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伪存真”,浅谈重塑现代经典殡葬礼仪的重要性

 昵称22447206 2015-03-19

“去伪存真”,浅谈重塑现代经典殡葬礼仪的重要性

——正确审视中国传统殡葬文化,影响、改革川地不良丧葬习俗,回归中国现代经典礼仪文化

殡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重要的社会教化的作用。礼仪文化又是殡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行为。而丧葬礼仪是礼仪中最为独特,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因为丧葬礼仪是关于死亡的仪式,是人们既感到恐惧,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重大仪式,其中既夹杂着恐惧和敬畏心理,更有着对新生的渴求和追求生命的永恒和不朽。世界各民族都在其历史文化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丧葬仪式,而其中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是最为繁缛、最为隆重和最有特色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它的根,虽然在表面上我们阻断了某种行为和习惯,但在民族的心理上我们不可能轻易地了断。具体地说,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殡葬道德观念、殡葬道德原则和死亡观的总和。在时间上,大体是从先秦至清未的历史时期。中国殡葬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历史是延续的,殡葬伦理是传承的。加强对中国传统殡葬伦理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确立现代殡葬伦理思想,进而推创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国现代经典殡葬礼仪文化。

在古代中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已然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发丧送葬的形式上,如:披麻戴孝、扬幡招魂、亡灵超度等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礼仪形式。而在遗体的处理上,主要是:殡殓入棺、土葬,土葬是旧中国殡葬的主要形式。同时,在坟墓选择上,也是大费周章,极为讲究风水方位。传统时期的中国人相信灵魂是存在的(这也是导致盲目迷信的一个重要原因)。灵魂是存在的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共同信仰,它也是原始宗教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就灵魂学说与殡葬文化融合并与之发展来讲,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不如中国人在这方面发挥的“周到详尽”了。世界上大多说民族(包括中国)都认为:灵魂在另一个世界活着,但并不没有跟活着人断绝关系,它仍以各种方式与生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所举行的一系列的殡葬行为活动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这一点,在中国就表现得尤为明显。

封建社会制度在中国延续了近两千多年,脱胎于奴隶社会的传统等级观念,在封建社会得到了最大的完善。并为思想家所论证、为法律所强化,因而成为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准则,成为中国的封建传统文化。古人利用这种封建传统文化发展出了丧葬礼仪中的等级的观念。主要就表现在殡殓、送灵、安葬和祭奠等方面。同时,葬礼过程中的礼仪表现出不同等级的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仪式繁简的差异。传统的殡仪文化包括:对丧户的心理安慰、葬具、殡葬服饰、坟墓与风水、扫墓以及殡葬语言以及殡葬文书等。

近代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后,就开始对中国传统的礼制(包括传统殡葬文化)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封建跪拜礼,以鞠躬礼代替(详见1921年民国颁布的《礼制》)。此制一经公布,社会上立即竞相效法。但是,鞠躬礼在推行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一段相当曲折的过程。人们一方面认为鞠躬礼“诚为简便”(就像现代的很多“一三一”悼念形式);另一方面又嫌“寻常庆吊三鞠躬,礼神谒圣亦三鞠躬,未免礼无差等”(似乎显得不够诚意,且未形成礼制异同规范)。可以说,自民国建立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的殡葬礼制仍深受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新旧时代的交接和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旋窝当中,许多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礼制(包括殡葬文化)发展,一直是迷茫、矛盾和挣扎的。

新国成立后,党中央就开始了对中国殡葬的改革。1956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首先提议,所有的人死后都实行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当时的国家领导及各界知名人士151人都表示同意,并且在倡议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19899月筹备组建了中国殡葬协会。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与殡葬事务有关的活动。主要是配合政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维护殡仪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国内外的业务培训与交流。另外,受政府委托,中国殡葬协会成立了“中国殡葬运尸网络服务中心”,并在全国设立了31个办事处和承运点,负责国际间尸体运输凭证的发放和对承运人的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殡葬管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赢得了全行业的认可及广大会员的支持与拥护。从此在中华大地上拉开了殡葬改革的帷幕。

