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译文】 野花开放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出典】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注: 1、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暖树:向阳的树。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3、译文1: 春天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译文2: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译文3: 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精力充沛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们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住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百游不厌。 译文4: 从孤山寺北一直游玩到贾亭西面,西湖水与堤岸相平,片片白云,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水云仿佛连在了一起。一群黄莺正争夺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檐下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就快怒放的花蕾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刚长出的浅草恰好能遮没马蹄。我最喜欢饱览西湖东边的美景,特别是绿柳掩映下的白沙堤的景色。 译文5: 站在孤山寺北西望贾亭,湖水与岸平连接白云。早来的莺争抢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啄泥筑巢。百花欲开让人眼花缭乱,柔嫩的碧草刚刚没过马蹄。最喜欢湖东景色走也走不够,一条白沙堤隐藏在杨树绿荫里。 4、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5、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白居易时年五十二,任杭州刺史。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此之前,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湖诗。尽管此前有关西湖的题咏很多,但惟有这一首能够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孤山”,在西湖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突出的标志。“贾亭”,一名贾公亭。《唐语林》卷六云:“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废。”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尚在,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上句的叙述,下句的“水面”自然指的就是西湖湖面了。“水面”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诗人对西湖景物的选择是典型的,用笔亦细致入微。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相互生发,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黄莺啼声清脆悦耳,燕子刚刚越冬归来,它们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来临的象征。诗人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清新明快、骀荡欢悦的感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芳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没过马蹄。“乱花”,显出蓓蕾初绽,并非极盛。“渐欲”,反映了花儿将盛未盛之时、使人欲迷未迷之状。这一句透露出的消息是,这里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春色满湖山。“浅草”,状其细嫩。马踏浅草,舒而不碍,徐徐前行,点出游春之意。唐时,到西湖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不例外。 