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种王不留行

 ljyone 2015-03-21
广西中医药 1999年第3期第22卷 基层园地

作者:田承华

单位: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 530001

关键词:广西广东;王不留行;采制方法

  王不留行是一种常用中药,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主治痛经、闭经、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痈肿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载: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aria Segetalis (Neck) C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是全国使用和流通的王不留行的正品。但广西广东地区习用的中药王不留行则是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干燥花序托,别名又称为薜荔果、凉粉果、木莲、木馒头〔2~4〕。同时全国古今本草书籍对薜荔的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功用记载也有所不同。笔者对广西广东地区习用王不留行的考证如下。

 
 
  1 薜荔药用的古本草记载及考证

  薜荔作药用,首见唐*陈藏器《本草拾遗》〔5〕载有木莲,释名薜荔,其茎叶“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衰”;其果“破血”。宋.《本草图经》〔6〕载木莲:“叶治背痈,干末服之,下利即效,果能壮阳道。”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薜荔作药的阐述是比较全面的,《本草纲目》载:“木莲延树木垣墙而生,四时不雕,厚叶坚强,大于络石,不花而实,实大如杯,微似莲蓬而稍长,正如无花果之生者。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大如稗子,一子一须。其味微涩,其壳虚轻,乌鸟童儿皆食之”。所述茎叶的功用主要摘录《本草拾遗》和《本草图经》,对木馒头(木莲、薜荔果)的功用论述最多。书载:“木馒头,气味甘平涩无毒,主治:壮阳道尤胜。固精消肿,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同时收载了以薜荔果为主治心悸遗精、乳汁不通、大肠下脱的常用方。可见李时珍对薜荔的植物形态的描述与现代植物学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对薜荔果作药的论述最多。从古本草记载分析,薜荔果的功用主要是一种扶正为主,攻邪为辅,多用治阳痿遗精,产后乳少,痈肿疔疽及闭经等,虽然活血下乳与经典本草王不留行相同,但两者主要功用存在明显区别。

  2 薜荔果现代本草记载及地区习用考证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大部份省、市、自治区相继进行了中草药资源普查。薜荔主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地方中药志或中草药汇编都收载有薜荔果。虽然各地取名不同,但功用记载与《本草纲目》所载基本相同。《中药大辞典》〔4〕对薜荔果入药作了总结性的记载。该书载:木馒头,别名木莲、薜荔果、凉粉果等,古今本草和主产地地方本草别名20余个;主产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秋季采取将熟的薜荔花序托,晒干入药,药材呈梨形或倒卵形,黄褐色至黑褐色;性味甘平,具通乳、利湿、活血、消肿之功;主治乳汁不下,遗精,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并收载上海地区以薜荔果治阳痿遗精,产后乳汁不通,痈疽初起和湖南地区以其治淋证、痄腮、夜盲的习用验方。《中国药材学》〔7〕载:薜荔果,本品为桑科植物薜荔的聚花果;秋季采果,晒干或开水烫后晒干,用时捣碎;性味甘、涩平,功具补肾固精、活血通经;用治阳痿遗精、乳汁不下、久痢脱肛、闭经。《全国中草药汇编》〔8〕载:薜荔果系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秋季花序托成熟后采摘。纵剖成2~4瓣,除净瘦果晒干,功具补肾固精、活血催乳;主治阳痿、遗精、乳汁不通、闭经。综上所述,现代全国知名大型综合性本草,对广西广东习以薜荔果为王不留行未予以收载,原因不外二点:①对薜荔果的采制和使用方法沿用《本草纲目》等经典本草理论,多以薜荔将熟的花序托全果或切开晒干入药,功偏补肾固精,活血为辅,功用与王不留行差异较大。②对广西广东地区习以薜荔果(壳)活血通经、下乳消痈代用王不留行持谨慎和存疑的观点。