现如今,虽然我国的殡葬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向前发展,殡葬改革也取得良好的成效,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若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尤其是殡葬行业,其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而我国的殡葬文化在封建社会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其对人们的殡葬习俗观念影响极深。我们面临的阻力非常大,所以,中国的殡葬改革事业任重道远。

中国历史悠久,地缘广阔,各族、各地域的文化风俗不同,所产生的殡葬习俗也是存在差异的(已有相关著述,兹不论)。本人仅就在四川地区所见所闻的殡葬习俗作一些浅显的论述:

就四川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殡葬文化而言,一般讲究速葬,相对来说比较接近“原生态”,不至于那样的铺张浮华,在丧葬习俗上也远不如聚集在平原腹地并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汉人的影响力巨大(兹不详述)。

在成都平原及周边汉人聚集地区,依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当然,全国其他地区也依然不同程度的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殡葬习俗,如:黄淮平原地区)。前些年,许多乡村的居民,当家里有人去世后,本家的主要负责人会马上通知左邻右舍,有的还会鸣放鞭炮,以便告诉附近的人自己家里已经有人仙逝,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了。家中的亲人帮其穿好寿衣,在房屋正堂搭建灵堂,在停放死者的灵位下点桐油灯,即长明灯,会安排家中专职人员看守,让其不灭,以便为逝去的人在黄泉路上指引方向。

接到消息的亲戚朋友来到家中的时候,家里的儿女会迎上前去,在亲戚朋友面前跪下。这叫放信,因为只要一跪来者便知道是这家亲人去世,同时会简单的说一下家中亲人去世的详细情况。外地的儿女接到消息后,一般不论多忙都会立刻赶回家中,否者会被认为不孝,而一旦落上这个罪名,将来在家族和邻里面前是一辈子抬不起头的。回到家中的儿女,一进家门立刻鸣炮,并来到堂屋中的死者灵前下跪,不停的哭丧,会有加重年长着为其在头上缠白布,俗称包孝帕。直到边上有人拉起。家中直系近亲都到齐后,会召开家庭会议,确定死者的埋葬日期,以及各人的分工安排,费用分担等。

正常年老死者所用棺木一般是提前预备好的,并会提前确定自己百年后的埋葬墓地。同时还会请当地的僧侣或道士前来确定埋葬的日期。死者去世的当天开始,每天必须有子女在灵前守夜,好让死者在黄泉路上不会感到寂寞,同时灵前的香也是不能停的,因为这象征着后人香火不断,儿女兴旺,点香火的一般是死者的晚辈,双膝下跪,同时边上还会为死者烧纸钱,好让其一路上不缺钱花。

丧主所请的那些看风水的僧侣或道士除了要看风水选墓地,还要告诉家主闭棺,发丧,下葬等的具体时间,这些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闭棺时间为坐夜的第二天凌晨0点,这时儿女都会跪在或站在祖先棺材的附近,为棺材里面塞钱纸,防止死者在棺材里睡不安稳,同时为死者棺材里塞钱的人,都会给后代带来财源。闭棺的时候,有的人属相是不可以观看的,因此要避开,所有在场的小孩这时不能睡觉,大人要将小孩叫醒。闭棺也是所有在世的亲人看死者的最后一面,只要棺材封棺以后,绝对不能打开,这也是对死者的尊敬。

