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段启明谈红楼

 t铜豌豆A852 2015-03-21
段启明先生《谈红楼》根据讲话稿整理

铁岭红学会 | 2011-5-23 7:23:57

段启明先生讲话稿整理

红学研究与中国的学术传统这个题目太大了,我做不了这个题目,所以我今天仅仅是就这个领域这样一个课题里面的一个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个肤浅的看法,和各位朋友来交换意见。
我们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有各种各样的系统、体例和体系,不是一两天能说得清楚的,但是我想有一个现象应该提出来,清朝人特别主要是桐城派的这些学者与作家,特别是其中的姚鼐这些作家,他讲到写文章应该是讲究辞章、义理和考据,或者说考证、义理、辞章,而且他还特别强调应该是三端相济,不仅有这三个方面,而且这三方面应该是相济,这个观点实际上提出来是从文章学的角度讲到。因为桐城派都是文章大家吗!但是桐城派所谈的文章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他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写一篇散文、写一篇记叙文,不是的。桐城派所讲的文章其实就包括了学问,包括了学术。因此他讲的义理、考据、辞章三端相济也应该看做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规范,所以我想我们的红学研究其实也应该要讲辞章、义理、考据,而且也应该提倡三端相济,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的,应该是这样研究。对于考据的问题,我们解放以前认为考据才是真正的学问,特别是从乾嘉学派以来。那么解放以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后又把考据说得一钱不值,动不动就是繁琐考据,又把考据贬斥得很低。那么实际上在我看来考据或者考证他所追求就是一个真字,以考证的办法去伪存真。红学里面不就大量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于作者的考证到底是曹雪芹呢、到底是石兄啊、到底是洪昇啊,不是这两年有人提出来《红楼梦》的作者是写《长生殿》的洪昇吗?这是我们吉林的朋友提出来的。那么到底是谁?后四十回到底是谁续的?过去从胡适以来讲是高鹗,现在又提出来无名氏,最近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出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的校注本作者的署名就署的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就必须运用考据的方法来解决。而考据是必须以材料为根据的,就像陈寅恪他们这些大师所讲的“有一分材料说一句话,十分材料说十句话,没有材料不说话”。考据是应该走这样一个学术风格的,所以桐城派人提出的考证对于我们红学的研究也是一样的,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有这一方面的贡献,使红学才能够得到发展。那么所谓义理呢,义理其实就是对于作品也好,对于思想家也好,对于他的思想、观念、理论加以阐释。义理吗,是不是就是有点近似我们所说的思想性这方面。那么实际上这方面是求一个善字,义理之辨,在于求善。所谓善字就是说你所发表的意见、立言,你所表述的思想那是应该对这个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东西,是先进的东西,这可以叫做善吧。而辞章之学,那很明显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性、审美啊这些方面。这就是要求美,所以我觉得辞章、义理、考据三端啊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讲不外是在追求学术研究中的真善美,三端相济使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个学术才是走到一个正路上。除此以外,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学术的风格、学术研究的道路。但是,只要你称之为学术,就绝对不是随意的立说、随意的猜想,就像我们红楼梦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秦学之类,那个既不是辞章、也不是义理也不是考据,而红楼梦真正红学研究的发展、兴旺、进步,那是必须三端相济的。三端相济对于总体的一个学术领域的要求应该是这样,对于个体的大师对他的要求也应该是这样。但是对于我们一般的爱好者或研究者,你很难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达到三端相济,我们很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他可能偏重于辞章、义理、考据的某一个方面,那么这样能作出成绩也是非常值得欢迎的,也是非常好的途径。但是作为一个学术的总体的发展,那是这三个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吧。那么红楼梦这些作者的问题、续作者的问题、版本的问题是一系列的问题,所谓的还有探佚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证。这需要材料,有的时候受到材料的限制的话这一方面他的进展要舍得那时间来等待的,没有材料怎么讲话,而现在我觉得更加需要特别促进的是关于红楼梦的义理的研究。我们这个时代商品大潮的冲击,人们追求时尚,对于理性的思考好像越来越淡漠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的义理的研究,其实是进步很慢的。现在说来说去到底说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这个贾宝玉到底是一个叛逆者还是一个什么者啊,这些问题都存在一个理论上的继续探索,而这方面说老实话是比较欠缺的。同样的对于他的审美的要求、审美的评论,对于红楼梦的艺术、审美价值,这一方面探讨也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整个红学的研究,这个空间还是非常之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铁岭成立红学会,要促进红学的发展,这真是很有眼光的,这是非常清醒的看到了当前学术发展的需要,红楼梦确实还需要有无数的同志和朋友参与,来不断地提高他的新的水平。对于他的审美的讨论,对审美艺术的研究绝对不是那么几句话的问题。那么红楼梦所蕴含的这种中国传统的美学的东西太丰富了,在这方面的揭示还很不够。为什么红楼梦里有很多地方我们读起来呢特别是细心的读者我老觉得他有点前后矛盾呢,或者有的地方不严密啊。年龄问题、大观园内部描写的问题都是这类,其实有很多东西是红楼梦所特有的一种美学的追求。读红楼梦我总觉得不能读死了,要读得是他的味外之味,曹雪芹不就是要我们来解味吗,解什么味,解人生之味,解文学之味,所以这方面要研究的领域还非常多,那我觉得我这样一个肤浅的想法就是说红学的研究和我们的学术传统能够有机的联系起来,就是我们能够接受一些传统学术的启发,这是一个想法。