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4101—2008 监控系统须对接入的设备和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为了防止信息的完整性被破坏,系统宜采 用数字摘要、数字时间戳或数字水印等技术。对需要保密的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宜进行加 密处理。 6设计原则 监控系统设计、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6.1互通性 本地监控中心与前端设备、用户终端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能够实现多种 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设备与系统间的兼容和互操作,满足系统远程监控管理要求。 6.2实用性 根据环境条件、监视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监控方式等因素统筹考虑。技防、物 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切合实际,能有效地提高 工作效率,满足业务需求。 6.3扩展性 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部件和设计,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 6.4规范性 系统设计符合GB50348-2004中风险等级划分及防护原则,符合系统设计规范及建设方的管 理和使用要求。控制协议、视频编解码、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遵循本规范 中的规定。 6.5易操作性 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 护。 6.6安全性 系统设备安全按系统安装、实施、运行现场环境条件要求,选择采用符合GB50161规范中 的密封防爆、增安型等设备和安装方式。系统设备应具备防雷击、过载、断电、电磁干扰和人 为破坏等安全保护措施。 6.7可靠性 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部分应有备份、冗余措施,系统软件应有备份 和维护保障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 6.8可维护性 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恢复。 6.9可管理性 系统内的设备、网络、用户、性能和安全应能够并便于管理和配置。 6.10经济性 系统在保证符合规范、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指标,综合优化 一次性购置安装成本和长期运行维护成本。 7远程用户认证中心 远程用户认证中心为远程用户终端和监控管理平台提供目录、注册、认证服务,应具有对 接入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能够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访问和使用权限。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