一般在早上的时候,棺材会从正屋里抬到门前,这时所有的儿女子孙都必须跪在棺材的前面,女的大哭,悼念死者以前对世人的友好。然后根据算定的时间发丧,发丧的顺序也有规定。一般前面亲人拿花圈,接着由长孙向天空抛撒纸钱,长子拿祖先遗像,次子那祖先逝去功德牌,三子端祖先的香火,其他亲人背钱纸,鸣鞭炮,接下来就是由众人抬棺材,再接着是所有的打锣的人也一起送丧,拿遗像一定要端正,表情严肃。抬到坟墓后,就开始下葬,棺材抬到坟墓时,所有的儿女子孙再次跪到地上,看着入土下葬。跪在坟前,用手挖土把内井掩埋。接着由抬棺材的人,用铁锹埋葬死者。埋葬后的三天,每天必须在坟前鸣炮,烧香,烧纸钱。七天后,再一次坟前鸣炮,烧香,烧纸钱。以后每逢清明,过年来扫墓,孝敬祖先。尽管已早有相关法律法规,但由于殡葬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行业混乱,缺乏监管,故依然存在不少偷偷土葬的现象。

现在,许多居住在四川城里的市民,一般举行葬礼活动时,仍然选择在小区街巷口搭办灵堂。整个小区从门口到灵堂摆了近百十多个花圈,门口桌旁有人在登记、签名、送钱,旁边就会有人写一个名条贴在花圈上,并举着花圈引导你到灵堂去烧香纸以示念怀,然后就有人引导您到旁边的会场上的桌子上去休息、打牌,而且会大摆宴席吃饭,晚上还在广场上摆堂会、请人搞戏曲演唱,人很多,很热闹,一直闹一个通宵。(本人的家乡——黄淮地区也有类似的习俗。从小便耳濡目染,很是熟悉。村里有人去世,本村庄德高望重者就会召集、安排乡邻帮忙治丧,每家都会给丧主慰问金,丧主则大摆宴席,与乡人大吃大喝一两天,极为铺张浪费。在逝者安葬的头天晚上,也会高薪邀请当地有名的唢呐班进行表演。有:唱歌、跳舞、杂技、魔术等五花八门的节目类型。更有甚者,为了吸引观众,邀请来一些女子大跳艳舞,简直不堪入目。而时人不仅不以为耻,反而乐在其中,实乃殡葬礼仪文化的一大败笔,腐败不堪。幸而最近几年殡葬方面的管理提升,这种现象才有所收敛。但现在很多人对丧葬礼制依然知之甚少,且很少怀有敬畏、诚心之意,在国人心中,中国的经典丧葬礼仪文化早已荡然无存。所以,传承中国经典礼仪文化,推动中国现代殡葬改革发展已然迫在眉睫!

第二天去殡仪馆火化,十几辆车浩浩荡荡,凡去的人,每人给一个红包…… 还有好多人竟穿着红衣服去,让人很是费解(用这边人的话讲,四川人生性乐观,对生死看得淡。一个人去了,无论他生前有多少痛苦、欢乐,死了都一了百了了。于是亲朋好友一起送他一场,一起为他热闹热闹,葬礼是他人生最后也必然是最后一场演出与盛宴。对亲人而言,悲他的离去,孝子孝女自会到灵前痛哭,受了他的恩德的人自会到灵前焚香以示敬意,于他有仇有怨的也到灵前说几句作个了断。但是活人之间大可不必互相悲悲戚戚,所以大家该打麻将打麻将,该喝喝,该吃吃,该说笑说笑)。送火葬场是最后一程,能去的都去(他们认为死去之人看到大家这样热闹,也会高兴。回来送香皂、毛巾等,是回礼,讲究的四川人逢有红白喜事寿宴大节,亲戚朋友送礼临走决不会让人家空手而归,一定要回赠些东西才够礼数。丧事回礼香皂、毛巾,意为火葬场是不洁之地,送给大家去去秽气)。一般,逝者到殡仪馆火化前是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一般由馆内专业礼仪人员负责策划举行悼念仪式。(在殡仪馆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是殡葬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全国大部分殡仪馆发展、建设都相对比较滞后,且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如:在葬礼方面,一味追求简单、稳定,不愿发展创新,总是沿袭以往的“一三一”模式,实则领悟到殡礼的内容和意义,也很难起到悼念追思、慰藉和教化生者的作用,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和人文气息的殡葬礼仪是无法使家属心有动容和感激的。越是这般,殡葬工作人员越是消极应对。长此恶性循环,不仅使得工作人员缺乏先进的殡葬服务理念和行业创造精神,恐怕也会招致家属的不满,这对我国的殡葬事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另一方面,有些殡葬礼仪设置的太过繁琐,其中还有一些迷信色彩融入其中,这样也是需要剔除的。现代殡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移风易俗,传承经典。发展创造出现代新式的经典殡葬文化,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本人也曾了解过一些营业性殡仪馆,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打着各种幌子私自开设许多殡葬商品服务项目,而其真正的服务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服务上不去,商品却是漫天要价,从而招致许多家属不满,臭名远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中国的殡葬改革事业,阻碍其良好、健康发展。还有一些殡仪单位和殡仪工作人员,和一些大型医院、福利单位和公安交通等工作单位私交,或找一些所谓的“串串儿”、“中间人”,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手段进行“抢尸”、“拉活儿”,以获得分酬。有的甚至利用非法手段进行业垄断,私自牟取暴利,这不仅严重扰乱了殡葬的市场秩序,而且极不利于提升我们的殡葬服务和管理水平,以至于严重降低了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度,这对我国殡葬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以改善中国的殡葬发展环境。)遗体火化完毕后,亲属来宾就可以前往陵园墓地为逝者安葬了。