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红学的研究应该和地域文化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地域文化这是近年来非常兴起的而且引起很多学者兴趣的学术领域。因为,红楼梦这个作品的作者包括曹雪芹、包括高鹗。据他所写的内容,反映的文化形态和地域第一个是北京,从曹雪芹来讲他真正的创作和他成年以后的生活的环境是北京。我们张书才先生考证出来那他就住在崇文门外的十七间半房子,从南京回来后就住在那,后来曹雪芹到了西山。那么他和北京文化这种关系之密切,这是太重大的一个问题了。胡文彬先生出版了《红楼梦与北京》,这个书是我盼望了好多年就想看到的,因为红楼梦里面所体现的北京的文化。北京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帝都文化,是京城文化,所以红楼梦里面那种恢弘的气势、那种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一种京城文化所特有的东西。更不用说他所涉及到的北京的民俗语、北京地区的语言或方言。语言的问题不从北京话这联系起来研究红楼梦很不够的。这个问题我们不多讲,大家可以多看看胡文彬先生那本书。所以北京这个地域文化和红学研究是天然的结合在一起。第二个地方值得注意的就是南京,南京其实不仅仅指南京城这个地方,包括了江南文化。说江南文化也不准确,应该叫江淮文化,林黛玉就是扬州姑娘。那么这里红楼梦里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江南文化所特有的东西是充分极了。从她的衣食住行、园林建筑等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文化在红楼梦里的体现。而这里面曹雪芹写得非常细微的林黛玉是姑苏姑娘在扬州长大,薛宝钗是金陵姑娘,都是南方人,但是仔细体会一下,维扬黛玉和金陵宝钗除了他们的思想经历种种之外,那种气质又不一样。这里面在江南文化里面也还有很细致的区分。所以总之我觉得在这些方面那更不用说曹雪芹他的家族的鼎盛时期就在金陵就在江宁,他怎么能够不受到这样一种高度发展的、很有特色的江南文化的影响呢,那是必然的。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多谈了。
第三个地方我觉得就是我们伟大的铁岭,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除了曹雪芹的原创的贡献以外还有高鹗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高鹗是铁岭人,这一点是我们铁岭得天独厚的这样一个文化财富,而且现在我们铁岭来研究高鹗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资格来抢和争,太明确了,因为现在很多历史名人大家都在争,比如说《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山西的太原,而且很具体的是太原下面的清徐也建立了罗贯中纪念馆,山东的东平也在争,说是东平人,都有根据。大家熟悉的诸葛亮,河南南阳要争,诸葛亮自己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湖北的隆中,诸葛亮就住在这的,所以现在对历史名人的争夺是很有意思的。但是高鹗没有人跟我们争,因为他的证据太确凿了,“铁岭高鹗”四个大字,因此我们研究高鹗这是责无旁贷的,而且红楼梦里面所显示出来的一些东北文化,特别我们辽北铁岭这一带的民俗民风的这种东西我认为是很多的。比如说红楼梦里面的幽默,大家读红楼梦看看王熙凤的插科打诨是耍贫嘴,我看不是,王熙凤就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而这种幽默的前提是机智、是智慧是睿智,那么红楼梦里面所显示出来的这种幽默我看就跟我们铁岭人的这种幽默就非常有相通之处,要不然我们怎么出来一个赵本山呢。赵本山的幽默依我看是很有特点的,幽默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他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上海的滑稽戏跟北京的相声、四川的川剧跟我们东北的二人转都是很幽默的,但是不一样的。赵本山的幽默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不是靠上海滑稽戏那样作出各种形态好像你要不笑的话,我就要挠你的胳肢窝让你发笑,赵本山的不是这样。是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恰到好处的这样一种幽默效果,我觉得这一点跟王熙凤就很相像。但是我觉得红楼梦里所反映的一些生活气氛、生活氛围和我们辽北地区的这样一种民风、性格有相通的东西。赵本山的幽默其实表现的是我们辽北人民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所以他有那么广泛的观众。那么更不用说红楼梦的续作者就是铁岭人,跟我们铁岭的关系不是太密切了吗?从这两天的会上有一点好像已经形成共识了,就是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续作的,但是高鹗在红楼梦的编辑整理传播方面他的功劳是永远抹不掉的,这一点恐怕是已经形成共识了吧。那么至于说后四十回的作者是不是高鹗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学术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另外对后四十回的评价这也是一个学术问题,也完全可以展开讨论。那么过去呢因为有些地方读者认为有些地方写得不好、有些败笔,因此也就涉及到了后四十回既然是高鹗写的,那么对高鹗也就有很多的贬意。这个我觉得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见仁见智,我本人对后四十回的艺术方面的成就就评价不高,这当然跟我的眼光和欣赏的水平有关系,大概有些东西没有看出来,但是我的感受就觉得后四十回远远不如前八十回写得好。那么这个完全是一个大家可以讨论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红楼梦这部作品能够流传到今天能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高鹗之功是千古不磨。讲红楼梦讲一百年,讲一千年,讲一万年,你只要讲红楼梦你就得讲到高鹗,讲到高鹗就得讲到我们铁岭。所以我们铁岭和红楼梦和红楼文化的关系这是先天性的,因此我们铁岭完全有责任把红楼文化发展起来,或者发展的更好,如果这方面我们作得不好或者不作的话,对不起我们铁岭的祖先。所以这几年我们铁岭所作出的这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我的原籍就是辽宁铁岭,因此我特别的高兴看到我们铁岭在红学研究方面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而且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我是非常高兴的。只是我自己作为一个铁岭人毫无建树,愧对父老乡亲,今天我就简单谈这么两点想法。

主办单位:铁岭市红楼梦学会    技术支持: 铁岭市信息中心

地址:铁岭市凡河新区长白山路93号 | 电话:024-72681252

辽ICP备10004515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