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居佳境 中原绿洲--濮阳

 文化龙乡 2015-03-19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市,现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

  濮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这里是“五帝”之一颛顼及其部族的活动中心,故有“颛顼遗都”之称。1987年出土的蚌塑龙形图案,距今约6400多年,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而也获得了“龙乡”的美誉。

  濮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短短20年,濮阳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在昔日风沙弥漫的黄河故道上建立起一座到处充满生机的中原绿洲。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井架林立的油田风光,整洁一新的城市环境,浓绿涂抹的园林景观,形成了濮阳独特的优势。立足这些优势,199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1999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又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03年10月又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牌奖,大大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42.6%,城市绿地率3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8平方米,分别比国家园林城市初创时提高和增加4.1、3.7个百分点和8.6平方米。城市绿化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形成了以绿为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风光优美,独具北方园林特色的现代城市风光。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国家园林城市的巩固提高

  为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党政主导型的园林绿化建设领导体制,主要领导对园林绿化工作亲自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具体实施中,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将任务逐项量化分解到各个单位,进行目标管理。对绿化重点工程,坚持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加大政府绿化投资力度,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对中小型公益建设项目,动员企业或个人集资捐建,实现由政府独建向多家共建的转变。对单位附属绿地,以责任制形式落实到有关单位。同时,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金进行绿化建设,加快园林产业化步伐。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突出特色,提高档次,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坚持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城市绿化建设,充分发挥濮阳新建市的优势,做到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绿化留足用地和空间,街道两旁多规划小游园、小绿地。坚持道路绿化与建设同步进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绿化格局。重点道路两侧大规模辟建绿化带和街头绿地,建成园林路、花园路。建设了振兴路、人民路、建设路、中原路、开州路、昆吾路、胜利路、黄河路等8条省级绿化达标路,在城市道路绿化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营造富有濮阳特色的绿化模式。建市以来,濮阳市曾先后建设大型公共绿地30多处,特别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连续辟建了十几处大型公共绿地,新增公共绿地面积6700余亩,使我市的园林绿地面积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庭院绿化坚持一手抓原有庭院的巩固提高,一手抓新建庭院的绿化美化,老式庭院和居住区通过拆墙透绿、搬迁辟绿、垂直挂绿进行绿化治理,新建住宅小区进行高标准绿化,注重景观营造,涌现出了一批格调新颖、各具特色的花园式单位和住宅小区。目前,全市98%以上的单位、居住区已绿化达标。全市296个单位庭院有147家单位庭院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有34个居住小区被命名为花园式小区。城市大环境绿化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一是在城市西部工业区和市区之间,规划建设了1公里宽9公里长的生态防护林带,一期工程造林面积3200亩,植树20万株,有效地防止了工业污染对市区的危害。二是搞好重点部位、区段的绿化,完成了濮水河综合整治及风景绿化带、南金堤防护林带的建设,启动了马颊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大城市南北入市口等重点部位林网密度,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三是在城区外围5公里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城市四周128公里的道路和340公里的沟渠全部绿化,共植树55万株,形成了环抱城市的绿色屏障,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塑造品牌,提高品位,探索城市现代化发展新路

  濮阳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不是单纯为创建而创建,而是通过创建抢占城市发展的制高点,加强城市形象建设,整合城市资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促使城市整体升值,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城市配套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近几年来,市城区先后新修延伸城市道路35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交通更加顺畅。一次性配套实现了供气、供热、供电、供水四统一,供热、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6%、100%,气化率为99.6%。新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普及了水冲式公厕,一类公厕比率达12%,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投资1.66亿元,建成了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率达到60%。大力实施城市亮化美化工程,沿街主要建筑物安装了风格各异的霓虹灯、射灯和轮廊灯,建设了一大批灯箱式阅报栏和200多块公益广告。继续落实门前三包和居民区全天保洁责任制,推行了垃圾袋装化,有15个小区获国家、省级优秀达标小区。

  (二)把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与弘扬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濮阳有着众多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我们在园林城市建设中,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重新加以保护利用,先后进行了龙文化、春秋文化、姓氏文化等保护开发,建设了龙园、戚园、濮上园、张挥公园等一批园林项目,既起到了绿化美化城市的作用,又增强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

  (三)把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在城区西部风沙区建成了1087亩的国家4A级景区———中原绿色庄园和4650亩濮上园,通过对濮水河、马颊河进行改造治理,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风景秀丽、河水清澈、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景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园林绿化已成为濮阳旅游景观的主体,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来濮阳观光旅游。

  (四)把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与加快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濮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通过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大大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有力地促进了濮阳对外开放进程和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有力地吸引了外来资金的涌入,一大批外资项目相继落户濮阳,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园林城市建设,全市上下还形成了一种濮阳精神,即:“高标准,严要求,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远大志向;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迈气概;顾大局,讲奉献,团结协作,共建家园的高尚情操”。这种精神是我们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获得成功的法宝,也是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濮阳市市政园林管理局

中心广场

戚城

倩影滴翠

濮阳之春

振兴路雪景

赛江南

办公区绿地

绿色旋律

未名园

庭院绿化

濮水河夜景

综合办公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