这一联描绘精细生动,是构成全诗清新明快风格的主要一笔。写的虽是一般春景,却和下一联的“白沙堤”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荫。徜徉其间,总让人留连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够。尾联即景抒情,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最爱”,潜台词是所有的景物都很可爱。“白沙堤”,即通常所说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此堤并非白居易倡导修筑。白居易在杭州时,曾在钱塘门之北修堤蓄水,灌溉民田,后人常常误以西湖白堤为白氏所筑。
评 解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律。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正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所说那样,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评价说:“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这首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不仅写出了西湖早春景物之美,而且传达出内在的生机与意态,写出了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的美好、愉悦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6、春到杭州西湖,百花争艳,繁花似锦,一天天渐渐让人目不暇接。春草初生,浅浅如茵,仅仅掩过马蹄。诗人不是客观地写出西湖的初春景色,而是通过游人的感受把它描绘出来。由“乱花”“迷人眼”写出春花形态的多种多样及色彩的斑斓,由“浅草”“没马蹄”让人感受到初春花草的幼嫩短小和浓密。 杂花竞放,陶陶然眼花缭乱。信马由缰,款款而行,马似行于毡毹之上,何等惬意。可以感受到诗人陶醉于大好春光的兴奋心情。 7、风景,我见过无数,可没有一个让我流连忘返,铭记在心的,除了来自书中的风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休闲的陶渊明在南山种地因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忘记了追名逐利,只记得安贪乐道,只记得自己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理论,完美的诗配上完美的诗人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叫我怎能从书中走出,怎能不钟情于完美的风景 “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飘逸的李白站在窗前,回忆着自己离别多年的故乡,淡淡月光照耀着这正回忆故乡才高八斗的诗人,你能说这不是一幅迷人的风景吗?我不能,我钟情这风景,我钟情这书中的风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看,那充满豪情壮志的杜甫正对着大山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雄伟的大山加上这满怀壮志的杜甫又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我注定要沦陷在这美丽的美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好一个白居易,竟然找到一个这么温馨这么美妙的地方,美妙的春光配上白居易这才子,唉!我不得不叹服,不得不钟情于这无可挑剔的风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独自行走在小路上,眼中充满伤感, 可怜的落花加上这忧郁的诗人,真让人怜惜,不钟情真让人心不安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也在忧国思乡,萧瑟的孤城与思乡的诗人不也是一处让人钟情的风景吗? `````` 我合上书,想起刚才书中我钟情的风景陶醉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言书中自有好风景. 书中的风景,我最钟情的风景 8、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做人。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快乐的源泉,让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请品味书中的生活——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野花开了,小草萌芽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春在舒展身姿。