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百四十四篇弑二君一正卿获罪里克被杀说祭丕郑侥幸豁免夷吾继承君主祷申生五列城馈秦丕郑串

 文化龙乡 2015-03-21

              第一百四十四篇  弑二君一正卿获罪  里克被杀说祭丕郑侥幸豁免夷吾继承君主

                             祷申生五列城馈秦  丕郑串通逐君七舆大夫被诛重耳得到拥戴

    当时互相有着友好交往的国家之间,在对方都城都会驻有人员,平常需要有信息交流。晋献公亡故后,各诸侯大国和一些有交往的小国们,都会要派遣特使前往凭吊,参与送葬。所以,大子奚齐在茨屋守孝;被里克刺杀身死;随后朝廷策立卓子继承国君;里克又在朝廷上刺杀死卓子;正卿荀息为奚齐和卓子而自杀;小君逃亡到秦国;这一系列的事件,无需晋国派特使去向各国通告,众诸侯国君们都已经知晓。这些可是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身为诸侯之“伯”的齐桓公,闻知后即集结各诸侯国军队,亲自率领讨伐晋国。东周襄王对晋国发生的动乱,尤其重视,晋国是姬姓,是东周王的宗亲,于是派遣主持东周王朝政务的周公忌父,和弟弟王子党,为特使,到晋国审查处理此动乱事件。因为里克和丕郑没有组织军队抗御诸侯联军,其实里克和丕郑即使组织军队抗御,很多贵族们也不会奉命抗御。由于周公忌父和王子党是周王特使,齐国乃是外姓,齐桓公为了尊重周公忌父与王子党特使身份,命令诸侯联军驻扎于今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高梁的地方待命,派遣隰朋为自己的特使,随同周公忌父和王子党进入晋国都城绛,审查处理晋国的动乱事宜。所谓“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还应为止)。讨晋乱也”,“还”字是错讹。既然讨晋乱,没有进入都城,有没有处理动乱,怎么能够还师呢?必然是驻扎高梁,作为强大军事后盾,支持周公忌父、王子党、隰朋等,进入晋国都城处理动乱,威吓迫使里克、丕郑俯首服从审查处理。待后事处理完毕之后,才会班师回国。这次联军出动,齐桓公没有传达命令给鲁国,鲁国也就没有派遣军队参予,鲁国史官也没有记载这一件事情。与之同时,秦穆公作为晋献公女婿近亲属,也受邀到达晋国都城,参与对晋国动乱的处理。

    于是里克成为主要被审查者,为什么要杀奚齐?为什么要杀卓子?荀息为什么自杀?小君为什么逃离后宫都城?这些事情必须作出解说明白,并且被审查核实。当然,如果是奚齐伪造谎言谮大子申生,致使申生无辜被杀,奚齐由此被立为大子,里克杀奚齐还会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问题是:废申生、立奚齐,完全是晋献公自己的主意和执着;起始晋献公说于骊姬,骊姬是坚决反对,哭着要以自杀,劝说晋献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将会祸及自己母子性命;可是晋献公执意这样做,说于朝廷,遭到诸多卿、大夫谏诤;仍然是废申生、立奚齐意愿不改,派遣优施说于里克;而后,骊姬为了排解晋献公被卿、大夫们谏诤的尴尬,在申生祭酒祭肉下毒,随即又坦然承认是自己下的毒;因此晋献公没有追究要杀申生,而是以祭酒祭肉有毒,申生不进后宫请安问好,申说事实,却私自逃离都城,严重违悖礼法,是属大傅教导严重失职,杀杜原款;申生则是为了恭顺孝敬君父与骊姬母亲,而自缢;奚齐于是被策立大子;重耳与夷吾闻悉君父酒食中有毒,身在都城,竟然不入后宫向君父请安问好,擅自潜逃回驻守城堡,拥兵自重;晋献公派军队征伐杀他们。

    由于当时国君、小君、国君妻子、大子、公子,以及卿、大夫,他们身边都是跟随有史官,负责将主子的言与行,全部如实记录下来,其竹简被编成简策而保存府库。所以上述这些情况,不但有当事人员被询问查核,而且都有府库保存的史料记录,进行验证。如是,到公元前650年3月份,一切情况皆审查清楚,在周公忌父、王子党、秦穆公、隰朋等人的主持下,作出认定:身为君父,同是自己的庶子,晋献公认为申生性格懦弱,意欲废申生大子,改立奚齐,是无可厚非。杜原款教导大子有严重过失,晋献公杀他,是正常。骊姬在祭酒祭肉下毒,诬陷申生,随后承认是自己所为,晋献公没有惩罚申生,是有过错,并无罪责。重耳与夷吾闻悉君父所食酒肉中有毒,不向君父请安问好,擅自潜逃回驻守城堡,拥兵自重,是为叛逆,晋献公派军队征伐杀他们,符合礼法。申生为了恭顺孝敬君父和骊姬母亲,自缢身亡,晋献公策立奚齐为大子,完全正当。晋献公亡故后,奚齐在茨屋守孝,是当然的国君继承人。奚齐被杀后,由贾小君主导,正卿荀息在朝廷上公议决定,策立卓子继承国君,是礼法使然。因为动乱,晋献公遗体被提前下葬,以使卓子继位成为国君,《春秋·僖公十一年》记载:“晋,里克弑其君,及其大夫荀息。”证明卓子是以国君身份被弑。

