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癥瘕积聚方剂(中)

  2015-03-18

51. 木香散(《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药物组成】木香7.5g,蓬莪术(炮,锉)180g,京三棱(炮,锉)、益智(去皮)各60g,陈橘皮(去白,焙)120g,甘草(炙,锉)90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6g,不拘时候,人盐点服。


【功能】理气健脾,祛淤消积。


【主治】痃癖积气,不能饮食。


52. 木鳖膏(《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药物组成】木鳖多用(去壳),独蒜1.5g,雄黄1.5g。


【制法】上杵为膏,入醋少许,调摊蜡纸上。


【用法】贴患处。


【功能】散结消痞。


【主治】小儿痞癖。


53. 木香分气丸(《宣明论方》卷七)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槟榔各30g,破故纸60g(炒),木香45g,黑牵牛360g(炒香熟,取末165g,余不用)。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食后,临卧用生姜汤送服。


【功能】行气破积。


【主治】癖块心腹痞结,疼痛抢刺,如复杯状。


54. 木香茵陈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药物组成】木香、茵陈、槟榔、枳壳、蓬术、黄连、黄柏、大黄、牵牛、香附、当归、田螺壳。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主治】酒积腹胀,尿黄便秘。


55. 木香槟榔煎(《杨氏家藏方》卷五)


【药物组成】木香30g,槟榔7个,干漆15g(炒烟尽为度),硇砂15g(别研),肉豆蔻5个,胡椒49粒(炒),肉桂(去粗皮)30g。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硇砂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7丸,食后用陈橘皮汤送服。


【功能】温中行气,化痰消积。


【主治】脾积气块走注,胸膈刺痛,口吐清水。


56. 五香串(《串雅内编》卷三)


【药物组成】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去油)、巴豆霜各9g,大黄、甘草、郁金、苍术、五灵脂、陈皮、厚朴、雄黄各15g,豆蔻肉18g。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6g为衣。


【用法】每次5丸,重者9~11丸,空心用热酒送服。


【功能】理气祛淤,消积止痛。


【主治】胁有痞积;饮食停积,腹痛便秘。


57. 五积丹(《宣明论方》卷七)


【药物组成】皂荚1挺(长40cm者,火烧存性,净盆合之,四面土壅合,勿令出烟),巴豆12个(白面45g,同炒令黄色为度)。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后用盐汤送服。


【功能】攻积通便。


【主治】积聚,心腹痞满,呕吐不止。


58. 内消化积丸(《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神曲、麦蘖、广术、京三棱、枳实各30g,雷丸15g,萝卜子30g,沉香、木香、益智仁、黑牵牛(头末)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40~50丸,食后温水送服。


【功能】消食驱虫,行气导滞。


【主治】食积、虫积、积聚。


59. 见观丸(《卫生宝鉴》卷十八)


【药物组成】附子12g(炮,去皮、脐),鬼箭羽、紫石英各9g,泽泻、肉桂、玄胡索、木香各6g,槟榔7.5g,血竭4.5g(另研),水蛭3g(炒烟尽),京三棱15g(锉),桃仁30个(浸,去皮、尖,麸炒,研),大黄6g(锉,用酒同三棱浸一宿,焙)。


【制法】上药除血竭,桃仁外,同为末,入另研二味和匀,用原浸大黄药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前用淡醋汤送服;温酒亦可。


【功能】温阳祛寒,破血攻坚。


【主治】瘕聚,坚大久不消者。


60. 化坚汤(《寿世保元》卷三)


【药物组成】白术(去芦)6g,茯苓(去皮)9g,当归9g,川芎4.5g,香附(炒)6g,山楂6g,枳实3g,陈皮6g,半夏(姜炒)6g,桃仁(去皮、尖)10粒,红花2.4g,莪术3g,甘草2.4g。


【制法】上为粗末,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理气化痰,消积散痞。


【主治】症瘕积聚,痰饮、食积、死血成块者。


【辩证加减】肉积,加黄连1.8g;面积,加神曲6g,左有块,倍川芎3g;右有块,加青皮6g;饱胀,加萝卜子9g;壮人,加三棱3g;弱人,加人参9g。


61. 化铁丹(《仁术便览》卷三)


