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足球复兴路

 笨鳥先飛龍 2015-03-20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从李惠堂开始,南派足球就在中国足球版图中占有半壁江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间,广东足球以独树一帜的“南派”技术风格立足国内足坛。容志行、陈熙荣、古广明、赵达裕等球星层出不穷。在90年代职业化的浪潮中,广东足球曾经走在最前沿,有甲A宏远、太阳神、松日、雄鹰四足鼎立的盛世;但他们也走的最曲折,经历多次起伏和沉寂。直到恒大的出现给广东足球带来了阔别已久的中超冠军,也带动起久违的足球热潮。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提起李惠堂的名字也许有些人可能还很陌生,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足球皇帝,一九二八年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曾先后领衔中国队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远东运动会、出访东南亚、欧洲和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同贝利(巴西)、马修斯(英格兰)、斯蒂法诺(西班牙)、普斯卡士(匈牙利)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他一生共射进近2000个球,获得了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奖章和120多座奖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用自己的双脚谱写了一个个传奇。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1954年,广东省建立了第一支专业足球队。号曰“中南(白)足球队”。首任教练骆敌智,队员大部分来自足球运动基础较好的香港、广州、梅县等地区。他们是曾林、梁树、罗北、罗荣满、吴添来(香港);陈中民、关辉舫、陈坑、冼永泉、胡鸿斌、林效才、许志雄(广州);梁辉元、陈汉磷、杨兴连、杨霏荪(梅县);还有越南归侨张文禄及中南军区调来的陈颂扬、钟振强共19人。后中南(白)队邀请了退役国脚郑德耀执掌教鞭,曾培福和陈虞添辅助,正式改号为广东足球队。图为1956年,参加乙级联赛的中南白队,这是广东足球在专业时代的开端。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建国初期,广东球队以足球之乡梅县队和广州队作为班底,分头出击国内外赛事。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东队在和非洲以及前苏联等球队的比赛中,赢多输少,自那个时候起,广东足球便赢得了“外战内行”的美誉。而就在那个时期,以陈复赉、陈克亮、杨霞荪、杨霏荪、龚伯强、潘培根、李林、杨友标、冼迪雄、曾雪麟、陈汉磷等人为代表的广东球员分别入选了国字号球队,而这一辈球员在日后的日子里也是担任了广东各级球队教练,成为广东足坛持续发展的重要人物。图为叶剑英回家乡期间,接见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少年足球队。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这也是广东足球,在建国后迎来的第一次高潮时期。而由叶剑英主持修建起来的越秀山体育场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1950年,时任广州市首任市长叶剑英号召青年们用自己双手建设的人民体育场。当时有近万人参加了体育场的修建,修好后的越秀山体育场随后成为了广东足球的一个圣地,见证着50多年来广东足球的沧海桑田。图为建成后的越秀山体育场。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在随后的文革十年内,广东足球的发展和全国一样,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那个艰难时候,70年代中期,南粤名帅苏永舜接过了陈汉粦的教鞭,打造了至今依然让人念念不忘的南派技术足球。在苏永舜的战术理念里,把球牢牢控制在自己脚下,通过球队反复的跑位拉开空挡,在局部打造娴熟的小组配合,让广东足球经过了文革洗礼之后,变得更加强大。苏永舜的坚持和革新在1975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中得到了回报,当时广东队在决赛中和辽宁踢平,两队并列获得冠军。是建国后,广东足球队第一次获全国冠军,开创了广东足球运动第二次高潮时期。图为苏永舜指挥球队训练。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如果有些年长的球迷还记得的话,那么一定会对以下这些名字不会陌生:容志行、陈熙荣、蔡锦标、杜智仁、何佳、关至锐、欧伟庭。