  3 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地方本草记载及考证

  广西民间习以薜荔果作王不留行使用,最早记载的地方性本草是《南宁市药物
志》(南宁市中医药研究所.1959年印)。书载:“凉粉果(大薜荔、王不留行)桑科,为常绿蔓性木本,果实梨形,与无花果相似;秋季采果,晒干用或生用;功能行血脉,通经络,散瘀止痛,治跌打、疮疡,催生下乳;无瘀滞、孕妇、失血等禁用,与本草王不留行名同而物异。”这反映南宁地区民间历来将薜荔果习用为王不留行,所述功用及禁忌与经典本草王不留行基本一致,但对药材的采制方法未能详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于50年代末出版的《广西中药志》〔9〕和60年代修订的《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印)对广西民间习以薜荔果作本草王不留行予以肯定和承认。《广西中药志》载:凉粉果,别名薜荔、王不留行、木莲、木馒头,本品系桑科植物薜荔的果肉。《广西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载:薜荔(凉粉果、王不留行),将采回的果实用刀纵切开2~4片,晒干即得;药材为匙形片状,表面淡黄色,果片内侧成暗褐色,有多数白色种子;功效通经络,行血下乳,止渴退热。同时《广西中药志》又以湖南连翘名收载广西全州县习用王不留行;本品系金丝桃科湖南连翘Hypericm ascyron L的全草,又名黄海棠、元宝草,苦寒无毒,功能清热解毒,通络止血,退热祛风,治跌打损伤、乳痈、风疹、小儿高热;附注全州县充作石竹科“王不留行”,有误。由此可见,至60年代末广西卫生行政部门基本确认了广西地区习用薜荔果为王不留行。

  90年代以后,广西广东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全面地对广西广东用王不留行的采制方法、功效应用进行总结和确认。《广东中药志》〔2〕载:广东王不留行,系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果壳),秋季采收近成熟的隐头花序,纵剖2~4瓣,除去瘦果晒干;性味甘微涩平,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主治瘀滞经闭,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等;正文所述的“王不留行”为广东省历来习用的地方性药材品种,与全国多数地区使用的王不留行(麦蓝菜)来源不同。《广西中药材标准》〔3〕载:王不留行,本品系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花序托;秋季花序托变淡黄色时采摘。投入沸水1min取出,纵剖为2~4瓣,除净花序托内瘦果晒干。性味甘凉,功能壮阳固精,利湿通乳;主治久痢脱肛,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痈肿等。综上所述,广东广西习用王不留行已得到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完全确认,并被地方药材标准收载,对其来源、采制方法及应用均做出明确规定,完全替代全国流通使用的石竹科王不留行在广西广东地区使用和流通。

  4 小结与讨论

  4.1 通过以上本草学考证得知,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与本草学中的薜荔相同,但药用部位有所不同。薜荔入药始见唐《本草拾遗》,其茎、叶、根均能作药〔6〕。山东少部分地区以薜荔带叶的藤茎作络石藤使用〔10〕。但从历代本草和现代综合性大型本草的记录分析,薜荔以其果(花序托)入药最为常见。药材薜荔果系在秋季采摘薜荔接近成熟的花序托晒干或纵剖2~4片带瘦果晒干入药,功具补肾强精、通乳、活血,主治阳痿遗精,乳汁不下,久痢痔血及闭经、痈疽等。虽与王不留行同具活血下乳之功,但主治应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故临床上要注意合理使用薜荔果与王不留行,两者不能完全替代使用。

  4.2 广西广东民间历来习以薜荔果作王不留行使用,与本草学所载薜荔果、木馒头的来源、药用部位均相同。但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的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不同,系在秋季薜荔由绿变淡黄色时采收,纵剖开为2~4片,除净内着瘦果入药,以瓣片大,肉厚、外表呈黄色或淡黄色、无残留瘦果为佳。因此不能简单以薜荔果替代王不留行使用,尤其应注意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的采制方法及功效应用,按广西中药材标准采制王不留行。此外,广西桂北全州等少数县份仍以元宝草(黄海棠)全草充作王不留行使用和流通,应予以纠正。

  4.3 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在广西广东地区已有着相当长的历史,笔者虽未能在新中国建国前文献中查阅到有关记载,但其在广西广东地区使用及流通绝不仅仅是建国后50年的时间。其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用与本草王不留行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广西广东地方中药志和中药材标准已将习用王不留行做正品王不留行收载,使其能在广西、广东及海南地区合法使用和流通。但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尚有补肾固精的作用,与经典本草王不留行又有所不同,故其中药药理研究以及与经典本草王不留行对照进行药理与临床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经过系统地科学研究,力争另立王不留行新品“广王不留行”,以避免在药物名称及临床应用中的混乱。同时使广西广东习用王不留行由地方药材标准逐步上升到部颁标准乃至国家药典,有效地推广其在主产地区的使用和流通,这对充分利用和开发薜荔药材资源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50.

