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钥匙简史:从木栓到酒店门卡

 九日图书1976 2015-03-21


钥匙

几乎可以肯定,每位读到这段文字的人都随身携带着这样一小块开有凹槽的金属薄片。今天早晨,你用它来锁上前门;到了晚上,你要靠它来进入自己的住处。在此期间,你还可能用它来开箱子、开啤酒——虽然说这是些自作主张的用法。你一定知道,我所说的东西就是房门钥匙。你的房门钥匙跟我的钥匙相比,外形上如出一辙;跟古罗马人的钥匙相比,基本功能也大同小异。数千年以前,古罗马人也用钥匙来锁住自己的贵重物品。他们将金属片插入小孔后转动,便可打开栓锁,拉开门闩。不过,金属钥匙正面临着淘汰的命运。如今,诸多电子门禁系统(譬如门卡、键盘、生物特征扫描仪等等)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还在日益普及,酒店、办公大楼、汽车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金属钥匙已流传了几个世纪,那么,它的消亡会让我们失去什么,又得到什么呢?

古亚述人锁具模型


想要了解钥匙的发展史,我们必须先了解锁的演变过程。1842年,豪尔萨巴德(今属伊拉克)发现一种古时候极为精密的锁系统,出土地点位于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为公元前700年以前)的宫殿内。上图给出了这种锁结构的复制品。图中可以看出,开门装置使用的是一种尖端带齿的大型木制钥匙,尖齿将一系列活动式的栓锁弹子结构顶起,这样木制门闩就可以滑开了。虽然说图上这把钥匙看起来更像是耙子或者梳子,不过这种开锁原理与我们现在使用的结构惊人地相似,如今的很多钥匙也是靠滑动弹子来打开门锁的。很快,这种相对安全的装置机构就从亚述流传到埃及,并传遍了整个古代世界。不过,这种结构最终在西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19世纪初年重回历史舞台。

罗马人的钥匙


古罗马人使用的锁大都没有这么精细。开锁使用的是青铜制的钥匙,通过简单的杠杆机械原理就可以打开门闩。值得一提的是,上图的钥匙顶部都带有一个孔,这样就可以穿在带子或者链子上挂起来——这就是古罗马人的“钥匙扣”。(古罗马人并不怎么喜欢在衣服上开口袋。)

罗马人的钥匙


古罗马时期,拥有钥匙(或者拥有值得锁起来的东西)并不是常见的事情。因此,钥匙不仅是一种安全装置,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富有的罗马人通常将值钱的东西放进家中的保险箱,然后把钥匙做成戒指的模样戴在手指上。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够随时随地带着钥匙,另一方面也是在昭示他人,佩戴者家境富有、地位尊贵,家里的金钱和珠宝必须严密保护。

中世纪欧洲人的钥匙


之后1500年左右的欧洲地区,钥匙的装饰得到逐步发展,不过开锁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到了中世纪时期,钥匙的常见材质不再是青铜,而是变成了铁。不过,钥匙的实际用途和象征用途依然沿袭了下来,既保全了贵重财物,又展现了自己拥有贵重财物的重要身份。假如你穿越到这个时期,该怎么表现自己的地位呢?带上这样一把大钥匙就可以了,上图这把钥匙长达31厘米。

中世纪欧洲人的钥匙


几个与钥匙有关的术语:钥匙柄,指的是你转动钥匙时手握着的地方;钥匙齿,指的是带齿的结构,用来插入锁孔开锁;钥匙杆,指的是连接钥匙柄和钥匙齿的部分。上图这种钥匙始于14世纪至15世纪,那时候的钥匙齿不仅与功能细节有关,也是一种装饰特征。

中世纪欧洲人的钥匙


到了16世纪与17世纪初年,钥匙柄的装饰花样比钥匙齿更多。钥匙柄上常常加工有精美的窗花图案,花纹类似于哥特式大教堂里华美的窗饰。

法国锁匠指南的雕板


这段时期,欧洲的钥匙和锁都由锁匠行会的工匠制造。锁匠行会致力于提升该行业的工艺水平。(上图是钥匙齿的雕板图,来自一本1627年法国旅行指南中有关锁匠行业的介绍。)由于每一把锁的安全性能事关制造工匠的声誉,因此行会对谁能造锁、为谁造锁等问题有着严苛的管制。一家法国行会规定:锁匠不允许在晚上配钥匙,也不允许离开他人视线或在密室里单独配钥匙;锁匠在配钥匙之前,必须首先确保这位顾客是该锁的主人。假如给你给一位错误的主顾配了钥匙,那么你可能要登上绞刑台。

法国人的匣子


艺术史学家卡罗琳·萨金森(Carolyn Sargentson)博士研究了在法国旧制度下,钥匙对男人和女人的意义所在。富有的男人和女人通常会购买装饰华丽、设计精巧的带锁家具,譬如写字台、大衣橱、小匣子等等。上图就是18世纪70年代的一只小匣子。这些家具内部拥有多个秘密隔区,可分别存放信件、宝石以及其他贵重物品。你可能需要把一些小饰品藏起来,防止仆人偷拿;你也可能把一沓言辞露骨的信件藏起来,防止丈夫偷看。在此时期,钥匙保证了上流女性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和隐私权。她们把钥匙放在裙子下的口袋里,随时随地随身携带。

