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今日分享:

 中外比上 2015-03-23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今日分享:

孩子为什么不耐烦:超限效应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孩子却依旧我行我素;父亲要求孩子能像个男子汉那样准时起床,和自己一起参加晨练,可是孩子总是睡懒觉。父母没完没了的要求这要求那,往往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就很自然了,时间久了甚至会让孩子极度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另外,父母在批评孩子时需要把握一个度,在表扬孩子时也要掌握这个度,并不是多多益善。批评多了就会很不耐烦,不易引起警戒和重视;表扬多了就会索然无味,更不用说发挥激励的作用了。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不停地喝汤,却跟受罪一样。这次喝鱼汤事件以后,他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当父母听到孩子说“行啦,你已说了100遍了,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太不懂事”,其实是父母太不懂孩子的心理。等到孩子说“老是这样说,你们烦不烦啊!”千万别以为孩子这是在使“孩子气”,他们的言下之意是,他已经很烦了。父母接受或者解读不了这样的信号,只会在错误和失败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批评和表扬,都不能超过限度。如果重复要求、批评和表扬,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会对父母的言行感到不耐烦、反感和讨厌,甚至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在亲子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可能就会成为一句废话。无论父母出发点是多么的正确,多么为孩子着想,一旦触犯了超限效应,那么在孩子那里肯定得不到正面的回馈。苦口婆心的劝说,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这些都会引起孩子心理上的不耐烦,甚至抵触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