“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春向我们展示自己。“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在嬉戏玩耍。 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生活让我们知道了亲情的伟大——青春无处不在。 9、当繁花落了繁华,这周围便只有单调的深深浅浅的绿。再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繁华景致,再没有霞光与乱红相衬的煊烂光辉,再没有那片热烈的,奔放的生命光泽流转。这儿只剩下花的飘零,叶的绝唱。 莫名的,淡淡的伤感在心尖流过。这一树繁花,却只有半季繁华,但至少它曾辉煌过,青春易逝,可曾有过一回辉煌? 低头,看到一些落花的影子,躺在青草丛中,安详而从容。不知为何,心头的感伤悄然掠去。或许,那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吧!也或许,它们并未真正死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生存罢了。 世人常叹人生苦短,但他们可曾想过,比人生命更加短暂的一树盛世繁花,会令多少人惊叹与赞美? 10、春天,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单薄了,天上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此时。春意来到。 我喜欢春天,喜爱春雨,那一场带着春的风、春的气息的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写出来他眼中的春。一丝丝银线伴着轻风星星点点地落入人间,为表达对它的感谢,花儿开了,迎接它;草儿绿了,吮吸它;树儿壮了,沐浴它。春雨仿佛为生机勃勃的春天更增添了几分生机。春雨并不长,却很精神很精彩,留下人间最美好的一切。 春雨带来的春花春草,花开成片,草绿成荫,,难怪诗人白居易对此百般留恋,才写下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千古佳句。初开的花经过雨水的洗涤透出了春的气息,花儿演绎下的春果然“渐欲迷人眼。”春风吹动春草,草儿微微随风侧身,马儿迎风踏草奔来,又是别样景象,如此多醉人的场景,我想只有在春天一睹为快吧!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所有写春景的名句里都离不开对风的描写。风是不真切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春日的清风,暖暖的,无比温和的感觉。当你困倦时,若是有这样的风吹过,惬意极了,春风拂过杨柳,柳树摆动;春风拂过小草,棵棵调皮的迎风摆动,若是古贤人看到如此景象,又能写出一册好诗了。 我心目中的春——春雨、春花、春草、春风。 11、其实春天早就来到,只是我们没用心去发现,不信你看,湖边那一块绿油油的草地不正是春天么?它们在温暖的阳光中、在柔和的春风中,四处摇曳,仿佛在和着这春天的旋律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颖,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幸福的时刻总是如此短暂,即使我们竭力挽留,却终究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春天来了,寂寞的人不会在寂寞,只因为寂寞的人找到了寂寞的依托。 也不知道多久没看到劳燕分飞了,突然想起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如此美好的意境,又不知何时才能体会得到? 春已寻到,无需过多留恋。烟花三月,正值春光明媚,如此时节,我们又怎能错过?何不趁此时与自己相爱的人一同漫步这烂漫而又多情的季节,在追逐春之气息的同时,烙下彼此的身影,成为永生的记忆? 12、生命是伟大的,它放出的芳香会让许多人止步,去尽情地陶醉其中,感情生命的芳香。梅花在冰雪中傲放,于是有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千古名句;荷花在淤泥中绽放,于是它有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称号;不知名的野花在原野中绽放,于是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丽景象……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让我们感悟芬芳的人生,缩放生命的花朵,追求生命的芳香。 13、西子湖,千万年来,一直就像个多情善诗的少女,眼光里漾着无边的春水。贾亭就在西子湖畔,像个多情的文人,守护着他的情侣----西子。