丧主一行人等到达陵园,办理好相关手续就可以前往墓区安葬亲人了。(根据川地风俗,丧主会给来墓地的亲友每个人一个红包,大概也是讨个吉利的意思吧!由于现代很多人对我们自己的殡葬文化所知甚少,再加上许多地方的陵园公墓缺乏相关的安葬礼仪文化方面的服务。所以,一般丧主在进行殡葬活动时都会高劳酬请来一些所谓的“阴阳师”或“串串儿”——大部分都是混吃混喝的江湖骗子,这也使得了丧主极为迷信那些所谓的“阴阳师”。特别是在墓地丧主进行安葬逝者时,那些“阴阳师”都会全程主持参与,显得尤为活跃。安葬逝者之时他们装模作样的点起香蜡和纸钱,嘴里默念着一些恐怕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串词儿,捧起一些五谷杂粮乱撒一通,显得尤为专业。反正是极尽讨得丧主欢心。丧主高兴了,那些“神棍”自然就少不了红包拿。但是,这个墓区环境就会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给陵园服务水平的提升带来很大阻力,且他们肆散这种迷信活动,无视我国的殡葬法律、法规,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本人也在陵园工作近两年时间了,见识了不少这般愚弄之事。曾亲眼见识到一位“串串儿”带着一些家属来公墓选墓地。来到墓地拿出罗盘,左转转右转转,最后跟家属说,“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坐西面北向,对你们的后代子孙好的很嘞!”有些家属听到说“坐西面北”,当时就迷惑了,不是“坐西朝东”向么?这是另有家属就说了,“别乱说!老师自有它的道理!……”我在一旁听得是啼笑皆非,无语而返。在学校时我们曾学过一些风水学的知识,对罗盘自然比较了解,那位“神棍”连拿罗盘的姿势都没搞懂,其他自不必言说了。事后我向人了解,那位所谓的“阴阳师”压根都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居然在这一代混得风生水起,也不得不佩服其能耐。这种现象绝不止一例。之所以出现这种可笑而可悲的场面,正是因为不少时人文化缺失,对自身的历史经典文化概然不知,才使得那些“神棍”利用家属丧亲时悲伤无助的心理,借机钻了空子。同时,陵园公墓方面,缺乏相关的安葬礼仪文化服务,使得许多家属不知所措,对公募单位缺乏信赖感等,这也是造成家属迷信“阴阳师”,令其装神弄鬼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地方,有些“阴阳师”或“串串儿”私下和某些公墓单位或公墓业务人员私下操作,通过坑蒙诱骗等手段高价向丧主出售相关服务产品,然后双方“互惠互利”,按“业务量”分红以牟取暴利。这和以上我们所谈到的情况极为类似,严重破坏殡葬市场的发展秩序。这也是网络等媒体爆料的“殡葬暴利”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严重影响了殡葬市场在人们心中的信誉度,如不加以节制和打击,将严重威胁我国的殡葬改革事业的发展。

