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论语集《文子》

 杂货店伙计 2015-03-23

要想更好地读懂《老子》,那最好还是先读读《文子》吧,就如想读懂孔子的相关著作,先从《论语》入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由浅入深的途径。

 

对于《论语》绝大多数人是了解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两小儿辩日”……

 

但若说:“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出出,冲而不盈……”,“道不可以进而求名,可以退而修身。人爱名即不用道,道胜人则名息……”

 

这个知道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而这些就是《文子》的内容。

 

文子,何许人也?

 

文子是老子的学生,不是只有孔子有学生,老子也有学生的。提到孔子的学生,那就必然绕不开72贤人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此类话语在我等稍了解国学的人眼中,那应是耳熟能详的事了。

 

但文子呢?

 

文子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与模糊的。但这些确实无关紧要,如果把文子再与他的学生及历史大事连接起来,想必多数人就会绝难忘记了。

 

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吗?

 

知道了西施,就自然会知道,此美女可曾与“南阳五圣”之一的范蠡泛舟五湖的。一些想发财的家中所供奉的财神其实就是范蠡的塑像。而范蠡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而提到了范蠡,自然就会想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想到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想到了“与人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同享受”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是的,这一切都是范蠡师徒共同参与所玩出的历史性游戏。

 

文子就是范蠡的老师,也就是说,范蠡是老子的徒孙,这就是为什么后人把范蠡归于“道家”的原因。看来道家不像佛家是排斥财富的哦!

 

文子又叫计然,本名辛妍,楚国蔡邱濮上人。楚平王时,政事日非,伍子胥奔吴,计然也离开楚国经吴国到越国。当时越王兵败,困于会稽,在范蠡的引荐下,计然开参议越国政事,为勾践出谋划策。事成之后,他们师徒早已知晓长着鸟嘴、鸡胸的勾践不是什么善种,接下来就是大杀功臣了,于是开始劝说文种一同离开,文种不相信这种推测,于是他们师徒离开了越国。据传范蠡携西施离开越国后,北上经商。他的老师计然悄然隐居到了越国的武康禺山修行。

 

大家感到奇怪的是,如此有名,并与巨大的历史事件相联的人,为何多数人并不知道呢?

 

其实回顾历史,想想始皇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切也是会得到正解答案的。

 

如果对“恍兮惚兮”的“五千言道德经”感兴趣,那不妨用《文子》做注解吧,那样肯定会理解得更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