这天,正是早春天气,云色低卷阴浅,一丝一卷,懒懒地在天末舒展开。而西子的波光也在极目的远处和那低回的垂云一般的高、一般的色颜了。 小息在贾亭木栏,遥视亭西的株株杨树、柳树、杏树,还有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嫩黄初翠的杂树,以及填充这树与那树之间空缺处的细柔丰媚的卉草,已经有点微醺的我有点陶然了。站立不住间,我一把我扶着亭子间的雕柱。这时候,几只早早出窝的黄莺飞鸣着、争闹着,从棵棵树木里追逐出来,一晃就不见了踪迹。 回顾亭子北面,那里有一家农家院舍,几个也许是住在那里的燕子此时正在亭子飞檐上啁啁地叫着,嘴巴里叼着块块新鲜的泥土。亭子的东面更加醉人了:那里有纷乱扑眼的鲜花,高高的花枝招展,惹得我们的眼睛都渐渐地迷乱了。一骑轻快的马匹从花丛来,地面的青草浅浅的,刚好可以把马蹄淹没。 抬眼望去更远的绿树掩映下的西湖,那里的垂杨依依,白沙熠熠,真正是春天的好去处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心中的浩然诗兴如同钱塘江的春潮,汹涌不可阻挡,一下子喷薄而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只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又是草长莺飞时节,该是杨柳叶绿,河边浅草泛青了。 青青河边草,那诱人的浅绿,撩人的鲜嫩,还有那让人心旷神怡不染一丝纤尘的清清小河水,叫我无时不刻不在怀想欢乐无忧的童年。“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绿水在春风中泛起清波,嫩柳在春风中轻摇。春光明媚,春色宜人,春景令人陶醉。 那时我们在河边放牧,牛群尽情地享用青青的河边草,我们几个放牛小伙伴则在如茵春草上游戏、狂奔。时而在草地上栽跟头,时而在草地上打滚。牛吃得开心,我们玩得尽兴。不一会,我们身上热汗直冒,脚丫发烧,坐在似毯的浅草上,用脚漾着清凉的河水。那得意劲,小鸟也生羡。春草的芬芳,豆角的清香伴着童年的时光象河水一样欢快地流淌。 草生草长,物我两忘。我们有时在草地上一疯玩就是一天半载。河对岸豆角长的特好,有时我们把牛拴在河边的柳树上,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划一个小船过去,偷摘别人的许多豆角煮了吃。那高兴劲,比吃任何山珍海味都过瘾。吃饱了,我们又在草地上下棋,打纸牌。直到太阳偏西了,我们才赶着牛懒洋洋地回家。后来别人状告到大人那里,家长对我们是一顿臭骂。草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可是我的青春呢?她一去就不会回来了。稍大一些,我们就不在草地上嬉戏了,而是一边放牛,一边看书。至今我脑子里还有那时看书记住的句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独倚栏杆凝望眼,一川烟草平如剪。”草有极强的生命力,只要春风一吹,春草就把无边的绿色铺满大地。小草也是最知感恩的,只要给点阳光,它就灿烂无比,绿染田园和山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草为阳光而绿大江南北。 青青河边草,壮我牛羊,悦我韶光。以至每每冬将至,我都不忍将老了的河边草割去。但为了牛有越冬草料,我们在大人的再三督促下,还是将金黄的河边草割回。 草是割不尽的,来年春风一吹,河岸又是草青青了。可是转眼之间,我的童年、我的青春却如逝去的河水远离我而去了,只有河边草青青。人生如草。“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一根草去”。人啊,赤条条地而来,轻飘飘而去。该奉献出的要奉献给社会,就象小草把绿色奉献给大地,还有什么自私的欲念不能抛弃呢? 走在小河边,踏着青青草。我想,只要保持春草向上的心境,我们就会永远年轻。 15、站在仲夏麦浪翻飞的季节深处,扯一片天边意欲悄然匿去的流云,遮住那轮毒热的太阳,把心情托付给枝头渐红的青涩,于温润和清凉之间挥别春天的桃红柳绿,以一种冷峻的姿势走向清爽,走向秋季。现时这个季节固然有她特有的风采,尽管篱边的落红还没有完全化作春泥,池中的清荷已然有了淡淡的笑意,太阳驱逐了整夜聒噪的蛙声,紧接而来的是一片令人狂躁的蝉鸣。于是,此时最令人难舍的却是那万物复苏、黄眉绿眼的春季,还有那天高云淡、北雁南归的深秋。 从春天走来,带着青涩的清浅,枝头嫩红染绿了一季的风流,却怎么也撵不上夏天的热烈和秋天的厚重。常常希冀着唇上的乳毛何时能成长成成熟的胡子,也希冀着能在这一去不回的年轮上深刻人生的印痕。夫子们眼里是幼稚的愤青,三步一蹦的行程中少了成熟的沉稳。青春,总在不经意间悄然离去,在仰望鹤发童颜的自卑中走向老态龙钟。 岁月的风吹散了难舍的离情,那黄昏的斜阳便托起滴血的真诚。是谁扭曲了月亮的身影,树梢颠簸着那条思念的渡轮。终有一天,手机里再也没有那温馨的短信,甚至没了那个熟悉的姓名,于是对着那寂寞的弦月开始怀念以往的日子。记忆的野草长满了心田,荒芜了这块曾经荒芜的柔嫩, 那毅然转身的影子,留下一眼无法填充的空洞。曾经相约要海边漫步,也曾经相约要闲坐小亭,曾说过相惜永远,也曾憧憬过木屋、水边。然而,一切均已随着这夏日的流云飘向天际……哦,嫩嫩的小草,早已长成永远的回忆。 