    这样,里克杀奚齐,杀卓子,就是没有任何的理由口实,被认定是为“弑二君”。再者,荀息是正卿,是政务主持者,里克是卿,是属下。里克告诉荀息,“三怨,将作;秦、齐,辅之”,荀息说明如果奚齐被杀,自己就殉死,里克明知如此,而杀奚齐、卓子,逼迫荀息自杀,亦是以下犯上,故而荀息虽然是为自杀,里克负有弑荀息之罪责。另外,里克说于荀息的“三怨,将作;秦、齐,辅之”,是伪言,申生已死,重耳和夷吾及其亲随,都流亡国外,根本没有参予,秦国与齐国更没有辅佐支持。丕郑口头上表示支持里克,实际上只是里克自己行为,刺杀死奚齐与卓子,丕郑并没有率领军队包围朝廷或后宫,参与杀死奚齐或卓子。故而最终决断:里克犯有“弑二君一正卿”罪责,杀里克祭奠祷告于奚齐、卓子;罢免丕郑卿职务。到这时,里克才发现自己行为莽撞,铸成不应该有的灾祸。

    夷吾原先是接受吕甥、郤称使者蒲城午的建言,派遣梁由靡求于里克、丕郑,给予他们汾阳之田与负蔡之田,换得被策立继承国君。后来闻知,齐桓公亲率诸侯大军讨伐晋国的动乱,周公忌父、王子党、隰朋等,入晋国都城审查动乱因由。获得好处的公孙絷,会暗中给夷吾通风报信,告之秦穆公作为晋献公女婿近亲,受邀请将前往晋国都城参予对动乱处理。夷吾即知晓秦穆公对于晋国嗣君策立,将起到重要性作用。于是亲自前往秦国,名誉上是拜见请安先前来到秦国避难的大母贾小君,实际则是求助庶长姐秦穆姬,美言于秦穆公。《左传·僖公九年》里说:“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民应为主)。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郤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它。’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侧。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记述就是此事情。

    但是文句内容和序位,存在有错乱。其中“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乃是秦国公孙絷到梁国吊唁夷吾时的事情,夷吾当时即以黄河外“五列城”为酬谢,求秦国帮助自己被策立继承国君。此处的“秦伯谓郤芮曰:……。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就是夷吾闻知里克、丕郑丧失权力之后,秦穆公被邀将参与晋国动乱事件的处理,亲自前往秦国求助秦穆姬,亦是《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说“晋侯(当时已经被策立继承国君,闻讯回晋国都城,还没有加冕,应该称夷吾)之入也,秦穆姬,属贾(残缺小)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当时夷吾就是在秦国都城,是从秦国都城返回晋国都城。此段话虽然是记载于鲁僖公十五年,这件事情则是发生在鲁僖公十年,即公元前650年4月。

    秦穆公听了嫡妻秦穆姬求情之言,召见夷吾亲随郤芮,问他说:夷吾公子在晋国国内,依靠有谁?郤芮回答说:我听讲,流亡在外国的人,国内是没有同党。如果国内有党徒,也会被作为坏人,而被诛杀或逐出国。夷吾青少年时侯,不喜好修饰、游戏、玩耍、作弄、欺侮、乐曲、奏乐、演奏、扮演、表演。(《汉语大字典》“弄”字解释说:“2、游戏;玩耍。3、作弄;欺侮。8、乐曲。9、奏乐;演奏。10、扮演;表演。11、修饰。”却能干,善于争斗。但不过甚,不欺负别人。长大成年后,这一情况没有变化。其他还有什么,我不知晓。秦穆公后来询问大夫公孙枝,说:关于夷吾,要策立他继承国君的事情,是否可以就这样定了?公孙枝回答说:臣下听说:唯有符合于准则的人,才能够安定统治好国家。诗中有言:不认识不知晓,只要他是顺从符合于天上神灵。说的就是周文王。又说有:不僭越不贼害别人者,很少不是遵守准则的人。没有显著功绩,没有恶疾斑斑;既不被别人憎恶、怨恨、嫉妒、畏惧、顾忌、禁忌、忌讳;(《汉语大字典》“忌”字解释说:“①憎恶;怨恨。②嫉妒。③畏惧;顾忌。④禁忌;忌讳。”)又不能克制别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现在郤芮讲述的,即是偏多的“忌”与“克”。此事情,将会有难!秦穆公说:受到别人较多憎恶、怨恨、嫉妒、畏惧、顾忌、禁忌、忌讳的人,一定会是被多多怨恨。又怎么能够克制别人呢?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应该是为是有利的。

