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看自然】林海雪原的鸟

 学海长流 2015-03-22

  文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闻丞


  在BBC和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大型自然历史记录片《美丽中国》中,长白山被誉为东北亚地区最为著名的山峰,长白山巅的天池,则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湖泊。长白山最高海拔达2750米,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至高之处。这座诞生于火海的大山,坐落在一年中有超过六个月需直面来自亚北极地区冰冷气流的雪域,而另外近半年时间却沉浸在来自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暖湿气流的熏染之中。



多彩的长白森林,周繇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特殊的区位和巨大的海拔跨度,使得长白山成为历史上和现实中南来北往的鸟类驻足之地。然而,在《美丽中国》中,仅有一种对中国大多数人而言十分生僻的鸟类出场——Common Stonechat,黑喉石鵖(读音“机”),以至于在国内播放的中文配音版本竟将这鸟念做了“黑喉石”。只能说让黑喉石鵖出场的安排也许有制片者知微见著的匠心,更可能完全是拍摄过程中的偶然所得。黑喉石鵖是一种分布范围广及非洲稀树草原到欧洲、近东、中亚直至中国东部到西伯利亚的鸟类。长白山可能是它们在分布区东北角活动海拔的上限。实际上,对于很多鸟类来说,长白山也是它们分布的边疆。


黑喉石鵖(Saxicola torquata),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云端雪峰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源头,另有两条大江——图们江和鸭绿江——则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有众多冰冷湍急的溪流在云端雪峰间奔流。这样的水流环境,对大多数水鸟而言是个禁地。却有一种小巧美丽、数量稀少的野鸭在夏季出没其间——这就是丑鸭,得名于花哨鲜艳如小丑的面部花纹。


长白山与三条大江位置示意图,来源:维基百科


  夏季,丑鸭主要分散至北极圈附近,到寒冷清澈的砾石底质溪流中配对繁衍。小鸭子生来就适应湍急寒冷的溪流环境,能够潜入水下觅食附着在大石块上的生物。很多人奇怪如此清澈而看似贫瘠的水域如何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事实上这些清澈的溪流中满是以有机碎屑和藻类为食物的蜉蝣、石蛾类昆虫的幼虫,足以提供丑鸭生长所需的营养。到冬季,丑鸭会群集至沿海地区不冻的港湾,活动于激荡的波涛之中,同样以潜水的方式觅食底栖动物。


丑鸭(Histrionicus histrionicus),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长白山的高度使得峰巅地区具备类似于接近北极圈附近的水陆环境,于是成为丑鸭在地球上已知最南的繁殖地,可能也是这种鸟在中国境内唯一的繁殖地。


  云冷杉林


长白山的鱼鳞云杉(Picea jazoensis),张宏伟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长白山的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陈炳华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发源于长白山高山冻土地带的溪流一路奔腾而下,穿过夏日繁花似锦的苔原、草甸,流入有岳桦和柳树生长的地带。在山势平缓的局部区域,泉水还能形成一些开阔的池塘。在海拔更低的地带,树木更高更密,生长有云杉、冷杉,景观与纬度更高的大兴安岭寒带针叶林类似。


长白山的岳桦(Betula ermanii),华国军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常见于欧洲北部至西伯利亚北部泰加林的鸟种也在纬度相对更南的长白山找到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花尾榛鸡。花尾榛鸡又被称为“飞龙”,在很久以来都是东北猎民重要的狩猎对象。最近几十年来由于过渡狩猎,在野外数量已经不多。榛鸡虽然名字中带有“榛”字,实际很少在榛子丛中出没。另外,榛鸡虽然属于松鸡科,而事实上榛鸡也很少出现于松林中。榛鸡最喜爱的植被是桦树林和柳树丛。尤其在冬季,它们最常取食的食物就是柳树芽。


长白山的多腺柳(Salix polyadenia),姜云传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榛鸡是一种真正适应寒冷环境的坚韧鸟类。长白山东坡遥对日本海,冬春季节会形成厚厚的雪被。据说榛鸡能够躲到蓬松的雪下过夜,利用雪片间的空气隔绝冬夜的寒冷。


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红松林间


  林间的无数条溪水使来自山巅的水流逐渐变得汹涌澎湃,它们继续流动便进入了红松针阔混交林。这样的林地在长白山麓是最为主要的原始林相之一,其中的美人松最为著名。大量的红松子为一些具有专门能力的鸟类提供了机会。其中最为著名的两种就是交嘴雀和星鸦。


美人松(Pinus sylvestris),徐晔春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交嘴雀雌鸟的颜色灰褐暗淡,但雄鸟的颜色红白相间十分鲜艳。交嘴雀得名于呈交叉形态的上下喙,这是一种对取食受到坚固鳞片结构保护的针叶树果实的习性的适应结果。它们用钳子一般的喙尖撬开球果鳞片,然后用灵活的舌头将隐匿于其中的种子钩出,最后用强壮的喙将其嗑开以获取多油而富含蛋白的种子。据研究,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交嘴雀,因为所经常取食的针叶树球果结构的区别,进化出大小、强度不同的喙,甚至形成了不同的物种。这是取食策略塑造动物形态的经典案例。


