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兴杰:大病医保没那么美

 联合参谋学院 2015-03-23

大病医保制度将全面落实,媒体的反应普遍雀跃。一场大病摧毁一个家庭的经济,这种事情谁都不愿碰上,现在国家出来兜底,岂不是大好事?不妨追问一句,这样的好事为何拖到今天才做。当然是因为要计算花钱,财政能否承担得起,还要考虑实际效果。

这些问题过去一直存在,大病医保覆盖之后也不会消失,反而更加严峻。全国城乡居民的医保基金一直是满负荷运行的,大病医保必将极大增加资金需求。如果仅仅计算现有大病治疗的资金,再规划数额,由财政填补窟窿,那就太天真了。大病医保的直接后果是费用大幅上升。不是说医保让人得病,而是人们对大病的防范将不那么积极,治疗将更加昂贵。

医疗报销通常是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这激励人们选择昂贵的治疗方案,这一点可以参考现在医保制度下的滥刷卡多开药、“骗保套药”现象。大病医保之后会怎么样,这有待观察,但是没有个人预算约束的医疗,医疗资源浪费不可避免。医疗资源有限,治疗大病的医疗资源更是稀缺,将来是否出现“排队手术”现象,真是难说。

一场大病摧毁一个家庭,这种悲剧的根源无非是:医疗价格过于昂贵,人们缺乏保险意识。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非一日之功,应当着眼于长久的努力。

看病贵的原因在于政府管制太多,医疗资源供给不够,竞争不充分。如果开放市场,减少对药品准入和价格的管制,不只一般看病价格将降低,很多“大病”也会变容易。2009年北京通州区卫生局取缔了一个尿毒症患者自己建立的透析室,理由是:自助透析风险大,这些人又没有经营资质。其实从医学上说,尿毒症的治疗和生命维持并不需要太复杂技术,成本也并不高。这个自助透析室做一次透析只需100元,远低于公立医院的五六百。

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中国民营医院多为专科,一个原因是开办全科医院限制很多,有时增加一个科室和手术项目都需要多重审批,既限制医疗技术发展,也抬高价格。医改的方向应当是鼓励资本办医院,尤其是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虽不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却是真正的改善之道。

另一个解决之道是商业保险的普及。中国人几乎没有购买大病保险的习惯,这里面有商业保险起步较晚的原因,也和观念未及有关。正确趋势是应是商业保险渗入到个人、团体和公司。它比社保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甄别不同人的疾病风险,设置不同保费,并互相竞争。商业保险的资金通常是投资增值的资产,总体上比饱受通胀侵蚀的社保基金安全。中国的商业保险发展很快,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强制社保的排挤。此番大病医保吸取普通医保效率低的特点,改由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支付。想一想,这些商业保险公司不是面对每一个具体的保险人,而是手握巨额资金的官僚,将来发生贿赂腐败案件,简直是必然。市场化方向的前进才能真正改善民众福利,看起来路漫漫兮兮,总比相反方向的折腾强。全民医保的代价是政府扶持效率低下、臃肿庞大的公立医院,迟早我们要回到看病排队的时代——现在全民医保的加拿大正是如此。一旦市场恶化,政府还会给公立医院财政补助,自负盈亏的私营医院被逼到边缘地位,将变成昂贵的“富人医院”,否则他们难以存活。公立医院占主体的国家,私立医院总是显得拜金冷酷,为赚病人钱不择手段,何其冤也。

有人会说,那些没买商业保险的人怎么办,难道真的让他家徒四壁,因病致贫吗?求助于慈善团体,求助于媒体,这些能解决一些问题。想要完全杜绝悲剧,患者生活完全不受影响,除非人世间没有疾病苦痛。生大病确实是悲剧,不过并不经常发生,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如果因此建立一个强迫他人买单,医疗退步,全民受害的体系,那将造成绵延无尽的悲剧。(来自“菁城子”微信公号,作者系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