  2 广东中药志编辑委员会.广东中药志.第一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453.

  3 广西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8.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65.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51~2652.

  6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校点本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330~1331.

  7 徐国钧,何宏贤,徐珞珊,等.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023~1024.

  8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23.

  9 广西卫生厅.广西中药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59.258.

  10 许欣华,赵华英.山东络石藤的鉴定标准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0,28.(4):75~78.

王不留行

  Semen Vaccariae

  (英) Cowherb Seed

  别名 奶米、大麦牛、不母留、王母牛。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ack.) Garcke的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70cm。茎直立,上部叉状分枝,节稍膨大。叶对生,粉绿色,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9cm,宽1.5~2.5cm,基部稍连合而抱茎。聚伞花序顶生,花梗细长;萼筒有5条绿色宽脉,并具5棱;花瓣5,淡红色,倒卵形,先端有不整齐小齿,基部有长爪。蒴果卵形,4齿裂,包于宿萼内。种子多数,球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山地、路旁及田间。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

  采制 果实成熟未裂开时割取全株,晒干,收集种子,晒至足干。生用或炒用。

  性状 种子圆球形,直径1.5~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状突起,另有一浅色圆点状肿脐及一浅沟。质坚硬,断面灰白色,角质样。无臭,味微涩苦。

  化学成分 含王不留行皂甙(vacsegoside)、王不留行黄酮甙(vaccarin)等。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C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伪品主要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或豆科植物野豌豆Vicia sepium L的种子。正品呈圆球形,表面乌黑色或红棕色,放大镜下观察有细小状突起密布。有一圆点状种脐。质硬,手捻不易破碎,破碎后呈白色粉性。无臭。油菜种子的外形与正品相似,放大镜下观察见表面具网纹。手捻易碎而有油渗出。气香,具油菜味。野豌豆属的种子表面灰绿色,无明显小疣状突起,光滑或稍皱缩。弧形种脐。其主要区别点一是种子颜色,二是表面特征。
 
 

【讨论】两种王不留行

      有两种王不留行,这个我早就知到了,原因是看到书上说用王不留行子贴穴位治病,去药店一捡,我蒙了,怎么给我一个个破开的无花果(后来知道这是广东王不留行),跟书上说的不同啊?我问那捡药的这是王不留行吗,怎么王不留行长这样的啊!那还怎么用它的子贴穴位啊?还有别的叫王不留行的吗?回答没有,这就是王不留行没别的叫王不留行的中药了。后来无中生有过了好久有一天去了另外一家药店逛,那的店员正在给别人捡药王不留行!种子!我靠,我惊喜万分!我找到书上说的那个王不留行了!我于是凑过去问:还有别的叫王不留行的吗?回答没有,这就是王不留行没别的叫王不留行的中药了,我狂晕,这些捡中药的人什么素质,太差了,在后来,我去查书终于弄清了市场上有两种王不留行:一种是广东王不留行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干燥花序托民间叫凉粉果;另一种是教科书中的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Nack.) Garcke的种子再后来知道药典中的正品是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非正品是主产我们广东广西的桑科植物薜荔熟称凉粉果.从那以后我悟到个地有个地的用药习惯,一定要弄清楚这个药方的出处.原植物是哪个科哪个属的才行不然别人用有效你用就不一定有效了,那些捡中药的人素质太差了他们只懂卖药其他的比如说原植物是哪个科哪个属的,还有同名异物如两种板蓝根他们根本不懂,也由此我的中药学知识学得非常扎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