这些球员构成了苏永舜时代广东队的主力阵容,当然随后这批球员跟随苏永舜成为了中国队冲击西班牙世界杯的中坚力量,遗憾的是最后时刻,沙特“戏剧性”地以0∶5负于新西兰,使本以为出线而放假的中国队紧急集中。1982年1月10日,中国队在新加坡1∶2负于新西兰队,倒在了通往西班牙世界杯的门槛上。虽然那次冲击只差一步到马德里,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球迷和球评家认为那支中国队是历届国家队中最富有技术含量、最有观赏价值的。图为1981年,第12届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获胜后球员将主帅苏永舜抬起庆祝。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要说在全国的影响力,理所当然是容志行。1978年经历“文化大革命”“浩劫”后,全国掀起思想大解放浪潮,《体育报》用整版篇幅,通栏大字标题发表《足坛名将容志行》长篇通讯,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报道后,全国掀起学习“志行精神”的热潮。容志行身披11号球衣,是广东队和中国队的主力“中场灵魂”,驰骋绿茵场十载有余,其风格、技术可谓巷人皆知。仅以球王贝利之评价,便见一斑。1978年贝利队随美国宇宙队访华,与中国队比赛后说:“11号(容志行)的控球、射门和组织才能,使我深感遗憾,在赛前我还确认中国尚未出现超级明星。”贝利在比赛后还特意找容志行交换球衣,并表示祝贺。容志行于1989年被评为“建国40年杰出运动员”之一。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这支广东队在对外国球队的比赛中延续了老前辈“外战内行”的传统,其中在香港3-3逼平当时有欧洲足球先生基冈领衔的汉堡队、在广州最后30秒才0-1惜败由利特巴尔斯基领军的西德青年队,这两场比赛也成为了广东足球对欧洲球队作战的经典赛事。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汉堡队可是欧洲足坛的班霸球队,在香港的头场赛事中更是以9-0击败香港球队,而西德青年队也是代表着他们当时青年队当中最好水平。这两场比赛广东队踢出来的技术足球、整体攻防的节奏,让香港和欧洲足坛都为之震惊,在和汉堡队的比赛中,容志行更是上演了在对方的禁区弧顶前连过五人的表演。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东足球和香港足球形成了年度经典赛事——省港杯。每年新历新年前后,省港两队尽遣本地足球精英,进行主客场两回合的交战。由于两队水平都相当之不错,而且在后来港队有归化球员加入,广东这边也招来了内援加入。当时省港杯的球市也相当火爆,一位老球迷在回忆早年的省港杯时说:“那个时候,我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在售票窗外通宵排队,球票到手的一刹那,仿佛得到了一件珍宝,高兴得又蹦又跳”。图为第一届省港杯,坐满观众的越秀山球场。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第一届省港杯首回合于1979年1月21日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上演,开赛仅三分钟,容志行扭过香港队后卫从右边路传中,欧伟庭射入省港杯赛的首个入球。广东队主场一球小胜,随后,做客香港广东队3比1再胜,两回合以4比1首捧省港杯。当省港杯进入到第三个10年,比赛和球市都每况愈下。两地足球水平的直线下降是主要原因。广东参加省港杯的队伍也在这10年里发生了质的变化,广东代表队不再是囊括当时职业球坛最顶尖的广东球员,而更多是以全运队或某个俱乐部的代表队来参战。香港队这10年对省港杯的重视程度也不及往日,出战省港杯的代表队要么是由外援担纲的“港联”,要么是出于为外战任务锻炼的“全华班”。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比赛精彩场面乏陈,球场空空如也。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在外战上,当年广东队击败由苏格拉底领衔的桑托斯队,也是广东足坛外战的一场经典战役。巴西桑托斯队素有“巴西之母队”之称,当时拥有著名球星苏格拉底、儒尼奥尔等世界级球员。1989年8月6日至24日在北京、天津等七座城市,桑托斯队与国家队、辽宁队、广东队等队进行了8场友谊比赛,但只有广东队2-1取得了唯一一场胜利。图为桑托斯访华期间参加接待晚宴。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而广东足球在苏永舜和曾雪麟两名广东籍国家队主帅的“关照”下,在80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球星,在国内逐渐奠定了广东足球的位置,“南广东北辽宁”,那个时候的国家队也基本上以这两个地区的球员构成主体。87年广州全运会上,广东队在天河体育中心四年6万人的呐喊声中,1-0击败辽宁队夺冠,赢得了这场正面战役的胜利。图为1987年全运会决赛的广东队。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细致到每个球员,古广明、赵达裕这两名矮脚虎在运动生涯最为灿烂的时候,竟然被国内球员铲伤无奈告别球探,让人扼腕。