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面经

 haosunzhe 2015-03-22

书接上文,应用测试学IPO模型去解释了一部分面试的概念。那么今天就接着上一篇的话题继续说说面试的OUTPUT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提升。


(2)听觉:考官听到了什么?其实你可以试试当一下考官,除非是前三考生,否则根本不会对考生具体的答题内容有印象的。声音传达出来的信息跟视觉传达的信息很像,是整体的、大面积的,不是细节的;而考生考虑的比较多的往往是细节的,比如:这个问题我要回答几个小点?如何表述显得正规?该用那个专业的次来描述?能够表述的具有点理论高度?


但是在考官的耳朵里能够听到的就是,这个人的情绪如何?紧不紧张?表达连贯与否?语调合适与否?所以,在这个信息渠道上的优势,实际上是你声音的表现形式,而非你所表述的具体内容。


只要你平时在生活中与人聊天能够顺畅的说话,那么在考场上与面试官交流就也可以顺畅的说话。


如果你有办法让你的朋友能够从你说话的语调中感受到你是高兴的,那么你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让考官看到了一个乐呵呵的你。


从听觉这个角度讲,内容都是无聊乏味的,声音才是丰富多彩的。平时的训练就要注意流畅(不要过度追求正式),要注意语带笑意(不要过度考虑自己说的是否正确),要注意与人交流的互动感(不要过度考虑看问题的角度是否够全面)。


(3)感觉:说到这个词估计好多同学要晕了,要说视觉、听觉、嗅觉还可以通过预先设计来建立良好的印象,可是感觉是多么抽象的东西啊,如何能够左右一个人如此特异而又不可捉摸的信息获得渠道呢?这里就不得不谈谈人的感觉或者说直觉是怎么来的。


人的感觉是一种动物性的属性,与众多动物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获得信息的方式,比如小狗选择哪个数解手、猩猩选择哪个水塘喝水、飞鸟选择哪个树枝休息,这些决策往往不是由纯理性的推导产生的,而是因感觉而决定的。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进化的结果,它帮助生物更好的生存。那么感觉为了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就要对自己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个调整的依据就是过往的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说一首歌能够让我们想起自己的一个时期,比如失恋的时候听了首低落的歌曲,那么在以后你每次听到相同的歌曲的时候, 心境就会一下子回到失恋的那个时候。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一天你碰到一个穿明黄色衣服的无赖,偷了你的钱还诬陷你是个贼,那么以后你见到同样穿明黄色衣服的人(尤其是同款)你的第一感觉应该是对这个人厌恶和防范。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叫做——锚定效应


如何利用好每个人心中所沉的那个锚,就是左右人感觉的关键,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建立与回避。一方面要建立与积极事物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回避与消极事物的联系。

这个积极或者消极的的事物针对的是你面对的考官,你如何建立与他心中积极事物的联系?你不可能提前知道每个考官曾经经历过什么,所以这里只可以用大数原则,提取人的共性。打个比方90%的女孩子都是爱吃巧克的,所以很多追求者就会在这个大数假设下开展攻势,把自己跟巧克力带来的愉悦建立联系,比如每次见面都给女孩带一两块巧克力(听起来有点像巴浦洛夫与狗)。


那么考官的共性呢?这里我讲三个思考的方向,地域、年龄、阶层。


地域:同一个地域的人多会庆祝或者经历一个相同的时刻,这个时刻往往又与一个具体的事物向联系。比如一个生产小麦和肉类的地区,那么过重大节日的时候往往是吃饺子的。这时候有些同学灵光一闪“我只要穿的像个饺子就行了。。。”还有的同学灵光一闪“只要回答问题时多提饺子就好了。。。人生就像饺子、做工作就像吃饺子、对待老同事就像包饺子一样。。。”这里还有一个知识要普及,如果你想直达潜意识区去影响人的感觉,那么你必须绕过时刻警惕着的意识区。也就是说,你建立联系的标志不能被意识识别出来。


举个例子:你如果要建立联系可以这样说“幽默对于生活来说就像吃饭时候要蘸的调味料,能够让略显清淡的生活变的更有滋味。。。”通过描述一个情形来达到与饺子建立联系的目的。

饺子的例子未免有点不严肃,那么我下面讲一个本人的实战案例。


2011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你们单位有一个同事平时总跟其他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多,工作压力太大,现在假设你是他的领导请你跟他进行一次谈话。”

我用的开篇是“你如果没有养过蜜蜂那你一定喝过蜂蜜,蜂蜜是甜美的蜜蜂喝了之后变成了工蜂,而蜂王要喝的是苦涩的蜂王浆。。。”

为何要用这个比喻,难道王老师猜透了考官都喜欢蜂蜜和蜂蜜的甜蜜。其实不尽然,地处广东的孩子应该会有这么一个印象,40-50岁的人,尤其是体制内的人比较重视养生,所以广东的保健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非常惊人,面对的考官都是各机关事业单位的40-50岁的人,女的八成不会排斥能够延缓衰老的蜂蜜,男的也会在潜意识里调用养生的相关信息,我需要的就是他们在仪式般喝下冬虫夏草、灵芝、花胶。。。等保健品之后那个愉悦的心理安慰。


年龄:确定了地域之后,年龄的因素就变的非常明显了,借用上面举的那个真题作为事例。如果面对的是一群20-30岁的人,再引用蜂蜜这个事例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在统一地域,不同年龄所抛定的那个锚是不一样的。

举例,年纪轻一点的,往往抛定的锚都与感情的事件相关。

中年人抛定的锚,往往都与利益相关。

中老年人抛定的锚,往往都与身体状况相关。


阶层:这个在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分解,但是并不如国外明显(中国权贵大部分还属于NewMoney),那么应用到面试,阶层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即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的。

再实际一点,就是你希望比人对你的看法。作为一个考官(一般都是公务员)他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他呢?他会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也沉下一个心理的锚呢?

举个好理解一点的例子,公务员经常被在网上谩骂,那么在听到网络这个词之后会不尽然的联想到自己某次看到网上对自己职业的侮辱,从而引发来自内心的一种厌恶(其实很多体制内的老人都很反感网络与新技术)。

那么哪种境遇会带给统一阶层的人共同的愉悦感呢?从阶层的成长历程来看,体制内的人无外乎就是作为新人挨骂、受累、被排挤,作为中人担责、受压、有野心,作为老人不平、闭塞、装深沉。。。

听起来没有那个历程是很不错的对不?错!

各个历程如果转变一下视角就会变成作为新人拼搏、学习、无畏,作为中人受重视、有本事、有追求,作为老人有内涵、懂人生、受尊敬。这就是阶层的锚定效应。

你要利用他心理对自己的认同感这个锚。

如何让考官觉得你对他有认同感?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戏剧,那就是你要对自己正在做的和正在说的事情有认同感。因为哥们儿你就在考公务员,希望进入那个阶层。

很多同学在回答人际关系题,和自我认知题的时候总是“不好意思撒谎”。比如:“一个平时不做事的老同事总是找借口为难你你该怎么办?”我相信大部分的年轻人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面目可憎的老同事,不干正经事,欺负年轻人的形象,可是你又不能这样回答问题,只要硬着头皮给老同事编好话,相信我,你这种言不由衷是一定会暴露的。

你要彻底转变立场,真的认识到老同事是正确的,自己是偏激的才能够利用锚定效应,在阶级上博取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