【药物组成】乌梅8枚,巴豆10枚,胡椒48枚,青皮、陈皮各15g,丁香、木香各6g,萝卜子30g。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


【用法】大人、壮人每次21丸,小人、弱人每次15丸,盐酒送服;心疼,醋汤送服;恶心,姜汤送服。


【功能】温中行气,破积消聚。


【主治】积聚。


62. 化块丹(《辨证录》卷七)


【药物组成】人参15g,白术60g,肉桂、神曲各6g,荸荠30g,鳖甲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温肾健脾,化积软坚。


【主治】症瘕。


63. 化铁膏(《寿世保元》卷三)


【药物组成】肥皂120g(熬膏),生姜120g,葱250g,蒜250g,皮消270g(化水),大黄末120g(入膏再熬)。


【制法】先将肥皂熬膏,入消水再熬,次入葱、蒜、生姜,熬3小时,取出,滤去滓,后人大黄末搅匀成膏。另以醋炒飞罗面至黑色,加醋,入膏一处熬极匀,收贮瓷器内,摊布上。


【用法】贴患处。内服保中丸。


【主治】积聚。


64. 化痞膏(《疡医大全》卷二十一)


【药物组成】活脚鱼2.5kg,苋菜5kg。


【制法】同入坛内盖好,俟脚鱼、苋菜化成臭水,倾入净锅内,加麻油2.5kg,穿山甲120g;熬枯滤清,复入净锅内熬至滴人成珠,入密陀僧细末收之,老嫩得宜,收贮,用红布或缎摊。


【用法】贴患处。


【功能】理气活血,消积散症。


【主治】痞积症瘕。


65. 化癖丸(《活幼心书》卷下)


【药物组成】南木香、陈皮(去白)、莪术(去毛,炒)、三棱(炮,锉)、青皮(巴豆9粒去壳、膜、心,微炒)、枳壳(水浸润,麸炒微黄)、槟榔各15g,白术、丁香各6g,细墨(烧存性)12g。


【制法】除木香、槟榔、丁香不过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15—21丸,空心用清米汤送服;寒热往来者,以柴胡饮间服。


【功能】行气消癖。


【主治】癖结气块,在两胁之间,日久不化,米谷不消。


【禁忌】忌食油腻、生冷饮食。


66. 化癖膏(《鲁府禁方》卷三)


【药物组成】黄狗脑子3个,皮消250g,麝香0.9g,珍珠3g。


【制法】共捣成饼。


【用法】分作三次用,先令病者饮食稍饱,仰卧,按肿块大小,用笔圈定,以篾作圈围住;另用面作圈,放篾圈里,以草纸贴块上,将药摊贴纸上,用火慢慢熨之,熨至药枯;次日又如此,三次熨尽。另用桃仁承气汤一剂服之,即下血块。


【功能】行滞消癖。


【主治】癖块。


67. 化癖丸(《春脚集》卷四)


【药物组成】锦庄黄30g(酒蒸),炮黑姜15g,熟附子9g,九肋鳖甲24g。


【制法】用好醋将鳖甲煮2小时,取出再用酥炙黄色,同上三味共为细末,以老陈醋lL,熬至500ml,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10丸或15丸,空心米汤送服。取下积如鱼脑、败血、烂肉、青泥即愈。以后须用补脾药调理。


【功能】温中消积,软坚化癖。


【主治】癖积心腹,内结如拳,脐腹痛不可忍者。


68. 化症丸(《本事方续集》卷一)


【药物组成】巴豆150g(去油,膜),蓬莪术90g(醋煮),荆三棱(醋煮)90g,丁香皮60g,木香45g,厚朴90g,石菖蒲60g,良姜30g,虻虫45g,川牛膝30g,香附子170g,石莲60g。


【制法】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


【用法】积年症瘕成块者,第一次用熟水送服20丸,此后每日3~5丸,更量虚实加减用量,五日去尽积块;日近脾胃有积者,每次5丸,饭饮送服,一服取效;妇人血气成块及血瘕,每次20丸,用酒、童便各一半,煎苏木五七沸,令温,空心送服,此后每日用温酒送服3丸,其血块遂旋消,以大小二便去尽;小儿蛔虫腹痛不能忍,日夜叫唤,百药不救者,每次橘皮汤送服7丸,诸虫皆下。常服,每次用白汤或姜汤送服3~5丸;中酒及酒积,大便鲜臭者,每次7丸,白汤和酒各半送服;一切噫塞,心下硬痛,每次5丸,皆用枣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活血,散结软坚。


