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丰山

 丰城往事 2015-03-23

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载: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

 

   始丰山在丰城县秀市镇中湾村李家境内,海拔136米。这一座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三十三福地、宋《云笈七签》列为三十七福地的道教名山,如今已面目全非。由于1958年以后这里成为县属河西煤矿东风井,1975年改称县河东煤矿,始丰山上原有的白玉蟾题刻及药臼、药池、油罐、米罐,各种动物的脚印等古迹全部全部毁于炸取山石之中。《逍遥山万寿宫记》中记载:“始丰山高三百丈,道书号三十九福地,有药臼、洗药池各二,池旁石上有虎、犀牛、马迹,石壁上有白玉蟾真人影及手书‘江右福地,始丰名山’八字,山之西有仙人掌、石棋局,下有仙林观。南唐徐锴作记。”


 

1986年版《秀市乡志》记载:仙林观,原名兴元观,为朱肖苍始建于晋,“坐落在中湾存垅溪西南始丰山麓,地形好似盘谷,周围树木茂密,观院建在当中,两栋并列”。“观院前面为大院落,内有水井一口,院侧为茶园,前面有深池,站在道观廊下可以远望罗山云霞。”而眼前的始丰山上,却是杂草丛生,荆棘满地,使人无法插足。最大的松树,也只有一二十年的树龄。1994年孟秋,村民们自发集资,在始丰山南麓新建了一座小庙,取名为“仙人古观”,里面供奉着村民们也说不清楚的神仙像及观音、罗汉塑像,仿佛还证明着始丰山道教名山的存在。

 徐锴(921975年)为始丰山作了《仙林观记》,他是五代宋初文字学家,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先世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后迁居广陵(今江苏扬州)。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年),四岁而孤,能自知书,南唐元宗李璟见其文,以为秘书省正字。南唐时历任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终内史舍人。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因兄徐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通释五音》、《方舆记》、《古今国典》等。

据传,“仙林观为文箫、吴彩鸾练丹之所”,“丹成仙去”。根据《真仙通鉴· 吴彩鸾传》介绍:吴彩鸾为东晋真人吴猛(?—374年)的女儿,她从东源丁义的女儿丁秀英学道,平时喜爱栽种碧桃、丹桂等奇花异草,四季开花,香满庭院。唐大和末年(835年),书生文箫客居南昌。南昌的风俗,每年八月中秋节前后,特别是许真君全家升仙之日,远近的善男信女都会去西山游帷观(现为玉隆万寿宫)烧香、游玩。有一年书生文箫也去了西山,路上看到一位“姿颜姝丽绝异于众”的美女对他歌曰:“若能同步陟仙坛,应许文箫驾彩鸾。自有绣繻和甲帐,瑶台不怕雪霜寒。”文箫十分惊异,就情不自禁地跟随这个美女来到了一座山顶上。不久,有一仙童从天而降,拿出天书对他们宣读:“吴彩鸾谪降尘世一纪。”随后,吴彩鸾就和文箫相携下山,一同到了文箫家中居住。但文箫家贫不能自给,仅靠吴彩鸾每天书写“孙缅唐韵”卖后度日。十余年后,他们这样的生活再也过不下去了,同时文箫娶仙女为妻的事逐渐为人们所知。于是,他们就双双走到奉新县越王山下,寄食于一个叫邹举的人家里。两年后,夫妇各跨一虎,陟山巅而升天。至今在越王山上,仍有奉新十景之一的“云峰虎迹”。在《真仙通鉴》中,并未记载文箫、吴彩鸾在始丰山仙林观炼丹成仙。当然,这都是传说而已,东晋人和唐代人结婚,前后相差500年,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一回事。

 

始丰山麓石壁上,原有白玉蟾的题刻“江右福地,始丰名山”八个正楷大字,旁边还题有“丁亥花朝日玉蟾子书”九个行书字。这些题刻虽然被人们开采山石炸毁了,但我有幸从毛静手中得到一幅摄于1980年左右的黑白照片,字迹仍依稀可见。

 

白玉蟾,字以阅,又字象甫,号海南、琼山道人、武夷散人。原姓葛,名长庚,字白叟、如晦,号海琼子。后过继给雷州白氏门下,改姓白。原籍福建闽清,宋绍熙五年(1194年)出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天资聪敏,12岁到广州应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因任侠杀人,亡命至福建武夷山为道士,师泥丸真人陈楠,学习内丹及雷法,并随之云游各地。陈楠死后,他披发佯狂,浪迹江湖,尝自谓:“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十年(1217年)收彭耜、留元长为弟子,建立靖治,开始了讲学传道活动。嘉定十一年(1218年)游西山玉隆万寿宫时,适逢建,都宫门请白玉蟾“为国升座”;又于九宫山瑞庆宫主国,以有神龙出现,名声远播。嘉定末,诏征赴阙,御前对答称旨,诏命馆于京师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在。白玉蟾是我国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在此以前,从北宋的张伯端到南宋的陈楠,都是师徒间私相传授,并未创立宗派。自白玉蟾始,才广收道徒,建立庵观,组成教团,行符设,传授内丹学说和雷法,提倡儒、释、道三教归一,正式形成了一个新的道派。绍定二年(1229年),白玉蟾死于盱江(今江苏盱眙),终年36岁。他一生著述甚多,《玄关显秘论》、《修仙辩惑论》《性命日月论》、《阴阳升降论》、《金液还丹赋》等等,被门人辑入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和《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由于白玉蟾在道教和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死后被朝廷封为“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道教徒们把他和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尊为“南宗五祖”。

 

白玉蟾足迹遍布江西各地,特别是在庐山、皂山、西山、龙虎山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碑记。他于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丁亥花朝日)到达丰城县始丰山,并在一石壁上留下了从右到左,每行书二字,即“江右福地,始丰名山”的珍贵题刻。

 

始丰山,这一道教名山的盛况难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