一个分开劝说;新叶古村T台秀前,主动组织大家排练,遇到突发状况还不忘先将工作安排好再去处理别的事情... ...这些经历,在团队中只有多多能够经历,她也因此学到了更多处理突发状况的经验,这都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在混龄团队中,多多的年龄较大所占的优势。如果是在一群8岁的孩子之间,孩子们之间会彼此存在竞争的关系,便难以自然融洽的形成这样的氛围。

所以,当年龄较大的孩子和年龄较小的孩子在一起游戏、学习时,家长无需担心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玩会阻碍智利发展,更不会有小孩子和大孩子一起玩吃亏的问题,相反,混龄团队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更多的好处。

父母课堂贴士

1、多创造机会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当孩子相处时,家长尽量不要干预孩子的行为,孩子会自发的形成小团体并形成规则。

2、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帮助他找到团队中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学习;针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多照顾他人,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找到团队中位置和团队游戏、合作的乐趣。

养只宠物,孩子更有责任感

当面对一只毛茸茸、小小的、对你十分亲密和依恋的小动物时,许多孩子都会抵挡不住这份可爱的诱惑,希望能够将它收入囊中,成为萌宠一枚。许多父母面对孩子这样的请求,却是十分为难,答应孩子吧,担心卫生和安全是一方面,更怕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养着玩两天就置之不理,或者孩子只管和宠物玩耍,将养宠物带来的一系列吃喝拉撒的麻烦事丢给父母,养孩子已经很辛苦的父母还得再养只宠物;不答应吧,看着孩子那恳求的眼神,实在狠不下心来拒绝。

对于孩子来说,养宠物确实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甚至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安全感。那么当孩子提出养宠物的要求时,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在《爸爸去哪儿》中,黄磊一家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

节目情景再现

在第一站重庆武隆,爸爸和孩子们千辛万苦的走过了泥泞的下山道路后,用顶碗蹲马步的比赛决出了选房的优先顺序,拔得头筹的黄磊应多多的希望选择了浪漫的5号石头房,村长告诉黄磊和多多说:“因为你们是要独自在这里面住,所以有个老奶奶怕你们在山上孤单,就请你们帮忙带个小朋友。可以吗?” 多多马上开心地点头。村长提到的小朋友,其实是一只黑色的小狗。一直很喜欢、也很想养一只狗的多多非常高兴,立马给它取名乖乖,跟自己曾经养过的狗的名字一样。

其实在家的时候,多多就有了“秘密目标”:攒够3000分,就可以养一只狗。所以和乖乖相处了2天后,多多就很希望能够将它带回家了。在第一站旅行结束后,以为再也见不到乖乖的多多十分难过,说自己会想它的,黄磊安慰女儿:“我答应你,一定让你养一只狗。”在离开天坑前,多多就很想把乖乖带回家。爸爸黄磊对多多说:“你要相信我,你问问阿姨,能不能抱狗狗上飞机,你问一下好不好?她要说可以,我马上把狗给你带到北京,好不好?”

多多默默地沉思,黄磊赶紧趁热打铁:“真的不行,我没有骗你。你坐过这么多次飞机,你见过有一个人在飞机上带着狗狗吗?你跟它再玩一会儿,再抱抱它吧!”

即使再多不舍,懂事的多多心里也清楚,乖乖确实不能带回家,抱着乖乖的多多流下了眼泪。

在第二站新叶古村的旅行中,村长特地将乖乖也一起带到了节目现场,多多喜出望外,这一次,贝儿也表示出了对乖乖的喜爱,抱着乖乖不肯放手,还希望晚上将乖乖带回去,多多虽然不愿意,却不想说出“不”来伤害小伙伴的感情,无奈的她只好找爸爸去商量,正忙着做饭的黄磊无暇倾听女儿诉苦,要多多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时候乖乖突然拉肚子了,它在哪过夜的问题瞬间消失,多多担心得连晚饭都吃不下了!最后还好只是虚惊一场,但多多对乖乖的关爱已经溢于言表了。

在接下来的每一次旅行中,乖乖都陪伴在多多身旁,给她带来了许多快乐。在这期间,多多也多次表达过希望能够领养乖乖,但爸爸妈妈一直都没有答应。而在甘肃石林的旅行结束后,因为手续问题,乖乖不能够再去台北和新西兰,想到可能今后都见不到乖乖,多多怀着忐忑的心情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希望能够将乖乖带回家。我们从荧幕上看到了她期盼的眼神、说到可能要和乖乖分别时忍不住的泪水,和妈妈答应后,多多的快乐和喜极而泣,我们看到了多多对乖乖的爱。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爸爸妈妈答应多多养乖乖的“条件”:

爸爸说:

第一,不要生气;

第二,好好练琴,每天回来好好写作业;

第三,如果你要养乖乖,你就得每天自己有责任感,要带它出去,每天哦,只要一叫你说,多多,要带乖乖去尿尿了,你就要起来带它去尿尿,能做到吗?

