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浓浓春意拂面来 ——扬博馆藏清代砖雕作品赏析

 红豆居士 2015-03-22
浓浓春意拂面来
——扬博馆藏清代砖雕作品赏析

    砖雕“凤戏牡丹”(清代)

    砖雕“喜鹊登梅”(清代)

    扬州砖雕的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其工艺装饰手法以高浮雕为主,辅以浮雕、圆雕、深刻、浅刻和镂雕,这其中,又以高浮雕见长。图像凸现在开光中或地子上,构图饱满,主体突出,配景简约,层次十分清晰,空间感很强。几何纹样多剔地浅起,线条健劲,峭拔精神;花树人物则在高浮雕上浅刻,浑厚中不乏秀丽清劲。圆雕和线刻为高浮雕的辅助手段,镂雕只用在关键部位。

    扬州砖雕每一砖面“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往往以象征、谐音、表号、用典等手法,借形寓意,谐音寓意,表号寓意,或几种手法混合运用,一块砖即能成为独立的画面,寄寓了人们对“福禄寿喜财”等俗世理想的期盼,增添了建筑的装饰趣味。常见图案有:柿子与如意组合成的“事事如意”,古钱与蝙蝠组合成的“福在眼前”,寿桃与蝙蝠组合成的“福寿双全”,天竹与水仙组合成的“天仙祝寿”,喜鹊与梅花组合成的“喜上眉梢”,还有“凤穿牡丹”、“二龙戏珠”、“流云蝙蝠”、“和合二仙”等。

    现藏扬州博物馆的砖雕“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均是清代砖雕精品。“喜鹊登梅”砖雕长35厘米、宽19厘米,在画面右侧三分之一处雕有一只昂首展翅、欢快鸣叫的喜鹊,喜鹊毛羽刻画细腻,有温润之感,其情态之生动,令人赞叹。在画面的左中部,作者以镂雕、透雕、线刻等手法雕有一盛开春梅,老干新枝遒劲有力,梅花朵朵似有暗香。整个砖雕虽为单一的青灰色,但花香鸟语的浓浓春意却是扑面而来,令观者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技艺大声叫绝。

    “凤穿牡丹”砖雕长32厘米,有残缺。作者在砖雕画面的中部位置雕有一扭头展翅栖于牡丹花上的凤凰。在凤凰头部上方以及左侧均雕有一盛开的牡丹,从残缺部分来看,似乎在右侧也应有一朵牡丹。整个砖雕雕工精巧、手法多样,鸟王、花王仪态万方,充满生命的活力。沈惠兰  吴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