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技术案例汇编之二

 haosunzhe 2015-03-19

编者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是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场地修复技术目录,是环境保护部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北京大学、环保部南京所、中国环科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编制的,目前,目录第一批已于2014112日正式发布(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75号)。该目录由参编单位提供资料,刘阳生、姜林等专家组成的编制组,历经七个月讨论、修改后出台,凝结了主要从业单位的一手资料和专家们的集体智慧。为方便各界了解和阅读,我会精选目录核心内容制作成技术案例汇编,每周在我会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一篇,供广大微友学习交流。



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原理:

向污染土壤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常见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多硫化钙、二价铁、零价铁等。

适用性:

化学氧化可处理石油烃、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酚类、MTBE(甲基叔丁基醚)、含氯有机溶剂、多环芳烃、农药等大部分有机物;化学还原可处理重金属类(如六价铬)和氯代有机物等。异位化学氧化不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吸附性强、水溶性差的有机污染物应考虑必要的增溶、脱附方式;异位化学还原不适用于石油烃污染物的处理。

案例1

该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特殊钢生产基地,场地南侧为焦化厂,场地污染区块主要靠近焦化厂附近,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类。其中苯并(a)芘、萘、二苯并(a,h)蒽的修复目标值为1.56mg/kg、2.93 mg/kg、1.56 mg/kg。施工工期100日历天。

采用原地异位化学氧化搅拌工艺处理,处理土方量为3500m3。场地土壤检出率较高的污染物为苯并(a)芘、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其中苯并(a)芘最高检出含量为23.1 mg/kg,萘的最高检出浓度为23.2 mg/kg,其他污染物浓度在10~20 mg/kg之间。本场地污染深度为0~2 m。本场地表面1 m左右为素填土,-1.0m~-7.2 m均为粉质粘土。场地内陆下水为潜水,初见水位约为-1.5 m,稳定水位在-1.0 m~-1.8 m左右,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明显。

选用原地异位化学氧化搅拌工艺,可实现药剂与污染物的充分混合及反应。药剂采用某K药剂(主要成分为过硫酸盐及专利活化剂)。

主要工序为:定位放线→土方清挖→筛分预处理→土壤倒运至反应池→药剂投加→机械搅拌7~8天(pH值监测)→倒运至待检区反应(氧化剂残留)→验收合格→土壤干化→土壤回填→工程竣工。


图1 污染土壤化学氧化处理工艺流程图

主要使用挖掘机设备,用于土壤挖掘筛分、药剂添加、土壤搅拌、土壤干化处理等。监测仪器有氧化剂残留测试套件、pH计等。

原地异位反应池化学氧化搅拌费用主要包括反应池建设费用、药剂费用、机械设备费用、过程监测费用、检测费用等,其中药剂费用占总修复费用的40%~50%。综合分析,项目修复费用为1100元/m3

案例2

项目场地原为农药厂,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后来也生产其他农药。农药厂关闭后经过场地污染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价,六六六和滴滴涕修复目标值分别是2.1 mg/kg和37.8 mg/kg。该场地大部分污染土壤外运到水泥厂进行水泥窑焚烧处理,部分低浓度(六六六和滴滴涕浓度均低于50 mg/kg)污染土壤采用生物化学还原+好氧生物降解联合修复技术。施工工期2年。

该场地工程规模29.68万m3,其中采用生物化学还原+好氧生物降解联合修复的土壤8万m3。主要污染物为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两者最高浓度分别达4000 mg/kg、20000 mg/kg以上。土壤质地类型主要为建筑杂填土和粉质粘土,建筑杂填土集中在0~2 m土层,污染粉质粘土最深达9 m。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治理可采用土壤洗脱技术、热脱附修复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和化学还原-生物氧化联合修复技术等。由于洗脱技术对土壤的质地有一定要求,因此本项目未采用;热脱附设备投入较大,高含水率情况下运行费用高,因此本项目未选用;当地附近有大型的水泥厂,且经过了改造,具备协同处理危险废物的能力,因此对于高浓度污染土壤采用水泥窑焚烧处理的方式;对于部分低浓度污染土壤,采用某D药剂(主要成分为强还原性铁矿物质和缓释碳源)的生物化学还原+好氧生物降解联合修复技术,该技术对环境友好、无毒、节能,修复成本相对较低。

工艺流程:1)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时对治理的污染土壤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建设药剂修复污染土壤车间;2)对污染土壤进行开挖与破碎筛分,去除大块建筑垃圾等杂物;3)筛分后的污染土壤运输到车间堆置;4)车间内污染土壤添加药剂与旋耕搅拌、加水厌氧处理5天,再旋耕好氧处理3天,如此循环处理3个周期;5)自验收采样检测合格待监理确认后出土到待检场堆放,如果检测不合格则继续加药周期处理,直到检测合格为止;6)污染土壤全部处理后进行竣工验收。


图2 生物化学还原+好氧生物降解联合修复技术工艺流程

建设修复车间,污染土壤在车间堆高60 cm,以利于旋耕搅拌与加水厌氧;根据试验,药剂每周期添加1%;添加药剂后要加水至土壤饱和,保证厌氧5天;厌氧后需好氧反应3天,每天要旋耕搅拌2个来回;处理3个周期后采样自检,自检合格后土壤到待检场堆放。主要设备有液压驱动筛分斗、旋耕机。

生物化学还原+生物氧化联合修复技术涉及的成本主要包括修复车间建设费、土方工程费、药剂费、人工机械费、旋耕费用和采样检测费用等,污染土壤的处理成本为700元/m3

修复3个周期后有机氯农药浓度降低到修复目标值以下,少数污染浓度稍高的土壤药剂处理5个周期后达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