    所谓“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是错误,前面明明说“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怎么忽然成为了隰朋帅师,会秦师。后面“僖公十年”里也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历史真相应该是:秦穆公只带卫队抵达晋国都城,周公忌父和王子党身份地位高,留在城里,隰朋是卿,出城迎接秦穆公,然后是他们4人为主,处理晋国发生的动乱。在里克事情定论后,秦穆公提出策立公子夷吾继承国君,隰朋则随声附和,周公忌父与王子党都没有自己的已定人选,于是也认可,夷吾继承国君事情于是被决定。秦穆公派人回国告知秦穆姬,通知夷吾返回晋国都城举行加冕典礼。见大事已经办妥,秦穆姬才会将大母贾小君托付夷吾一道回归晋国,作为长姐,嘱咐夷吾将流亡在外诸公子,召回晋国,予以安置,是身为大姐姐,对于诸位弟弟们的深切关爱。

    夷吾如愿以偿继承成为国君,死后谥号为惠,被后世称之为晋惠公。然而一系列的麻烦事情,也接踵而至。首先,夷吾此前曾经以汾阳与负蔡的田地,求里克、丕郑策立自己继承国君,突然之间里克却成了自己手下的死囚犯,不但里克家人会请求晋惠公开恩宽宥,丕郑等人也是积极求情。可是夷吾刚刚加冕成为国君,是不敢更是不能不遵从执行周公忌父、王子党、秦穆公、隰朋(是代表齐桓公)等人作出的决定:里克弑二君一正卿,用里克祭奠奚齐、卓子。背叛这一决定,夷吾的国君恐怕就会当不成。按照礼法,弑君之罪者,应该被“车裂”,何况里克是“弑二君一正卿”,罪大三重。夷吾即派特使至监牢,对里克说:没有你杀死奚齐与卓子,我是不可能现在继承成为国君。尽管是这样道理。你负有“弑二君一正卿”的罪责,要为你开脱宽宥。作为君主我,办不到,实在困难没有办法?!里克回答说:不是我杀死奚齐与卓子,你怎么得以继承国君?要想减轻我的罪责,那样做,就真的一点借口都找不出来吗?来者只是“特使”,他只能传达君主口授之言,无权自主代替国君回答里克这一请求,也没有敢中止行刑,回去报告请示晋惠公。里克见此情况,知道没有希望,只得不情愿地说:臣下我,闻知遵从君主之“命”!然后被用剑杀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僖公十年”里记载的“晋侯,杀里克,以说”,对于“说”字的解释,王守谦先生等译著的《左传全译》里,“注释:③说:解说,即解说自己不是篡弑而得晋君。”(参见该书第237页)张文学先生注、管曙光译《五经全译  春秋左传》里,“注释:⑤说:通‘悦’,讨好。”即惠公是为了讨好周公忌父、王子党、(秦穆公)、隰朋他们。这两种解释都不正确,“说”字的确切涵义,则是《汉语大字典》“说”字解释说:“11、周代的祭祀名。《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类;二曰:造;三曰:襘;四曰:ying;(电脑未收此字)五曰:攻;六曰:说。’郑玄注:‘皆祭名。’”由此表明,说,就是死者生前的仇人,或所怨恨的人,或遗嘱要求诛灭的人,后来的人将其杀死以后,用其头颅祭奠死者,并且在祭奠中,祷告告知死者,其仇人或者被怨恨的人,已经被杀死并且现在将其头颅前来祭奠。也就是通常说的:笑慰亡灵。里克即是被杀死后,头颅割下,送至奚齐、卓子灵位前,祭奠并且祷告于奚齐卓子。故而称之为“说”祭。

    尔后,晋惠公派丕郑出使秦国聘问。丕郑是里克杀死奚齐与卓子事件的积极支持者,安律当与里克同罪,被惩罚杀死“说”祭。是秦穆公庇护于他,(可能存在有姻亲关系,丕郑儿子丕豹后来逃亡于秦国,请求秦穆公伐晋国,没有姻亲关系,不会如此)以丕郑没有直接参与介入杀奚齐、卓子事件,赦免了丕郑的死罪。故而丕郑很是感谢秦穆公的庇护,自己才得以幸免于死罪。传达晋惠公之言:此前说的给予秦国“五列城”,由于国内尚未稳定,暂且不能交割给予,请缓以日期,再行交割。自然秦穆公心中不快。