威尔克斯侦测锁


随着锁和钥匙在欧洲地区日益普及,其形态也变得愈来愈复杂。1680年,英国的约翰·威尔克斯(John Wilkes)设计了这把“侦测锁”(detector lock),堪称一项技术奇迹。若要给弹簧插销上锁,你需要把这位欢乐火Q手的帽子竖起来;若要找到锁孔,你需要滑动这位火Q手的腿,他在膝盖上装有铰链。门锁每次打开,数字转盘就会记录下来,并且往前跳一格。也就是说,假如锁门时刻度盘读数为98,而回家时发现读数变成了99,那么你就知道,一定有人进来翻动过你的东西。

惩戒性锁具


尽管锁和钥匙在装饰上愈加华美精巧,不过其安全性能却不见得有所提升,17世纪的锁并没有比中世纪时期安全太多。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锁的安全性开始成为一项新的追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欧洲城市开始变得更加拥挤,中产阶级也逐渐持有大量引人觊觎的值钱财物。偷盗之事大行其道,如何阻止这些窃贼也就成了摆在锁匠面前的新难题,压力空前之大。上图就是其中两种严酷的设计方案,即使这些方案多少有点不切实际。图右的锁设计于1780年,要是有人想用不配套的钥匙开门的话,这只金属狮的“血盆大口”将会牢牢咬住他的手腕;图左的锁设计于1823年,要是有人想撬开这把锁的话,锁内装配的枪将会径直发射出子弹(如图右上方所示)。

锁具的创新


不过,锁匠最终还是想出了多种实际可行的方案来阻止小偷。三位英国锁匠重新使用并改造了古代社会使用的弹子锁系统,并制成了现代的销铨型弹子锁,其开锁难度比几个世纪以来使用的榫槽型锁具要高得多。这三位锁匠分别名为罗伯特·巴伦(Robert Barron)、布喇马(Joseph Bramah)、杰里迈亚·查布(Jeremiah Chubb)。英国港市朴次茅斯一艘囚犯船里有名犯人曾夸口说,他可以打开查布锁。不料努力了好几个月,他最终还是宣告失败。直到1851年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览会上,一位名叫艾尔弗雷德·查尔斯·霍布斯(Alfred Charles Hobbs)的美国人才终于打败布喇马和查布设计的锁具。

现代锁具之父


1865年,美国人小莱纳斯·耶鲁(Linus Yale Jr.)获得改良版圆柱状弹子锁的专利,或许这标志着现代锁具设计最重要的转变。小耶鲁设计的弹子锁具有榫槽圆柱销子结构,他将弹子和门闩结构置入了门体内部。以往的钥匙需要穿透整扇门才能接触到另一侧的门闩结构,这种设计有效缩短了钥匙的长度。因此,钥匙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

耶鲁锁的后裔


如今,美国大多数钥匙相配的锁都是弹子锁,都是基于耶鲁弹子锁系统改进而来。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用来保障个人财产的技术与19世纪相比仍然变化不多。不过,金属钥匙的时代可能即将完结。

电子门卡时代


第一把电子钥匙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如今电子钥匙已经日益普遍。酒店使用电子门卡,私人住所使用键盘,办公室和大学使用电子挂件,一些机构甚至依赖视网膜或拇指指纹的生物特征扫描仪。以往,酒店常常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丢失的钥匙,电子门卡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酒店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酒店开始使用可擦除式电子门卡。通过这种门卡,酒店经理可以为不同的顾客重新编制门锁程序,从而使房间安全得到更大保障。门卡本身并不能体现门锁的机械结构,所谓的“钥匙”本质上是指磁条上的加密部分,不过门卡也提供了一片空白区域作为装饰。

无钥匙车锁系统


为汽车开锁的金属钥匙也在消失之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司机手持一个菱形塑料制品,按下按钮就能为不远处的汽车开门。这种车锁装有一个可伸缩的钥匙齿,用来点火发动。不过,很多车型已经抛弃了金属钥匙。只要驾驶员随身携带菱形车锁,按下按钮就可以发动了。将钥匙插入点火孔,转动钥匙,启动发动机——几年后的驾驶员可能已经无法再体验这样的成就感了。

键盘


安全装置的数字化,让一些愿景成为可能。试想未来某一天,只要钱包里装着一块芯片,就可以打开家门,启动汽车,进入办公室,还可以锁住地下室的房间,以防孩子接触到里面放着的锯子。当前,虽然电子系统比传统的钥匙更加昂贵,也更主要用于机构设施,不过一些高端家庭也已将其纳入需求。(古罗马时期,这些人会在手指上戴一枚引人注目的钥匙戒指;1690年,这些人会拿出漂亮的侦测锁以示炫耀;如今,这些人会带你进房间里逛逛,告诉你这是监控摄像机,这是防火保险箱,这是数字门禁系统。)

生物特征扫描仪


不过,电子钥匙(或生物扫描仪)的问题在于,谁来控制这些门禁系统。那些年,承担这一任务的是锁匠。在小偷的鞭策下,锁匠努力改善自己的产品,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的秘密流传太广。不过,一张嵌入式卡片与电子邮件密码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使用门卡的数字代码开锁与使用密码登录邮件十分相似。这些新兴系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易于受到计算机黑客的攻击,也可能产生电气故障。不过,这种新型电子安全装置也有诸多优点,比如说易于根据访问者的权限改变进行重新编程门锁。当然,告别金属钥匙之后还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优势,你再也不会丢钥匙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