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所不欲,为什么还要施于人?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03-19

按照孔子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般人都能够接受的,也能够理解的,毕竟人与人相处都要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相处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可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问题是现实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己所不欲,还要施于人。而这种人往往是有点权力,有点官职的人,这样的人他们在还没有谋得一官半职的时候,也被人家欺负过,压迫过,那个时候的他们似乎还能够站在正义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毕竟这个时候自己年纪轻,没有关系,也没有什么地位,更没有什么权势,等到这些人他们熬过了那些痛苦的日子,慢慢地也从当初那种受压迫受折磨的位置爬到一官半职的时候,当他们有点权力的时候,他们可能忘记了过去自己曾经痛苦的经历,忘记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些事情,反而将这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事情变本加厉地施给他人,施于他的部下,而且还总会振振有词地说这一切都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工作的进步与提升。这些人所采取的这些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往上走,至于下属的感受根本不是他考虑的范围。这似乎是当下中国普遍出现的一种情况。要不然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政绩工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像仇和这样的官员。

政绩,在中国官员的内心深处比什么都重要,没有了政绩,就意味着他们的升迁失去了可能,没有了政绩,就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都白做了,没有政绩,就意味着他们做了再多的老百姓满意的事情也不可能摆在桌面上。因为中国政府极为重视政绩,会进行各项评比,由此来考虑这个地方的政府到底做得如何。而这些评比对于政府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对于百姓而言可能就是一个负担,这些官员心里也清楚,他们知道如果这些事情摊到自己头上,自己也不会愿意接受,但是为了政绩,为了升迁,甚至为了个人利益,如果他们不把这些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摊到老百姓的头上,可能受到最大的影响的是自己的仕途。

可以说我们中国的很多官员他们对自己的乌纱帽的重视程度要远比其他事情考虑得多,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有“己所不欲,还要施于人”的行动出来。如果他们是真正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真正地替老百姓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我想这些官员也不至于最终混到锒铛入狱的地步,只是这些官员他们所作出的选择也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有些无可奈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