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系列之五大类型

 老老树皮 2015-03-19

颈椎病系列之五大类型

  上文提到颈椎病有钝痛、头晕眼花、颈项强直、上肢麻木,像被唐僧念了紧箍咒一般,太阳穴跳痛等症状。但“颈椎病”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单纯一种疾病名称,而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性颈椎病等五大类型的总称。本文会介绍一下前四种多发型颈椎病,因其病因和治疗有所不同,所以认清种类还是有一定重要性的。

  神经根型脊椎病主要病变为:椎间孔变窄致颈脊神经受压,多见于4~7 颈椎。高发年龄段:30~50 岁。此类型发病率是最高的,早期症状为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沿着受压神经根的走向和支配区放射,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医生建议在患病早期还是选择非手术治疗,如热疗、按摩、物理牵引等方法,就医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危险,约15%病人为此型。主要病变为:颈椎病变导致脊髓受压、炎症、水肿等。高发年龄段:40~60 岁。当发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连接骨关节的韧带增厚或骨化时,可压迫脊髓及血管,甚至发生脊髓缺血或坏死。大多数是在中年以后以“隐性”形式发病,临床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在治疗方面,非手术疗法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约占5%。此类型是由于骨刺、血管变异或病变导致供血不足而引发的。高发年龄段:30~40 岁。主要症状: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下肢突然无力猝倒,但是意识清醒,多在头颈处于某一位置时发生;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只占2%,主要病变为:各种颈部病变激惹了神经根、关节囊或项韧带上的交感神经末梢。高发年龄段:30~45 岁。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等;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