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山学子成长的摇篮和成才的灯塔

 藏经阁扫地僧人 2015-03-21

  30多年来,莫振高以身作则,团结一批优秀教师,乐于奉献、潜心教学,铸就了贫困山区教育的奇迹和丰碑——
  成长的摇篮 成才的灯塔


  穷,是都安瑶山的深刻印记;“牛”,则是社会对都安高中的一致赞许。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却有着“全民重教”的传统。尽管是一所县级高中,但都安高中在整个广西都“响当当”:连续20多年,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近1/3的学生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
  “我们永远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30多年来,莫振高以身作则,团结一批优秀教师,乐于奉献、潜心教学,铸就了贫困山区教育的奇迹和丰碑。
  有了“大家庭”的教育、指引,都安高中成了瑶山学子成长的摇篮、成才的灯塔。
  痴心教育的师者——
  他业精于勤,课堂上喝彩声不断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是莫振高30多年教学实践和探索结出的硕果。
  莫振高教育理论功底扎实,在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善于创造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他循循善诱的教诲、亲切的讲述,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校长爸爸”的尊称,饱含着学生对他渊博的知识和不懈探索精神的由衷敬佩。
  他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成才。在教学中,本着“授之以渔”的思想,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莫振高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努力出类拔萃;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莫振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尽快跟上教学进度。
  莫振高还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与时俱进。他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有65篇科研论文在全国各报刊发表。
  “我更喜欢被称为老师,而不是校长。”即便当了校长,莫振高始终没有放下教鞭,仍然坚持年年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课,每周上12节以上,且教学成绩优异。他注重自学总结、融会贯通,讲课生动活泼,深深触动学生,每次上课,都是掌声不断。
  与莫振高共事30余年的副校长韦斌益说,常常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主动要求“拖堂”。莫校长一个星期还上20多节心理课,但他从来不喊累不嫌苦。
  求贤若渴的校长——
  “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让家长失望”

  都安高中很多老师,都曾经是莫振高的学生。莫振高亲力亲为的干劲,传递爱与责任的品质,是全体教师的榜样。
  “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我们一定要教好孩子,不能让家长的希望变成失望。”莫振高常常鼓励老师们,“我们永远是一个团队,要做就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对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莫振高有自己的办法——集体打造优质课。都安高中副校长韦斌益说,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校内演示课,每个教研组派1人参加,全校老师去听课、观摩。每次演示课、课赛前,整个教研组要在一起“磨课”,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每一个步骤,教研组都会反复斟酌。
  对刚招进来的教师,莫振高当作珍宝一般,在生活上悉心呵护,但业务上的“硬杠杠”很明确:3年内必须出师,5年内必须挑大梁。很多年轻老师都听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得抓紧努力了!孩子们可没时间等你慢慢成长啊!”
  在用人和培养教师上,莫振高很舍得,也很尽心。2001年至2005年,莫振高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筹集资金,派出84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他自己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取得在职研究生学历。
  都安高中不仅事业留人,还感情留人。韦显桃老师曾在都高就读,2003年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南宁等多所学校伸来的橄榄枝,决定回到母校执教。她说:“跟着莫校长工作,我觉得很快乐。”
  莫振高是那么的求贤若渴。3月7日,在南宁,他虽然重病在身,依然“一手尿袋,一手档案”直奔招聘会现场,目的就是能招到适合瑶山教育的好老师。两天后,他永远离开了他牵挂的老师们。
  “如果说我对都安高中作出了一点点贡献,那就是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莫振高曾经这样欣慰地说。
  据介绍,相比河池各地同级高中,都安高中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教师们缘何“死心塌地”在都高安心从教?
  “莫校长甘于奉献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在都高教学很有成就感。”韦显桃发自肺腑的话语,代表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莫振高呕心沥血、志诚奉献瑶乡教育事业,一批优秀教师精诚团结,乐于奉献、潜心教学。这一良好的校风、学风,带出了都安高中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学校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一所普通高中,成为一个贫困山区的“教育名片”。
  传道、授业、解惑——
  只有赢得做人的分数,才是好成绩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是授课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以莫振高为首的都高教师队伍,除了学习、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格培养。
  “考试成功的机会有100次,做人成功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只有赢得做人的分数,才是真正的好成绩。”这样的反复叮嘱,成为全校学子的座右铭。
  一言一行皆是教育。生前,莫振高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个饮料瓶、一片餐巾纸,他都会俯身捡起,丢进垃圾桶。他对师生们说:“捡一片垃圾,净化一个灵魂。”
  他言出必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追求卓越,从我做起。”这是莫振高始终秉持的理念,他要求自己做的每一样工作都做到最好,每一个承诺都要如约兑现。
  出身贫寒的莫振高经常说,因为我们贫穷,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因为我们贫穷,所以更应心怀感恩,回报家乡。这些激励人心、充满爱与责任的教育,为山区孩子树立了信心,也因为师生的接力而得到延续。
  都高是瑶娃成长的摇篮,老师则是瑶娃成才的灯塔。都安高中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有个习惯——寄钱回学校来,接力资助学弟学妹们。他们将师者教导的这份爱与责任不间断地传递下去。(河池日报记者 张锐锐)


  评论:
  构筑吸引人才的情感高地
  □ 章 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起来,都安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自然条件,都与“高地”无缘。可在老师们眼中,都高却是一方真正的高地。莫振高管理之下,不管多么“高精尖”(水平高、业务精、管理和教学成绩拔尖)的人才,都不曾为外界诱惑所动,心甘情愿留在都高,投身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这恰恰是莫振高诸多传奇之一。
  人才兴,事业兴。事业是人做的,事业的优劣成败,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水平、素质、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人才是最难得的资源。都高之所以闻名遐迩,近悦远来,要说奥妙,其中一个奥妙就是莫校长和他的领导班子,公平用人,真情留人。正是一大批优秀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共同谱写了都高非凡的业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知识分子而言,更是如此。作为管理者,对待人才贵在情,情贵在真。唯有真情最温暖,只有真情能动人。情真不真,要害在是否做到识才爱才。客观公允评价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谓之识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各种困难,给予公平合理的待遇;不埋没他的能力与才气,将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谓用才。“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管理者知才爱才的结果,必然是人心思“留”,人心思干。事业的兴盛水到渠成。
  构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情感高地,这是莫振高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遗产。我们要倍加珍惜,传之久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