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名著-----《儒林外史》简介

 青春最美328 2015-03-21
            封建文士的百丑图《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在创作它的时候穷得不得了,有时竟几天吃不上饭。在这样的穷愁潦倒中,五十四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可是,这位穷作家出身豪富,由于他十三岁丧母,二十三岁死父,自己又慷慨好施,挥金如土,不上十年就开始了穷困的生涯。家境的变迁,使他对世态人情有深切的体会,看到了膏梁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这就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基础。

   《儒林外史》五十五回,是连缀许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鉴于当时文字狱的威胁,作者表面上写明代,实在是讽刺清代,描绘了一幅当时“儒林”的百丑图,批判了各种类型的封建文士在追求功名利禄过程中的丑恶嘴脸和虚伪道德。作品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尤为深刻。例如开篇写的周进、范进,原来都是淳朴的老实人,到五、六十岁也未考上秀才。结果是周进一头撞在贡院的号板上几乎死去,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作品进一步提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描写范进中举后,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破落户投身为仆的。这就暴露了他们应科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功名富贵。本书也批判了清代吏治的腐败,揭露了这些官吏的昏庸、贪佞和暴虐。南昌太守念念不忘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到任不久,衙门里便都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而这个恶魔般的太守,上司居然认为是江西第一能员。彭泽县令为了表明自己治内清肃,明知两只盐船被抢,却不去追索抢劫犯,反而把前来告状的舵工打得皮开肉绽。作者描写了这些表面上是“清廉”的父母官,实质上是贪酷的害民贼,有力地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作品也描写了一些正面人物,如王冕、杜少卿、荆元等。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品德纯良、蔑视功名利禄,分别靠卖画、卖文、做裁缝等为生,用来对抗科举道路,批判堕落文人。不过作者赞美的人物中还有一类“纯儒”,主张用儒家的礼、乐、兵、农来挽救即将溃败的社会,这是历史的阶段的局限。

   《儒林外史》在运用讽刺手法上超过了以前任何作品。它在冷静的客观的描绘中,特别善于通过人物言行的自我矛盾,把讽刺的锋芒直刺那些卑鄙无耻之徒的灵魂深处。在语言上,以刚劲、犀利、辛辣见长,描写人物只有几笔就能状貌传神,声态并作。它对后世的讽刺文学,如晚清谴责小说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