【主治】久积症块,时上抢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


69. 化症回生丹(《温病条辨》卷一)


【药物组成】人参180g,安南桂60g,两头尖60g,麝香60g,片子姜黄60g,公丁香90g,川椒炭60g,虻虫60g,京三棱60g,蒲黄炭30g,藏红花60g,苏木90g,桃仁90g,苏子霜60g,五灵脂60g,降真香60g,干漆60g,当归尾120g,没药60g,白芍120g,杏仁90g,香附米60g,吴茱萸60g,元胡索60g,水蛭60g,阿魏60g,小茴香炭90g,川芎60g,乳香60g,良姜60g,艾炭60g,益母膏240g,熟地黄120g,鳖甲胶500g,大黄240g(共为细末,以高米醋750g,熬浓,晒干为末,再加醋熬,如是三次,晒干,为末)。


【制法】共为细末,以鳖甲胶、益母膏、大黄三膏和匀,再加炼蜜为丸,重4.5g,蜡皮封护。


【用法】温开水和,空心服;淤甚之症,黄酒送服。


【功能】活血行气,散结破症。


【主治】症结;血痹;疟母;产后腹痛。


70. 牛膝丸(《鸡峰普济方》卷十)


【药物组成】牛膝120g(酒浸一宿,焙,为末)干漆15g(捶碎,炒烟出)。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丸,空心用米饮送服,一日二至三次。


【功能】活血破淤。


【主治】血瘕,脐腹坚胀。


71. 牛黄利膈丸(《普济方》卷一六九引《海岱居士方》)


【药物组成】大黄、黑牵牛(头末)各120g,甘遂15g,芒硝90g。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80丸,食前用温水送服。


【功能】攻积逐水。


【主治】新久积聚,胸胁胀满。


72. 乌金丸(《古今医鉴》卷十三)


【药物组成】牛黄6g,芦荟9g,琥珀15g,胡黄连15g,人参18g,白术(乳汁炒)18g,黄连21g,槟榔21g,三棱(醋煮)21g,莪术(醋煮)21g,地骨皮2lg,水红花子(炒)2lg,百草霜9g,伏龙肝9g。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30丸,陈皮酒送服。


【功能】化淤消积,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癖块发热。


73. 乌金丸(《成方便读》卷二)


【药物组成】香附120g(童便150ml,牛膝45g同炒,去牛膝),官桂、五灵脂、延胡、当归(醋炒)、桃仁(去皮尖)、乌药、莪术各30g,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木香各15g,黑豆270g(煮汁),红花、苏木各60g,酒1.25L。


【制法】将红花、苏木煎至1L,去滓,并豆汁熬成膏,和蜜为丸,每丸重6g,蜡壳为衣。


【用法】内服。


【功能】行气化淤,通经止痛。


【主治】妇人气滞血结,症瘕淤痛,经闭。


74. 乌药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药物组成】乌药30g,蓬莪术30g,桂心30g,当归30g(锉碎,微炒),桃仁30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0g(汤浸,去白瓤,焙),木香30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3g,食前以热酒调服。


【功能】温经散寒,行气消淤。


【主治】妇人脘腹疼痛;症块。


75. 乌金饼子(《杨氏家藏方》卷五)


【药物组成】干漆30g(炒烟出,为末),没药7.5g,硇砂3g。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制成饼子。


【用法】每次3饼子,食后,男子用盐汤,女子用醋汤送服。


【功能】破淤消积。


【主治】坚瘕积块,状如覆杯,腹痛。


76. 巴豆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药物组成】巴豆30g(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硫磺(细研)、附子(炮裂,去皮、脐)、五灵脂、干姜(炮裂,锉)、木香、肉豆蔻(去壳)、丁香、槟榔、硇砂(细研)、于漆(捣碎,炒令烟出)各15g。


【制法】上为末,入诸药研令匀,以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用法】每次5丸,空心用醋汤送服。得转下恶物为效。


【功能】温阳破气,化痰攻积。


【主治】症病,久不消散。


77. 艾附丸(《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药物组成】艾叶、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没药(别研)、木香各30g(炮),沉香15g。


