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高鹗思想

 t铜豌豆A852 2015-03-21
从高鹗的试帖诗看高鹗诗文的创作思想

于景頫 | 2011-5-23 7:27:24

从高鹗的试帖诗看高鹗诗文的创作思想

于景頫

高鹗由续《红楼梦》后四十回而得名,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文评论家。在其遗著《月小山房遗稿》中有几首试贴诗,很值得人们注意。这几首试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涉及面很广,诸如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诗文风格、句法章法、继承与创新、源泉与途径等等,颇有见地。本文试从以下六点,作简单论述:
一、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
“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这是《修辞立诚》一诗的头两句。这两句话开宗名义,既提出了诗文创作的要务,即端本;又指出了端本的途径,即立诚,这是高鹗诗文创作的最基本观念。
对于什么是本?金末元初的文学家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一文中说:“何谓本?诚是也。”(1)可见元好问论诗文创作以诚为本,这种思想源于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这是一部初学入德之门的重要典籍,在该书第一章里就提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诚就是其中的诚意,诚意就是使心意真诚,这不仅是儒家的修身方法,也属诗文创作中的精神思想范畴,诗文创作要有纯正的思想和真情实感。高鹗的“端本、立诚”就是指这方面,这符合儒家风雅传统。
孔子曾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思想感情,这是诗文写作的根。韩愈曾说过,“根之茂者,其实也遂。”③根本牢固了,他的果实才遂意,在诗文创作中,思想感情丰富,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品。所以,高鹗所说的“端本立诚”实际上是强调作者必须提高自身修养。这种修养少不得,修养多高,诗文水平就有多高,修养决定诗文,诚如陆游所说:“夫心之所养,发而为言,言之所发,比而成文”,④可见言为心声,文以立言。怎样端本立诚?高鹗诗中有几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诸如“尺牍皆经术”,指读经;“名山自性情”指游历;“居也仍忠信”指修身等,以上均可为正心,因后文论及,不赘述。其中“定教之议绝,那许莠言争”最为重要,(5)概括起来,正心就是绝支议(杜绝没用的议论),去莠言,即去掉恶言,这是正言。实际上是要使作者的思想感情纯正,是为了正本,正本即正心,心正言则正,言正文则正。正如元好问所说的“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6)要正言先正心,即正心又正言,这就是端本立诚,这就是高鹗诗文创作的最重要思想。
二、质以刚中建,文缘笃实生
这两句话也出自《修辞立诚》一诗。虽然只有两句,但却概括出了诗文创作中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同时指出了诗文创作的风格取向。
质,是诗文的本体,即思想内容;文,指文采,即诗文的语言形式。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一文中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是说思想内容就象树木的本体,要扶植起来成为树木的主干,文辞就象树本的枝条和果实,只有主干强壮,才能长出茂密的枝叶和结下繁盛的果实。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这与刘勰所说“文附质,质待文”(7)是一回事。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才是个君子。孔子的话虽指为人,但也适用于为文为诗,这是高鹗论质与文的思想根源。怎样处理好质和文的关系,关键在于两者是否配合适当,而配合适当的要素在于刚与实二字,这就是高鹗的独到之处。刚是刚健,实是笃实。刚健是质的要素,笃实是文的要素,有其刚乃有其质,“必有是实,乃有是文”(8)(陆游语)所以《文心雕龙》说:“刚健既实,辉光乃新”(9)风骨刚健,内容又充实,文章就会新美。”如果一篇诗或文,只有华丽的辞藻,却没有观点,没有灵魂,就是少质或无质;反过来,如果没有好的表现形式,也会语言无味,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以刚生质,以实成文,这是高鹗诗文创作思想的独到之处,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关于质文关系的学说,在我国文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好句如花好,花新脱口香
这两句话是《好句如花脱口香》一诗中的头两句,下面摘取其中数句,以供欣赏:
句好如花好,花新脱口香。
妙词轻吮出,馀味曲包藏。
艳生牙齿慧,情耐咀含长。
仙液蔷薇露,清芬豆蔻汤。
以上诗句,可称之为高鹗的句法论。为诗为文,格高句响,是诗文创作追求的目标之一。古往今来,在造句这个问题上,人们不遗余力,认真对待,反复推敲,字斟句酌,胡须捻断,直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炼字炼句,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捶字坚而难移”(10),即用字精当,不能再改动,才是好句,但这只能算是准确的标准,而美的标准尚无统一说法。高鹗提出的“句好如花好,花新脱口香,”作者运用形象思维,可以做为炼句的审美标准,它既形象生动又具体鲜明,不仅如此,他还有四个理论支撑点:一是好句必须具备妙词,绝妙好词是构成好句的重要因素,是造句的好材料。妙词轻吮出,是指好句必自己口中所出,必须经反复推敲。二是余味,大凡好句都饱含深意,发人深思。“余味曲包藏”,就是造句要含蓄,耐人寻味。三是生艳,就是让人读了以后有美的感觉。四是情长,好句必饱含深情,情是根,无根不生叶,不开花,不结果。这四个支撑点合到一起才生好花,才出好句。为诗为文,在造句功夫上,达到这个境地,方为上乘。它就会象蔷薇露、豆蔻汤那样,清新鲜美,受人欢迎。传柳宗元得韩愈寄诗,以蔷薇露灌手,然后展读(11),可见古人对好诗句的珍重。高鹗用此典故,更加深化了他“好句如好花”的美学思想,在造句的审美标准方面,发展了古人的美学思想。
四、八行操定价,结撰是心精
