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定得给孩子上的三堂课

 一木尚土 2015-03-18

为父或为母的你有份世上最要紧的工作:塑造另一个人的性格。

    一个将——不远的某天——长成一个男人或女人的人。他将立足社会,他是会与人打交道、工作、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爱他人,还是会······做坏事。他或她在家里学到的行为、得到的训示及价值观乃先决条件。同意。任务艰巨,真的。

    这工作可有的受,尤其是当孩子发脾气、捣乱、颐指气使或拒绝和你合作的时候。但是你若有教育工具——且一直用——你便可开始扭转不合作行为。毕竟孩子不是一开始就鲁莽、叛逆。既然行为可以学得,也就可以“学掉”。

    现有三堂基础课,为人父母者需要教给孩子。(越早越好。当然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但一定要开始······)

    1.教孩子有关选择与结果的事

    孩子天然要挑战底线,天然要反叛。但如果孩子常违反你定的规矩,违规的后果必须强制执行,不过得量孩子年龄而行。让后果成为一种选择非常重要。

    比如,爸爸或妈妈要说:“如果你选择不整理房间,那你今晚就不能看你最爱的电视节目”。

    不要说:“马上整理房间,否则不给看电视!”

    用“选”、“选择”这类词告诉孩子,他不是个走投无路的受害者(觉得他所在的世界残酷、不公正,父母无情)。相反,他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孩子会知道奖励——及后果——不是“就这样发生了”。奖励或后果是被选的。好好灌输这个意识,你送给孩子的会是“自主”这样一份礼物。

    2. 教孩子怎样是正直

    孩子难免会看见同学考试作弊、跷课或偷小卖部里的口香糖,然后想:“我应该也不会被抓到吧?”

    孩子大概见过你放朋友鸽子,撒个善意的小谎,或是用“没关系的啦,我们不会有事的”这样的态度为自己开脱。每次孩子见到你为违背约定扯谎——或逃避你不想承担的后果——你就是在给他上课,“只要没被抓到就行”。

    我想没必要解释这样一课是多么有害,它的暗示会影响孩子一生。不要撒谎。做个正直、公平和真诚的榜样。如果犯错了就承认(尽管你觉得不舒服),让孩子看到怎样改错。

    3. 教孩子“不”不意味着“我不爱你”

      很多家长反感对孩子说不。他们担心如果不对孩子的愿望让步,自己会看起来“无情”或“冷血”,害怕孩子变本加厉耍赖。但告诉孩子“不”不意味着“我不爱你”是基本课。事实上,你大可直说:“我说‘不’不代表‘我不爱你’。我真的很爱你。因为爱你,所以我立下规矩,好保你安全,助你健康茁壮成长。我是你家长,要对你负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

    这样做,孩子会晓得:“不”这个字不是个坏字眼,“不”这个字能保护我,“不”是我朋友。如果这堂课上得及时,长大成人后的他会说“不,不吃第三块饼”、“不,我还没准备好要发生性关系”、“不,毒品不是我的菜”、“不,我不会接受比行业薪资标准还低20%的工作”、“不,行”、“今天不行”、“谢谢,不用”。

    选择与后果

    正直

    “不”的力量

    这三堂课,家长需要灌输给孩子——一次不行,要坚定并持续贯穿整个童年。

    当然,言传“好好选择”或“做个正直的人”收效甚微,除非你以身作则,贯彻你重视的价值观。用你自身做例子引导孩子,孩子才更可能尊重你、配合你。一旦他们尊重你后呢?叛逆就不是件事儿。

    重申:教育孩子为人处事永远不嫌早。越早越好。帮孩子“学掉”坏毛病,然后进步,同样不晚。

    大人也一样,改变永远不晚。

    成为你心想的人或家长或模范,永远、永远不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