【制法】上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砂锅内煮令枳壳烂,用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腹用温酒或米饮送服。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行气。


【主治】妇人脐腹疼痛,积年坚瘕积聚。


78. 平肝消瘕汤(《辨证录》卷七)


【药物组成】白芍30g,当归15g,白术30g,柴胡3g,鳖甲6g,神曲3g,山楂3g,枳壳3g,半夏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平肝解郁,化淤消瘕。


【主治】症瘕。


79. 代赭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药物组成】代赭(研)、木香、桂(去粗皮)、丹砂(研)各15g,京三棱(煨,锉)30g,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7.5g,槟榔(锉)22g,巴豆(去皮、心、膜,研,出尽油)30粒。


【制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食后温橘皮汤或生姜汤送服。


【功能】行气健脾,化淤消积。


【主治】积聚不消,心腹胀满,疼痛,呕逆醋心。


80. 生四物汤(《医门八法》卷三)


【药物组成】全当归30g,生白芍9g,生地9g,乌梅肉五个(去壳),怀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柔肝,化淤消癖。


【主治】胁痛,有癖块者。


81. 白术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药物组成】白术120g,桂心60g,干姜22.5g(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前以粥饮送服。


【功能】温中消癖。


【主治】酒癖,食不消化。


82. 白石方(《扶寿精方》)


【药物组成】五灵脂(炒烟尽,研细)、阿魏(研细)各等分。


【制法】用雄黄、狗胆汁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30丸,空心用唾津送服。


【功能】化淤血,消痞积,利膈气。


【主治】痞块,疳积,噎膈。


【禁忌】忌食羊肉、醋、面。


83. 白豆蔻散(《奇效良方》)卷四十二)


【药物组成】白豆蔻22.5g,肉豆蔻7.5g,高良姜、木香各7.5g,桂心、附子(炮,去皮、脐)、枳壳(炒)、陈橘皮(去白,炒)、人参、丁香、甘草(炙)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6g,食前用木瓜、生姜煎汤调服。


【功能】理气散结,消食健脾。


【主治】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消。


84. 白丁香丸(《医方类聚》卷一一○引《神巧万全方》)


【药物组成】白丁香30g,京三棱、槟榔各15g,白艾灰、白姜、桂心、木香各30g,硇砂15g。


【制法】上以醋熬硇砂为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生姜汤送服。


【功能】温中理气,化淤消积。


【主治】痃癖,诸气块并伏梁等疾。


85. 玄胡丸(《宣明论方》卷七)


【药物组成】玄胡索、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当归、木香、雄黄(别研)、荆三棱、生姜各30g。


【制法】上为末,酒调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5~7丸,生姜汤送服。


【功能】理气活血,化淤散结。


【主治】积聚症瘕。


86. 半两丸(《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三)


【药物组成】巴豆(去皮)、大戟(锉碎)15g。


【制法】上药同用油炒焦黄,为细末,面糊为丸。


【用法】每次3g,乳食前临卧用米饮送服。


【功能】泻下荡积。


【主治】五积六聚。


87. 半夏拨刀(《圣济总录》卷一九○)


【药物组成】大麦面120g,半夏(汤洗去滑,炒)15g(为末),桂3g(为末)。


【制法】以生姜汁并米醋少许调和,切作拨刀,熟煮。


【用法】空心食之。


【功能】化饮祛积,温中和胃。


【主治】妇人痃癖,口吐酸水。


88. 半夏礞石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药物组成】半夏40枚(汤浸七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双仁)40枚,猪牙皂荚(去皮)40梃(四味用好醋浸七日,取出,以布绞取汁,熬成膏,入众药),礞石(研细,炒)15g,丁香、木香、沉香各6g,槟榔15g,腻粉、硇砂、粉霜各7.5g。


【制法】上药将后八味捣研为末,入在前膏子里,一处再捣细令匀,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20丸,煎枣汤送服。


【功能】化痰行气,攻积消症。


【主治】症块。


89. 加味保和丸(《寿世保元》卷三)