时常随着这六月游弋的思绪,漫步于野草渺渺的晚霞湖畔,面对满湖的芦苇和那湖边伫立的汉白玉雕塑,心底升起一抹对七月的期盼。 七月,当火红的晚霞映红那遥远的天际,静静站立于湖边的织女把一个凄美而令人耸目的情感故事站成了晚霞湖一道靓丽的风景。我知道,那漫天飘飞的彩霞是她殷殷的思念……信步于隔湖的九曲回廊之上,眺望对岸那轻轻遥望远方的织女,一股轻轻的慨叹悄悄涌上了心头。是那千年遥遥无期的相望?是这七月的故乡特有的“乞巧节”?是那远去的流年里残余的淡淡回忆?不是,也都是,然而眼前的此情此景竟成了物是人非的伤感回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花雨春来已不存,无非孤影移……就这么走着,至于能不能走到那个相望的彼岸,那只是缘。 渐行渐远的生命一如这湖中的芦苇,从青春长成了成熟,从成熟走向衰老。终有一天等到虬枝横秋的季节,僵化的枝叶便成了伤不起的枯朽飞蓬。此时回过头来才发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一种多么柔性的季节。 16、柔和的灯光下,洺香四溢的案头,品一杯香茗,在思想的画面里徘徊。 一枝梅花出现了,出现在一个墙边的角落里,以雪为伴,不去可以吸引他人的注意,而是孤芳自赏。那朵朵盛开的梅似乎散发着暗暗的幽香,避开世俗的争奇斗艳,选择在寒冷的冬日独开,听到了王维“墙脚数支梅,凌寒独自开。”的赞叹。 转身回望,是秋的金黄。嗅到了一种清香,是菊!一簇簇的菊花在院子里盛开着,在那一朵朵硕大的花上,婀娜的蝴蝶在上下翻飞,勤劳的蜜蜂嘤嘤的工作着,陶渊明扛着锄头,提着篮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吟唱着诗句,悠闲自得的向房屋走去。 向前几步,便感觉到了夏日阳光的温暖。走到荷塘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的荷花,绿得青翠,粉的诱人。清清的河水下面,是荷花绿色的茎,荷在塘中亭亭的立着,碧绿的荷叶是它的裙摆。蜻蜓禁不住诱惑,停在了那美丽的花瓣上,青蛙也来凑热闹,在荷叶上不停的鸣叫着,似乎像引来更多的同伴一起享受着美丽的景。我看到他微笑着站在荷塘边,欣赏这美景,不禁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阵阵微风拂着我的脸颊,是春的清新的气息在一步步向我侵袭,绿油油的小草伸着懒腰,密密的挤成一片,五彩的花儿含羞的鼓着脸,准备绽放自己的美丽姿态。柳树吐着新绿,枝头的鸟儿在歌唱,传来阵阵悦耳的叫声。白乐天恰在此处游玩,触景生情,他不禁诗兴大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寻着小路向回走,沿途的风光美好,可以尽情感受冬的豪情,秋的清爽,夏的温馨,春的活力,领略到了诗人们的风采与才情。 放下手中的书,盖上茶盖。我走回了卧房,决定在梦中与诗人们再次相会。 17、三月的小雨如丝如雾,细如牛毛,随风飘洒,潜入身心,滋润心际,真的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呢。 下雨的日子,不打伞,欣喜地漫步雨中,去感受那“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在烟雨朦胧中,感受诗人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怡然自得,而心中的春天也就和这季节的春天一样,蓬蓬勃勃、淅淅沥沥、缠绵妖娆地来临了。 “春路雨添花”、“芳菲消息到”。三月更是花开的季节,细雨摧花生呢。朱自清在《春天来了》一文里曾经这样说过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啊,季节的花针,真的是一针一针的编织着春天呢。你看,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开了,就连那最不起眼的油菜花也赶着追着的大片大片的盛开了。白、粉、红、篮、绿、黄、鹅黄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好一幅春天的瑰丽的景色。 三月是放风筝的季节。记得小时候,常常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三月里在大人的带领下去放风筝。在河岸边,公园里,到处是五彩斑斓,轻盈飘舞的风筝在飞。一只只蝴蝶、燕子、蜻蜓飘舞在蓝天中。天上的风筝多了,地上的孩子多了。孩子是快乐的,春天赋予孩子更多的活力。一只只小手扯着一根长长的风筝线,在春风、蓝天、白云下奔跑,大声地欢笑,高兴地跳跃,把春天里的欢快渲染到了极致。而飘舞的风筝更像是一双双春天的翅膀,在春风里、在小雨中欢畅而肆意地翩跹、飞扬。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春雨滋润的三月,春天正在蓬勃的生长,在如酥的细雨里,伸出手,便能握住一把盈盈欲滴的春光,清新浸润之余,便会有一份喜悦,便会衍生出许多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向往。 春天,三月的春天,希望在春风里飞扬。 