    其次,改葬申生大子。按照礼法,国君死后,灵位是供奉于考庙,每月受祭。大子不能享有此祭奠。但申生改葬之后,随葬财物增多,坟墓加大,重建坟墓前享堂,享堂里亦会安排有专职的祭司,负责享堂的祭祀工作。这时,晋惠公先前为了谋得继承国君,将黄河之外的“五列城”馈赠秦国,以及曾经要将汾阳田地赐予里克,负蔡田地赐予丕郑之事情,皆为晋国贵族们知晓。虽然赐给里克、丕郑的田地已经作罢,但是“五列城”馈赠给予秦国,使得晋国贵族们哗然,极其不满。那可不是仅仅“五座城堡”,如《左传·僖公十五年》里记说:“……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就是黄河以外,南边至今陕西省华阴市的华山,东边抵达今河南省灵宝市的虢略镇,黄河以内包括今山西省永济市的解城(参见张学文注、管曙光译《五经全译  春秋左传》第204页注释11、12)。这么大的一遍地方,可是“晋文侯—晋武公—晋献公”等等几代君主们,不断征伐征服,将士们流血拼命,才获得到的领土,眼见就要被败家子晋惠公白白拱手馈赠给秦国。

    曾经担任申生驾御的狐突,因为对“五列城”馈赠秦国,心中愤愤不平,到下都曲沃申生坟墓享堂祭奠,而将自己诸多不满,竭尽祷告于申生。祭司对这些事情,同样也是心中十分怨恨,于是就假借申生灵魂依附于自己身体(“大子使登仆”,就是申生使得自己魂灵,登至享堂仆从的祭司身上,即变相的“神谕”),说:夷吾不遵守礼法!我,已经是请示告于先祖的神灵了!夷吾竟然将先祖们辛勤开拓创建的领土,给予秦国。秦国将会欺侮我们的后人。狐突接着说:臣下我听讲:神灵,不会接受外族人的祭奠;后裔,不需祭祀外族人的先祖。我对大子你的祭祀祷告,你不会拒绝抛弃吧?君主他这样做,是不是有罪过?失于对他的惩罚,缺乏对先君主们的祭祀?大子申生啊,你可要解决好这件事件呀?申生神灵说:是的。我会,先祖的神灵会回复我的请求。七日后,在新城外西部的偏静处,会有一个女巫,看见到她,就是代表我的话。过一会儿,祭司身附申生神灵的现象,结束。

    实际上是这位祭司懂得,说国君将要受到先祖神灵的惩罚,可是杀头不赦之罪,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于是就假托7日后新城外西部的偏静处,有一女巫代言。这样以后就可以流传任何的话语,最终找不出究竟是谁启始流传出来的,也就不会有人被追查究问“传言”源头及责任了。7天后,狐突如言前往,果然见一女巫,女巫告诉狐突说:先祖神灵,已经许诺于我(即是申生),惩罚舍弃先祖开拓创建领土的罪人。他将在韩地蒙受祸难。于是,晋国流言蜚语纷纷而起。

    就是在这些的流言蜚语纷纷而起情况下,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等7人,他们都是晋献公外出时乘坐的共计有7量车子,每一辆车子的驾驭者,都有着下大夫的身份,合称七舆大夫。自然他们都憎恨晋惠公将先君辛苦战争夺来的“五列城”,拱手馈赠秦国。于是在丕郑串通密谋下,想要驱逐晋惠公,拥戴策立公子重耳继承国君。丕郑于是到秦国,向秦穆公说:正卿吕甥,卿郤称、冀芮,就是他们3个人反对将“五列城”割交归于秦国,如若君主你以重礼问候他们,召他们来秦国作客。臣下我,就在国内联合人员,将晋君驱逐出晋国,君主你就可以重新纳公子重耳为晋国国君。象这样的小事情,怎么可能不成功呢。这年冬季,秦穆公派遣冷到晋国。回聘晋惠公。亦致问吕甥、郤称、冀芮3位主持政务、辅助政务的卿,邀请他们到秦国作客。因为国内流言蜚语讻讻,此事引起郤芮的警觉,与吕甥、郤称商量说:“五列城”没有如约割给秦国,秦君应该心中不快,现在却是馈赠给我们厚重礼品,甜言蜜语邀请我们去秦国作客,很可能其中有诈,是想囚禁我们,以换得“五列城”。3人商量后,调查有关此事,发现丕郑曾经私自前往秦国,并且与七舆大夫们接触来往密切,随即对他们审查,果然七舆大夫们与丕郑串通密谋,要在秦国帮助下,驱逐国君,拥戴策立公子重耳继承国君。于是,杀丕郑和七舆大夫。丕郑儿子丕豹,则侥幸逃亡到秦国,免于被杀之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