【药物组成】白术(去芦,炒)150g,枳实(麸炒)30g,陈皮(去白)90g,半夏(泡,姜炒)60g,白茯苓(去皮)90g,苍术(米泔浸,炒)30g,川厚朴(姜炒)60g,香附(酒炒)30g,神曲(炒)90g,连翘60g,黄连(酒炒)30g,黄芩(酒炒)30g,山楂肉90g,麦芽(炒)30g,莪术(醋炒)30g。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加至70~80丸,食后用白滚汤送服。


【功能】清热燥湿,消痰利气,化淤破积。


【主治】积聚癖块,胀满疼痛。


90. 加减肥气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药物组成】柴胡、厚朴、人参、干姜各15g,川乌、巴豆霜各9g,肉桂6g,黄连30g,川椒、甘草各1.5g。


【制法】上药除巴豆外,同为细末,旋人巴霜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初次2丸,一日加l丸,二日加2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2丸加起,空心淡醋汤送服。


【功能】疏肝化积。


【主治】肝积。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


【辩证加减】秋、冬,减黄连一半,加厚朴一倍。


91. 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药物组成】生地黄(肥者,细切,研烂绞汁)5kg,生姜(去皮,研烂绞汁)750g(二味汁于微火上煎令如稀饧),干漆(炒令烟尽)、桂、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芍药、牡丹皮、牛膝(酒浸,炙黄,锉碎)各60g,大黄(煨,锉)45g,水蛭(糯水炒)、虻虫(去翅、足并头,炒)各100枚。


【制法】上为末,入前地黄煎中,以微火上煎,硬软得所,即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丸,空心、食前用温酒送服。


【功能】逐淤调经。


【主治】妇人血积小腹成块,状如覆杯。


92. 当归煎丸(《博济方》卷四)


【药物组成】川当归(去土)60g,槟榔、赤芍药、牡丹皮、延胡索各15g。


【制法】上先将当归用米醋900ml慢火熬成膏,入众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日午温酒送服。


【功能】行气化淤,消积止痛。


【主治】妇人腹有积块,时发刺痛。


93. 百应丸(《医方类聚》卷一一二引《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麦蘖(炒)、神曲(炒)、丁皮、桂皮(去粗皮)、玄胡索、缩砂仁、肉豆蔻各15g,京三棱、广术(炮)、雄黄(去石)、青皮、枳壳(麸炒,去瓤)、槟榔、代赭石、木香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小肠气,茴香汤送服;心痛,热醋送服;产后寒热腹痛,当归、红花汤送服;内外积伤,葱白汤送服;常服,茶、酒或盐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行气,消积化滞。


【主治】症癖积聚,气积,滞积,酒食积,脘腹痞满,食欲不振。


94. 朱砂守病丸(《良朋汇集》卷二)


【药物组成】朱砂、硼砂、血竭、黄蜡各9g,巴豆(去油)、轻粉、硇砂各3g。


【制法】上为末,将黄蜡化开,入药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15丸,烧酒送服。


【功能】化痰散淤,软坚消积。


【主治】远年近日肠内积块。


95. 当归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葶苈、附子、吴茱萸、大黄各60g,黄芩、桂心、干姜、牡丹、芎劳各45g,细辛、秦椒、柴胡、厚朴各35g,牡蒙(一方无)、甘草各30g,虻虫、水蛭各50个。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空腹以酒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温经逐淤。


【主治】妇人脐下症结刺痛。


【禁忌】孕妇忌服。


96. 当归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药物组成】当归15g(锉,微炒),赤芍药15g,刘寄奴15g,没药、枳壳各15g(麸炒微黄,去瓤),延胡索15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3g,以热酒调服,不拘时候。


【功能】祛淤止痛。


【主治】妇人血淤成积,小腹?刺疼痛。


97. 当归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药物组成】当归30g(锉,微炒),鳖甲60g(涂醋,炙令黄,去裙襴),芎?15g,桂心30g,蓬莪术22.5g,吴茱萸15g(汤浸七遍,焙干微炒),赤芍药22.5g,木香15g,槟榔30g,青橘皮15g(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30g(锉,微炒),桃仁22.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每次9g,以水250ml,加生姜3.75g,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散寒,逐淤软坚。


【主治】妇人疝瘕,心腹刺痛不可忍。


98. 当归蒲延散(《济阴纲目》卷十一)


【药物组成】当归2.4g,桂心、芍药(炒),血竭、蒲黄(炒)各1.8g,延胡索(炒)1.2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空心用酒调服。


