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变通致久 2015-03-22

昨晚季老师讲座中引用“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的比喻,来警醒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要努力做好自身的修为,赢得了在场学员的强烈反响。今天正巧读到一篇文章中有用这句话的,而且交代了它的出处——原来它来自一座著名寺庙的对联。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是洛阳白马寺的一幅对联。为了更好地理解联语的涵义,我查了这个对联的注解。注解对上联的解释是:草若无根,纵以天之大雨滋润,亦无存活之理,“根”的寓意是众生的善根、慧根,若无善根,纵是佛恩浩荡,亦难滋生信心。下联“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是与上联的对应和对上联的延伸、解释。

我曾经因为好奇,因一位朋友引荐,在一座寺庙里和一位来自台湾的高僧有过一段对话,略略知道,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能普度众生等等道理。所以我对“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有一点疑惑:佛既说众生皆有佛性,佛既是“普度众生”,怎么会对众生有所舍弃呢?

进一步查阅对“佛不度无缘之人”的注解。有一种理解说:如果一个人站在黑暗的角落,太阳都无法照到,佛也就无缘来度你,你要主动去接近佛;另一种说法是:佛不度无缘之人,只是暂时无缘,非永远无缘,你的佛缘一旦成熟,佛还是会度你的。佛不会舍弃众生——若有分别、拣择,那就不可称其为佛。

由此,我明白:“主动”向佛,佛才度你;机缘“成熟”,佛才度你。一切不在佛,而在你自己!学习真是需要好好领悟的一件事。

 

访客0fBZR(游客)这个内容适合成人之间交流,我们班主任是不能用这样的话、这样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学生,更不好在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面前脱口而出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说任何语言要考虑受众,对吗?

    以下为hzezsx的回复:
    谢谢您关注,也谢谢您提醒。说话要考虑受众肯定是对的——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又言“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呢!这里是个人学习、反思的地方,也许还算是“私密空间”吧。作为我个人,要求自己“主动向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换个角度讲,人一生的成长,除了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还有一个自我教育。我们作为教师,也有引导学生(不论是优秀生还是所谓差生)学会自我教育的责任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