本人在陵园也曾为一些集团老总和一些影视明星的至亲策划、主持过大型的安葬礼仪活动。时人多追求装饰场面和奢华的阵势,此次,整场仪式下来也得到了丧主的肯定和赞誉,但就其仪式内涵本身来讲,所产生的影响却收效甚微,远没有达到预期值。为了筹备那场安葬仪式,公司特意筹备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了策划整个仪式,本人也是煞费苦心。其中光是草皮地毯就铺了数百米,鲜花花艺、插花花架和路引,更是不计其数。葬礼当天,会场布置、墓地装饰、礼仪乐队和护灵队伍等,场面浩浩汤汤,气势宏伟壮观,真可谓“赚足了面子”!但是,就礼仪内容本身的文化意义,又有谁会理会呢!一个人生前是什么样的身份和社会地位,那么逝后就可以选择用符合其身份、地位的殡葬仪式来悼念和追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的现代殡葬观、人生价值观。关于殡葬礼仪文化制度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就已经有比较系统详细的规范了。孔儒思想一向特别注重“礼乐法治”的建设,提倡“克己复礼”,所以,在殡葬方面也有具体的礼仪规范制度。如《礼记·檀弓》载:“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也就是说,在举行祭奠仪式时,即使礼仪形式非常豪华,但是举行祭奠之人不够恭谨,内心毫无敬畏之意,那么,还不如心怀诚意地以简单的形式举行祭奠仪式呢!所以,心怀敬意才是举行礼仪大典的前提。也只有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殡葬礼仪才会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才会更好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再如,《论语》载: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子曰,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等云云种种。这都是在告诫时人:在符合现实社会发展的情势下,在礼乐法制的范围内,规规矩矩,小心谨慎,诚心诚意地举行殡葬仪式,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社会秩序的,促进社会健康、良好的发展。比起外表浮华而内心不诚的礼仪形式,心怀敬畏之心的礼仪形式自然就显得更为合礼得体了。正所谓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夫礼,使丧尽其哀、祭尽其敬,然后民德以归厚焉!这些足以说明:摒弃虚华,立足经典,坚守俭以行礼,诚心敬礼的原则才是现代殡葬礼仪发展的有生之路,这也是当今社会必须应予以重视的中国文化精神!)等到亲人安葬完毕之后,整个殡葬活动算是告一段落了,以后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亲属:做“七”、祭奠、居丧等活动了。

丧主在整个殡葬活动中可以说几乎是倾尽全力,动用的人力和物力先不说,光是财力花销就接近十万元(这样,丧主还仅是获得一般水平的殡葬服务),有的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着实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实在得不偿失。中国人从古至今向来都有崇尚“隆丧厚葬”的习俗,为了缓和外部舆论压力,以及为了挣得“面子”,不少民众也是不得不“随波逐流”。既然如此,为什么依然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地如此而为呢?

首先,体面的丧葬活动具有争荣显贵的功能。即具有为死者及其家属争得面子、尊严、声誉的功能。人都怕因丧事办不好而丢了面子。那些有钱有势者,想借办丧事露露脸,以此维护、提高自己的声望;那些贫寒之家也不愿因丧事而落个寒酸的名声,往往举债也要撑起自己的面子;那些在死者生前不尽孝,名声不好的人,更想借把丧事办得隆重些、豪华些而改变自己的不良形象。

其次,体面的丧葬仪式具有明身份的功能,因其都是根据死者的身份来操办的。我国自商、周以来就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社会等级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而且影响到了丧葬文化,什么身份的人享受什么样的丧葬待遇,不是有明文规定,就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通过丧葬仪式,死者的地位高低、贫富贵贱等情况便清楚地显现出来。