【功能】养血温经,祛淤止痛。


【主治】产后血瘕作痛,脐下胀满;月经不行。


99. 当归煮散(《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药物组成】当归(切、焙)、鳖甲(用醋频蘸,炙令黄色)、桂、木香、桔梗(炒)、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别研如膏)各.45g,吴茱萸(陈者,水淘七遍,炒干)15g。


【制法】上除桃仁外,为末,入桃仁同研令匀。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90ml,去滓。


【用法】温服,每日空腹、日午、夜卧各一次。


【功能】化淤软坚,理气止痛。


【主治】诸症结痛,起于胁下,按之而坚,妨痛不能饮食,渐加赢瘦。


100. 曲蘖丸(《济生方》卷四)


【药物组成】神曲(锉,炒)、麦蘖(炒)各30g,黄连(去须)15g,巴豆3粒(去壳,与黄连同炒,令转色,去巴豆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沸汤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g,食后生姜汤送服。


【功能】消食导滞,清热和胃。


【主治】酒癖不消,心腹胀满,噫醋吞酸,呃逆不食,胁肋疼痛。


101. 伏梁丸(《东垣试效方》卷二)


【药物组成】黄连45g,厚朴(姜制)15g,人参15g,黄芩9g,桂3g,干姜(炮)1.5g,巴豆霜1.5g,川乌头(炮制,去皮)1.5g,红豆0.9g,菖蒲1.5g,茯神(去皮、木)3g,丹参(炒)3g。


【制法】上除巴豆霜外,余为细末,另研巴豆霜旋旋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初服2丸,每日加l丸,二日加2丸,渐加至大便溏,再从2丸加服,食远淡黄连汤送下,周而复始。积减大半勿服。


【功能】清热化湿,行气消积,养心安神。


【主治】心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


【辩证加减】秋、冬,加厚朴15g,减黄连15g,黄芩全不用。


102. 匈奴露宿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药物组成】礜石、桂心、附子、干姜各6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一日三次。稍加之。


【功能】散寒消积。


【主治】积聚。


103. 麦蘖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药物组成】麦蘖(炒)、陈曲(炒)、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槟榔(锉)、紫菀、鳖甲(去裙斓,醋炙)、当归(切,焙)、大黄(锉、炒)各15g。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15g,用水225ml,煎至160ml,去滓。


【用法】温服,空心、午时、临卧各1次。


【功能】化滞消症。


【主治】食症。咽酸吐津,胸膈疼痛。


104. 红花膏(《古今医鉴》卷十三)


【药物组成】水红花科1捆(熬膏250g),麝香9g,阿魏9g,血竭9g,没药15g,赤芍30g,当归30g。


【制法】上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


【用法】贴患处。


【功能】化淤消癖。


【主治】癖疾。


105. 克效圣饼子(《卫生宝鉴》卷十九)


【药物组成】陈皮(去白)300g(巴豆100个,去壳,切,同陈皮炒黄色,去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广术(炮)、京三棱(炮)各15g。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捻作饼子。


【用法】每次30饼,温水送下。


【功能】行气攻积,活血消癖。


【主治】癖积。


106. 芫花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药物组成】芫花60g(醋拌,炒令干),蓬莪术60g,神曲30g(炒令黄),麦蘖30g(炒微黄),京三棱60g,鳖甲60g(涂醋,炙微黄焦,去裙斓),白术30g,萆薢30g(锉),麝香7.5g。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服。


【功能】活血化淤,软坚消症。


【主治】虚劳,症瘕久不愈,脐胁有块,形如杯。


【禁忌】忌食苋菜,生冷。


107. 赤金豆(《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药物组成】巴豆(去皮膜,略去油)4.5g,生附子(切,略炒燥)6g,皂角(炒微焦)6g,轻粉3g,丁香、木香、天竺黄各9g,朱砂6g(为衣)。


【制法】上为末。醋浸蒸饼为丸,如萝卜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欲渐去者,每次5—7丸;欲骤行者,每次10一20丸,用开水或煎药,或姜、醋、茶、蜜、茴香、使君煎汤为引送服。若利多不止,可饮冷水一二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如治寒湿实滞膨胀,先用红枣煮熟取肉3g,随用7—8丸,甚者10~20丸,同枣肉研烂,以热烧酒加白糖少许送服;如治虫痛,亦用枣肉加服,只用清汤送下。