白翅交嘴雀(Loxia leucoptera),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星鸦是常见的乌鸦和喜鹊的表亲。它们全身栗褐色至黑色,并有白色星状斑点,尾羽下有很厚的白色覆羽,飞行时尤其醒目。星鸦在一年中的一些时候几乎完全以针叶树的种子为食。它们在红松大量结实的季节忙碌地搜集松子。乍一看它们进食的举止比交嘴雀要粗鲁得多——它们会用强壮粗直的喙卖力地啄开坚硬的松塔,然后将其中的松子一粒粒吞下。实际上它们并不急着咽下这些种子,而是将其囤积在喉部的囊状结构中。据说一只星鸦一次最多的时候能含下近三百粒松子,这对一只个子与鸽子差不多的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它还要飞遍森林各处。


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星鸦在林间飞翔,将松子几粒一组地埋到方圆数公顷到数平方公里大小的林地中去。它并不在埋藏松子的地方做记号——因为任何记号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会方便同类竞争者——而是完全凭埋藏点周围的地貌特征精确地记住位置。它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同样的事情。


  它们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因为对于生长在寒冷地带的针叶树而言,它们在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内仅有很短的时段能提供大量食物。星鸦要度过漫长严寒的冬季,必须储存食物。虽然所有鸦科鸟类,包括常见的乌鸦和喜鹊,都喜欢藏匿储存食物,但是它们一次性埋藏食物的地点数目都不可能超过星鸦。星鸦能够精确地记住超过三百个埋藏点,即便在大雪覆盖一切地表标志物后,它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这些地点。进化的压力使得星鸦成为世界上记忆力最强的鸟类,也是记忆力最强的动物之一。


长白山的红松林,周繇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事实上,几乎在每个正常的年份,星鸦都会储藏超过自身消费能力的松子。那些没有在漫长的食物匮乏季节被星鸦吃掉的松子,最终能够发芽。相比于交嘴雀,星鸦是松林更新的一种重要驱动力量,是一种生态意义更为积极的鸟类。


  阔叶森林


  长白山的红松林中通常混有大量壳斗科、槭树科阔叶树。水流越往下行,两岸的的阔叶林木越为繁盛,最终会出现以柞树、大青杨等树木为主的阔叶森林。


长白山的壳斗科植物,槲树(Quercus dentata),周繇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这种林地是一些世界上最为绚丽的水鸟的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鸳鸯和不是那么著名的中华秋沙鸭。它们都是在树洞中筑巢繁殖的鸭类,冬季都要分散至中国南方广大的淡水河流水系中越冬,对生境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它们的食性和活动地域几乎完全不同。


长白山的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周繇摄,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鸳鸯喜欢活动于有林木遮阴的缓慢溪流和静水池塘,主要觅食植物各部分和一些小型动物,尤其喜爱在壳斗科树木繁多的阔叶林中活动。它们源于一支原始的在树木上生活的鸭类。而中华秋沙鸭则喜爱水流较快、鱼类丰富的清洁河流。它们源于一支古老的能够而且完全依靠潜水捕鱼为生的雁鸭类。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BS Thurner Hof 摄,来源:维基百科


  对于鸳鸯,其已知繁殖区从云南中部一路向西北延伸,至长白山、小兴安岭和俄罗斯的乌苏里地区。但由于中国东部长达数千年的开发历史,鸳鸯这种依赖成熟阔叶林的鸟类已经从它们的绝大多数繁殖区消失了,仅在华东和华北地区边缘保留有少量繁殖小群体。而在长白山至大小兴安岭直至日本海沿岸的广大范围内,仍然有数量庞大的鸳鸯种群依然在顽强地生存。较之鸳鸯,中华秋沙鸭繁殖区的范围就极为有限,已知范围仅包括长白山及周边地区、小兴安岭至俄罗斯乌苏里边区。但它的越冬范围几乎遍于整个中国东部。这两种色彩鲜明的水鸟,都是以长白山低海拔地区的这种暖温带阔叶林为家的珍稀鸟类。


鸳鸯(Aix galericulata),来源:鸟类百科大全


  海滨滩涂


  发源于长白山麓的鸭绿江一路南流,离开山地森林,在丘陵平原间蜿蜒,最后注入黄海。鸭绿江口有广袤的湿地,主要是软泥滩涂。因为有来自长白山原野森林馈赠的营养物质,这里的滩涂极为富饶,于是成为阿拉斯加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春季,数十万至上百万鸻鹬类和其他涉禽会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抓紧一切机会进食,让在漫漫北上旅途中消瘦下来的身体迅速重新积累脂肪。之后,它们会一鼓作气飞到位于俄罗斯和阿拉斯加北极苔原的繁殖地,完成生命的使命。


鸭绿江口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柳明玉摄,来源:辽宁新闻


  从火山冰峰,林海雪原到富饶的滨海平原,长白山作为中国的至高之处,影响着广大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鸟类只是长白山富饶生态和巨大力量的一个侧面,但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刊载于《森林与人类》2013年第6期,原标题:《顺着水流去看鸟》。


《山水看自然》系列科普文章由保护工作者围绕自然生态话题撰写带你解读“山水”,领略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