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百〇五篇盘古源自印度传说以及中华出自非洲假说皆为错误讹传盘古出生于卵史话并且混沌诞生天

 文化龙乡 2015-03-20

                 第一百〇五篇  盘古源自印度传说以及中华出自非洲假说  皆为错误讹传

                              盘古出生于卵史话并且混沌诞生天地万物  却是真实信史

        时则春王,乐则《韶》舞。将见五行调,八荒抚,皇天安安享牛脯。又何必扰扰纷纷,更十二万年,而

    换一盘古。

                                                                      《小仓山房诗文集·醉歌》

盘古忽然死,洪荒人一惊。不料此例定,千年难变更。女娲欲救之,炼石声铿铿.神农欲救之,尝草口

    不停。伏羲欲救之,画卦欲说不说口咿嘤。黄帝聪明冁然笑,何必旁门探玄妙?转夜作昼岂无灯,将人成仙

    自有道。

                                                             《小仓山房诗文集·岳水轩烧丹图》

        只等盘古老翁依旧活,我来寻我自然得。

                                                                 《小仓山房诗文集·病中戏作》

        无人挟长居前辈,有力开天看混茫。底事一坏(音pei ,义土丘,喻坟墓)先作佣,神仙留着让轩皇。

                                                   《小仓山房诗文集·偶阅<广舆记>,载盘古冢凡

                                                   有三处,其附会可知然,题目自佳,戏题一绝》

        大椿春秋何足筭,疑与盘古同开天。

                                                       《小仓山房诗文集·牛首庙门外古银杏歌》

        盘古可曾立后?神农可曾耕田?

                                                                 《小仓山房诗文集·放言三首》

        老人惯早起,如盘古开天。独来又独往,四望无人烟。

                                                                 《小仓山房诗文集·恶老八首》

        虔州盘古山,有异兽。或六足;或八足。能负两三人。

                                                           《汉唐地理书钞》辑梁载言《十道志》

        乡人饮酒,内有三老。主人以齿,最尊者首座。各使之年。其一曰:“东天日出亮赤赤,照见吾须牙雪

    雪白。盘古皇帝分天地,吾替伊搧曲尺。”

                                                                     《吴下谚联·罔话三千年》

        天如醉,人如睡,朦胧方便双星会。鸡饶舌,催离别,别时打算问年月。自从盘古,许多周折,歇歇

    歇。

                                                                         《坚瓠补集·七夕词》

        盘古,为一般瑶族所虔祀,称之为盘王。瑶人以为:人之生死、寿夭、贫贱,皆盘王主之。天旱,祷盘

    王,舁(音yu ,即抬)王,游田间,视禾稼。

                                                                                 《岭表纪蛮》

        徭(即瑶)人祀盘古,三年一醮会。招族类,设醮场,行七献礼。男女歌舞,称盛一时。数日而后,

    散。三年所畜鸡犬,尽于此会。

                                                                   《岭表纪蛮》引《昭平县志》

        起记盘王先起记,盘王起记造犁耙。造得犁耙也未使,屋背大圹谷晒芽。

        起记盘王先起记,盘王起记种苎麻。种得苎麻儿孙绩,儿孙世代绩罗花。

        起记盘王先起记,盘王起记造高机。造得高机织细布,布面有条杨柳丝。

                                                                                   《盘王歌》

        盘古为夫妇,阴阳之始,天地万物之祖也。声灵赫濯,因足庇荫于宇内。而举世悉蒙其苏矣。

                                                                             《重修盘古庙碑》

    《中国神话大观  创世神话》里还搜集很多“盘古”传说史话,除了苗族、瑶族、畲族,包括汉族、壮族、侗族、怒族、傈僳族(见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后同)、毛南族,等等,也都是存在有着“盘古”的传说史话。限于篇幅比教长,这里不再抄录。

    明代五岳山人周游撰著的《开辟演义通俗志传》(又名《开辟衍绎》),第一回即是通篇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差遣菩萨毗多崩娑那,“驾一朵祥云,离了西方佛境。直来至南瞻部洲大洪荒处,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此而混茫开矣,即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从此,毗多崩娑那立一石碑,长三丈,阔九尺,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亥子重交媾,依旧似今时。’”

    《开辟演义通俗志传》只不过是一部演义,即古代的小说。如陈钧先生在《注释》21说:“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明显地给古老而优美的神话,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宗教色彩。开天辟地的盘古,竟是佛祖释迦牟尼指派的一个弟子所化。这里极力宣扬着‘佛法无边’,创世神话的伟大意义,也就淹灭于宗教色彩之中,这和前引《云笈七签》中道士们所干的勾当,是一样的。他们为了标榜自己,不惜胡造乱编,这在我国的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注释》23亦说:“该书内容,叙述了从盘古开天到周武王伐纣之间的事,杂糅民间神话传说与史实而成。对后世有一定阅读、研究价值。”