【功能】温阳行气,化痰攻积。


【主治】腹痛肿胀,虫积,结聚症坚。


108. 芫花煎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药物组成】芫花45g(醋拌,炒令干,为末),硼砂30g(不夹石者,细研,用米醋3L,同芫花末熬成膏),京三棱30g(锉,微炒),鳖甲45g(涂醋,炙令黄,去裙襴),青橘皮30g(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细末,入芫花、硼砂膏中,以少许蒸饼和溶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l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服。


【功能】祛痰消饮,化淤软坚。


【主治】息贲,结块在右胁下,疼痛。


109. 芫花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药物组成】芫花15g(醋拌,炒干),硼砂30g(醋化令消尽),干姜15g(炮裂,锉),京三棱15g(锉碎,醋浸三宿,焙干)。


【制法】上为末,用硼砂醋熬成膏,以蒸饼少许同和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服。


【功能】温中消癖。


【主治】痃癖气疼痛。


110. 芫花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药物组成】芫花30g(醋拌,炒令干),川乌头7.5g(炮裂,去皮、脐),鬼箭羽7.5g,虻虫7.5g(炒令微黄,去翅、足),水蛭7.5g(炒令微黄),桃仁7.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1.5g,食前以热酒调服。


【功能】温经逐淤。


【主治】妇人腹中宿有淤血,结聚不散,疼痛。


111. 抓癖膏(《万病回春》卷七)


【药物组成】香油250g,桐油250g,生猪脑子250g,男子血余炭(水洗净)不拘多少,桃仁l20g,白蜡12g(以上同熬,至猪脑子消尽,用布绢滤去滓,下飞过黄丹420g,熬成膏,待温),胡黄连、香白芷、苏木、红花、三棱、莪术各9g,当归尾、硇砂各15g,麝香4.5g。


【制法】后9味为细末,照用量重罗,将药末入前膏内搅匀收贮,勿令泄气。


【用法】先用皮消煎水,洗积块处令净,次用生姜擦之,再用绢帛摊药贴上。贴后,用热鞋底炙热,熨50-70遍,觉内热即可。


【功能】行气活血,软坚化癖。


【主治】小儿癖疾。


112. 连翘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绍兴续添方)


【药物组成】连翘(洗)、陈皮各7.5kg,青皮(洗)、蓬莪术(炮)、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好墨(煅)各5kg,槟榔2.5kg,牵牛子(碾,取末)6.6kg,三棱(炮)7.47kg,肉豆蔻750g。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生姜汤送服。久患赤白痢及大肠风秘,脾毒泻血,黄连煎汤送服;妇人诸疾,姜醋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消积,温脾化滞。


【主治】积聚,心腹胀满,干呕醋心,饮食不下。


113. 吴茱萸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药物组成】吴茱萸15g(汤浸七遍,焙干,炒),附子30g(炮裂,去皮、脐),桃仁30g(浸汤,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巴豆(秋、夏用30个,春、冬用50个,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干姜30g(炮裂)。


【制法】上为末,人巴豆研令匀,软饭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5丸,用生姜、橘皮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散寒攻积,活血止痛。


【主治】癖气胀痛。


114. 吴茱萸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药物组成】吴茱萸30g(汤洗七遍,焙干,微炒),白术30g,当归30g(锉碎,微砂),紫菀30g,槟榔30g,桂心30g,鳖甲30g(涂醋,炒令黄,去裙襴),郁李仁30g(汤浸,去皮,微炒),枳实15g(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每次9g,以水300ml,加生姜三片,煎至180ml,去滓。


【用法】食前稍热服。


【功能】温中行气,活血消积。


【主治】积聚,心腹胀痛。


115. 佐脾丸(《丹溪心法》卷三)


【药物组成】山楂90g,半夏、茯苓各30g,连翘、陈皮、萝卜子各15g。


【制法】上为末,粥为末,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开水送服。


【功能】健脾消积,清热化痰。


【主治】食积痰热而成之积聚。


116. 皂荚丸(《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药物组成】皂荚(不蛀者,去黑皮及子,涂酥炙)、肉疯蓉(酒浸一宿,薄切,焙干)、白芷、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开水送服。