18、立在清凉的春夜,看斑斓的星空…… “时代”,是最令我神往,欢喜,却又捉摸不住的。我所处的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充满生机,诱惑。然而因为是早春,那残留着的冬天的寒冷与荒凉,那天空中飘泛的浮薄的轻云,不免使人向着未来生出绝望。望着夜空,我思索……思索人生,在春寒料峭的季节。 19、暖风和煦,春色渐入人眼。人字雁群北归日,春梅在枝头闹得正欢。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炊烟。”恋几株烟柳,携一树花开。河边的杨柳散开碧绿的发辫随风起舞婆娑,轻拂碧水巧梳妆,窈窕婀娜。桃花饱满的花蕾含着晶莹的晨露,娇羞不语,静默等待一场花事。 本以为北方的春天会来的迟些,亦或是还在慵懒的睡着,没曾想与她撞个满怀。迎春花那明黄色的小眼睛眨呀眨的,明媚而温暖,怎不叫人满心欢喜?玉兰优雅地展开俏丽的花衣,如粉蝶在枝头展翅欲飞。小草探出头来,泛着清新的浅绿。紫罗兰在草丛中低眉浅笑,地黄花倒挂在枝头,与大地窃窃私语。蒲公英开在干涸的路边,虽无人问津,却也悠然自得。 沉默了一个寒冬,经历了漫长而孤寂的等待,春天就这样如期而至。“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阳光晴好,万物复苏,春风得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桃花含笑迎彩霞,梨花洁白为相思,胭脂海棠照红妆。 花开无声,花落亦无语。风吹过,飘落尘埃满地伤,有谁怜?女人如花,当是自怜自爱自珍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日嘤嘤花落去,为得来年花更好。 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春花用短暂的绚烂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执意而从容。偶然间邂逅一个叫丁香花的姑娘,带着纤紫般的忧伤,娴静而又扑鼻的芬芳。寻着花香,三只彩蝶蹁跹探花而来,自在起舞。我轻轻地慢慢靠近,生怕惊扰了蝶与花的清欢。思想起李商隐那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我眼前的绝不是痴梦一场的双蝶,缘何三只蝴蝶在一起如此欢喜?我想应该是相依相伴,惺惺相惜的姊妹蝶吧,似水流年不复返,芳心无暇永眷念。 老人们说春天最接地气,因为春天的地气儿是往上长的,所以才会让大地勃勃生机,喜鹊欢跃觅食,燕子回来筑巢繁衍后代,人们牵着梦想的风筝会轻而易举的放飞蓝天。 喜欢春的气息,满是温暖的正能量。庄子说:“与人为善,与物为春”,对人对物,都要对对方和善,给对方以春天般的温暖。事实上是道家与世无争的一种表现,也是君子在了解万物运转之道后,对什么都可以坦然面对的表现。春的温暖与博爱让种子得以重生。如果人的内心里也有暖洋洋春的气息,以此来感染周围的人,亦能唤起人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让春满人间。 20、迎着日出,伴着雨露,自然在我们的生命中与我们同行。 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便有了世间万物,有了波浪壮阔的海,有巍峨挺拔的山,有粉红的花,翠绿的草…… 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行着,用最古老的方式与色彩斑斓拥抱。走过无数个季节的轮回,岁月融入高分贝声响里起伏,四季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演奏着生命的进行曲,让人们感受着生活的洗礼。 那喷薄而出的朝阳,沁人心脾的花香,潺潺的流水,婉转清脆的鸟鸣……将大自然的音符写入五彩的画面之中。 微风轻轻地送来了春天,让我们漫步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境中,惜心写下世界最美的诗句,感受早春醉人的气息。静观柳条抽出新芽,品赏春天里第一朵开放的花,尽享年华如水任它去,三人把酒话春柳的快活。 接踵而至的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我们尽情地欣赏瑶池的瑰丽,欣赏暴风雨后的小草等待太阳再现的那一刻,光阴里有足够的松软的泥土,感受生命的伟大。 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果实不仅是粮食的丰收,也是精神的丰收。醉眼看红尘一片,什么才是心中唯一的甘甜?让我们看到“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劳作,看农民喜气洋洋的脸色,看秋姑娘留下金色的衣裙,暂退舞台。歌唱吧!那便是你最真诚的呼喊。 呼呼的风声中,雪花轻轻起舞,万物披上了雪白的轻纱,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美,好美!真正去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韵味。