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块屏点亮的中国奇迹

 孤帆远影是也 2015-03-19

    半个足球场大的生产车间,笼罩在巨大的透明玻璃罩里,目光所及处,四下没有一个工人。

    暗黄色的灯光下,一块块薄如蝉翼的玻璃基板从生产线上推送出来。它们只有0.5毫米厚,却比平铺开的两扇防盗门还宽。在数十台足有成人手臂几倍粗的机器手臂里,一张张看似娇嫩的基板被精准地抓取、旋转、滑动……

    这个科幻感十足的生产场面,就发生在京东方。

    目前,全球每10部液晶屏智能手机,有2块屏幕出自京东方。每10部液晶屏平板电脑,有3块使用京东方屏幕。

    十几年前,中国在液晶显示屏自主制造上还保持着尴尬的零纪录。而现在,京东方已经创下同行业盈利能力全球第一的佳绩。

    昔日后进成了“专利大户”

    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京东方的新产品展示厅,全球首款110英寸ADSDS超高清显示屏、既能展示物品又能当触摸屏使用的透明屏、戴眼镜和摘下眼镜会显示不同画面的防盗屏等琳琅满目。

    产品背后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4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十强”榜单上,京东方赫然在列;而2014年的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榜,京东方同样位居第一。

    把时间推回到12年前的春天,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仍然能清晰回忆起内心的刺痛感。

    2003年2月12日,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HYDIS液晶面板业务。300多名工程师前往韩国学习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这条线的技术学会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一位外国同行这样说。

    这句冰冷的断言警醒了京东方人:如果不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业界的跟随者。

    2005年,京东方自主建设的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在亦庄投产,中国实现液晶显示自主制造“零”的突破。眼看着此前被日韩等垄断技术的液晶显示屏价格应声下跌,京东方人并无喜色。

    更高的目标早就存于胸臆,一场没有尽头的苦练随即开始。

    入职满3年的研发工程师,一年至少须完成两件专利成果。为了保持最快的创新速度和强劲的创新动力,京东方甚至在传统技术体系之外,建起了技术研发的“红蓝军团”。

    简单说来,当客户提出需求时,红军和蓝军两路人马会展开研发竞赛。当一个团队提出解决方案,另一个团队马上就对其展开研讨、优化,努力成为颠覆者,双方“左右互搏”,带动前行。

    “如果做不到世界领先,还不如干脆不做。”十几年转瞬即过,在自主创新能力的磨练中,昔日后进者已经正式跻身全球面板显示“第一集团”。

    截至2014年,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30000件,成为全球面板显示同行中名副其实的“专利大户”。

    宁亏10亿元也不能亏了研发

    埋头研发、苦练内功,并不是一道毫无干扰、顺风顺水的航程。

    2010年,京东方亏损20亿元。这已是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吸血鬼”“烧钱机器”“欺骗股民”等刺眼的指责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很多质疑集中在一点上: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成绩单”为何一直这么难看?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在亏损几亿到十几亿元的那些年,京东方每年的研发投入也保持在几亿至十几亿元的高位。

    “把研发投入稍微收紧一点,不就能扭亏了吗?何必担骂名!”这样的建议,身边人没少往王东升和京东方的高层管理人员耳朵里灌。

    “亏啥也不能亏研发。”董事会多次讨论,京东方始终坚持这个“咬碎了牙往肚里吞”的决定。他们清楚地记得,当京东方走出国门,只为了获得一点点技术转让或授权时,要看尽多少不屑的脸色。

    京东方多年的投入开始丰收。从2011年起,公司结束多年亏损,驶入了连年盈利。2013年和2014年,京东方毛利率连续两年保持全球业内第一。

    打破“中国制造=低价”魔咒

    几个月前的日本,由全球著名电视台NHK举行的全日本超高清播放演示系统巡展上,一块近两米高、98英寸的巨型8K超高清显示屏,吸引了过往观众驻足。(下转第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