【功能】温中消积,润肠通便。


【主治】寒癖,久积成块,或关格。


117. 沉魏丹(《魏氏家藏方》卷二)


【药物组成】三棱(炮)、蓬莪术(炮)各30g,青皮(去瓤)、五味子、肉桂(不见火)、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茴香(炒)、川楝子(炮,去皮)、桃仁(炒)、巴戟(去心)各22.5g,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槟榔、破故纸(炒)、茱萸(汤泡七次(炒)、木香(不见火)、沉香(不见火)、阿魏(用醋浸,去砂石,研作糊)、全蝎各15g(去毒),硇砂9g(醋飞过)。


【制法】上为末。将硇砂同阿魏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40丸,以生姜盐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阳行气,化淤消积。


【主治】腹生积块。


118. 没药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药物组成】没药(研)、麒麟竭、丁香(炒)、沉香各7.5g,桂、京三棱(炮、锉)、蓬莪术(炮,锉)、当归(切,炒)各15g,斑蝥(糯米同炒,去头、足、翅)7.5g,芫花15g(醋炒焦),干漆30g(炒烟出),硇砂15g(研),芸苔子7.5g(炒)。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20丸,空心、食前以生姜醋汤送服。


【功能】活血行气,破淤散结。


【主治】妇人血块、血积、血瘕、及经候不行。


119. 补骨脂丸(《博济方》卷二)


【药物组成】大木瓜1个(去皮、瓤,入硇砂30g,去砂石,蒸令熟,研烂),补骨脂(炒)、薯蓣、官桂(去皮)、青皮、木香、茴香子、槟榔各30g,荆三棱15g(醋浸一宿,炒令黄),肉豆蔻15g(去壳)。


【制法】上为末,用木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盐汤或温酒送服。


【功能】补肾助阳,行气消积。


【主治】积气成块,或发疼痛。


120. 阿魏丸(《虺后方》)


【药物组成】阿魏15g,雷丸30g,天竺黄22.5g,芦荟22.5g,胡连30g,麝香3g,牙皂30g,乳香9g(去油),没药9g(去油),硼砂9g,朱砂9g,硇砂4.5g,大黄30g(酒蒸,晒干)。


【制法】上为末,生鹅血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空心用韭菜煎酒送服,外贴痞积血瘕膏。


【功能】活血通络,消癖散结。


【主治】癖积血瘕。


121. 阿魏化痞散(《外科正宗》卷四)


【药物组成】川芎、当归、白术、赤茯苓、红花、阿魏、鳖甲尖(酥炙,研)各3g,大黄(酒炒)24g,荞麦面30g(微炒)。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9g,空心用好酒200ml,调稀服。外贴乾坤一气膏。三日后腹痛,便出脓血为验。


【功能】活血散结消痞。


【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甚者翕翕内动。


【禁忌】忌食生冷腥荤等。


122. 阿魏消痞丸(《鳞爪集》卷二)


【药物组成】连翘150g,麦芽300g,山楂肉150g,莱菔子300g,蒌仁300g,风化消75g,六神曲300g,大贝母150g,黄连15g,阿魏150g(醋化),制南星300g,胡黄连150g,青盐60g。


【制法】上为细末,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6g,开水送服。服后食胡桃肉,以解药气。


【功能】破滞消积。


【主治】症瘕痞块,小腹有形。按痛。


123. 阿魏麝香散(《张氏医通》卷十三)


【药物组成】阿魏15g(酒煮),麝香3g,雄黄9g,野水红花子120g,神曲(炒)、人参、白术(生)各30g,肉桂15g。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次9g,用乌芋(即荸荠)3个,去皮捣烂和药,早、晚各一服,砂仁汤过口。


【功能】温中健脾,消痞散结。


【主治】肠覃,痞块。


124. 妙功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八)


【药物组成】大黄120g,黄连、郁金各30g,轻粉6g,硇砂(煅)6g,粉霜1.5~3g,川芎60g,黑牵牛(头末)240g,滑石120g,白豆蔻、沉香、木香各15g,蓬术、槟榔、黄芩各30g。


【制法】上药硇砂、轻粉、粉霜另研、余药亦另研,和匀,水为丸或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据病情酌定,温水送服。


【功能】行气化淤,祛痰消积。


【主治】症瘕,积聚,癖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