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室的政治经济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3-21

在这座据说有将近五百年历史的古老大学里,由于近几年州政府财政对这所大学的支持减少,这所大学银根紧缩,直接导致了化学系一些大牛的跳槽。

 

财大气粗的M教授

 

化学系的M教授可以算是一个奇人了。与近几年化学系一些课题组的惨淡经营相比,凭借靠一些生物领域的研究项目申请下来的经费,他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土豪,只是这些经费并未给他课题组门牌上写的所谓“化学生物学”带来多少研究成果,倒是被课题组做有机合成的人花去不少。一种价格上令其他课题组望而却步的仪器,他一口气进了两台。据传闻某些博士们正在策划撺掇M教授再去血拼第三台。在其他课题组因为试剂的价格,为了合成一点点实验原料惨淡地过柱子的时候,他却对他的博士生说:“需要什么试剂直接买,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合成上!”M教授与中国还有些联系,他娶了个中国媳妇,目前也在他的课题组里当教授,但是他媳妇却没有随夫姓。另外,他还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厦门有一个数十人的研究团队,名曰“联合培养”。

 

“种族隔离”

 

账面上,所有博士生的待遇是相同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与德国人喜欢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磨洋工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博士准点上下班,一整天泡在通风橱里不说,双休日还要按照正常上班时间加班。

“在这里,我们就是农民工!”在德国人的下午茶时间,一位中国博士生W如是说。

课题组有机合成方向最重要的课题目前掌握在另一个中国博士生H手里。良好的功底似乎让他有了在实验室里傲视群雄的资本。“这帮德国人就是一帮没落的贵族。”H偶尔在午饭时间展现出他愤青的一面。

博士生S似乎不太热衷于这些事情,一心扑在自己的实验上。但是闲暇的时候偶尔也和笔者调侃某些德国人做实验的习惯有多差。有时也无奈地感叹:“他们那才叫生活,我们这只能叫活着。”

 

苦力

 

有机合成的一个新领域再一次激起了M教授的雄心。这个领域还处于懵懂的阶段,取得哪怕一点点进展所需要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但是只要取得哪怕一点点大不了的进展,都是一片Nature重量级文章。踌躇满志,想要在这个领域大杀四方的M教授似乎也觉得把这个任务交给德国人有点不靠谱,于是乎厦门那数十个廉价劳动力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压榨对象。每年圣诞节前后都是M教授去厦门检查压榨成果,顺便跟媳妇回娘家的时间。据说,近期可能会有突破。

 

中国科研的未来

 

上文提到的那数十名苦力,绝大多数会留在中国,只有极少数有可能去德国工作。在有机合成方向,一个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差之毫厘实验结果失之千里是经常出现的事情,更不用说一个反应体系,乃至一个不成熟的新领域。对比德国的现状,虽然短期内M教授有可能名利双收,但是长远上看,这种类似产业转移的科研转移会导致大量熟悉新领域的廉价科研劳动力留在中国,那么这个领域想要继续开拓就只能在中国进行。随着近年来中国科研经费的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科研水平会有一个井喷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