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家故事之二:爷爷奶奶闯关东来到东北

 笑君CXH 2015-03-20

我家祖籍是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韩张镇刘庄,因爷爷郑盛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闯关东来到东北,所以我们这一支“青牛郑”便在今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劳动乡五星村定居下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河南在日本人的残酷统治下,民生凋敝,加上常年闹灾荒,粮食奇缺,青黄不接的时候,树皮都被饥民扒得精光,草根也挖没了,饿死人的事经常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 38周岁的爷爷才不得不只身闯关东,为家庭寻找一条生路。

爷爷生于1901年(属牛),奶奶姓赵,生于1900年(属鼠)。爷爷兄弟三人,爷爷行二。大爷爷名叫郑盛芳,三爷爷名叫郑盛玲(后来他自己改为郑瑞玲)。

爷爷到了东北以后,经过两年的奋斗,逐渐打开了局面。可能是感到这里的生活确实好过些,就返回河南老家把奶奶接到了东北。奶奶是缠足小脚,现在真是很难想象,一千八百多公里的漫漫长路,他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爷爷应该是推着独轮车吧?上面载着奶奶和全部家当。他们带着亲人的美好祝愿,背井离乡,一路跋涉,备尝艰辛,最后落脚到了今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劳动乡五星村杨喜林屯。

爷爷颇具头脑,虽然没有念过一天书,但靠自己的天资和悟性,硬是自学成材,不但认识了很多汉字,能熟练地打算盘,还靠“偷艺”学会了炸麻花的技术。这些技能在当时可是不得了的本事,他便以此为谋生的资本,做点小本生意,还在杨喜林屯开过客店。

爷爷为人仗义,乐善好施,待人诚恳,经常接济那些生活落魄的人,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十里八村很有威信。

由于爷爷勤劳能干,再加上奶奶勤俭持家,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爷爷奶奶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自然就惦念着远在河南的亲戚。于是,在爷爷的帮助下,他的兄弟姐妹、奶奶的妹妹及一些远房的郑氏本家,也陆续由河南老家来到了他们身边,大家彼此照应,从此都在东北扎下了根。

 爷爷郑盛喜唯一的存世照片,时年四十多岁

 大爷爷全家和三爷爷全家来到东北后,像在河南老家一样,哥仨仍然在一起生活,成为一个大家庭。

大爷爷是家里的长子,从年轻时起,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常年走南闯北地“打工”,曾到朝鲜做过厨师,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来到东北后,生活比以前安定了,他便再也没有外出过,一直勤勤恳恳地生活在五星村杜家屯,直到去世。

三爷爷是哥仨中的老小,难免任性。来到东北后,他虽然有所收敛,但仍时常与两个哥哥产生矛盾,最后,哥仨只好分家单过。三爷爷此后也一直生活在五星村杜家屯。

大爷爷是长子,家谱之类的传家资料都由他家保管。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尤其是到了六十年代发生文化大革命时,家谱属于“四旧”,我家的家谱便再也找不到了,估计是被烧掉了。我们这代人长大后,再找寻自己的传承就已经无能为力了。

1941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四),我爸爸郑宝春出生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劳动乡五星村杨喜林屯。爸爸上无兄姊,下无弟妹,在同龄人中是为数不多的独生子。爸爸的出生,让中年得子的爷爷奶奶非常高兴。由于家境相对比较富裕,所以爸爸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被东北银行收回。可能是消息闭塞,也可能是没有意识到改朝换代,家里的钱没有及时进行兑换,爷爷奶奶辛苦攒下的钱突然全部成为了废纸,它们最后的用途就是糊墙或者成为爸爸的玩具。因为伪满纸币废弃这件事,三爷爷对爷爷奶奶非常有意见,一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可能是好人不长寿吧?在爸爸12周岁时,也就是1953年7月10日(农历五月三十),爷爷因胃病去世了。

爷爷去世后,奶奶和爸爸立刻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虽然家里分到了土地和牲畜,但靠着孤儿寡母种地来维持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奶奶的外甥杨万书(姨奶的大儿子)看在亲戚的情分上,主动帮着奶奶种了一年地。一年后,在三爷爷家的力邀下,奶奶和爸爸被三爷爷从王花先生屯接到了杜家屯,以图得到三爷爷家更好的照顾。

又过了不到一年,在其他亲属的帮助下,奶奶在胡长林屯盖了两间土坯房。房子盖好后,奶奶和爸爸便离开了三爷爷家,搬到了胡长林屯居住。

奶奶是一个性格刚毅,很要强的人,即使日子过得清苦艰难,也一直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供爸爸读书。爸爸比较聪明,读书成绩很好,1958年,17周岁的爸爸已经在位于青冈县城的青冈县第一完全中学(即后来的青冈一中)读初一了。 

 

  爸爸郑宝春初中一年级(约17周岁)的照片

 爸爸郑宝春初中毕业(约19周岁)的照片
 

 1959年爸爸与初二同学合影

(上排左起:郑国文、蔡万河、吴明阳、父亲、郭奇;

中排左起:××、祁××、杨贵荣、王萍、王××;

下排左起:张福、吴兴仁、裴宇、杜占国、陈克富)

 1960年爸爸初三毕业时送同学参军合影

(上排左起:张福、尹喜奎、父亲;下排左起:张维荣、任显贵)

    1960年5月份,刚上高中一年级仅仅两个月的爸爸,突然接到村里人捎来“妈妈病重”的口信,便急急忙忙赶回了家。此时,奶奶已卧床多日了,她本来就骨瘦如柴,加上多日水米未进,身上盖的被子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景象十分凄惨。爸爸被迫休学,在家侍候奶奶。一年后,也就是1961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初八),奶奶便去世了,享年61周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