妈妈说:

如果妈妈答应你了,你要答应妈妈几件事情,你不能说因为现在我答应你养了,你说我可以答应你,到时候你做不到,那爸爸会监督你的,如果你要做不到,妈妈可能到时候就说,那就不养了,妈妈相信你,你答应妈妈你要做到。

家庭亲子宝典——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几经商讨,多多终于如愿以偿领养了小狗乖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多多从内心散发的爱心。答应让多多养宠物,多爸多妈所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将乖乖从一个孩子的玩伴的角色,改变为了一个需要孩子去亲手照顾的小伙伴的角色。对于宠物,只有让孩子亲身参与照顾了,对于“宠物”、对于这样的一条生命才会有更加真实的情感。

黄磊对于乖乖也是很有感情的,他曾发文《小狗的天堂》,来纪念为保护他和多多被咬死的宠物“乖乖一世”,对于这只叫乖乖的小狗,黄磊甚至觉得可能它就是原来的那只狗。但他对“乖乖一世”的情感是属于他的,多多对眼前的这只叫乖乖的小狗的喜爱,是属于女儿独有的。这只小狗的存在,黄磊更希望的,是能够培养多多的责任感,在责任感的培养上,多爸多妈可谓是配合的相当默契,因为当爸爸提出了要求后,妈妈也告诉了多多,“你不能说因为现在我答应你养了,你说我可以答应你,到时候你做不到,那爸爸会监督你的,如果你要做不到,妈妈可能到时候就说,那就不养了,妈妈相信你,你答应妈妈你要做到”。

这就是告诉了孩子责任和责任背后需要承担的后果——如果你不遵守对乖乖的责任,那么需要承担的后果是,不可以再养乖乖。让孩子从情感上,和事实上,都能够学到,并遵守承诺,做到自己需要做到的责任。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责任感与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属于社会道德心理的范畴。在人的一生中,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有无责任感,小到影响自己的生活,大到影响长大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责任感不是天生就会的,而是需要学习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研究中提出,道德感不是天赋的,而是儿童从小接受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行动服从理智的指导。自我克制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为此,在德育训练方面,洛克提出了许多建议:一是及早实践,二是严而有度,三是奖罚得当,四是以理服人,五是养成习惯,六是树立榜样。

所以,针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就着手。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大部分事情需要家长帮助去完成,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及时的告知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就会认为事情都应该是父母去完成,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心的缺失。当然,这种责任心的缺失是不能够责怪孩子的,因为没有人去教育他们,什么是责任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的去示范、去传授、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孩子利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例如负责每天吃饭的时候给家庭成员拿筷子,自己的玩具自己负责收好等。当孩子做的很好的时候,家长也应该针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和奖励。

反之,孩子也要明白,责任的背后,是需要承担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有时也需要从失败或惩罚中来学到责任感的重要,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做到承诺,家长也要注意惩罚的尺度,因为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方法,用恰当的,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的处理方式,才能让孩子真的懂得责任的重要性。否则,一旦手段过激,反而会让孩子以后更害怕承担责任,这是非常不利于性格培养的。有一则关于美国总统里根的故事广泛流传,讲的就是父母帮助他承担责任的例子,据说里根在11岁时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面对邻居的“高额索赔”,里根在认错后,为难的向父母借了钱去还给邻居,并通过之后自己的努力,打工挣钱还给了父母,并在日后的回忆中表示:“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假设,里根的父母当年是将里根打骂一顿,然后赔钱了事,而不是冷静的借钱给孩子并要求有借有还,或许这个故事将是另一种走向,或许是从此孩子闯了祸都不敢跟家里说,甚至学会撒谎等等,当然这只是假设,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孩子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智慧,更需要家长的耐心。

同时,在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还是养宠物的例子,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有些孩子可能是真心想养,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和讨论出养宠物的细节,详细列出要做的事情,并且分好工,规定好责任人。这样让孩子看清做一件事需要付出的努力,然后再自己判断做出决定。但由养宠物的要求引申出的如好好弹琴这样的要求,其实是不应该在这时提出,因为想养宠物本身是一件好事,如果将“好好弹琴”设定成了“养宠物”的条件,将“责任” 的范围和意义复杂化,反而混淆了事情本身的目的。

通常父母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是有父母的预设立场在其中,会根据过往经验假设孩子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如果父母预先判断孩子做不到,自然直接否定,而不是帮助孩子来做决定。所以,当孩子提出某一个要求时,父母应该是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然后用列清事实、划定责任的方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一旦孩子决定做,也需要在孩子遗忘分工和责任的时候加以提醒,帮助孩子持之以恒。

父母课堂贴士

1、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让孩子去承担家庭中的责任。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吃饭时摆好碗筷等,并给到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3、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但要注意方法,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理,以免适得其反。

4、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尤其是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摘自《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家教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