而梅县足球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蔚为辉煌的一幕,在高丰文的国家队里有6名球员入选,其中谢育新、张小文、郭亿军和伍文兵更是曾同时首发过,让人倍感这个足球之乡的能力。同时,来自广州队的吴群立、麦超等人在国家队也是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麦超更是包揽了国家队所有的点球主罚,被人誉为点球专家。图为1985年,中国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对阵沙特。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在跨入90年代后,广东足球在职业化初期曾经是中国足球圈里最多职业队的地方。广东宏远和广州太阳神战绩也非常不错,广州队在首届甲A职业联赛中更是获得亚军。图为95年太阳神三员大将彭伟国、谭恩德、吕建军。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95年陈亦明入主广东宏远,他分别以42万和64万的价格带来了马明宇和黎兵,外援丹尼奥和阿曼杜也随后加入。“兵马新”的进攻组合帮助宏远在进攻端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丹尼奥这名外援出色的防守功夫和池明华撑起了宏远的后防脊梁。当年的省体育场,是广东球迷欢乐的海洋,如今走过中华广场,你只能在记忆中回味那山呼海啸的镜头。图为1995年广东宏远与上海申花队的比赛中。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96年甲A,深圳队和广州松日同时升入,甲A联赛12支队伍有4支广东球队,创下了职业联赛的一项惊人纪录。加上身处甲B的佛山佛斯弟队,广东人自豪地自称那段时间是“甲五风云”。正是由于广东球队太多,以至于中国足协从1996年开始,打破蛇形排列的传统赛程安排规律,要求“广东德比”头6场比赛必须在赛季前5轮全部完成。图为96年甲A宏远VS太阳神的“广东德比”(张兵左,谭恩德右)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广州松日为了打好比赛,也花了120万从广东宏远挖来了谢育新,但是松日把主场放在能容纳6万多人的天河体育中心,绝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由于战绩不好又缺乏强力球星号召,他们的主场往往只能来稀里哗啦的几百人。而且当时广东和广州足协也没有德比的概念,经常在广州城有同时两支球队在同时进行比赛,完全是对足球市场和球迷资源的一个浪费。所以,这年联赛,深圳和广州松日又很快地预定了降级名额,而广东宏远和广州太阳神的战绩也有了明显的下滑。图为1996年12月,刚刚降入甲B的松日足球队队员在海埂足球训练基地进行耐力跑的训练。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从1996年开始至1999年,每年至少有一支广东球队在甲A降级。1998年,广州松日队与广州太阳神队遭遇东较场。结果一场血战之余,竟然出现了5红9黄的空前记录,“广州德比”也以这种异样的惨烈在甲A年代走到尽头。1999年广州松日队在甲A降级之后,便只剩下深圳平安队在顶级联赛独扛广东足球的大旗。经过甲A时代前后6年共26场激战的繁荣局面之后,“广东德比”在顶级职业联赛足足留下了长达9年的空白。图为1998年广东德比冲突场面。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时隔一年后,2000年松日连甲B的资格都保不住了,东较场最后保级战激动球迷冲进场内引发骚乱,老板潘苏通不玩了,球队解散,这么一支富有朝气和有着众多年轻球员的球队就这么没了。然而广东足球的厄运还没有结束,2001年宏远卖给了青岛海利丰。至此,挺下来的广东球队只有广州太阳神和深圳队。图为2000东较场最后保级战后激动球迷引发骚乱。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从95年甲A时候的火爆,到从盛世开始了跌落的序幕,广东足球的下滑,时间不过仅仅是一年。完全依靠市场职业化调控的广东足球,完全无法和其他开始进行政府支持的兄弟球队比拼,而且宏远和太阳神也都是资本规模不大的民营资本,财力上无法和其他球队比拼。因为投入的越发巨大让广东足球圈的投资人无力承担,再加之中国足球的假黑现象日益严重,广东足球的投资人逐渐放弃了足球。譬如宏远,就专心经营篮球俱乐部,如今宏远篮球队在国内是绝对的一哥,这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图为从足球失败进军篮球的宏远俱乐部,在2011年获得第七座CBA总冠军奖杯。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自从宏远降级之后,广东省一级的球队只剩下了广东雄鹰,但可悲的是,04年中甲联赛结束后,他们全队人竟集体出现在讨薪大军中。随后广东雄鹰(深圳科健)解散,吴伟安和吴坪枫等一代的苗子球员各奔东西,有些队员甚至直接退役。而前几年虽然日之泉接过了广东足球的大旗,但是他们的小作坊式操作,只能让球队厮混于中甲联赛,球队有灵气的球员也是逐渐消磨了个性,只有尹鸿博尚算可以。