再次,丧葬仪式具有定荣辱的功能。死者一生是光荣,还是耻辱,可借此而得到评判。此种功能,在封建社会最为明显,那些有功于社稷的达官贵人,死后,皇帝、官府往往给予明文褒奖,赠以文正、文忠、文襄、忠武等美谥,隆礼厚葬,有的还专门立庙建祠加以祭祀,充分一表现出其一生的荣耀;而那些作奸犯科、声名狼籍的人死后,往往降等埋葬,授以炀、谬、丑等恶谥,剥夺生前的一切荣誉,充分表现出其一生的耻辱。在现代,此种功能虽不如古代那么显著,但仍然存在。如有卓越贡献的人去世后,国家领导人要参加葬礼,报刊上要发表纪念文章,追述其一生的光荣。现代人死后,在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或安葬仪式上,往往要由领导或家庭中有德望者讲话或致悼词,以对死者的一生作出评价,此显然是对死者进行荣辱定位。当然,合理、正确的殡葬礼仪与其他的礼仪一样,可以厚风淳俗,劝善戒恶,鼓励人们为而正义事业奋斗。同时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维持社会的稳定。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显然,那时就已十分重视以丧礼来教化民众,历朝历代为此还制定了相当完整的礼仪制度。此种功能,今日仍十分显著。但是,在传统的一些丧葬礼仪功能中,争荣显贵明身份等功能,是殡葬礼仪文化的糟粕,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应当予以摒弃才是。

以上殡葬行业及活动中出现的情况不止是发生在某一个地方,类似境况全国各地都有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且较复杂。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殡葬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人们的避讳心理,从而造成普通民众对殡葬文化行业知之甚少;

2.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延续时间长,人们传统思想和社会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也为封建迷信活动提供了契机);

3.自民国以降,中国新旧世代交替,西方文化对我东方传统文化冲击比较大,国人面对东、西方文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处于迷茫和矛盾当中的。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文革”运动,全然否定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民族经典文化造成极大破坏。再加之我国文化教育发展不健全,相当一段时期没能够重视传统经典文化,以至于今日时人对自身的经典文化概然不知(对传统经典殡葬礼仪文化更是如此),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制定出弥补措施;

4.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扩大,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当然,经济收入差距也随之拉大),同时西方文化和人生价值观对国人有着不小的影响,以至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糟粕充斥着整个社会。在自身文化精神空虚的情况下,盲目媚外,这也助长了一些“有钱人”的奢靡之风;

5.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相关配套的文化、法制建设却发展缓慢。人们的殡葬理念发展滞后,国家殡葬法律、法规发展不健全,殡葬行业管理混乱等。

当然,还有诸如:我国地域广阔,各地风俗存在差异,各民族发展存在差异,人口众多(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公益福利建设跟不上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的殡葬改革、发展事业有着一定的阻力。

现在,我国殡葬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在殡葬方式以及礼俗方面相较于建国前期和初期都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经典文化缺失、殡葬理念滞后、殡葬法律法规不健全、殡葬市场混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行业垄断等(前已提及,兹不论述)。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多。据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仅2009年短短一年,老年人口就增加了725万。来自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的权威信息显示,正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至900万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较当前增长1个亿。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达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数据同时也预示着我国殡葬业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也为提升我国殡葬礼仪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下,适应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我国殡葬业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同时改革现行不合理、不适宜的殡葬文化制度良好有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也已刻不容缓。

所以,未来的中国殡葬业任重道远,作为新生代的我们,肩上的责任可谓不轻。但我们也必将跟随时代潮流的推进,深度挖掘自身传统经典文化,放眼四海,迈向现代文明。中国殡葬业目前存在的不足,反映了同社会需求方面的距离,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倡导新型的殡葬消费模式,将需要相关部门、殡葬业同仁和全社会民众的共同努力。未来应当在殡葬活动中倡导一种将物欲与占有欲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的消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文化要求在物质上,提倡丰富而不奢华的适度消费,丧事办得庄严隆重而非炫耀铺张;要求在精神上,以优良的精神文化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通过健康向上的殡葬文化追求来实现对逝者的怀念。那么,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新时代下的现代经典殡葬礼仪自然将会应运而生。