    笔者之所以引说这一内容,主要是要向读者说明:西方史学界主流学派称说我们人类的起源,或者说为现今全世界所有“现代人”(亦称作晚期智人),皆是源自于非洲大陆的“出自非洲假说”,我国一些学者则是附会于这一“出自非洲假说”,就是以这种“盘古”是由印度佛祖释迦牟尼派遣来到中国之神话故事为基础,而称说我们中华先民也是源自于非洲。即是所谓的东非地区约10多万年之前的晚期智人,在约10万年之前前后扩展到了西亚地区,然后则是经过印度扩展到了中国。其实我国崇尚“出自非洲假说”的学者们,并没有“中国晚期智人是为印度晚期智人的后裔者”、“印度晚期智人是为西亚晚期智人的后裔者”、“西亚晚期智人是为东非晚期智人的后裔者”,等等这些的考古学或者分子遗传学的确凿证据。他们只不过是因于东非地区发现到了10多万年之前的晚期智人化石遗骸;西亚地区发现到了10万年之前前后的晚期智人化石遗骸;而附会于西方史学界主流学派的“出自非洲假说”,称为晚期智人是经过南亚印度次大陆,迁徙扩散来到中国。焉然不知派遣菩萨毗多崩娑那来到中国化生成为“盘古”的佛祖释迦牟尼,实际乃是2500年之前前后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是真实的生活在2500年之前前后的古代人。他生活的时间是远远晚于“盘古”。周游所说的佛祖释迦牟尼派遣菩萨毗多崩娑那来到南瞻部洲化生成为盘古,而后开天辟地,只不过是将古代的盘古传说史话,加以小说的虚夸而已,把《三五历纪》里的我国苗族先祖“盘古”,硬是掺和入“佛教”的内容之中。根本不能够成为我们中国的晚期智人,是由印度迁徙扩散而来的依据。

    所以笔者认为并且强调提出,西方史学界的“多地区进化假说”,才是正确的。即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内,我们中华上古的晚期智人,是由我们中华上古的早期智人进化演绎产生出来;我们中华上古的早期智人,是由我们中华上古的晚期直立人进化演绎产生出来;我们中华上古的晚期直立人,是由我们中华上古的早期直立人进化演绎产生出来;我们中华上古的早期直立人,是由我们中华远古的形成中人进化演绎产生出来;我们中华远古的形成中人,是由我们中华远古的腊玛古猿进化演绎产生出来;我们中华远古的腊玛古猿,是由我们中华远古的森林古猿进化演绎产生出来。详细情况已如第4篇至第11篇里辨析说过。

    盘古被传说成为是:存在于万物皆无的洪荒混沌时期,是类似鸡卵的状态之中。历时一万八千年之后,他手持斧凿开天辟地,于是才开始有了天和地。如是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死后,是由他的机体化生成为天地之间的万物。对于我们今天具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文化而言,这种说法俨然是为荒诞到不能够再荒诞的“神话”而已。然而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讲,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所能具有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等文化知识水平的影响与限制,古人们必然地只能够相信这些“神话”,是为真实的史事不假。这也就是上述诸多古文籍里,之所以会说及有盘古,实际上是把盘古的神话,当作是为真实史事。对此,我们是无权苛求古人迷信于“神话”。既然是荒诞的“神话”,也就无需作以解说。为了概括盘古的完整面貌,在此引以袁珂先生《中国古代神话》里对于盘古的讲述:

    “据说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就只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他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这样一直经过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忽然睡醒了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粘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面前的黑暗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也似的一声:哗喇!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的板斧一挥,划分开来了。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推算的结果,说是有九万里那么长。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的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撑天地柱的辛苦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相当巩固,他不必再担心它们汇合在一起,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它也和我们人类一样地倒下来死去了。他临死时候,周身突然起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睛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土,他的头发和髭鬚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就是那最没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生’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关于盘古的神力和变化,还有种种传说。有说他哭泣流下的眼泪就成了江河,他吐出的气就成为长风,发出的声音就变做雷鸣,眼睛的闪光就成了闪电。又有说他一喜欢就是丽日晴天,一恼怒天空中就密布了重重的阴云。更还有特异的记述,说盘古乃是龙头蛇身,一嘘气就成为风雨,一吹气又来了雷电,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变成黑夜:形貌和本领几乎和《山海经》里所记述的钟山的烛龙神完全相同。

    “尽管有这些不同的记述,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人们对于开天辟地的老祖宗盘古的敬崇和推尊。所以传说南海有绵亘三百里的盘古墓,用来追葬他的魂魄(如果真要埋葬他的身躯这坟墓当然是太渺小了);又有盘古国,一国的人都以盘古为姓,等等。”