领略冬雪映冬梅,梅须逊雪三分白的大好风光,让自己与这些雪白的精灵一起亲吻大地。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好人生每一步,感悟生活的激情与澎湃,生命的可贵与色彩,用一颗永不言辞的心,让生命感受自然,绽放光彩,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21、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岁月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江南,一拾起这个名词,唇吻间仿若有一缕馨香缭绕,中人欲醉。江南呵江南,你是多少文人墨客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的缠绵旧梦:烟花三月的扬州、淡妆浓抹的西湖,江枫渔火的姑苏,烟笼寒水的秦淮河,淮水东边的石头城……那是人间的天堂,亦是世外桃源。正是这样的江南,孕育出了那么多的钟灵毓秀,而那么多的文人用他们饱蘸心血乃至泪滴的飘香翰墨,抒写出了那么灵韵动人的江南! 我用朝朝暮暮打江南走过,岁岁年年不变地留恋着清风明月的日子。谁不留恋这江南的春花秋月? 春日,漫步于苏堤春晓:繁花如锦幛,一月的冷梅,二月的水仙,三月的桃花……连时时不忘忧国忧民的杜少陵也爱上了这西湖的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地曼吟一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仲夏,乘兴探看曲院风荷:泛舟湖上,徘徊曲廊,湖上莲叶何田田,满眼盎然绿意。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消暑去躁,连身处南宋末世的杨万里也醉倒在这十里荷香的波光艳影里,情不自禁地在一个夏日的清晨送友人之时击节赞叹这湖上的好风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二十四桥的明月下与那些风姿绰约的玉人起舞弄清影,在寒山寺的钟声里与倾盖如故的知己把酒夜话……这江南的秋呵,被三秋桂子,湖光月影点缀得那么清馥迷蒙,何曾有寒秋之悲? 和靖先生二十载巢居孤山下,不仕不娶,梅妻鹤子,“临水看幽姿”,欣赏冷月寒水下梅淡泊超逸的风姿神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朔风扑面,雨雪霏霏,蕊寒冷香,似乎雪与梅就应该相约而至,好将这冬日的西湖装点得分外清幽出尘。“孤山霏雪”,“断桥残雪”,倘有雅兴,又何妨踏雪寻梅孤山上、执手相拥断桥边呢? 或许漂沦天涯的羁旅游子是不适合江南的,因为江南的柔情过于浓重,江南的烟雨过于凄迷,江南的梦过于迷离,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倦鸟归巢、暮霭沉沉……最是乡关情怀,这次第,留给游子的必将是蔓延的凄清乡愁泪、辗转的凄恻不眠夜,叫人如何不销魂? 江南,这样的江南,从来是落拓文人的心灵后花园。 自屈子以降,司马迁、李杜、小李杜、苏辛,哪一个不是怀瑾握瑜的失意文人?人生在世不称意,何去何从呢?不如泛舟江湖,找寻别样的人生。于是,一叶扁舟载着这些失意人儿飘进如诗如画的江南。在江南温情的怀抱里,他们仿佛重回童年盛满爱的摇篮,重享那久违了的呵护关爱,这些天涯沦落人知足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于是,他们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失意与落拓,用自己的豁达大度消解了长久以来郁积于胸无法排遣的愤懑怨气,用自己的锦心秀口谱出一曲曲与这眼前的湖光山色相辉映的七彩华章! 身处晚唐末世的杜牧,自然亦不能例外。虽是出身豪门,才华出众,却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仕途不坦,难展鸿图。到头来落得个“落魄江湖载酒行“的际遇,投身进失意文人的天堂--江南的温柔乡里,忍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在充满绮丽铅华的江南一梦十年,任情纵性挥霍青春年华,如火激情。在扬州--这集醇酒美人、歌馆舞榭之最的游乐胜地,杜牧把他生命所有的激情,喷涌而出,肆意燃烧,最终赢得青楼薄幸名。但无论豆蔻梢头二月春的少女的红巾还是二十四桥上明月下的玉人的翠袖都难以揾去杜郎眼角痛苦的泪水! 而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陆游,身在江南却心在天山的陆游,吟着小楼一听春雨,却细雨骑驴入剑门,为实现驱胡虏光复江山的夙愿,慨然赴南郑前线,《剑门诗稿》里铮铮然有杀伐之音,哪像是那温婉江南走出吟咏着《钗头凤》的文弱书生,分明是幽并一带慷慨激昂、仗剑平天下的燕赵豪侠! 其实,正是有了这样的江南,才造就了这样的文人。而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又怎生消受这江南的深恩?