旧时书信称“八行”此处指一篇完整的文章。“结撰”是作文的组织和布局,即诗文的结构。“八行操定价,结撰是心精”,均为试帖诗中句。意思是说,文章整体结构,决定文章的价值,必须精心安排,好的诗文必须讲章法。这两句诗也可作为高鹗诗文创作的章法论。诗文结构的重点不外开头、过渡和结尾,“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开头有开头的要求,过渡有过渡的要求,结尾有结尾的要求,在这些方面,高鹗有自己的见解:对于诗文的开头:高鹗认为“争先一着难”,万事开头难,诗文的开头也是这样。“操此为命脉”,是说开头乃全篇的命脉;“千丈落奇观”,是说开头必须出奇制胜,抓住要领,如庐山千尺瀑布,飞落直下,引人入胜,起到“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13)的作用。
再说过渡,高鹗在试帖诗中有这样两句,足以说明问题:“持将为命脉,放乃作波澜”(见试帖诗《文章看落笔》),命脉为诗文线索,他牵连着诗文的开头,过渡和结尾,这条线索控制在作者手里。放,即展开之意,波澜是指诗文结构的起伏变化,文章展开之后,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曲折起伏,要脉络连贯,重点突出,不节外生枝。
对于结尾,高鹗认为好的文章必须有好的结尾,它就象一块完整的璧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推断珠在手,宁得璧之完”(《试帖诗》中句)。一篇文章的结尾即不能草草收场,又不能画蛇添足。
以上高鹗以瀑布、波澜、完璧作比,形象生动地指出了开头,过渡和结尾的要领,清人耳目,他本人也堪称经营诗文章法的高手,他能续《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有高超的布局谋篇本领不能为。
五、伪体裁须别,食古惟能化
“伪体裁须别,食古惟能化”,这两句话选自试帖诗中《陈言务去》一诗,这是高鹗关于诗文创作方法的继承论。怎样对待前人的作品,这历来是诗文创作的重要课题。唐人杜甫主张“别裁伪体亲风雅”,意思是对前人的遗产,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实际上就是批判地吸收。而唐代另一位散文大家韩愈则主张“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反对因袭古人,主张辞必己出。高鹗在杜韩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食古能化“见(《陈言务去》一诗),即古为我用;二是传心取真,即用佛教禅宗的方法,对前人作品,以心印证,来汲取营养,得到前人作品的英华,以为我用。象宋代文论家赵蕃诗中说的那样:”学诗深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15)高鹗对待前人作品,崇尚心传,他除了继承杜甫、韩愈儒家思想外,并用禅宗思想来解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可见高鹗观点属理学思想范畴。高鹗”“心传”的观点,既有他的合理性,又有他的局限性。因为他忽略了客观实际,检验前人作品,关键是客观实践,对待前人作品应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即学古不脱离时代,趋今不与流弊相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这才是对待前人作品的正确态度。
六、定须书万本,名山自性情
“定须书万本,名山自性情”(见《试帖诗》),这是高鹗关于诗文创作源泉的论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16),是说读书明理的重要。“定须书万本”,即读万卷书;“名山自性情”,即名山大川能陶冶性情,这是说要行万里路。古今成功者不外以上两途,缺一不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7),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18),前者强调读书,后者强调实践,读书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故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此二者无一偏废。高鹗诗中的“纸染江头水,毫抽梦里芒,定须书万本……名山自性情”,就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心得体会。对于诗文创作,不接触名山大川,不游历,不开阔心胸,是难以创作出来好作品的,高鹗于此,心领神会,所作诗文均体现了这一点。
总的看来,高鹗能在短短的几首试帖诗中阐述他的诗文创作思想,有对思想风格的论述,有对创作源泉的探讨,有对句法章法的阐释,有对继承与创新的分析,这对于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是难能可贵的,尽管有他理学家方面的局限,但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文论家,二百多年过去了,仍有他的借鉴意义。“薪传最珍重,谁为更论文”。(19)作为家乡人,我们应当对他的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继承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铁岭师专人文学院
电话:13470167829

 

注释:
(1)见《遗山先山文集》,卷三十六《杨叔能小亨集引》。
(2)见《论语·学而篇第一》。
(3)见韩愈文《答李翊书》,童第周编《韩愈文选》,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4)见陆游《上辛给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98页。
(5)见高鹗《试帖诗》中《修辞立诚》,胡文彬编注《高鹗诗文集》,百花出版社1984年出版。
(6)见《遗山先山文集》,卷三十六《杨叔能小亨集引》。
(7)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8)见陆游《上辛给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98页。
(9)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
(10)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
(11)见唐冯贽《云仙杂记》之六《大雅之文》。
(12)见陆机《文赋》。
(13)见陆机《文赋》。
(14)见《杜甫诗选》载《戏为六绝句》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142页。
(15)见宋赵蕃《学诗诗》,乾隆刻本《诗人玉屑》,卷一。
(16)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7)见《杜甫诗选》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第8页。
(18)见陆游《剑南诗稿》。
(19)胡文彬编注《高鹗诗文集》,百花出版社1984年出版。

主办单位:铁岭市红楼梦学会    技术支持: 铁岭市信息中心

地址:铁岭市凡河新区长白山路93号 | 电话:024-726812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