    袁珂先生是从“神话学”的角度认识、解说盘古以及槃瓠的传说史话,并且将盘古与槃瓠当作是为同一者。袁珂先生的这一观点,实际是代表了西方史学界的一种基本观念,就是将史话史料中保存流传有的大量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于理解、荒诞怪异的传说,摈弃于人类的“信史”和“史话”、“史料”之外,将它们归属于“神话学”的领域范畴。不仅是我们中华,还包括有考古发掘发现到的古埃及石刻与纸草纸等保存下来的史料史话;两河地区的泥版保存下来的史料史话;以及《旧约全书·摩西五经》里记载的史料史话;尤其是极为丰富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伊朗、北欧、美洲印第安人、大洋洲土著、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的外国民族,等等流传下来的神话,都是被摈弃在了史学家们的“史学”研究范畴之外。只能被当作是为“神话”或者“故事”议论而已。

    盘古,其实乃是千真万确的史话和信史。是与我们中华三皇五帝文化谱系,即天皇—太昊,就是“小长梁—东谷坨—周口店第一地点—周口店第十五地点—许家窑—周口店第四地点—峙峪文化”等华北小石器文化系列人群的后裔;地皇—炎(帝),就是“西侯度—蓝田—匼河—陈家窝—三门峡—前丁村—丁村—丁村晚期地点—下川文化”等大型石器为特征的文化系列人群的后裔;泰皇—黄(帝),就是“庆阳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早阶段”文化系列人群的后裔;等的情况一样,盘古,就是我国鄂、豫、陕地区存在的“郧县早期直立人—郧西县晚期直立人—鄂豫陕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遗迹—房县樟脑洞”文化系列人群的后裔。据《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里燕龟搜集整理的《盘古开天辟地》说:“相传,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的神兽修狃,吐丝作窝,生一卵,孵育出盘古。盘古出生时,卵壳裂作两半:上半为天,下半为地。盘古把天擎起来,天升高千万尺;盘古眨眼成闪电,呼吸成风吹,淌汗成雨水。盘古死后,身子变成山峦,头发变成草木,肠子变成江河。”

    那么“修狃”究竟是什么呢?所谓“巨大无比、力大无穷”,只不过是后世人们的遐想和美誉,“吐丝作窝”才是“修狃”本质的内涵。我们知道,能够吐丝的动物主要有蜘蛛与蚕两大类,其中人类对于“蚕”的关注认知,是在新石器时代锄耕农业阶段时期,是有了木制机械的精细纺织之后,人们才会关注到蚕的吐丝作茧,进而才会有了养蚕缫丝织成丝帛。而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初始时候的先民们,一般只能是注意到“蜘蛛”。已如第4、第6、第7、第8、第12、第13、第14篇,等的辨析说明,人类是在3、4百万年之前,发展进步入到旧石器时代早期;在20万年之前前后,发展进步入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在4、5万年之前,发展进步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生活在鄂、豫、陕地区的“郧县早期直立人—郧西县晚期直立人—鄂豫陕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遗迹—房县樟脑洞”文化系列人群,同样也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10多万年之前,形成产生出“采集经济”的生活形式,从而跨进入“氏族社会”时代。并且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初始时,由氏族组织进步产生出胞族组织,于是开始有了传说史话,有了传说史话里“谱系”记说的最早起源祖先的名称,以及“混沌”时期的传说史话。苗族传说史话里的“修狃”,实质就是苗族先祖“谱系”里最早始祖的名称,原本是以“蜘蛛”为名称的一个胞族组织。

    之后,他们中有人常常会爬到树枝上获取鸟卵食之。于是他们分离出来的子辈胞族,就以“卵”为名称。再后来“卵”胞族人们发现发明了采摘籽粒穗头轧碎作为食物,并且在长期的轧碎籽粒作为食物过程中,又发现发明捡取自然的平整的石片作为垫着轧碎籽粒的工具,即是所谓的“盘”,也就是类似下川文化所发现到的“石磨盘”。如第33篇里辨析说明,下川文化人群发明使用石磨盘轧碎籽粒为食物,他们即是我国传说史话里的“啬”,涵义是以“收获穗头”作为人群的名称。而“卵”胞族后来分离出来的子辈部落人群,便是以“盘”作为名称,就是义为:发现发明使用石磨盘轧碎籽粒作为食物的人群。后世的人们则称他们为“盘古”,义为时间古远以前的发现发明使用石磨盘轧碎籽粒作为食物的先祖。

    “盘古”就是与下川文化人群一样,是生活在鄂、豫、陕地区2、3万年之前的一个部落组织。已如第13、第14篇里曾经辨析说过:人类上古早期存在是为有太始;有太易;有太初;有太素4个阶段时期。而盘古先辈的“修狃”胞族和“卵”胞族,即是处于有太始阶段的“混沌”时期。盘古则是处于有太易阶段的渐渐分别了解辨识各类各种各样自然物的阶段时期。到了盘古的后代,便进步入到有太初和有太素的阶段时期,从而得以有了对于天地万物的意识观念,以及对于它们的变化和内在本质的认识知晓。故而被传说成为盘古以前是为“混沌”时期;盘古死后才有了对于他的万物的认识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