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淒美情歌話梁祝,崔護重來臨濠江。

 流星1313 2015-03-21

早前西方情人節之日,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迎來中國愛情故事音樂會。說到西方情侶事,多言及羅密歐與茱麗葉兩人殉情典故;而中國的愛侶情,則常以「梁祝」化蝶傳說作比喻。

梁祝」故事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優美動人的中國民間故事:中國南方之地有祝家莊,祝員外有女祝英台,冲破了封建傳統束縳,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學。在學期間,她與善良、純樸而贫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當二人分别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後,梁得知祝是位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許配予一個豪門子弟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因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墳前,向蒼天發出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此時,梁的墳地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故事內容,除受廣大群眾歡迎外,尤受藝術工作者採用,編作各種文藝作品,當然亦為大眾接受。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部以浙江的越劇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構思布局,综合採用交响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的民族音樂作品,由當年幾位上海年青的幕後、台前音樂系學生創作了《梁祝》這曲目。

上世紀五十年代,一部以浙江的越劇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構思布局,综合採用交响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的民族音樂作品,由當年幾位上海年青的幕後、台前音樂系學生創作了《梁祝》這曲目。《梁祝》音樂藝術範疇,泛指「梁祝協奏曲」,即「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者之一為何占豪,1933年生於浙江省諸暨縣,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乐家協會副主席。17歲進入浙江省文工團,1952年轉入浙江省越劇團樂隊,195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先後在管弦系、作曲系就讀。195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與同學陳鋼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名聞中外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錄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樂曲。而另一合作者為陳鋼,1935年上海出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師從父親陳歌辛和匈牙利鋼琴家瓦拉学習作曲和鋼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後,他又習師於丁善德和苏联音樂專家阿爾扎馬諾夫学習作曲與理論。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當年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由學院小提琴學生俞麗娜担任小提琴獨奏,她以熟練拉琴技巧,完美演繹情感,把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淒美的愛情故事,透過樂隊琴音,打動台上台下,海內海外聽眾。。这支中國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樂民族化的任務。四年前,《梁祝》首演俞麗娜老師連同樂團,曾蒞臨澳門演出,令市民一睹其風采,細聽其琴音,繞樑三日,留下深刻印象。今番文化中心綜合劇院,韓國新進年青女小提琴家金黛美,在情人節音樂會上,連同澳門樂團,當晚為大家演繹的是另一番風格的梁祝戀愛音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