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春市人民政府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5-03-20

  高句丽末期,位于今长春地区北部的挹娄族崛起。挹娄族属肃慎族系,南北朝时称勿吉族,隋唐时称靺鞨各部,建立震国。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震国改称渤海国。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渤海国“尽得夫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疆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号称“海东盛国”。渤海国仿唐王朝的郡县制,在夫余故地设夫余府(今农安县),被毁的夫余后期王城得到了复苏。夫余府位于渤海国西部,与契丹接壤,是渤海国西中的边陲重镇,其城市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边贸中心 作为唐王朝的藩属,渤海国很重视吸收盛唐文化,引进先进技术,推动生产发展。“扶余之鹿”、“莫颉之豕”、“显州之布”、“位城之铁”都是当时的重要产品。位于渤海西部的今长春地区,是渤海中部经济区的得要组成部分,盛产粟麦。建国时期,渤海与契丹结好,边境贸易往来频繁,除边民互通有无外,主要以渤海的铁制品换取契丹的畜牧产品。由于产铁量大,渤海人通过夫余府将“多余的铁与契丹交换”,疆域国仿唐王朝的郡县制,在夫余故地设夫余府(今农安县),被毁的夫余后期王城得到了复苏。夫余府位于渤海国西部,与契丹接壤,是渤海国西部的边陲重镇,其城市功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交通要冲 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渤海国开辟5条交通线,分别通往契丹、新罗、日本和唐王朝。

  一是朝贡道。这是一条以水路为主,直接通往唐都西安的交通线。

  二是日本道。分陆路和海陆两段,是渤海使臣赴日本的交通线。

  三是新罗道。是通往朝鲜半岛的交通线。

  四是营州道。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是唐节度使驻地,代表唐王朝管理渤海。营州道是双方使者相互往来的交通线。

  五是契丹道。是渤海国经夫余府通往契丹的交通线。从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出发,往西越过张广才岭到达夫余府,由夫余府出境进入契丹属地,经长岭、通辽、开鲁抵达契丹都城临潢(今内蒙古治自区马林镇)。两个地方政权的相互往来,主要通过契丹道,而且必经夫余府。夫余府是契丹道上的交通要冲。  

  军事重镇 建国初期,渤海与契丹互派使臣“聘问”,双方友好往来频繁。文王以后,渤海与契丹疏远,边境时有冲突,渤海国不得不在夫余府“常屯劲兵焊契丹”,夫余府为成了渤海国西部边界的军事重镇。天赞三年(924年),渤海入侵契丹属地辽州(今辽宁省新民县),“杀其刺史张秀实而掠其民”。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以“世仇未雪”为名,亲征渤海国,迅速包围了夫余府(今农安县),3天攻下了这一军事重镇,进而围攻忽汗城(渤海上京府),渤海王出降,渤海国遂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