图为2004年中甲开幕前,雄鹰队参加赞助商的发布会。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而一直挺在中超的深圳队则在2001年请来了朱广沪,当年获得联赛第五名,随后的2004赛季,球队在朱广沪带领下夺得了自己的首个联赛冠军,成为第四支染指过顶级联赛冠军的球队。图为2005年,朱广沪率领深圳队夺得首个中超冠军。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2005年赛季,由于俱乐部前董事长张海经营不善,球队财政状况糟糕,再加上在队中地位颇高的主教练朱广沪被中国足协选中,离开球队担当国家队主教练,一批国脚和实力选手出走,球队实力大受影响。随后,迟尚斌担任主帅,但因为其与球队中的一些大佬球员(后迟与当时俱乐部总经理杨塞新将其称之为球霸)关系紧张,球队成绩差强人意,迟也被迫下课。从此一蹶不振。图为2005年,迟尚斌在发布会上痛斥深圳队存在“球霸”。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曾经的梅县足球,因为前几届政府的不重视,导致足球人才完全断档,而一些有朝气的球员更是早早就被其他省份的球队挖走,像刘彬彬和高志林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能够知道梅县是足球之乡的年轻球迷,已然不多了,这对于昔日的梅州足球来说,完全就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上图为1980年 梅县球迷观看香港愉园青年队与梅县青年队交锋。下图为2010年青年联赛,无人问津的赛场。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至于广州足球,则让人感觉大起大落,在广药接手之前,球队的赞助商经历过吉利、香雪和日之泉,在这6年的蹉跎岁月中,球队更是险些降入到乙级,让人唏嘘不已。而在广药接手后,球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超也是一支稳定的中上游球队。但在2010年2月,广州队在中国足坛反赌风暴中被揭发曾经在2006赛季参与打假球,遭到降级处分,球队被罚降入中甲,广药也放弃了球队。图为2007广药冲超后朱小丹接见2大球星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就在大家觉得广州足球又要迎来新一个黑暗期的时候,地产大鳄恒大出手完全颠覆了局面。2010年3月1日,恒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球队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并引进穆里奇等多名强援,2010赛季中甲联赛23轮,广州恒大广汽足球队以3:2击败了广东日之泉,在赢得这场德比战的同时,也提前四轮成功冲超。广州恒大广汽队以联赛第一的身份再次升上顶级联赛,并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比赛的最大分差以及客场不败的记录。球队射手郜林也荣获2010年度中甲联赛金靴奖。图为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恭贺球队升入中超。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2011年升入中超后,恒大花费上亿元引进强力外援,包括中国足球历史上的最高身价的外援,巴甲MVP 达里奥·孔卡。并完成了23轮不败的记录。2011年9月28日,中超第26轮广州恒大客场4-1击败陕西人,提前四轮夺得本赛季的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广州足球的首个顶级联赛冠军。不过恒大的目标远不在此,许家印表示,恒大想要的是亚冠冠军,到世俱杯上和强队掰手腕。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球队强势的战绩也催生了广州火爆的球市,截止2011赛季中超联赛第23轮,各赛区球市统计显示。广州赛区一马当先的成为了中超联赛最旺的主场。据统计,广州恒大俱乐部的主场天河体育场在中超前23轮的比赛中,共有550739名球迷前来观战,场均达到45895人。在揭幕战更是吸引了创纪录的6万人观战。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7月1日,富力集团在广州高调宣布,以1460万元的价格接手深圳凤凰俱乐部,正式进军绿茵场,与恒大唱起了“足球双簧”。从目前形势看,他们冲超形势大好。可以预计,明年在中超会出现广州足球的地产德比。而在恒大高调推出万人足校计划的情况下,9月22日,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宣布,将投资5亿元在“足球之乡”梅县建设一所高标准的足球学校,设立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地产足球,能否真的让广东足球走向复兴之路?  


 
广东足球复兴路 - 人在上海  - 中国日报Chinada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