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霍珀的习画生涯是从学插图开始的,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除版画而外,插图这一工作就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 1906年,爱德华·霍珀前往巴黎。这次巴黎之行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浪漫记忆。美丽的塞纳河、神奇的卢浮宫、繁华的巴黎街景和别具异国情调的咖啡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想象。 在艺术史上,美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度,当英国人浩浩荡荡挺进北美大陆开始建立殖民地的时候,欧洲的文艺复兴早已是浪潮回落杰作遍地了。在当时,美国的画坛依然对欧洲等外来国家那种千篇一律的、缺乏个性的唯美画风崇敬有加。模仿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画家的取材、技法等旧套陈式,在美国的一些画家看来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且十分荣耀的事。1908年,一帮执意要与上述画风决裂的被称之为“垃圾箱派”的画家在主导美国绘画风向的纽约大张旗鼓地宣扬、鼓动美国画家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为此,他们还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画展。在当时的美术界,这画展的举办无异于一场不小的地震。“垃圾派箱”的主要领导人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是爱德华·霍珀的老师,无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哲学观点上,他都给予了爱德华·霍珀很大的影响。 1913年,一群不为当时画风所囿的美国画家在纽约第69兵团军械库举办了一场展示欧洲现代艺术流派和本土青年画家作品的展览。这次画展,第一次向美国观众全方位透露展示了欧洲和美国本土的现代绘画。爱德华·霍珀的油画作品《航行》入选本次展览并首次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国上下一片萧条。这一现实极大地震撼了那些把目光投向欧洲的美国画家,一大批画家把目光逐步投向美国本土。作为现实主义画家之一的爱德华·霍珀,独辟蹊径地最先把笔触伸向了美国公众最为真实的内心。空旷的土地,清冷孤独的街景,孤寂的男女,浮华掩饰下的空虚,内心的失落,这些题材成了爱德华·霍珀成熟期作品中最为主要的内容。 ▼ △ Western Motel △ Morning Sun △Carolina Morning △ Corn Hill,1930 △ Eleven A.M △ Evening Wind △ Four Lane Road
△ New York Office △ Reclining Nude △Study of A Seated Wo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