我带着世俗的心打开江南的扉页,走古朴的青石板路,游古老的江南园林,听吴侬软语的越剧平弹,不曾料想一个转身,竟偶遇了那么多属于江南的赤子真心,他们引领我走进了别样的诗意江南。待我合上最后一页,亦收获了满心的宁静与芳馥。只是我知道,这尘封了太久的岁月,又岂是我能赏读得尽的!而我,又怎舍得匆匆而过呢? 22、这是座人工开凿的翠绿的湖,位于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中心,离居家很近。一个湖,便使这座城市增添了多许的妩媚,灵秀,有了韵味。我想起苏轼的那句诗“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从岸边的绿地俯瞰湖面,一池湖水宛如一块碧绿无暇的翡翠,风儿拂过,便漾起一层层优雅起伏的涟漪,又似一面巨大的绿色绸缎,在艳艳阳光的笼罩下忽闪着碎碎的瑰丽色彩,晶莹恬雅。我侧面看了看妻,她亲昵的依偎在我的身边。我和妻相知相爱二十余年,生活中也常有些磕磕绊绊的,不正似这风儿拂过后湖面的涟漪,却在不知不觉中已恢复了它的平静,那里影响了她的清澈秀丽。在我的身后、左右,花团簇拥,一片片的花草,或花蕾满枝,或含苞羞露,或昂首绽放。“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环顾四周,芳草茵茵,恰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湖南北两岸是临湖公园,行走在这林木葱郁遮天蔽日,环境幽静的林间小道上,顿觉神爽气清,夕阳西斜,阳光似雨丝般从枝繁叶茂的树枝间穿过,洒落一地的碎金。园内林间点缀着亭榭、山石等园林小品,颇有山村野趣景色。耳旁鸟儿“啾啾,啾啾”的鸣啼不停,这悦耳的音乐一路与我们相伴为伍,不离不弃。那一刻,我竟忘了我和妻身处闹市。 23、不经意间,春风便染绿了万物,揣着崭新的希望绽放在北方四月的枝头了。 嫩嫩的青草拼足力气钻出龟裂的土层,告别了蛰伏一冬的寂寞,然后,慵懒地躺在阳光里,任由阳光伸出巨手轻轻拍打在它茸茸的背脊上。 四月的风尚有一丝温凉,就如同我轻轻浅浅,又按捺不住的心事,在融融的春意里牵牛花一样肆意滋生着。 莫名的喜欢春天,喜欢春天里萌芽的故事和一个个湿润的日子。或许,也喜欢春天的多情、春天的清新,春天的花枝招展和春天如同美女般的妖娆。也许,我最喜欢的还是春天的勃勃生机。 春天是自由的,就像我的思想一般的自由自在、天马行空。一声短叹付之一弯流水,唯恐由心底升腾而出的一丝阴霾辜负了眼前这流泻的大好春光。索性,就让我的念想迎风而笑、然后,吐出香蕊,融进如画般生动的春天里吧。 折一枝柳枝做画笔,用被太阳热吻后红晕的天空做背景,然后,采撷百花做色彩,在大地这个巨大的调色板上用心画一个“你”陪我去踏青好吗? 画中的“你”一定内敛深情,一定温文尔雅,一定幽默诙谐,一定要有一双忧郁的眼神。因为,这样的男人据说对感情最专一,最牢靠。 时间就像彩虹一样在天空中羽化,连同我许许多多不痛不痒的记忆。指尖滑过一个个被春天染绿的文字,画中的“你”竟然潜入心底,在没有温度的画板上温热着,让我沉静如水的心海泛起丝丝涟漪,有了少许的暖意。 走过那片铺满春意的大地,前面,是一条潺潺的小河。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几条红色的金鱼如泥鳅般跃上水面又随即潜入河底。我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继续画着“你”。我的目光和画中“你”的目光轻轻一碰,就碰出了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如果能把春天酿成一坛美酒,让我们挽着风的手臂,哼着春天的小曲,不如在这四月的春风里,让我和画中的“你”一起开怀畅饮。“你”愿和我共饮吗?愿和我同醉吗?能醉在这柔柔的春风里,能醉在这诗情萌芽的四月里,也不辜负了我邀请“你”一起赏春、踏青去。 在小河的对岸,传来一阵时断时续的歌声,待细细聆听,只听清一句:“若是情未冻,始终相信我俩与春天有个约会”…… 生命中有许多会被错过,“我们错过了诺亚方舟,错过了泰坦尼克号,错过了一切的惊险与不惊险,我们还要继续错过。”但我不会错过画中的“你”,不会错过眼前这春天的季节。那抹绿色是生命的基色,它可以抹掉我曾经的失意和苦涩,让我在这春天里也充满了憧憬、向往、和饱满的情愫。 勤劳的农人已在翻耕土地了,他们会抓紧在温度适宜,雨水充沛的春季播种,如同我抓紧画一个“你”陪我去踏青一样的不辜负春天的美意吧?歌声、溪水声、翻地声、连同小鸟的唧唧声和青蛙的呱呱声,如果把它们串连在一起,将是一串多么美妙的音符啊! 属于自己的风景,从来不曾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永远只是路过。其实,我懂。相信,画中的“你”也会懂得这句话的含义。鲜嫩的春天,让我们同怀着一颗向往春天的美好心愿,不求你穿越空间,穿越纷繁走进我的梦里。只求你能入我的画中陪我一起吟诵白居易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来,画中的“你”哦,请牵住我的手,让我们洒脱的走进色彩斑斓的春天,走进自然,走进春色,一起踏青去。
|
|
来自: hjmhjmhjmm > 《唐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