就整个西部地区(尤其是四川地区)而言,现代殡葬服务理念和现代殡葬礼仪等方面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今天我国力行殡葬改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四川地区)更需要有一支年轻、充满朝气,有着现代殡葬服务理念的专业礼仪服务团队。

我们新时代下的殡葬礼仪团队将要求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每位家属竭诚服务。以丰富、细腻的情感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礼仪形式展现出生命意义的真正内涵,努力地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关怀和尊重,让人性的光辉照亮充满爱的人间,以最真挚的情感和最高尚的服务为每一位家属带来最温馨的呵护。仪式中的每一朵鲜花、每一盏烛灯和每一断音符,都勾勒出逝者伟岸的身影和安详的笑容,都诉说着生者因为哽咽而未能成言的哀思。让逝者纯澈轻盈的灵魂在天堂自由翱翔。在这个特殊时刻,新式经典的殡葬礼仪将会打破传统的黑白恐怖的氛围,亲人在此相聚回忆往事、诉说真情,让孝心和爱心蔓延,让生命还原属于它本来的色彩。

我们新时代下的殡葬礼仪团队将立足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进而展现生命关怀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让每一个服务细节尽显真实与庄重。从心怀感恩的心,带领着家属静静地诉说对逝者的思念与祝福,进而让告别、追思变得更加美丽,让生命得以延续,让亲人之间的爱在这里得以升华。我们相信,这是在为家属准备一场特殊的“亲人相会”的仪式,用美丽的鲜花和礼具装饰环境,用优雅、舒缓的音乐营造和谐的气氛,用温馨的礼仪来诉说对亲人的思念,让家人再次回忆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再次思考我们的人生。重拾这些美好的记忆,传承亲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殡葬礼仪来说,主要包括:“殡礼”和“葬礼”两方面内容。现代“殡礼”的一系列活动,主要集中在家中和殡仪馆内进行(包括:家奠礼、遗体SPA、追悼会、骨灰告别等仪式);而“葬礼”的一系列活动,主要集中在陵园内进行(包括:接灵→护灵、安灵追思、骨灰安葬仪式、祭奠仪式等)。所以,整个殡葬礼仪包含的内容和文化意义非常丰富,其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而就整个四川地区来说,在“殡礼”方面,虽有一些殡仪馆向客户提供了一些相关礼仪的,但服务类型单调、服务水平较低,对家属的感情触动和对社会的影响都是比较微弱的;而“葬礼”方面,就更令人失望了,据本人所知,整个成都及周边地区,仅有个别陵园向客户提供了安葬礼仪方面的服务。故而,现代殡葬礼仪在川地的发展现状就此可见一斑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时不我待,中国的殡葬改革、发展事业同样迫在眉睫!我们急需发展、建设的现代经典殡葬礼仪,不仅要在“殡礼”上拓展创新、提升服务,而且要在“葬礼”上继承开发,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兼!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涉及、加强“殡礼”上的殡葬文化服务,而且将要拓展到“葬礼”的殡葬文化服务上来。这需要相关部门、殡葬从业者及同仁,还有社会及人群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殡葬事业才能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殡葬礼仪是传统文化礼仪和现代文化礼仪相结合的产物;是推陈出新、丰富文化礼仪的必然趋势,它必然将会以一个全新的文化概念走向人们的视野,从而颠覆人们以往的殡葬思维理念。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的殡葬改革、发展事业任重道远,现代经典殡葬礼仪的施行也将不会一帆风顺。所以,作为新时代殡葬事业的继承者和主力军,影响和改革中国殡葬文化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经典礼仪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发展宗旨就是:传承汉唐经典,立足东方礼仪,展望四海殡葬,铭扬华夏遗风!重拾“礼仪之邦”这顶王冠,将是我们毕生的奋斗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