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承气汤证治一则

 中医畅谈 2021-08-05

今日医案:

    某年冬天,一熟识的某饭店小伙计,急匆匆的来到我门诊,气喘吁吁的说其母不识人了,还一直叫唤,忙请我到其家中出诊。

 其母当时约么四十六七岁年纪,新近脑溢血,经住院治疗后遗留有半身不遂,但往日尚且脑子清醒、语言流畅。

 待到其住处后得知其母已不大便七八日,每于上午10点左右出现全身汗出、手足汗不断、怕热、头上热气蒸蒸、烦躁不安、眼球直视呆板、谵语,特能食,只要有饭吃就来者不拒,诊其脉沉迟而滑,我就给她用大承气汤,四味药各用15克,芒硝后下。为慎重起见,嘱其不要一次服完,初次只服三分之二的量。小伙子家条件太苦,就用绿瓷大铁壶煎药,得汤甚多,依嘱服药后却不见动静,于是我让她频频少量饮用,见大便则停服,然而直到喝完还是没动静,小伙子也不禁有些焦躁。第二天按原方原量又开一剂,并再三嘱咐别看药不多,量也不大,可这药特别厉害,要一点一点地频频饮用。当喝完约一半汤药的时候,终于大便接二连三而下,呈稀泥状,量多,奇臭难闻,但是热、汗、谵语随之消失,人也清醒起来,眼珠不再直视,精神灵动。

 大承气汤中的任何一味药单用都不会那么剧烈、猛撞到不可控,但是四味药组合到一起那可不一般了,构成了如狼似虎的开山将军,所以临床上我们应用大承气汤当慎之又慎。

 记得更有趣的是,由于小伙子家庭条件太苦,见药这么有效,深感浪费可惜,想把剩下的半剂药也吃了,我坚决地说“不行,若喝了准坏事”!

 看完了今日的医案,我们赶紧学习一下伤寒论中的相关条文。

今日讲课:

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伤寒论》208)

讲解:仲师对承气汤的使用格外慎重。这一条对大小承气汤的使用一口气介绍了三种情况:

一、虽也具备些承气汤证,如七八日不大便,汗出也多,但仅微发热,且有轻微恶寒,这时表证未解是万万不可用承气汤的,要待表证完全解除,身有潮热时,才能考虑承气汤。

二、仲师着重介绍大承气汤的必备之症。

他说好几日不大便了,注意这个大承气汤是“脉迟”。只恶热、不恶寒、汗出多、腹满胀而喘、身重,这就具备了大承气汤应该有的症状了,但是仅这样还不行!必待热势汹涌、发作有时、汗出蒸蒸、尤其手足汗出不断才可用大承气汤以荡涤邪热。

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大承气汤绝不是为大便干硬进行通便而设,而是通过泻下通便,达到荡涤邪热的目的,大家学习时,一定要明确这点。

三、假如只是“腹大满不通”,也就是几日不大便,汗出也较多,其热不潮,就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即可,切勿误用大承气汤大泻下。

原文: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伤寒论》209)

讲解:既然冠以阳明病,发热也呈潮热型,再加大便硬,已初具大承气汤证的特征,故曰可与大承气汤。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攻之”,这里的“燥屎”与“攻之”,均是大承气汤的互換词,至于能不能用大承气汤,可先用小量的小承气汤试探服下,若腹中排出废气,证明可用大承气以下积滞。若是不排气,则不具大承气汤证,而是另有隐藏的玄机——根系太阴,此时当然不可攻,否则腹中必“胀满不能食,饮水则哕”,大便也必先硬后溏。

 用了大承气汤后若还会发热、全腹满胀、大便又开始干燥而硬,再用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就行。不具大承气汤证,万不可随意用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